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5 毫秒
1.
1930年代左翼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的纠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0年代左翼文学-9现代主义文学之间具有一种复杂的关系,许多作家既有左翼文学的倾向,又有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这主要表现在作家主体意识的左右互换、作品内容中所呈现出来的颓废与反抗主题及鲜明的现代主义艺术形式三个方面。在有些人看来这是左翼文学不成熟的表现,但这应该是一种正常的文学发展状态。后来因过于强调左翼文学的政治性而导致二者分道扬镳,甚至出现了二者相互对立的局面。  相似文献   

2.
1930年代的左翼电影批评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特征.从赞赏苏联影片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力挺左翼影片叙述“社会生活史”、批评某些影片缺乏阶级意识三个方面求证了左翼影评的意识形态特征及其具体表现.实证左翼影评的意识形态特征无论对于重建中国电影理论批评史,还是对于当下开展正常的电影理论批评都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性别意识包括先天的生物女性意识、女性后天形成的社会主体意识、女性的警醒意识和女性的社会自我体察意识.1927年“国民大革命”失败,知识分子在文学领域反映激烈.1920年代末以及整个1930年代,女性作家以其独特的性别意识书写对其时社会现实做出了反馈.她们所创作出的女性小说一方面对“家庭”有了新的审视,另一方面也对“身体”有了新的思考.民族意识与女性性别意识的交叠是这一时段女作家创作的一个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4.
1930年代,废名、沈从文、芦焚、萧红等创作的乡土小说,以完全不同于1920年代的写实和批判为主的乡土小说自立于中国现代文坛。1930年代的乡土小说有着独特的叙事方式,常常采用童年视角观照乡土世界,表达对民族童年时代的眷恋;用回忆和怀旧的方式来弥补现实焦虑和情感失衡的缺憾;散文化的笔调使小说叙事节奏舒缓平和,也表达了一种与众不同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始自“五四”,与当时知识分子强烈的启蒙诉求直接相关.但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在知识分子不再是时代主角的1940年代,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却迎来了一次复兴,重新考察这一现象,可以发现被历史烟云长久遮蔽的救亡时代社会思想的另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6.
1930年代中国左翼作家经受了无产阶级的革命意识形态的主体性询唤,但是由于其小资产阶级根性,他们必须首先通过文学这种审美意识形态建构出一种异己的阶级主体——无产阶级,然后才能在这种对象化过程中实现身份确认与主体建构,由此形成了左翼作家的主体性悖论。其具体体现为:左翼作家内在的小资产阶级根性与通过外部斗争而获得的无产阶级意向之间的悖论。左翼作家在自身的主体建构过程中,创造出了一种左翼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模式;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美学中国化的最初形态,其显示了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价值所在。因此,当下重审1930年代左翼作家主体建构过程与特征,理清其对于马克思主义及其美学中国化的历史意义,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7.
文学作为社会文化价值的重要体现会受到社会价值体系的控制,这种控制体系被布里德形象地称为“潜网”,而文学刊物则是实行这一控制的有效手段。具体到1930年代的中国文学,文学刊物主要受控于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但是这两个方面之间又存在着矛盾,这也反映出这一时期社会价值体系的间隙,并为文学冲破这些控制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8.
1930年代的"乡下人进城"小说多采用政治、经济视角展开社会批判,尤其是"左翼"倾向作家的"进城"书写更为明显。王统照的《山雨》、茅盾的《子夜》《微波》、丁玲的《奔》、叶紫的《杨七公公过年》五篇小说构成了一幅1930年代的城乡"流民图",小说旨在揭露和批判支配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中"外来资本"的"罪恶",呈现出"半殖民地"国家想象色彩。  相似文献   

9.
1940年代是中国小说物象艺术走向多元与成熟的时期.张爱玲得中外文学之精髓,将物象与心理分析相融合,有力地推进了小说的现代化;钱钟书学贯中西,纵横捭阖,在拓展小说取象范围、以物象丰富作品内蕴、提升小说语言品质方面贡献独特;赵树理虽然也借物象刻画性格、以物象为细节性道具组织故事,但为了照顾其小说拟想读者的审美习惯,却力避物象的意象化,显示出与中国文学诗骚传统的疏离.他们特色鲜明,差异明显,而又以其差异构成互补,共同呈现出1940年代小说物象在中西文化交融背景下多元、成熟的样貌.  相似文献   

10.
11.
在二三十年代的中国农村 ,高利贷是一种剥削农民的主要形式 ,它具有三个明显特征 ,形式多样、周期较短 ;利率奇高 ;抵押借贷盛行。高利贷活动的猖獗引发了中国农村经济中的一系列问题 ,如生产力水平下降 ,土地高度集中 ,抵御自然灾害能力的降低。针对这种情形 ,国民政府采取了许多对策 ,但是由于一些自身难以克服的原因 ,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 ,使之成为非常不利于统治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重读评议20多部影片,可以看到上海20世纪三四十年代电影佳作迭出,群星灿烂,具有与世界先进文化同步发展的深刻的现代性。  相似文献   

13.
特殊的战争背景使20世纪40年代的女性作家产生了与和平时代不同的审美心态,这种心态主要表现为对战争的疏离和逃避,战争只成了作家创作中的人物活动的背景,表现出明显的世俗化的特征。在这种心态影响下,女性作家的书写主要通过三种生存方式的展示,表现了她们对战争背景下人类基本生存的忧虑。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三十年代中期到四十年代中期随着川政的统一和抗战的爆发,成都城市的现代化进程获得加速发展,成都饮食业在这一时期得到持续发展。高档中西餐馆、大众化的饭馆、面食店、小吃店、流动饮食摊点等不同层次的饮食业均得到较大发展;京、鲁、粤、苏等外菜系餐馆纷纷在成都开设;出现了西式饭店附设餐厅、西餐馆、影剧院贩卖业和腌卤业等饮食业新的行业形态。三四十年代成都饮食业的发展繁荣直接推动了现代川菜菜系走向成熟,使其具备了稳定的菜系特点。  相似文献   

15.
一、模式概说何谓“流观”?就是“气化流行,生生不息”的宇宙观念。房龙曾说中国人不懂得焦点透视①,初闻确有贬损之意,但这又是一个十分客观的说法:中国人的思维习惯是从以大地,上下为中心出发的宇宙观念,不但在神话哲学里,而且在华夏美学里都有一个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美学思维,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40年代,中国文学理论在发展过程中充满权力冲突的印迹,这种冲突体现了话语生产中的"名利场"逻辑,在深层次内被赋予较多的政治含义.在话语控制的意义上,意识形态不过是政治统治所巧妙体现出来的一种权力修辞学的游戏,文学理论是权力机制运作过程及其结果的符码化表现.不同文学观念及其对文学实践的解释,不过是为争夺话语控制权力而相互冲突的不同社会利益集团的思想表现.  相似文献   

17.
厦门大学的史学研究肇始于20世纪20-30年代,与当时的史学发展潮流亦步亦趋,主要体现在趋向科学化的史学研究理念、主流与地域相结合的史学研究实践和注重现实的史学关怀等方面.这些研究趋向表明,厦门大学并没有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处于学术的边缘,反而由于国学院的创办而产生了学术自觉,与主流思潮颇多应和之处;同时又能因地制宜,利用厦门地处东南沿海的特殊文化资源拓展自具特点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8.
中国近代科学小说研究可追溯至20世纪初,真正起步及创获却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可分为近代译介科学小说和本土科学小说两个方面。随着研究的开展,尽管出现了人为分离现象,但也取得了一定成绩,特别是本土科学小说研究。其主要体现在小说兴衰原因、现代性及价值三个方面。然而囿于研究思路狭隘、文本意义定位过低等原因,近代科学小说研究并未得到与其实际价值相符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以人口流动和雇工水平为指标 ,通过对 2 0世纪 3 0年代保定 (清苑 )农村实证调查资料的研究 ,可以透视冀中乃至华北的农村现代化水平。 2 0世纪三四十年代冀中人口流动频率不高 ,数量有限 ,但已显现出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的变化特征。雇工劳动在旧中国冀中农村总体经济中仍然占较小比例。即使在这一小部分雇佣经济中 ,雇工物质生活悲惨 ,社会地位极低 ,还带有明显的人身依附关系的痕迹。从总体上看 ,农业雇佣经济的发展仍然很不充分 ,所以直至1 949年前农村雇工队伍与现代雇工阶级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