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法治民主与权力制约监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治民主作为民主政治的一种形态,在当代中国具有特殊的意义。它是民主与法治这两种最基本的权力制约监督形式的有机融合,是与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相契合的民主政治形态。当前中国经济社会转型过程中存在的种种权力失范现象,与法治的缺失密切相关。良好的法治环境是实现市场经济现代转型的基础,而法治建设又需要民主力量的推动。在当代中国,构建完善的权力制约监督体制,需要将民主与法治两种范式进行融合,重点发展以法治建设为目标的民主制度,即法治民主。  相似文献   

2.
防止和遏制腐败,重在构建干部监督的长效机制.构建这一长效机制的核心和本质要求,是形成并不断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以道德制约权力、以权利制约权力、以权力制约权力、以法律制约权力、以程序制约权力,是制约、监督权力运行的根本途径和手段.要以强化权力运行制约机制为重点,统筹规划干部监督制度体系建设.构建干部监督长效机制,根本在于把权力运行纳入法治轨道,关键在制度创新.要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为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运行提供良好的体制环境与体制保障.  相似文献   

3.
政治权力具有普遍的被用于非公共领域的倾向,因此对权力的控制是必要的,它构成了人类社会政治发展的核心。对权力的制约必须通过适当的方式才能实现,如权力主体的道德自律、权力的外在制度制约和实现舆论对权力的监督与制约等。只有将公共权力置于一个有效的制约体制下,才能使掌握权力的人不会因权力的滥用而使民主制度遭到破坏。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完善领导体制和监督体制方面取得了可喜成就。但总体情况依然是权力高度集中,缺乏有效制约。为此,必须适应党的建设发展的需要,改革和创新党的领导体制和监督体制,合理配置党的权力结构,即在实行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的基础上,将党的决策、执行和监督职能适当分开,并对决策、执行和监督三大机构在党内政治生活中的相互关系进行科学定位。  相似文献   

5.
加强权力监督和制约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中国政治发展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我国在权力监督方面发生了一系列重要的变化和进展,具体包括:分散权力以制约权力;专门监督以约束权力;倡导法治以制约权力;道德内约以约束权力;政务公开以制约权力;舆论监督以制约权力;以信息技术制约权力;保障权利以制约权力;以民间力量制约权力.这些变化和进展为进一步加强权力监督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加强对权力的制约与监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纵深发展 ,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日益凸现其紧迫性和必要性。如何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的权力结构 ,打造规范合理而又科学有效的政治权力的运行机制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重大问题。因此 ,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十六大报告特别强调指出 :必须“加强对权力的制约与监督”。这一论断的提出 ,表明了我们加深了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权力运行状况与规律的认识 ,预示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权力的运行规律在我国的发展取向 ,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一、对权力制约与监督的必然…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政治文明的目标,并把加强对权力制约和监督作为建设政治文明的重要任务。对权力进行制约与监督,是现代宪政与民主政治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原则,研究马克思主义权力制约观以及我党三代领导人的权力制约思想,对于我们正确对待人类政治文明成果,深入探讨制约与监督机制,从制度创新上确保国家权力的正当行使,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权力制约机制与党内监督体制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内监督离不开权力制约,其本义实际上就是一种权力制约。从我党党内监督体制的历史发展轨迹看,权力制约一直比较弱,并且缺乏真正意义上的权力制约机制。我们应依据邓小平的有关论述,完善党内权力制约机制,改革党内监督体制。改革思路为:明确划分党内“三权”,健全党内分权制约机制;强化授权主体对客体行使权力的监督,包括强化党代表大会对全委会的监督、全委会对常委会的监督;强化党内监督权,使监督权与执行权相适应。  相似文献   

9.
权力制约问题是当前理论界的研究热点和重点。近几年来 ,理论界围绕着“权力制约” ,从权力、反腐败、政治体制改革、人大监督、宪政、政治发展等不同视角对权力制约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了不同层次的、卓有成效的研究和探讨。这些研究和探讨给人以很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政治文明是中国现代化的目标之一,政治文明要求执政者依法合理地使用人民赋予的权力,这就要求对权力具有制约机制。权力制约机制是政治稳定的需要,也是经济繁荣的需要,更是人民生命财产和民主权利得到保障的需要。对政府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主要有舆论制约和人民监督等方式,但真正有效的监督和制约方式应建立在“以权力制约权力”的基础之上,构建这样一种有效的方式是政治文明得以实现的基础,也是社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两种形态政治监督的比较及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人类社会的政治活动中存在着两种不同形态的政治监督。第一形态的政治监督是指政治权力的横向分权和制衡,第二形态的政治监督是指政治权力的纵向分权和制衡。形态虽然不同,但有相同的政治监督追求,又有各自不同的政治监督机制。各有优劣。  相似文献   

12.
国家审计本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审计制度是我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审计包括政府审计和军队审计,政府审计是国家政府审计机关依法独立实施的审计监督行为,军队审计是国家军队审计机关依法独立实施的审计监督行为。本文归纳分析了国家审计本质论的几种形态:经济监督论、民主与法治工具论、专政手段论、行政权力论、权力制约论、提高行政效率论等,提出了国家审计是国家政治统治的工具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侯勇  孙君 《河南社会科学》2021,29(12):27-36
西方权力运行制约策略主要是以西方分权制衡理论为指导,围绕"权力"中心建构制衡体制机制,而对权力运行中的权力主体、文化生态等方面关注不够.建构中国特色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制机制,需要关注中国的社会关系、权力运行、行动逻辑、文化传统等因素,从中国社会文化生态视野中,运用人情、社会资本与权力异化三个变量对权力腐败发生研机析理,寻找阻断权力寻租的人情、人性、人伦因素,为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的"中国方案"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4.
曹大 《南方论刊》2011,(8):4-6,9
不断推进党的权力制约和监督思想创新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客观要求,是永葆党先进性的政治保障。针对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权力制约和监督思想创新问题,本文从三个方面作粗浅的探讨:一是说明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权力制约和监督思想创新的紧迫性;二是阐述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权力制约和监督思想创新六个方面的主要表现;三是要用改革发展的精神继续推进权力制约和监督思想创新。  相似文献   

15.
在列宁领导下的苏俄新经济政策时期,为了防止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滥用权力,建立有效的权力制约机制,保障社会主义国家公民权利的实现,列宁进行了艰巨的理论探索和卓越的制度创新。列宁对权力制约的理论探索和制度创新是按照权力制约的原则进行构想的,但又根本不同于西方资产阶级的那种权力制衡体制。列宁从法律监督的主体、客体、机制、原则和途径等方面来建构社会主义法律监督体系,从而使社会主义权力监督民主化、法制化。列宁认为,监督活动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人民的监督权至上;监督活动的对象是领导机关、领导干部,贯穿重心上移的原则,重点是对党和国家最高权力的制约;监督活动的多渠道畅通是保障人民监督权实现的具体途径;监督活动必须通过法律来保障,依法监督是权力监督机制的关键环节。深入研究列宁及其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和苏维埃政权权力监督活动的理论和实践,对于我国实施依法治国、依法行政,规范党和国家的权力运行机制,从而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目标,无疑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卓越领导人,邓小平同志较早认识到对权力进行监督与制约的重要性,并着手构建中国特色的权力监督与制约机制,为推动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并最终实现政治文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邓小平的权力监督与制约思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坚持思想教育与制度制约相结合;竖持民主监督与法制制约相结合;坚持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相结合.  相似文献   

17.
在政治权力体系中,权力配置关注结构,权力监督关注功能;结构制约功能,功能过程牵动结构体系。《政治文明建设与权力监督机制研究》一书在这个框架下,对中国特色权力配置和监督制约的内在机理做了富有成效的探索。其不照搬西方政制,不因循传统体制,而是借鉴其中有益的文明成果,立足当代中国国情,探讨优化权力结构、构建中国特色权力监督机制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8.
从价值层面论证社会权力存在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权力形态,社会权力的存在具有必要性.它不仅有效地弥补了国家权力之间监督制约的不足,发挥着监督和制约政府权力的作用,而且有助于社会治理的实施,有助于权利的保障与实现.因此,社会权力的存在与发展对于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9.
政治权力和行政权力是存在于我国高校的两种主要权力,二者的科学配置与协调运转对高校的发展至关重要.<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为有效整合高校的政治权力和行政权力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协调政治权力和行政权力;落实<高等教育法>,规范政治权力和行政权力;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监督政治权力和行政权力,构建高校内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公权力体制中,权力的绝对集中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多种多样的分权模式。虽然西方三权分立式的政治性分权不适合中国,但是中国有着自身特色的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分离的功能性分权体系,这一体系力图通过构建多重的制约与协调机制实现既保障权力运行效率又防止权力滥用专断的双重目标。中国特色功能性分权体系建基于广义政府,基本要义是政治集权与组织分权、核心特征是功能性与嵌套性。实践中,中国特色功能性分权已初步形成了权力结构与权力过程双重维度上的制约与协调机制,在总体上呈现出"强协调—弱制约"、"强监督—弱制约"的特征。基于此,实务工作者与理论研究者应从权力结构和权力过程来审视、提升功能性分权的合理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建立健全适合中国国情的权力制约与协调体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