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2011年5月28日至29日,老庄与老庄思想学术研讨会在安徽亳州召开,会议由安徽省社会科学院、中国先秦史学会、安徽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安徽大学、安徽国际老子文化交流协会、毫州市政府联合主办。来自国内的30多家单位、60余位专家提交了高质量的学术论文,与会学者就老庄生平与思想研究、老庄思想与毫文化的关系、老庄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老庄思想的现代意义、老庄思想文化对中国历史进程乃至世界文化的影响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2.
徐复观把一部中国山水画论史看做一部老庄接受史,通过梳理中国山水画的流变、中国山水画崇尚风格的流变这两条历史谱系中的老庄因素,使流淌其中的老庄艺术精神清晰地彰显出来。但同时,他的这种阐释呈现出单线化倾向,是一种片面的深刻。  相似文献   

3.
徐复观研究思想史之外,对中国文学、美学亦多有阐发并取得重要成绩。他标举中国艺术精神这一极具概括性和建设性的中国美学范畴,不仅在台港地区及海外学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也获得了大陆美学界的高度推崇。以老庄人性论为根柢建立的老庄艺术精神是其所谓中国艺术精神的主体。通过修养工夫、精神境界和中国山水画论史三个层面老庄之道与近代艺术精神实现了沟通。老庄艺术精神在中西比较视野下呈现出独具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4.
禅宗与中国道家思想密不可分,牛头禅作为禅学一支,其不仅继承了佛教空宗,也承继了中国道家老庄思想。本文从心性论、思维方式、境界观三个方面比较了牛头宗与老庄思想存在的理论联系和逻辑差异.阐述了牛头宗对老庄思想的吸收、融通与改造,使牛头宗在禅学的理论框架中与老庄的思想达到新的更高层次上的理论建构与思维模式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老庄诗文中的艺术精神及其太极诗学的内容范畴、体式表达、知识系统等方面对传统诗论的成功突破。论证了老庄在中国古典诗学中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老庄哲学对构建中国美术观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中国美术形成的哲学和美学基础。本文诠释了老庄哲学是黄宾虹艺术理论、艺术风格形成的思想根源。在纪念黄宾虹先生逝世50周年之际,深入地研究黄宾虹艺术及其哲学蕴含,对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老庄生态文化是中国古代生态文化宝库中的奇葩,老庄生态文化表达的是一种天人合一的整体论和非线性的自然观。老庄文化讲究因任自然、效法天地和德生敬命,其中蕴含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与生态伦理学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取向、尊重自然固有价值的价值取向和尊奉敬畏生命的实践取向有契合之处。老庄生态文化是中国古代生态文化的典型代表,老庄文化为如何看待人与自然关系提供了一种古老的范式,它对当代生态伦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提供了丰厚的精神养料。  相似文献   

8.
老庄的“天道自然”观,在近代中国为严复宣传进化论提供了一种广阔的容摄中西文化的背景。严复不仅从老庄思想那里获得的是一种自然观的观念背景和物种变化的经验事实,而且他还吸取了可以对生物进化的“物竞天择”根本机制的最终根源作出哲学解释的深刻思想,为他大力宣传进化论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严复也对老庄“天道自然”思想进行了提炼、发挥和改造。  相似文献   

9.
有着浓厚老庄情结的宗白华,通过对魏晋六朝的审美人格、山水诗画之艺术意境的精微阐发间接地彰显了老庄艺术精神。这种以文化溯源的方式对老庄艺术精神的创造性阐释,体现了宗白华对中国传统美学精神现代重建的深沉思考。  相似文献   

10.
老庄反对仁义,这几成定论。而我们通过审慎的研究后认为:老庄反对的不是仁义本身,而是反对儒家对仁义的过分宣扬和统治阶级对仁义的无耻盗用。老庄不仅从根本上维护仁义,而且他们的行仁标准比儒家还高。一、老庄学派反对儒家的仁义,而提倡更高标准的“大仁”、“大义”仁义的对立面是不仁不义,如果老庄确实反对仁义,他们就提倡不仁不义,然而他们没有这样做,反而提倡要实行比儒家仁义标准更高的“上仁”、“大仁”、“大义”与儒家的仁义又有什么不同呢?  相似文献   

11.
把人生实践行为化成艺术 ,显现心灵的自由、思想之解放 ,这就是老庄道家诗学之“道”的重要特征。老庄哲学的诗性特征 ,充分地体现在这个“取道”(得道 )的实践过程中。老庄哲学除了对知性认识论与现象论有确切的感触之外 ,对实践理性的形上求解和本体论亦有深情的感悟。老庄哲学是探寻本体的诗性智慧 ,是一种非常明睿的诗性智慧。  相似文献   

12.
论老庄道家的人文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庄道家哲学是智慧之学 ,它以“道”为最高的准则 ,连缀于自然、社会、生活各方面之中。老庄道家主张从道的理论视角去理解自然、理解社会、理解生命 ,其哲学内涵博大精深 ,蕴含着深刻的人文精神。其人文精神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老庄之“道”以其指向精神自由的独立人格境界 ,追求返朴归真的本真之状的价值取向 ,为人类生存和人类文明的发展提供缔造终极关怀 ;老庄哲学以“道”为原则和依据 ,对现实社会政治生活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严厉的批判 ,主张“无为而治” ,建构“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 ,彰显了未来社会的生活图景 ;老庄“天人合一”的理念 ,蕴含着深刻的生态智慧 ,启发我们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3.
禅宗的山林优游、普清劳作、任运自然等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确实与道家老庄的自然无为思想和行为方式有着某些相似之处;禅宗中的渐门也与老庄的"涤除"、"守静"、"心斋"、"坐忘"等接近;在人生观、世界观和目的论上都有超越有限生命,获得身心两方面绝对自由的一面.但禅宗毕竟是佛教的一种表现形式,在世界观、人生观和审美境界上与老庄有着很大的差异.与其说禅宗是"释迦其表,老庄其里",还不如说是"老庄其表,释迦其里".  相似文献   

14.
道家美学思想研究一直是中国美学思想史的热门而艰深的课题。作为既通晓西方美学思想 ,又透识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大家 ,王向峰教授长期致力于中国美学思想研究。新近由人民教育出版社推出的《老庄美学新论》一书为他所主撰和主编。作者以广博深厚的知识为底蕴 ,凭借扎实的理论功底 ,全面系统地论析了自己对老庄美学思想的洞见 ,独具只眼地阐释了对老庄美学思想的见解 ,它必将为中国古代美学研究园地增添新的亮点 ,给当下沉溺于外物追求的人们吹来阵阵警醒的、润泽心灵的清风。  《老庄美学新论》体现了作者关于老庄美学的理论建构之新。…  相似文献   

15.
在学术史与思想史的互动研究中,老庄学具有典型性.老庄学不仅自身形成了一个十分浩繁博大的学术系统,而且跟中国思想史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联.由于老庄学研究的重点在于考察注解者的理论建树,以及这种建树与时代的关系,那么,以老庄学为立足点的学术史梳理,必将为思想史研究领域增添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唐帼丽 《理论界》2007,(9):193-196
老庄哲学是一种“无我”本体论哲学观念。本文从老庄哲学“无我”存在的回归意识、人类认识为“天地根”的本质属性以及老庄哲学本体论的民生关怀意识三个方面,揭示老庄哲学本体论的认识内涵。指出老庄哲学本体论思想与民生关怀意识及其民主政治体制的实现具有内在的逻辑关联。  相似文献   

17.
老庄道家古典生态存在论审美观新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曾繁仁 《文史哲》2003,2(6):5-11
长期以来,由于人们自觉或不自觉的以西方"主客二分"的认识论思维模式来规范老庄道家存在论思想,从而得出其消极倒退的结论。其实,老庄的道家思想是一种迥异于西方认识论的生态存在论审美观。它依据"天人之际"、"冲气以和"的理论,从"道法自然"的基本观点出发,论述了"道"作为宇宙万物诞育、人类生存发展之本原,人与自然万物共源齐一以及"无为无欲"、"无用之用"、"可道常道"、"大美无言"等带有明显中国特色的理论范畴,主张一种无欲与不争的、超越普通功利与物欲的审美的态度。同时,老庄还论述了带有"生物链"思想的"天倪"观与自我修养的"心斋"、"坐忘"之道以及建立"至德之世"的生态社会理想。老庄的这些思想已经是具有比较严密体系的中国古代生态存在论审美理论形态,成为同当时生产与社会发展不完全平衡的理论高峰。  相似文献   

18.
丘处机道教思想中的老庄情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原明 《东岳论丛》2003,24(6):84-87
丘处机的道教思想中有浓重的老庄情结。其"道生"论将人之生命的降生视作从先天到后天的演化过程,与老庄宇宙生成论从无到有的思维模式相一致。其"清心寡欲"论将心上炼清静视作学道之人由后天性命返归先天性命的关键,与老庄以虚静和洗除意欲为宗旨的心性修养观相一致。其追求精神自由、浪漫的"逍遥"论,则是对庄子逍遥哲学的继承、发挥和应用。丘氏将老庄哲学与其修心积功的修炼理论相结合,既为全真教注入了某些理性因素,又促使其向世俗化发展。  相似文献   

19.
老庄民本思想发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以及"天道自然"认识的基础上,老庄建立了以顺民自然之性为核心的民本主义思想体系,提出了轻徭薄赋、消弭战争、减省刑罚等尽量减少对民众生活干预,使民众能够自由生存、生活的主张.相对于儒家积极有为的民本思想而言,老庄的民本思想是一种倡导无为而民自化的民本思想.  相似文献   

20.
对老庄本体论思想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庄之学是一种本体论哲学。全面理解本体论的内涵是正确理解老庄本体论思想实质的前提条件。老庄道家的本体论意在设立一个超越具体事物或经验对象的“道”、“无” ,以期追寻作为世界统一的终极存在 ,从而表现出其思想无限性的终极关怀的指向性。无之体用论是老庄道家的本体论的特色所在 ,它超越了本原性的本体论。但对老庄这一富有特色的本体论亦要作进一步的区分和辨析 ,这样才能准确把握老子和庄子思想的本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