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丝绸路上的穆斯林促进了元朝统一中国的事业 丝绸之路,也是中原通往西域之路。汉唐的史书,如《汉书》有《西域传》, 两《唐书》亦有《西域传》,《元史》虽无《西域传》,但在《纪》、《传》、《表》中,有大量记载“西域”之事。《元史·西北地理附录》和《元史·河源附录》也都概括地记载了  相似文献   

2.
关于姚合的籍贯问题——兼与吴企明先生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唐晚期的重要诗人之一姚合,据两《唐书》记载,他是河南陕州(今三门峡市)人。他的传在两《唐书》中都附在《姚崇传》后,说他是姚崇的玄孙。姚崇史书定为河南陕州人、姚合为其后代,当然也应系籍于陕州。吴企明先生在他的《〈全唐诗·姚合传〉订补》中说他实是吴兴人。不只郡望属吴兴,籍贯也当属吴兴。这样,姚合的籍贯也就成了问题。  相似文献   

3.
《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编年体史书的代表作,具有非常高的史料价值。但它也存在些许错误,或是疏失所致,或与编年体史书的编纂体例有关,有关突厥的记载失误即可说明。同时,《资治通鉴考异》也存在错误。  相似文献   

4.
《旧唐书》和《新唐书》是反映同一时代内容的纪传体史书。由于两《唐书》的产生时间和主编者文学修养的不同,使得两《唐书》具有一定的差异。文章从《旧唐书.文苑传》和《新唐书.文艺传》比较入手,通过传主归属位置的变化来探究《新唐书》的尚德倾向以及造成此种倾向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苏味道考     
苏味道是初唐武后时期的重要诗人,与杜审言、崔融、李侨台称“文章四友”。他位履宰相,是武后时期政坛显要。对于这样一位重要诗人,其生平事迹于《庸才子传》中却无记载,也未引起今人的足够重视。一些史书虽有记载,却书焉不详,甚至有相互矛盾之处。本文拟对其生平事迹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考证。一门贯与家世关于苏味道的籍贯,《;B唐书》卷九十四《苏昧道传》(以下简称州B传》)载:“苏味道,赵州奕城人也。”唐代架城县属河北道赵州所辖,其地即今河北省石家庄市南之滦城县。对味道的籍贯,《新唐书》卷—一四《苏味道传》(以下…  相似文献   

6.
安史之乱时,原藏于内廷中的档案、实录、国史等焚烧殆尽,因此,流传后世的后突厥汗国末期的史料不多。再者,两《唐书》等关于后突厥汗国末期史事的记载晦暗不清,时有抵牾。因此,有必要对后突厥汗国史料进行细致梳理和研究。本文通过对后突厥汗国末期突厥与唐及东部诸族史料的梳理,并参考墓志对具体史事进行考证,探析了后突厥汗国走向衰亡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回鹘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民族,我国古代的史书对其颇有记载.其中关于回鹘起源到744年建立漠北回鹘汗国,直至844年汗国崩溃的记载,又以两唐书中《回纥传》《回鹘传》较为详尽.然对比这两书记载,则发现其中有诸多矛盾之处,而发现于今蒙古国的几块回鹘汗国时期的碑文却提供了一些可供参考的材料,本文通过材料比对分析,对梅禄官职、后突厥乌苏米施可汗之死、骨力裴罗的去世时间、三姓葛逻禄的西徙时间等重新作了考订.  相似文献   

8.
(一) 僧贯休(832—912),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浙江金华兰溪)人。后梁开平元年(907)入蜀,力王建所重,署号禅月大师。关于他的生平,史书记载独略,新、旧《唐书》及《五代史》皆缺传;只有《五代史补》、《十国春秋》以及保存在诗话、笔记中的零碎材料,不能稽全貌。但从诗人遗诗,及其与诗友、僧从的唱酬中,也可知其大概。  相似文献   

9.
驃国考     
一驃国的名称关于驃国,新旧《唐书》均有传,而《新唐书》叙述得較为詳細。唐人樊綽在其所著的《蛮书》中,也說到这个国家。关于这个国家的名称《新唐书》卷二百二十三下列传一百四十七下南蛮传中說: 驃古朱波也,自号突罗朱(按《旧唐书》作突罗成)闍婆国人曰徒里拙。首先我們要指出这里所說的朱波,既然称为“古”朱波,那么这个朱波国,应該是一个历史較古的国家。这也就是說,在唐以前較久的一个国家,或是在称为驃之前的一个国家。很可惜的,朱波这个国名,虽然数见于史书,如《明史》、《續通典》、《續通  相似文献   

10.
一、《蜀中广记》的悠谬之言唐诗人孙定,新旧《唐书》、《唐才子传》均无记载。其事迹、作品,见于《唐摭言》、《唐诗纪事》、《全唐诗》及《蜀中广记》等。《唐摭言》卷十云:“孙定字志元,涪州大戎族之子,长于储。定数举矣,储方欲就贡。或访于定,定谑曰:‘十三郎仪表堂堂,好个  相似文献   

11.
天宝十一载(751年)秋,安禄山率兵讨伐契丹,因天降大雨,弓箭松弛,及奚临阵反水与契丹合力围攻唐军,致使安禄山大败而归。在这次战役中,安禄山究竟出兵多少人?史书记载不一。(1)《新唐书》卷219《契丹传》载,安禄山“发幽州、云中、平卢、河东兵十余万,以奚为向导”,以讨契丹。(2)《资治通鉴》卷21(?)载;“安禄山将三道兵六万以讨契丹,以奚骑二千为向导。” (3)《旧唐书》卷199《契丹传》载:安禄山“以幽州、云中、平卢之众数万人”讨契丹,大败而归。这是一个不确切的  相似文献   

12.
《通典》《旧唐书》《新唐书》等古代汉文史书有关吐蕃时期藏族社会存在着"重壮贱老"、"贵少贱老"等记载在历史上流传很广,影响至深,但事实未必如此。因为编撰于唐代的《通典》以及后来的新旧《唐书》等对吐蕃社会的相关记载缺乏直接的藏汉史实材料印证,其记叙内容似乎更多地参考了汉唐时期的《史记》《汉书》《后汉书》《晋书》《隋书》等汉文史书对中原地区周边所谓"戎狄蛮夷"边民社会"普遍存在"的"贵少贱老"、"贵壮贱弱"等习俗的内容。事实上,杜佑在编撰《通典》时,由于涉及内容十分庞杂,相关佐证材料相对欠缺,在涉及吐蕃等边民社会的有关史实的记载上就存在诸多粗陋和失实之处。而从现存的藏族古文献的记载来看,吐蕃时期的藏族社会并不存在"贱老"的习俗,相反还非常强调"敬老"、"崇老"。以《通典》为代表的汉文史书对吐蕃社会"重壮贱老""习俗"的记载,确有可能是对之前汉文史书中对北方游牧社会习俗类似记载的一个简单"借用"和"移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宋之问生平事迹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之问是初唐时期对近体诗的发展有着重要贡献的诗人。关于他的生平事迹,两《唐书》虽然有传,但记载甚简,且有乖误。今就宋之问的生平及有关问题进行稽考,对这位诗人的研究不无小补。一关于宋之问的籍贯。《旧唐书》卷一九○《宋之问传》云:“宋之问,虢州弘农人。”《新唐书》卷二○二《宋之问传》云:“宋之问字延清,一名少连,汾州人。”由于两《唐书》对宋之问的籍贯记载迥异,后来的有关著作,或取一说,或两说并存,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现在,故有考辨之必要。  相似文献   

14.
儒学之士、文艺之士和方位之士,构成了唐代文化知识阶层的三大类别.旧新《唐书》里各有《儒学传》、《文苑(艺)传》和《方伎(技)传》,分别地记载他们活动的事迹。明代闻人诠在重刻们日唐书》序中说:“《儒学》、《文苑》,表以著达;《方伎》、《隐逸》,兼以察微。”历来“著达”者引人瞩目,而“察微”者则往往被人忽略。其实,不细读《方伎传》,就难以总结唐代科学文化的某些历史特点。对它加以应有的重视,将有助于唐代文化史研究。  相似文献   

15.
杨继礼的《皇明后纪妃嫔传》是万历年间陈于陛主持的官修“国史”活动中所取得的成果之一,现有清抄本,存于北京图书馆。由于杨继礼在史书中没有专传,在《明史》中甚至没有出现他的名字。因此,本文将有关记载他生平的零星资料经过综合,作出介绍。同时对该书的收藏过程也进行了详细考证。《皇明后纪妃嫔传》作为第一部根据原始资料而写成的明朝后妃传记集,内容丰富,具有很多的优点。不过,其中也有一些不足。但总的来说,该书不愧为成功的传记史书,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6.
李廓行年稽考陈冠明李廓为唐代诗人,“以诗名闻于时”。①“才藻翩翩”,所作《长安少年行》十首,“字字取新,冶游趣事,碎小毕备,老人读之亦狂”。②在唐诗中,亦可聊备一格。为宗室诗人之翘楚。李廓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唐诗纪事》卷六十、《唐才子传》卷六,...  相似文献   

17.
洛阳新出一方李彀撰的《李毂墓志》。李毂生平事迹为史书所不载,志文所载李毂的世系情况可纠正《唐才子传校笺》李敬方世系之误,可补两《唐书·李憕传》李憕子嗣情况。其中,李毂所作的《粃句》一书可补唐代著述,志文言及的李氏兄弟俱业文一事展现了唐代文学的家族传统。  相似文献   

18.
戎昱是盛、中唐之交有一定影响的诗人,但新旧《唐书》没有为其立传,生平事迹在唐宋文献中仅有零散片断,见于《本事诗》、《云溪友议》、《唐诗纪事》等,多为小说家言,且因袭穿凿。大不可靠。《新唐书·艺文志》丁部集录著录“戎昱集五卷”,同时载其事迹:“卫伯玉镇荆南从事,后为辰州、虔州二刺史。”这两句涉及戎昱生平大端,从其作品中可以印证。至元辛文房《唐才子传》卷三戎昱小传,诗人的事迹始有较为详细的记载,但不难发现,辛文房并未为描述戎昱生平事迹提供新鲜材料,只不过连缀旧有的传奇性材料,用了点附会的功夫。此传所述,不惟行事多  相似文献   

19.
唐诗人李远,新旧《唐书》无传,其事迹载于元辛文房《后才子传》卷七。录其履历如下:远字求古,大和五年杜涉持进士及第.蜀人也….早历下邑,调名卓然.宣宗时,宰相令狐进泰,拟运杭州刺史….至,果有治声….后历忠、建、江三州刺史,必终御史中丞.《全唐诗》卷五一九所系小传记载甚略,即概括《唐才子传》而成:李远,字求(一件承)古.蜀人,第六和进士.历忠、建、江三州刺史,终御史中丞.集一卷,谓其字一作承古,误.《全唐文》卷七六五所系小传则更略:会昌九年官尚书司门负外郎.今人梁超然有《(庸才子传·李远传)笺证}…  相似文献   

20.
一、王勃卒年献疑王勃生年,在其《春思赋序》中可推算出来:“咸亨二年,余春秋二十有二,旅寓巴蜀。”由此上推,即高宗永徽元年(650),无可置疑。王勃卒年,新旧《唐书》均有记载。《旧唐书》本传谓“卒年二十八”,《新唐书》本传谓“卒年二十九”。其好友杨炯在《王勃集序》中记得更为明确:“命不与我,有涯先谢。春秋二十八,皇唐上元三年(676)秋八月,不改其乐,颜氏斯殂;养空而浮,贾生终逝。”似乎亦成定论。但近阅其《三月上已祓楔序》,又生疑窦。序中曰:永淳二年(683)暮春三月,修祓禊于献之山亭也。迟迟风景出没,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