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自18世纪以降,源于传统的藏医学的布里亚特医学,在外贝加尔地区逐渐兴盛。布里亚特医疗传统秉承了两个主要的医学传统:一是布里亚特民间医学;另一个是本文探讨的主要内容,即精深的藏医学传统。藏医学是借助蒙古医药文化传播到布里亚特地区的。藏蒙医学传统,特别是药理学知识最终被布里亚特人接受和采纳,期间经历了较长时间的本土化过程。同时,布里亚特也为藏蒙医学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的需求也因之而提升,作为艺术范畴的舞蹈,其欣赏者的层次和水准也越来越高。而很多舞蹈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往往只注重借舞蹈动作表现自身的肢体美,满足外在的审美需求,而忽视了不同种类的舞蹈在动作上所独具的风格韵味。作为一名舞者,不论是舞蹈学习者、舞蹈编创者还是舞蹈表演者,在表现舞蹈...  相似文献   

3.
布里亚特蒙古族生活方式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里亚特是蒙古族中一个古老的部落。布里亚特蒙古族是跨界而居的民族 ,主要分布在俄罗斯、蒙古和中国。十月革命后 ,俄国境内的部分布里亚特人陆续迁居到呼伦贝尔草原 ,带来了在当时条件下比较先进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给这片草原的原有居民产生很深的影响。随着牧业体制的变革 ,生活在呼伦贝尔草原的布里亚特蒙古族在衣、食、住、行方面都发生了相应的改变 ,其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处在不断变迁过程中。  相似文献   

4.
周宏 《延边大学学报》2014,(1):143-144,F0003
基于对舞蹈审美个性的思考,具体分析舞蹈创作中审美个性的特征,可以从舞蹈形象和舞蹈语言两个方面深入探讨出舞蹈个性化的表现手段。通过对具体作品的举例与分析,可以阐述出舞蹈的个性化审美内涵,即体现一定审美需求和渗透一定审美意识的舞蹈形象和舞蹈语言所具有的相对稳定的特征总和,它是编导创作特性的表达,也是编导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它构成了舞蹈作品的风格和特点,是舞蹈作品成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5.
布里亚特语有东、南、西三大分支①。每一支方言词汇的构成除了具有共同点之外,还具有其独立的特点。方言中保留的固有的词汇都是早期的日常生活用语,比较积极的词汇是:"明天","皮鞭","短的","一半儿"等,这些词在早期的蒙古书面语中既有记载。试比较一些类似的词:东布里亚特和南布里亚特方言词:(南布里亚特语)。西布里亚特方言称"雨"为。这种称呼在中世纪蒙古语中就已出现,而且其它蒙古语族语言中至今仍在使用这个词。东布里亚特方言、南布里亚特方言用表示"雨",不单独使用,偶尔与组合使用,表示"雨"的意思,是蒙古语固有的词…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苏联对于蒙古喇嘛教史的研究有了较大的进展,其重镇在苏联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布里亚特分所布里亚特社会科学研究所。该所的学者多兼通藏文,故能多所成就。一、布里亚特的喇嘛教  相似文献   

7.
从远古时代起 ,布里亚特人便拥有丰富的民间叙事诗遗产 ,这些诗歌反映了人们的思想感情 ,伴随人们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进程。不论是神话传说、历史歌谣和抒情歌曲 ,还是童话故事、祝辞赞语和谚语俗语 ,都具有开拓创新和特色。英雄史诗《格萨尔》是布里亚特民间叙事诗的顶峰 ,这部民间长篇叙事诗反映了布里亚特人祖先为争取民族统一和处理复杂的相互关系同周边部族和民族进行的长期斗争。《格萨尔》是布里亚特英雄史诗的鸿篇巨制 ,不愧为布里亚特人乃至中亚各民族史诗遗产的主要成果。《格萨尔》流传的地域广阔 ,语种繁多 :布里亚特、卡尔梅克、…  相似文献   

8.
南西伯利亚的布里亚特人曾经在漫长的历史上传承着古老的萨满教传统,和其他西伯利亚部落相比,布里亚特的萨满教形态要更为丰富和复杂。布里亚特人的神灵观和灵魂观、萨满的入门仪式、萨满服和萨满器具,以及萨满医疗的表现都很有特色。18世纪和19世纪,佛教和基督教开始在布里亚特地区传播,使得布里亚特萨满教中混合了佛教和基督教的要素,进而影响了该地萨满教的变化与发展。在苏联时期,无神论和反萨满教运动的冲击,使布里亚特萨满教实践和传承逐渐衰落。苏联解体后,布里亚特人的萨满信仰开始复兴,萨满教复兴嵌合在布里亚特民族文化复兴的背景当中,一方面表现为萨满传统的延续,另一方面体现为新创造的萨满教形式。  相似文献   

9.
吴地西施“响屐舞”的民族风格与地域风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施“响屐舞”是吴地舞蹈史上的经典与代表,因其独特的舞蹈风格从古至今备受关注,该舞蹈风格的形成也离不开吴地民族风格与地域风格的影响。通过具体分析吴地民族文化、环境、图腾等对舞蹈动作、姿态、动律、节奏等民族风格形成的影响,以及吴地地域环境对舞蹈表现形式、表演形式、舞蹈动作、舞蹈道具等同质性与异质性地域风格形成的影响,论述了西施“响屐舞”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本文系《布里亚特萨满教简史(从远古时代至十八世纪)》一书第一章第一节之节译。《布里亚特萨满教简史》1980年由苏联科学出版社西伯利亚分社出版。作者在考古学、民俗学、民族学、语言学材料的基础上,对贝加尔湖流域居民的宗教观念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指出了布里亚特人、蒙古人和突厥人之间宗教信仰的联系。全书共分五章。第一章,历史文献和资料;第二章,布里亚特地区萨满信仰的最古老阶段;第三章,原始公社制瓦解和早期国家联合体建立时期前贝加尔和外贝加尔萨满教的演变;第四章,十一——十四世纪蒙古语部族的宗教信仰;第五章,十四——十八世纪布里亚特的萨满教。本文回顾了布里亚特萨满教研究史,对各个时期的主要研究者及其著作作了扼要的评述,是研究萨满教及蒙哲史颇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11.
布里亚特是蒙古族中一个古老的部落。布里亚特蒙古人跨界而居 ,主要分布在俄罗斯、蒙古和中国。十月革命后 ,俄国境内的部分布里亚特人陆续迁居到呼伦贝尔草原 ,带来了在当时条件下比较先进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给这片草原的原有居民产生很深的影响。随着牧业体制的变革 ,布里亚特蒙古人的生产方式 ,不断发生着剧烈的变迁。生产方式的变化 ,又直接影响着生活方式的变化。布里亚特蒙古人畜牧业的这种变化 ,也是未来牧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以牧为主 ,多种经营 ,全面发展应是一条符合实际的发展路子  相似文献   

12.
布里亚特语言研究者始终认为该语言有多种方言,其中较为著名的方言有:霍里(хори)、埃希里特布拉加特(эхирит-бурагат)、阿拉尔(алар)、丛葛尔(цонгол)。人们力图定出布里亚特方言的数量,并划定其界限。到30年代,这些理论终于达成一些共识,其方言分类特点虽然明确,但并不完美。1928年著名的蒙古学家Н.Н.鲍培和Г.Д.桑席耶夫开始研究布里亚特地方土语。在鲍培的倡议下,先后组织了几次调查研究活动:1929年在阿拉尔;1930年在阿金(агин);1931年到色楞格布里亚特地区①。1933年首次对布里亚特方言进行了科学分…  相似文献   

13.
简述回族舞蹈动作与形式特征刘无怠回族舞蹈艺术源远流长。它是回族人民在生活和劳动中创造的精神与文化的结晶。回族舞蹈是经过前辈人民艺术性的创造、发展和后代人民的历史性继承,不断创新、逐渐成熟、趋于完美的。迄今,已经成为民族气息浓郁、形式风格独特的一种舞蹈...  相似文献   

14.
锡伯族人们能歌善舞,舞蹈风格多种多样、舞姿形象生动,“贝伦”则是锡伯族民间舞蹈的总称。贝伦舞是锡伯族民间舞蹈的第一大种类,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短小精悍、风格独特、内容丰富,是古代舞蹈文化的遗存。为了使其在现代文化冲击下更为长久地传承下去,应让更多的人们了解到贝伦舞的独特魅力。为此,文章论述了锡伯族贝伦舞的艺术风格和特点,以及其中所蕴含的艺术文化和文化传承。  相似文献   

15.
布里亚特佛教和喇嘛教宗教遗产中的任何一个问题,如若不考虑现代的社会政治任务,都是不可能正确对待的。因为,一切传统的文化形式,并没有完全成为历史,至今它还存在于原民族的习惯和传统之中。在布里亚特各社会阶层的精神需求里,这种传统的文化形式,还依然占据着一定的地位。十八,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头三十年内,喇嘛教在布里亚特的社会政治史上和文化史上,都曾是一种具有重大意义的因素。布里亚特的社会主义生活方式,是在否定宗教价值、  相似文献   

16.
布里亚特语中重音位置的固定性[苏].布达耶夫()关于蒙古诸语中重音的特点和位置一直是研究者们争论的话题,时至今日仍未找到一个明确的答案:即第一音节和最后音节重音的主次划分①,最近一段时间,布里亚特语言学家开始怀疑一些早已成为定论的观点,又提出关于布里...  相似文献   

17.
藏族舞蹈以它久远的历史渊源、丰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地域风格和鲜明的民族特征著称于世,是中华民族舞蹈艺苑里最艳丽的奇葩,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瑰宝。藏族民间自娱性舞蹈可分为“谐”和“卓”两大类,它的表演形式主要有:热巴、踢踏舞、勒谢、堆谐、果谐、弦子、锅庄等。  相似文献   

18.
《格斯尔传:过去和现在》内容评介1989年,前苏联布里亚特自治共和国举办过两次大型学术文化活动。一次是9月25日举办的纪念布里亚特杰出的格斯尔传说书艺人芒舒德·额莫格诞生140周年庆祝会,另一次是6月29日举办的由该共和国学术界、创作界和舆论界参加的...  相似文献   

19.
1.藏学研究作为东方学的分支是布里亚特著名的传统科学。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前,布里亚特的藏学研究流派有二种:第一,是传统的,也就是“东方的”流派,用藏文和蒙古文对佛教的传播以及佛教文化进行了有益的研究。藏学专家主要是当地的佛教僧侣;第二,是俄国古典东方学流派,用俄文研究。藏学专家是一些在彼得堡大学受过欧洲教育的布里亚特的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20.
据苏联《远东问题》杂志1985年第2期报道,1984年8月28日至30日,苏蒙两国学者于乌兰乌德举行了佛教哲学讨论会。会议由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苏联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布里亚特支院社会科学研究所、苏联哲学协会布里亚特分会和全苏汉学家协会布里亚特分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