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满鲜历史地理调查部和东亚经济调查局是与满铁调查部几乎同时设立的调查机关。前者后来被东京帝大所继承,后者与满铁共始终,两者在日本调查机关中和学术界举足轻重。前者是应学者白鸟库吉的要求而设立的,对“满鲜”的历史地理作了大量调查,也为日本侵华提供了所谓“稳固基础”;后者则在成立时即担当了日本进行“满蒙经营”的使命,大川周明接管后,更成了推动日军侵华活动的重要机关。  相似文献   

2.
日俄战争后,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了“满铁”,作为殖民侵略东北的急先锋。“满铁”通过蚕食鲸吞的方式最终完全控制了东北的铁路体系,这为“亚细亚”号的研制和运行创造了条件。从1933年开始,“满铁”开始制定政策和预算,并派遣技术人员前往欧美学习相关造车技术,同时引进部分设施,最终于1934年11月1日首次运行“亚细亚”号。“亚细亚”号是日本对外宣传和美化侵略的招牌,也是助推日本对华殖民统治的有力工具,更是广大东北民众可望而不可即的街景。“亚细亚”号的运行加深了日本对中国东北的奴役,加重了东北人民的负担,主要扮演了一种助纣为虐的不光彩角色。  相似文献   

3.
满铁综合调查课题是直接关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战争前途的重大调查项目。此等调查系为适应形势需要所做,也因形势多变而难以为继。调查结果虽都程度不同地触及战时经济本质甚至痛处,但却无一开出可以解除战时经济困境的良方妙药。日本帝国主义倒行逆施的侵略与战争政策的实施驱动力,是谋求侵略扩张利益的冒险与投机心理。帝国主义制度和基于制度而产生的政策反动性质,与调查研究所追求的客观、真实、科学性质,背道而驰。满铁综合调查所标榜的是"科学分析"和"科学综合",可是倘如果真坚持进行科学的分析与综合,则愈是前进愈是对侵略与战争政策的否定,而这是绝对不被允许的,更休想直接的"反抗",和什么"毫不妥协的批判"。满铁"综合调查"实践的挫败教训,从反面昭示一个道理,即:只有顺应人类历史进步要求和代表大多数群众利益的事业,才能达成政策选择与调查研究的真正统一,实现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历史地理学刍议及建构历史哲学地理的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有亮 《理论界》2009,(11):80-82
本文首先对历史地理学作简单回顾,进而提出建构历史哲学地理的设想,希望为历史地理学开辟一个新领域。  相似文献   

5.
编者按:钱穆先生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说:历史时代之划分,即划分在其变上。如果没有变,便无时代可分……无时代之变,便无历史可写。本栏目的七篇论文,初看似乎彼此间毫无关联:在时间上跨越了古代史到当代史,在内容上涉及古罗马史、法兰克史、德国史和苏联史等,在专题上则涵盖了文化史、社会史、政治史和史学史等。但如果细心观察,可发现各篇论文恰好关涉世界古代史、中世纪史、近代早期史、现当代史  相似文献   

6.
“历史-地理唯物主义”建构了哈维空间分析的基本框架,从“历史唯物主义”向“历史-地理唯物主义”的转变渗透了哈维对地理学传统的知识论反思和对传统历史叙述的话语批判.“历史-地理唯物主义”之所以可能,在于历史的观念、本质、规律、动力与空间的生产密切相关.“历史辩证法”是一种“过程辩证法”,在其中,“历史-地理唯物主义”体现为一种社会过程的理论表征,是社会过程的历时性结构化的产物,它代表着一种社会关联模式,“历史-地理唯物主义”的现实展开必须结合特定的社会过程.  相似文献   

7.
对中国历史文化地理研究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蓝勇 《学术研究》2002,(1):87-90
本文回顾了20世纪中国历史文化地理研究的历史 ,对区域历史文化地理研究内容作了界定 ,强调物质文化在历史文化分区研究中的地位 ,提出要注重历史上人类先天心理和生理对文化的影响 ,指明加强文化因子的复原研究、加强时间断面与文化分区的研究中的重要性 ,重视人才计量统计中存在的问题 ,提倡用新思维和新方法来研究历史文化地理 ,特别要注重研究者对区域文化的切身感受在历史文化地理研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阿拉伯文献对喀什、和田的一些记述。  相似文献   

9.
“古今”与“中西”之争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哲学的核心问题之一。从魏源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到变易史观的出现,从“变法”与“守旧”的争论到对“孔教”的批判,直至“中体西用”理论的破产,体现了中国近现代历史哲学进展的大致轨迹。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历史哲学随之步入近现代化的历程,“天不变,道亦不变”的传统思想观念开始崩溃。  相似文献   

10.
孟玲洲 《南方论刊》2022,(10):18-20
坚持独立自主,从我国实际的国情出发,探索适合国情的正确道路,是我们党百年奋斗的重要历史经验。1961年的“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史上具有重要历史意义。这次调查研究中,毛泽东、刘少奇等中央领导人身体力行,开展调查研究,践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增进了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为党的政策调整提供了依据。这一历史史实对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继续坚持实事求是、开展调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指出应以客观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评价“三个代表”的历史地位。认为“历史地位”的含义有两个方面 ,一是它在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中的地位 ,二是它在党的全部思想和工作中的地位 ,并据此对“三个代表”的历史地位作出如下表述 :毛泽东、邓小平建党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党的建设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 ;新世纪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根本指针。文章的侧重点是阐述“三个代表”的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2.
“法轮功”具有会道门的几乎所有特征,是封建会道门在新时期的变种。二者同样利用儒、佛、道等宗教的伪装,编造和鼓吹劫变论、有神论,以蛊惑人心,欺骗群众。会道门头目经常冒充弥勒佛转世渡人,“法轮功”首领李洪志更是自吹自己是比释迦牟尼更大的神,只有他才能度人上天堂。但二者度人是假,骗人钱财是真。在日常活动中两者均冒用气功的名义,引诱并控制急于健身强体的人们。在政治上,“法轮功”从思想到言论、从组织到行动与反社会反政府的会道门同出一辙。  相似文献   

13.
"世界历史"视阈中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具有极其重要的内涵。这一理论展现了对原苏东国家改革教训新的认识演进,折射了对当代新自由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教训的深刻反思,同时又完成了对科学社会主义世界历史地位的重建并且呈现出对世界社会主义思想的高度整合力。  相似文献   

14.
福山的“历史终结论”裹挟着浓重的意识形态偏见,因其虚无的历史观、抽象的人性论和疲软的现实解释力,而沦为脱离实践的理论空想。中国现代化道路是以实践逻辑为主导、以实际问题为基点、以现实的人的问题为切口而生发和造就的实践探索与理论成果之集合,从根本上驳斥了“历史终结论”的理论预设,揭示了“历史终结论”的非理性本质,证明了人类社会发展道路的多样性。中国的现代化实践道路在价值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上为发展中国家实现自身发展、开辟多元现代化路径提供了独特的经验智慧和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5.
"宜荆荆"三地地理相近、具有独特的地缘文化;人文血脉相融相亲;行政区划联系紧密;经济文化发展相似;民俗民风趋同。自古以来,三地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渊源流长,具有历史文化同源的特质。本文拟根据考古遗存,历史文献等史料对这一问题加以探讨,论证"宜荆荆"三地合作的历史依据和发展的新契机。  相似文献   

16.
针对地理学科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共性和个性素质,研究“互动讨论教学法”概念、目的、教学模式以及实施效果,运用“互动讨论教学法”全过程,致力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个人品质,逐步具备发散性思维、反思性思维和科学性思维的基本素养,成为全面健全学生未来学习素质和奠基事业竞争力的一个支点。  相似文献   

17.
青藏高原具有独特的历史地理环境.历史上生活在青藏高原地区的各个民族都为高原的开发和进步做出过巨大的贡献,藏族在各民族中人口数量最多.藏族服饰文化与其他民族服饰文化的交流和碰撞,本身也是各民族之间相互融合的过程.综观整个青藏高原,在时间上从古到今,各民族之间的服饰文化联系是密切的;在空间上各民族之间的服饰变化是不断的.本文从历史地理的视角,就青藏高原历史地理环境与藏族服饰之关系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
对于以考察人类理性为主旨的康德来说,为何在其后期的历史哲学中,却将“大自然”视为人类历史形成和发展的前提与条件?通过对“大自然”概念在康德历史哲学中的地位与意义的总结与分析,人们将会注意到康德哲学乃至整个西方哲学的另外一面,即在推崇理性、弘扬人的主体性的背后,还有着对于高于人这种“此在”、主体的更伟大力量、更深源流的追问与肯定。  相似文献   

19.
20.
国内译界长期受到对严复"信达雅"的无效现代转换带来的困扰。笔者试图通过解读中国历史(以"亚细亚方式"为认知模式)求解这种无效转换的深层制度和传统原因。进而指出:严复的"信"是一种古典文明和历史价值的积淀,和当代多元、平民文化的时代精神格格不入,不宜也不可能转换为现代翻译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