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社会性质问题,最近在史学界出现了一些新的观点。《河北学刊>>1988年第6期上发表的钟兴瑜的《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社会定性辨析》一文(以下简称“钟文”),就很有代表性该文认为毛泽东关于近代中国社会矛盾的论述是不科学的,关于近代中国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说法也是不确切的。我认为,钟文所涉及的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个最重大的问题,有必要加以进一步的探讨。所以,笔者不怀浅陋,提出自己的一点看法,以求教于史学界同仁。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史学界在讨论中国近代史时,涉及到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问题,有的文章甚至对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提出了质疑。这是一个重大原则问题,无论从总结历史经验看,还是从指导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需要看。都有深入探讨的必要。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科学结论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乃是认清中国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根据。近百年来,中国先进的人们为解决这个问题进行了艰辛的探索,但都不成功。只有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后。中国的先进分子开始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来分析中国社会的实际,才得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科学结论。  相似文献   

3.
对于中国近代史线索问题的解释,在目前史学界诸多观点当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两种观点。一种是长期以来形成的以三次革命高潮(太平天国、戊戌维新和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来描述中国近代史线索的观点。这种观点立论的基础是以阶级分析的方法将属于人民革命范畴的几次运动视为中国近代史的主流,而把与中国人民相对立的外国列强和中国封建统治阶级视为造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力量,是中国近代史的逆流。另一种观点是最近几年提出的以太平天国、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史前进的四个阶梯的对中国近代史线索的新解释。这种观点立论的基础除了肯定人民的  相似文献   

4.
张明 《河北学刊》2007,27(1):151
目前,学术界的主流观点仍然认为近代中国的社会形态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属于单一的社会形态。但笔者却认为,中国近代都市与乡村决不是单一社会形态内的城乡关系,乡村与都市是两种不同的亚社会形态,其理由如下:首先,都市与乡村生活着两种不同的相互封闭、各自独立的社会群体  相似文献   

5.
问:李先生,关于近代中国社会性质问题,即“半殖民地半封建”这一几十年来已成定论的理论概括,自从您提出并进行了重新检讨之后,在史学界引起了注意和争论。我们编辑部也感到,这将是一场影响深远、意义重大的论争,所牵涉的不仅是近代史上的一系列问题,而且关系到现代史乃至当代史的砑究。所以,我们想请您谈谈您提出这一问题的思路和背景。答: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概念是三十年代学术界讨论社会性质时提出的。当时只是作为一种观点在争论中  相似文献   

6.
新桂系是地方实力派,曾两度(1925年下半年——1929年夏;1929年冬——1949年底)统治广西,崛起后又把势力伸向全国。新桂系为什么能从一般下级军官发展成为一派大军阀、成为主宰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巨臂?弄清这个问题,了解他们崛起的原因,对于认识历史现象,掌握历史发展的规律是有帮助的。那么,新桂系崛起的原因是什么?笔者认为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因素,提出来求教史学界的专家们。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度和地方农业经济近百年来的军阀割据和混战,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社会的产物。从中央来说1916年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殊的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前身是历史悠久的封建社会,中国社会长期落后的根源在于亚细亚生产方式。亚细亚生产方式及其影响的长期存在是中国的根本国情,这一根本国情不仅决定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特征、发展规律,而且对中国近现代革命纲领、社会制度及其发展趋势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正> 在世界近代史上,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人口曾经占人类的三分之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是帝国主义时代几种主要的国家形式之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形态,具有与其他社会经济形态相区别的一系列特征。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人民是各个帝国主义国家里工人阶级反对本国政府、争取无产阶级革命胜利这一斗争的伟大同盟军。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走哪一条发展道路,不仅对这些国家的人民,而且对整个人类的解放事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研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问题,是马克思主义者的重要任务。列宁深入地论证过有关问题,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学说的  相似文献   

9.
<正> 众所周知,辛亥革命是一次不彻底的和失败的反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革命,这是我国史学界公认的定论.但不能因此推论:辛亥革命在任何方面都是不彻底的、失败的.我认为辛亥革命至少有一个方面是彻底的、成功的,就是推翻了中国历时二千余年的封建帝制.对辛亥革命彻底推翻封建帝制的丰功伟绩,史学界历来估价不算高.原因是:作为反帝反封的革命,它是失败了,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这是大前提.辛亥革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对中国资本主义认识的三个发展过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毛泽东对中国资本主义认识的三个发展过程陈肖沫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是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的两种社会形态。按照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社会主义是继承资本主义文明成果又比资本主义更高的社会形态。但是,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资本主义很不发达。究竟应该...  相似文献   

11.
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是指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 ,建立和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 ,并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理论。它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探索出一条从贫穷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理论。然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发展期限应该以多长时间为好 ?本文从理论体系与现实社会两个方面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社会发展期限的变化是认识与历史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近代史基本脉络和发展线索问题的讨论中,有些文章涉及到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研究的一些问题,很值得注意。在所涉及的问题中,有些却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很有必要加以探讨。中国封建社会究竟怎样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有的同志认为是由于外国资本主义侵入,有的同志则认为是由于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相结合。我对这种说法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13.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畸变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理论界一直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来概括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但过去人们对其确切含义,始终是若明若暗,没有深入探讨.近年来史学界开始注意到这一点.从已发表的文章来看,还存在着较大的意见分岐.为此,本文拟对这种畸变的社会形态作如下的几点剖析.  相似文献   

14.
周健 《兰州学刊》2007,12(3):169-171
清朝末年,外国资本主义的进入给中国带来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这本应是中国建立现代资本主义的契机,但是中国却未能进入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文章通过对晚清的两次制度变迁的考察:第一次是中国从封建社会进入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第二次是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揭示了晚清中国的原始资本主义不能发展到现代资本主义的真正原因就在于晚清外国资本对中国经济的控制.  相似文献   

15.
李芳  龚志伟 《理论界》2004,(1):19-19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真理。中国共产党积极探索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道路,大大丰富和发展了这些思想。毛泽东认为当时中国社会是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这两个性质不同的革命阶段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连接。“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6.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及其必然性毕洪江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存有抗日根据地的新民主义社会,国民党统治区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敌伪的殖民地社会三种社会制度和三个政权:抗日根据地的民主政权,国统区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政权;敌伪政权.国共两党在抗日的前提下,取消...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经历了两次飞跃,第一次是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要矛盾向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第二次是由初步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和改革开放新时期主要矛盾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主要矛盾的转化。这种演进有其内在的逻辑理路,它是以《矛盾论》阐述的主要矛盾观点为哲学基础、以《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阐明的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理论为逻辑起点的,而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全新论述,则是其转化理论的逻辑发展和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8.
<正>在史学界近年来对中国近代社会性质问题的重新讨论中,如何解释“半殖民地半封建”成为一个焦点。除个别同志外,大家认为仍然可以用“半殖民地半封建”来概括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或形态,下同),但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却各不相同,甚至完全相反。这是在进行充分的学术探讨和科学论证中出现的正常现象。不同观点的热烈争鸣,使笔者受益良多,并引发了对一些分歧之点的重新思考。现不揣浅陋,以求教于师友。  相似文献   

19.
王秋香 《理论界》2004,(2):29-29
弄清楚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弄清楚中国革命的性质、动力、对象、领导权、革命步骤等问题的前提和条件。周恩来在从事革命的过程中特别注重对中国社会状况的分析。1922年底,周恩来指出:“现今的中国在世界帝国资本主义包围之中已夷为半殖民地,一举一动都受到列强干涉,这是谁也不能否认的事实。”这是他对中国半殖民地社会状况的最早和最明确的表述。此后,他在很多文章中,反复阐述中国的社会状况。他认为,与半殖民地相联系,并且由其决定,中国同时也由完全的封建社会演化成半封建社会,这是近代中国社会状况的基本特征。1924年2月他在《革命救国论…  相似文献   

20.
近代中国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谓近代中国,按科学说法,应起自1840年,终于1949年。现拟按习惯说法,仅就1840——1919年间中国“半封建”问题,略陈管见。 中国原来是一个独立的民族国家。自从鸦片战争后,由于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采取了一切军事的、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的压迫手段,使中国一步一步地变成了半殖民地。所谓半殖民地,就是“在政治上,形式上是独立的,实际上却被财政和外交方面的附属关系的罗网包围着”。半殖民地是从独立国过渡到殖民地的“中间”形式,追逐垄断利益驱使资本帝国主义力图把半殖民地变成自己完全支配的殖民地。半殖民地中国也正是朝着殖民地的方向演化的,诸如英国侵占的香港,日本鲸吞的台湾,均已沦为殖民地。不过就整个中国来说,这还只限于局部的而尚未引发全局性的演化,仅仅属于量变中部分质变的范畴。 近代中国在从独立国家变为半殖民地并向殖民地演化的同时,逐步地从封建社会变为半封建社会。这几乎是公认的历史事实。问题在于,“半封建”是否等同于“半资本主义”,而资本主义是否“半封建”的演化趋向? 在世界历史上,似乎存在过两种类型的“半封建”,一种是英法式的,一种是中国式的,两者既有共性,又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