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19世纪后期晚清外交体制的重要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世纪晚清政府的外交体制改革是中国近代化的重要起步和必经阶段 ,其重要特点有四 :其一 ,集中表现为把洋务活动作为其运作的中心内容 ;其二 ,在权力运作上 ,清廷以军机大臣兼任总理衙门大臣 ,从而使总理衙门在相当长时期内地位凸显 ,权力顺达 ;其三 ,晚清外交强烈依赖于地方督抚 ;其四 ,海关道成为清政府对外交涉的重要渠道。这些特点表明 ,晚清政府已开始努力摆脱“天朝上国”的心理 ,按照国际关系惯例来改变自己 ;同时说明 ,在封建旧体制内部进行的改革 ,具有与身俱来的局限和缺陷 ,从而成为 19世纪的中国始终不能融入国际社会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总理衙门的设置顺应了历史的潮流;总理衙门是引进西学的桥梁;总理衙门遣使与派留学生出洋,促使中国走向世界,为洋务运动拉开了序幕,为引进西学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文馆的设立成为维新思想的重要理论来源。  相似文献   

3.
咸同之际,清军在与太平军的作战中,并未形成绝对的装备优势。为加强水师力量,从江面尽速攻取南京,由总理衙门发起,清政府向英国购买兵舰。但在实施过程中,各海关阳奉阴违,外省督抚抵制排斥,中英双方立场各异,承办之人李泰国的揽权,更增添购舰的变数。总理衙门主持下的兵舰外购,不仅折射出晚清权力外移加剧的迹象,也反映了晚清中国外交的稚弱与妥协。  相似文献   

4.
在晚清政府思变求新的趋势下,徐继畬由于对涉外事务的得当处理及对西方政治地理的通达了解而得以入职总理衙门.然囿于总理衙门的行政管理方式,徐继畬起初作为总理衙门大臣所发挥的作用并不显著,但其早期系统地介绍国外史地知识的权威著作<瀛寰志略>却因其地位的改善而价值突显.徐继畬在同文馆进行的系列改革,虽因顽固势力的阻挠而遭受失败,但这些努力却奠基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雏形.因此,徐继畬作为晚清士人思变求新努力的一个缩影,在近世中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总理衙门与洋务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理衙门与洋务运动吴福环1861年1月,清政府设立了主管外交和通商的中央机关——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总署),派恭亲王奕圻、大学士桂良、军机大臣文祥三人为该衙门“管理”大臣。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总理衙门又成为全国“洋务”中枢机构。在整个洋...  相似文献   

6.
19世纪末,英国军队入侵中国属国洪扎,清政府反应强烈.新疆地方政府妥善采取行动,救助安置洪扎逃众,加强边界巡守.为维持对洪扎的宗主权和管辖权,清政府据理力争,与英国政府进行交涉.清朝总理衙门极力筹办,驻英公使薛福成先后三次与英国外务部进行交涉,达成处理洪扎问题的基本协议.清政府维持了对洪扎的宗主地位和对洪扎事务的干预权,但是也最终承认洪扎成为中英两属之邦.在此交涉过程中,清政府尽力争取妥善处置洪扎旧王和参与册立洪扎新王,在形式上维护了对洪扎的宗主地位.  相似文献   

7.
奕讠斤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 ,他主持了 1 860年的北京议和事务 ,签订了《北京条约》;帮助慈禧太后发动了北京政变 ,掌管总理衙门 ;发起并领导了洋务运动。在近代史的研究中 ,奕讠斤是一个很有争议的人物 ,本文试从奕讠斤的洋务思想和他在洋务运动中的作用 ,对其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8.
捐纳制度在清朝推行两百多年,特别是到咸丰、同治时期频繁开办捐纳,对晚清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造成极大影响.以洋务运动为例,一方面,捐纳制度的弊端不断凸显,捐纳人员素质低下,洋务企业出现严重的贪腐现象,传统衙门式管理方式进入洋务企业之中,使得洋务企业官僚化、封建化严重,失去自身活力;但另一方面,捐纳制度却又在一定程度上为洋务运动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如为洋务运动筹集资金、输入人才等.  相似文献   

9.
中国对日赔款的赔付主要是通过三次大借款来完成的,它们分别为俄法借款、英德借款及续借款。赫德帮助英德借款取得成功后,为了防止剩余对华借款落入俄法手中,赫德继续为汇丰银行出谋划策,并向日本驻华公使矢野文雄提出了分10年还清剩余赔款的方案,但未取得成功。最终在向各方借款无着、日本拒绝赔款展期的情况下,总理衙门不得不仍将借款事宜交给赫德办理,赫德从而帮助英德续借款取得成功,同时也帮助清政府利用英德续借款偿清了对日赔款。  相似文献   

10.
<往复文书目录>是日本外务省所存原始档册,由该国驻北京公使馆书记官中岛雄编成,其内容包括1874至1899年总理衙门与日本公使馆彼此通讯的目录.本文阐述了该档册编写缘起,揭示其史料价值在于:它提供了早期中日交涉的具体细节,澄清了晚清中日关系吏上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引申了对一些重要事件和人物的讨论,并指出利用该项档案应注意的问题.作者认为,中岛雄是一个善于观察现实、记录历史的有心人.在北京任职期间,他废寝忘食,孜孜不倦,写作了许多见闻与著作,编录了大量原始文件.中岛雄收集写作的目的,可以说完全是为当时的日本政府制定侵略中国政策提供参考的.而现在这些档案,却成了研究中日关系史的重要的第一手史料.  相似文献   

11.
<往复文书目录>是日本外务省所存原始档册,由该国驻北京公使馆书记官中岛雄编成,其内容包括1874至1899年总理衙门与日本公使馆彼此通讯的目录.本文阐述了该档册编写缘起,揭示其史料价值在于:它提供了早期中日交涉的具体细节,澄清了晚清中日关系史上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引审了对一些重要事件和人物的讨论,并指出利用该项档案应注意的问题.作者认为,中岛雄是一个善于观察现实、记录历史的有心人.在北京任职期间,他废寝忘食,孜孜不倦,写作了许多见闻与著作,编录了大量原始文件.中岛雄收集写作的目的,可以说完全是为当时的日本政府制定侵略中国政策提供参考的.而现在这些档案,却成了研究中日关系史的重要的第一手史料.  相似文献   

12.
一、洋务时期行政机构的变革洋务运动时期 ,面对千古未有之变局 ,清政府不得不对原来的行政机构进行一些调整和变革 ,以顺应时代潮流和现实发展的需要。这主要体现在先后设置了一批与新形势新情况密切相关的外事机构和军事机构上。下面择其要者 ,分别予以说明、介绍 ,以便于概览此时期行政机构变革的大略情形。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作为应付和办理夷务的专门机构于 1 86 1年设立。其官员编制仿照军机处办理 ,设有大臣和章京两级。内部组织由司务厅、清档房及英、法、俄、美、海防五股组成。设置总理衙门的初意是办理外交事务 ,但随着洋务新政的…  相似文献   

13.
同治五、六年间,朝廷同意总理衙门的奏议,在同文馆设立天文算学馆,令科甲正途学习西方天文算学。此议受到许多士人反对,但这不仅是士大夫中“洋务派”与“顽固派”的“派”别之争,更是朝廷凭借自身权力改革登进之途、以求使士人接受“西器”而引起的冲突。士人抵制朝廷旨意的现象,反映的不仅是近代“西”对“中”的冲击,也是“器”对“道”的挑战。所谓西潮的冲击,除了需要从中西的维度进行理解外,道器的维度同样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总理衙门的设立和得以设立的原因、总理衙门名称、管辖范围的界定和反界定、总理衙门的地位与中央各部关系等问题的论述,分析在这一过程中清朝中央权力争斗的实质.认为总理衙门的创设是对清朝定制的突破,标志着西方资本主义对华侵略,在中国封建政治体制的完整性上打开了缺口,摧残了其至上性意识,是一次巨大的变化,不能不引起各派势力的消长和权力的重新分配.文章并对总理衙门设立“顺利”说、“水到渠成”说,提出驳议.  相似文献   

15.
陈策 《理论界》2009,(1):127-128
洋务运动时期,随着<万国公法>的传入,清政府肯定其在办理外交上的价值.清政府出使西方的外交官以<万国公法>为指南展开与西方的外交活动.洋务思想家们对<万国公法>亦进行了深入研究,看到其积极意义的同时,也对其进行批判.这些都反映了洋务时期国人对国际法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16.
论洋务文化的生成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喜所 《河北学刊》2002,22(2):130-135
洋务文化是中西文化嫁接的产物。由于这种嫁接依托于社会经济的变动 ,从而实现了中西文化的实质性对接 ,并使中国传统文化发生变异 ,形成了新的文化格局。决定洋务文化特色的社会机制是在“内忧外患”危机中涌现的洋务派官僚及其知识分子 ,反对办洋务的顽固派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新文化的走向。左右洋务文化风貌的文化机制 ,则是西学和中学相互融合过程中产生的洋务思潮 ,其中“西学中源说”、“中体西用论”和洋务文化联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17.
洋务学堂作为培养中国近代人才的摇篮 ,在创办之初 ,重金聘用外国人才担任教习 ,这是落后国家向近代化迈进过程中一种明智而必然的选择。洋务学堂聘用外才 ,对推进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培养新式的洋务人才 ,启发民智 ,推进我国政治制度的变革 ,加强与国际的交流都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 ,由于聘用外才是在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殊环境之下 ,因而往往仰赖洋人推荐 ,受人愚弄 ,难以选到最杰出的人才 ,并且付出了巨额费用的代价 ,从而制约了我国近代化发展的速度  相似文献   

18.
甲午战前,虽然洋务派试图努力开展其洋务事业,但事实上洋务事业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反而陷入困境:顽固派激烈反对和阻挠,致使洋务事业严重受挫或延误;大多数地方官员对开办洋务态度冷漠,致使洋务事业未能在全国各地普遍展开;朝廷对洋务缺乏足够的认识而未予以全力支持,致使洋务主张未能按计划开展.  相似文献   

19.
人才外流与人力资源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已达成国际共识。一个国家的强弱和经济发展的快慢,越来越取决于人才的素质,取决于人才资源开发的水平。人才已构成综合国力和经济竞争的焦点,人才资源开发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一   世界各国在加大对本国教育制度改革的同时,一场没有硝烟的人才争夺战也在悄然兴起。事实上,发达国家通过优厚的科研条件、薪金待遇对发展中国家进行人才掠夺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发展中国家付出高昂的基础教育费用,而发达国家则无偿地使用发展中国家外流人才的最佳贡献年龄。如果根据联合国有关部门的计算,一…  相似文献   

20.
一、树立“以人为本”思想是人才应对策略的根本目前 ,国有商业银行人才队伍总量过多 ,总体素质水平较低 ,有专长的人才少。这种状况很难适应经营管理的需要。在WTO背景下 ,国有商业银行在人才竞争上遇到的压力越来越大。外资银行优厚的待遇、灵活的分配机制、公平的用人机制 ,以及良好的培训机制等 ,会吸引大批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人才。特别是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工资水平受到严格限制 ,福利性住房制度取消 ,医疗、养老等实行社会化后 ,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深职员和高级管理人才更难稳定。近年的资料表明 ,仅中国银行总行每年就有四五十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