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公司清算义务人的清偿责任是公司清算义务人所应当承担的四种民事责任之一,是指当导致公司自行清算的解散事由发生后,因清算义务人怠于履行其清算义务、未经清算即办理注销登记或者以虚假的财务报告骗取注销登记等行为,致使公司无法进行清算时,清算义务人对公司的所有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的制度。一般情况下,公司清算义务人与公司均具有独立的法...  相似文献   

2.
企业清算是一种经营终结行为.企业由正常的生产经营转变为清理变卖财产、清偿债务、分配剩余财产时,正常会计核算基础下的会计假设、会计原则不再适用,代之以清算会计假设、清算会计原则.企业进入清算后,会计目标就转为反映财产、债务的清偿以及偿债后剩余财产的分配情况,因此,会计报表的编制基础、内容、格式和目的与持续经营条件下的会计报表大不相同.  相似文献   

3.
论公司非破产清算僵局及其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司因非破产原因解散后,必须经过清算、注销程序,其法人资格始得消灭.如果普通清算和特别清算程序都不能启动,公司即陷入非破产清算僵局.公司非破产清算僵局的原因主要表现在我国公司清算成本过高、法律规定的责任较轻、清算期限规定的疏漏等等.为此,要设定清算期间、简化清算程序、严格法律责任、扩大申请人范围、确立依职权启动清算程序制度,以克服公司非破产清算僵局.  相似文献   

4.
公司清算是公司法人资格终止的必经程序,也是<公司法>中重要的公司制度之一,我国新修改的<公司法>进一步完善了公司清算制度.<公司法>应增加公司强制清算制度.公司强制清算是指公司在被解散以后,由于清算主体在合理期限内故意不组织清算组进行清算,或者在清算过程中屡屡违反法律规定,违法清算,损害公司、公司债权人或相关利益者的权利,人民法院根据债权人及相关利益者的申请,依法负责清理公司的债权债务事务,从而终结公司主体资格的法律行为.  相似文献   

5.
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与清算义务人的损害赔偿责任制度性质迥异,两者的理论基础并不相同,只有在清算义务人怠于履行清算义务,并具有法人格否认情节时,权利人方可择一适用。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划定的利益格局是否适用于清算义务人怠于履行清算义务时必须予以考量,不能随意地改变其既定的权利配置。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案例9号案出现法律适用错误的根源,在于忽略了《公司法》第20条第3款与"公司法适用司法解释二"第18条第2款所蕴含的不同法理逻辑。因后者没有考虑复数股东间权利配置及债权人的权利限制,在实践中可能导致逆向选择以及规避该款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与清算义务人的损害赔偿责任制度性质迥异,两者的理论基础并不相同,只有在清算义务人怠于履行清算义务,并具有法人格否认情节时,权利人方可择一适用。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划定的利益格局是否适用于清算义务人怠于履行清算义务时必须予以考量,不能随意地改变其既定的权利配置。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案例9号案出现法律适用错误的根源,在于忽略了《公司法》第20条第3款与“公司法适用司法解释二”第18条第2款所蕴含的不同法理逻辑。因后者没有考虑复数股东间权利配置及债权人的权利限制,在实践中可能导致逆向选择以及规避该款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论遗产清算     
在限定继承原则下,遗产的清算既是保障继承人承担有限责任的基础,也是保护遗产债权人之公平受偿权及债权之一般担保不被侵吞的重要措施。遗产清算程序包括遗产管理人的选任、公告权利人、制定遗产清册及遗产分配四个阶段。遗产管理人作为遗产清算的主持人,应尽善良管理人之注意义务。在遗产清算程序中如有违反法律规定的情形,遗产管理人应负赔偿责任,受损害之权利人亦得主张不当受领请求权。  相似文献   

8.
清算是公司退出市场的规范程序,该制度对维护馈权人利益、维护交易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公司法》建立的清算制度不够完善,建议我国《公司法》的清算制度在编撰体例上采潘德克顿式体例,明确清算主体及其责任,规定清算人的任职资格、产生条件及程序,建立特别清算制度。  相似文献   

9.
产品侵权责任即产品责任是由于产品质量缺陷造成他人人身或财产损害而应承担的赔偿责任;建筑侵权责任是由于建筑质量缺陷造成他人人身或财产损害而应承担的赔偿责任,亦可称为"建筑质量侵权责任",简称建筑责任;服务侵权责任是由于服务质量缺陷造成他人人身或财产损害而应承担的赔偿责任,亦可称为"服务质量侵权责任",简称服务责任.产品责任、建筑责任、服务责任构成我国"三位一体"的质量侵权责任制度.  相似文献   

10.
公司被吊销后股东清算责任论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有限责任公司被吊销工农业执照后未进行清算,股东对公司存续期间产生的债务是否应当承担,以及承担什么样的责任?由于我国现行法律对此无明文规定,不同法院,甚至同一法院的不同法官之间存在不同的处理办法,通过对同有处理办法的分析,本文的结论是:公司被吊销后,股东是否对公司的债务承担清偿责任取决于股东是否对公司进行了清算,如果进行了清算,则股东无须承担责任;否则,股东则应当承担按份的债务清偿责任。  相似文献   

11.
论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的法律后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公司法对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作出了规定,文章对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适用的法律后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论证。对公司而言为公司独立人格在特定法律关系中被否定;对股东而言为其有限责任的否定,股东因对其滥用公司法人格行为造成的公司债务承担责任,股东与公司之间为不真正连带债务关系,股东为终局责任人,存在共同滥用行为的股东之间则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股东承担的责任以其不当行为给公司造成的损失为限。  相似文献   

12.
我国公司清算立法中,现有清算种类设置与公司清算法理多有不符,很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建立现代公司制度的需要,有必要完善与修正。在对公司清算的概念、特征、公司清算的种类等基本法律问题进行初步探析的基础上,指出了我国公司非破产清算制度中不仅缺少司法特别清算制,而且普通清算的司法监督制度也不完善,并提出了相应完善公司清算制度的见解。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人们普遍认为非财产损害赔偿问题只能发生在侵权责任中,在违约之诉中不赔偿当事人因他人违约而遭受的精神损害。这种观点的合理性值得质疑。从违约的精神损害赔偿存在基础结合国外立法例来论证因违约造成的受害人的非财产损害并非完全不予赔偿,在特定的情形之下因违约行为造成他人非财产损害时,允许受害人通过违约之诉要求赔偿。  相似文献   

14.
公司清算制度是规范公司退出市场的重要法律制度,但我国现行《公司法》中公司清算的许多制度都不完善,清算人产生方式就是其中之一。基于公司的法人性和清算阶段公司行为能力的限缩性,公司清算活动应由清算人实施。清算人的确定是清算程序顺利开展,确保债权人和股东合法权益的重要制度。我国现行公司立法和司法实践不依公司解散方式的不同而统一清算人产生方式的规定存在缺陷,应结合我国实际完善清算人产生方式。  相似文献   

15.
我国刑法应增设破产欺诈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破产欺诈行为具有极大的社会危害性 ,但我国刑法却未规定破产欺诈罪。现行刑法中的妨害清算罪、徇私舞弊造成破产亏损罪、私分国有资产罪、诈骗罪等均不能涵盖破产欺诈犯罪行为。破产欺诈罪的客体是国家对公司、企业的破产管理秩序和债权人的财产所有权 ,主体是一般主体 ,主观方面只能是直接故意。刑法应在第16 2条中增设一款 ,规定破产欺诈罪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一起有限责任公司非破产清算案的分析 ,揭示了在公司剩余财产分配过程中出现僵局的情况下 ,我国现行公司法的相关法律条款和现行民事诉讼法在非破产清算程序上存在的不足 ,指出了人民法院在受理当事人非破产清算申请时因立法不完善而表现出推诿的态度。作者据此提出了立法和司法建议。  相似文献   

17.
公司在其法人资格终止前必须依法进行清算以保护公司债权人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然而实际生活中却大量存在清算遇有障碍无法开展的状况。因此,有必要从理论上对清算障碍的具体表现形式与成因进行全面分析,并研究清算障碍的预防与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8.
公司解散与清算中的债权人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公司解散与清算是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关键环节,现存公司法中关于公司解散与清算的规定多为立法者之美好意愿抑或行政色彩浓重,已经严重影响了公司制度的整体运行,致使公司债权人保护制度长期存在着严重缺口,最终使其在不同程度上流于形式,不能够发挥应有的实效。基于上述理由,笔者在大量参考国外成功立法例并充分考虑我国现实国情的基础上提出了点滴改革思路,但求抛砖引玉,以期日后有更多的学者研究之。  相似文献   

19.
我国《侵权责任法》第4条第2款确立了侵权赔偿责任优先,将违法行为的"同一性"作为适用条件。该条件包括行为数量上的单一性与唯一性以及财产责任承担上的重合性与冲突性两个基本要素。受调整对象的限制,《侵权责任法》仅规定了侵权赔偿责任优先,但其他民事赔偿责任也存在优先适用的余地,未来民法典应确立民事赔偿责任优先原则。建立民事赔偿优先的程序法衔接与保障机制,立足事前救济。行政机关及人民法院在行政罚款责任及刑事财产刑责任认定及执行中,应当将行为人可能承担的民事赔偿纳入其财产范围中,依法适用缓、减、免制度。可将民事赔偿权利人纳入刑事财产刑及行政罚款执行程序的案外人中,借助执行异议和执行中止,确保民事赔偿优先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在公司的解散和清算实践中,我国公司法的缺陷导致股东滥用公司人格或有限责任原则,导致很多人误认为公司人格消灭于营业执照被吊销之时,致使侵害债权人合法权益的现象非常普遍。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和解决,不仅要从公司解散与清算的具体制度层面着眼,更要从价值哲学的层面对其法理基础与制度价值进行深入分析,只有在充分了解该法律制度的设立目的与价值目标的基础上才能设计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