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济全球化对法律的冲击是显见的,面对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语境,法律必然做出回应.经济和法律是两个不同的范畴,经济与法律是互动的,但二者属性上存在不同:经济的全球化关注的是国家利益,在这里效率是基本的思考;而法律的全球化关注的是国家主权,在这里国家主权是价值判断的唯一依据.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并不必然带来法律的全球化发展,但经济的全球化必然对国内法律的发展提出新的挑战,国内法对经济全球化的回应也在所难免,这种回应注定是局部的,而不是整体的.  相似文献   

2.
信息技术革命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变革着整个人类社会的面貌 ,国家主权这个国家最重要的属性遭到各方面因素的挑战。但是信息网络化是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 ,如何解决参与信息全球化和维护国家主权两者间的矛盾成为我们不可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信息技术革命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变革着整个人类社会的面貌,国家主权这个国家最重要的属性遭到各方面因素的挑战。但是信息网络化是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如何解决参与信息全球化和维护国家主权两者间的矛盾成为我们不可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关于反垄断法域外适用的传统解读是一种一元观认识模式,其特点是强调国内法适用范围的扩张,这种认知有失偏颇。以二元观模式来理解反垄断法域外适用更能契合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现实之需,即反垄断法域外适用并非仅强调适用范围的扩张,限制扩张也是其本意所在。美国与德国的反垄断法域外适用有力地诠释了这种二元观,只不过路径不同。对照这种新的解读模式,我国反垄断法域外适用的规定太过模糊,不能适应实践需要,有必要兼取美德两国经验之长,进一步明确我国法域外适用的标准,以体现二元观之下的自我限制。  相似文献   

5.
国际法集中反映了国际政治力量的对比关系,反映了国际政治的发展规律,反映了国际社会的良好愿望.国际法在维护在国际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大国利益的同时,也起着执行国际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国际法与国内法是法这种特殊的社会现象的两个方面,是对立统一关系.而何者优先,则是由国家主权论定的.  相似文献   

6.
经济法的本质属性体现为社会性和经济性,作为经济法的核心--反垄断法应彰显此属性.以经济法本质属性为视角,考察我国反垄断法中的程序法制度,其存在诸多不足,表现为反垄断实施主要是以行政程序为中心的、反垄断法的法律责任过轻、分权模式会消弭行政执法优势、非正式程序的残缺和反垄断诉讼案件本身特性未被重视等方面,故此应结合我国现状对此进行适当修正.我国应采取的措施包括适时考虑反垄断公益诉讼、加重反垄断法的法律责任、重新配置反垄断机构职权、完善和解程序和引入咨询程序以及恢复经济法庭的设置.  相似文献   

7.
货币主权是国家主权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每个国家均可依据货币主权处理其境内货币事务。法定货币是国家主权的直接代表,任何主权国家都有权禁止外币在其境内流通,法定货币的国际化面临主权矛盾。货币财产是由法定货币衍生出来的金融资产,不是主权货币本身,只要交易双方接受,就能实现国际流通。在实施人民币国际化战略时,人民币现金国际化不应成为我们追求的目标,重点应放在人民币财产国际化上,同时须完善与之相应的法律制度,以使人民币"流出—回流"形成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8.
知识产权制度建立上百年来,人们对于知识产权的研究领域已经十分宽广,特别是关于知识产权与反垄断法(竞争法)之间的互动关系,成为近年来理论和实践中的热点。在知识经济的时代浪潮中,如何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如何找到两者之间的界限并予以法律规制?本文拟在两者之间作出权衡,将知识产权纳入反垄断法的规制。  相似文献   

9.
行政垄断的反垄断法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垄断是一种兼具行政违法性与经济违法性双重违法属性的竞合违法行为。但行政违法性才是其本质属性,以反垄断法规制行政垄断缺乏理论基础。且在实践中,以反垄断法调整行政垄断的效果也并不理想。因此,改革和完善行政救济手段,以行政法规制行政垄断才是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0.
反垄断法具有宏观属性,应从适用除外、反对垄断行为、合理原则的运用以及垄断定义的一般条款等层面与宏观调控法相协调,同时宏观调控法也要借鉴反垄断法的原理,以此保证经济法的和谐,促进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全球化进程中主权国家的定位历来是一个争论不休的热门话题.传统的国际关系理论认为,国家主权是一个民族所拥有的独立自主地处理其一切内外事务的固有的最高权力.国家主权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内部主权,即国家对内享有最高和最强的政治权威;二是外部主权,即国家在国际社会中是平等的一员,享有独立自主权.国家主权具有独立性、自主性和排他性.国家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以维护自身最大利益为原则,一切决策和行为以自己的意愿为转移.一旦全部或部分地失去这些属性,国家主权就受到侵犯,国家也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家了.近年来,关于全球化条件下"主权回归"的论证日见声势,这不禁引起了人们深深的思索.  相似文献   

12.
在打击卡特尔违法行为中,反垄断法中宽恕制度已经成为反垄断法实施机构最为重要的调查工具.该制度以减免行政和刑事责任为条件来诱使卡特尔违法者向反垄断法实施机构报告违法行为并提供相关的证据和信息.但是,在实践中面临承担严重的后继民事损害赔偿责任往往使得卡特尔违法者可能不去申请宽恕待遇,因此,为促进反垄断法宽恕制度的实施,规定该制度的国家采取了一些措施来解决后继民事损害赔偿对宽恕制度实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带来的世界各国相互依存关系的加深、非国家行为主体的增多、国际协调的不断增强以及国际法作用的加强 ,对传统国家主权构成的制约已是不争的事实。国家主权在受到一定制约的同时 ,也得到必然的延伸 ,国家维护主权的行为范围更广、内容更丰富。全球化并未改变国家主权的根本属性 ,现代国家和民族意识将作为全球化的对应现象存在于未来历史的运行中  相似文献   

14.
法律全球化是近年来法律领域内的一种明显的客观发展趋势,它表现为国内层面的各国国内法不断互相协调、互相融合、逐步趋同,国际层面的统一立法所涉领域的宽度不断拓展、深度不断加强、影响面不断扩大的演进过程或发展趋势。这种趋势在运动形式上表现为“国际法的国内化”和“国内法的国际化”。我国要以入世为契机,通过修订国内法律法规活动经历法律全球化过程。  相似文献   

15.
全面深入地阐释反垄断法的基本精神,提升对反垄断法的理解和认识,是健全反垄断法治的基本要求.运用法学原理与方法阐释反垄断法的基本精神,有助于观察与解释竞争现象,有利于指导反垄断法的制订与实施.反垄断法内含着竞争、自由、公平和公益精神,反垄断法是竞争促进法、自由保障法、公平奠定法与公益保护法.反垄断法的精神常常表现为具体的反垄断法价值及其追求,而反垄断法的适用实际上是反垄断法的价值冲突及其选择过程.  相似文献   

16.
"竞争"是市场经济机制的内核,"垄断"①是相对于"竞争"而言的,是"竞争"的异化."垄断"作为竞争的"非常规性形态",其对市场经济的害处已被历史彰显无疑.目前,虽然我国已经颁布并实施了反垄断法,但是执行难等问题却阻碍了我国反垄断法的应有功能与效力.笔者认为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我国古代政治格局、制度及文化等几个维度进行一些探究对我国反垄断法的实施是有所助益的.  相似文献   

17.
论我国行业协会集体抵制行为的反垄断法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行业协会的集体抵制行为在我国已经显山露水,此类行为对社会经济通常具有正反两方面的效应.美国法院将集体抵制行为划分为横向集体抵制和纵向集体抵制,前者往往适用本身违法原则,而后者一般适用合理原则.在日本的反垄断法上,行业协会的集体抵制行为并非是本身违法的,至少在具有正当理由或者并不严重限制竞争的情形下是可以得到反垄断法宽容的.我们应当在借鉴美国及日本相关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行业协会集体抵制行为的具体情形,通过反垄断法对其予以有效规制.  相似文献   

18.
论产业政策与反垄断法的冲突与协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产业政策是国家为了实现其经济发展目标而制定的政策, 但由于产业政策更多关注产业的发展, 如何与维护竞争的反垄断法相协调就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反垄断法和产业政策的统一和冲突, 从反垄断法的立法和法的实施两条路径来探讨反垄断法与产业政策的协调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中国封建时代缺乏国家主权观念.伴随着近代中国全民族救亡图存的主题,近代国家主权观念逐渐产生,并经历了近代国家主权观念的萌芽、各种近代国家主权观念的产生、近代国家主权观念的基本确立三个发展阶段.近代国家主权观念的形成使中国对外争回了大量国家主权,维护了国家的独立自主;对内则使资产阶级民主观念深入人心,对独裁者的专制行为有一定抑制作用,在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0.
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有减缓和适应两大类,面对气候变化的不可逆性,适应气候变化已经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尤其广大发展中国家更是无法回避.生物多样性问题如何适应气候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是<生物多样性公约>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及各国国内法必须面对的问题.中国法律、法规虽然对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对生物多样性如何适应气候变化问题有所规定,但是法律法规的指导思想、实施机关、实施措施等方面都存在严重不足,需要在战略思想、法律供给、公众参与等方面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