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彊村被近代词坛尊为清季词学之大成者,其词学吴文英,又学苏轼。以微言寄托忧国之感,柔厚而深涩,意隐而不露。在意象锤炼方面极意求工,特别注重借特定物象来抒发幽深之情。又注重词境创造,一些写景之作,或由景抒情,或融情于景,具有感人的艺术魅力。彊村性灵高洁,襟抱冲远,其词冲淡醇雅,格高意远,词品极为高致,不愧为结穴千年传统词的殿军。  相似文献   

2.
《史记》情感抒发之表现及其特征中文系91级研究生韩洪指导教师何明新本文摘自其硕士论文《〈史记〉人物传记情感论》。全文包括“情感抒发之表现及其特征”、“文章抒情性之原因探索”和“情感抒发对〈史记〉的写作和成就所起的作用”三大部分,文章结合《史记》史学与...  相似文献   

3.
文杰 《老友》2013,(7):45-45
蒋新东一直有个梦想:渴望自己会写诗词。小时候,听私塾学生念"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时,他对诗词便产生了好奇心理。上小学、读中学时,他听老师在课堂上讲述唐诗、宋词,总被诗词或豪放或婉约的风格所陶醉和感染。参军入伍和转业从政后的几十年中,有时遇到一些人或事产生了感慨,他每每欲借助诗词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但总是无法达成心愿。诗词,成了蒋新东梦寐以求的奢望。  相似文献   

4.
在浩如烟海的古典诗词中,有一种借物发端,托物言志的咏物诗。诗人把自己要抒发的感情或要申明的事理,寄寓在某一具体的有形之物之中,或日月星辰,或鸟兽虫鱼乃至器具什物,作者通过对有形之物的描绘,抒发对生活的独到的感受和认识,使读者玩味那含而不露的深刻寄寓,由物而知人论世,收到“言在此而意在彼”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5.
人与自然──郁达夫创作艺术美探源肖朝红文学从产生之日起,便与自然难分难解,彼此交融在一起。古往今来的文学家,或模写自然、或借自然以抒发情感,自然是他们获取灵感的源泉,是他们逃避尘世喧嚣的所在,是他们生命的一部分。崇尚自然的感伤浪漫主义作家郁达夫对自然...  相似文献   

6.
汉赋之源是多方面的,东汉抒情赋的兴起与发展有着丰厚的文化精神之源。《诗经》之讽谏、"楚辞"之哀怨、战国纵横之风等都对它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加之西汉抒情赋抒发失志之悲的坚实桥梁,抒情赋由汉初的涓涓细流,逐渐发展起来,到东汉而蔚为壮观了。  相似文献   

7.
道德情感是重要的情感类型之一。叙述者、情节和环境描写是叙事文本的三种重要抒情因素,也是道德情感抒发的主要渠道。《驿站长》是俄国现实主义文学创作中的叙事名篇,其成功塑造了维林形象,是描写"小人物"命运的开山之作。文本中叙述者与维林的视角融合,对道德情感抒发产生影响;《浪子图》、作者、维林叙述视角各异,分别呈现三种情节模式,共筑道德情感的抒发渠道;环境描写则借助于叙述者、小人物、自然环境进行道德情感抒发。揭示三种抒情因素在作者道德情感抒发中的作用,剖析叙事文本抒情性的源起和脉络,为《驿站长》乃至叙事类文本的解读提供了一种新视角。  相似文献   

8.
咏史诗初期乃诗人读史而兴感慨,以韵语铺陈史事以鉴戒讽诵或借史抒发个人用世情怀;而怀古诗是由山水行役诗衍生而来,重在抒发感怀叹逝之情。咏史、怀古根本之别乃其内容、旨趣之异。怀古诗的出现影响到咏史诗的写作,随着两者的融合、互渗,对后代那些兼具咏史、怀古特征的诗歌再强分彼此,实无多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现行初中教材第四册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是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岑参的作品。这是一首写在特定的环境下送别友人的赠别诗。古人写赠别诗 ,或惜别 ,如“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或勉励 ,如“勿使燕然上 ,惟留汉将功。” (陈子昂《送魏大从军》) ;或伤感 ,如“寂寂离亭掩 ,江山此夜寒。” (王勃《江亭夜月送别》)。岑参在此诗中抒发了什么情怀呢 ?一般读者都认为是惜别情 ;教参认为是惆怅情。笔者觉得诗人既抒发了惜别情 ,惆怅情 ,更抒发了期盼之情。那么 ,岑参究竟要在诗中表达什么期盼呢 ?…  相似文献   

10.
杜甫的哭字诗采用睹物思人,借景抒情,叙议结合等手法,以深沉的笔触抒发对亡友的追思之情,表达了对自身命运的忧叹。  相似文献   

11.
孔尚任在石门山隐居期间创作了《桃花扇》初稿,他在《桃花扇本末》中说:正是有感于李香君的故事“新奇可传”,才产生了创作《桃花扇》的动机。可见,他创作《桃花扇》首先是出于一种“传奇”的心理。孔尚任积极入世,1678~1681年三年之间,两次求取清廷功名,这期间的创作根本不可能抒发兴亡之感。事实上,他隐居期间创作的诸多作品也没有任何一篇与抒发兴亡之感有关。由此可以看出:《桃花扇》最初并非为表达兴亡之感而作。  相似文献   

12.
曹魏时期的乐府诗歌以文人创作为主,它继承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特点,并注入强烈的自我意识,表现出积极进取的入世热情。这些诗歌的内容大体可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寄托鲜明的现实关怀;二是抒发强烈的建功立业之志;三是表达生命有限的焦虑和建功立业的紧迫感;四是抒发感世伤己的不平之气。  相似文献   

13.
论王禹偁辞赋对风雅传统的发扬光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禹偁是宋初少有的以赋来揭露现实、抒发愤懑之情的作家髡糯歉车姆碛鞴δ芎推揭琢鞒┑挠镅苑绺?并且重视艺术上的创新。他的赋或讥切政事,或关心民瘼,或抒发忠愤之情,或寄托讽世之思,表现出深挚的入世情怀。王禹把古文的笔法引入赋中,收到流畅自然、雅素隽洁的艺术效果。议论化倾向与赋境赋情的巧妙融合是王禹偁赋的另一特色乖诟车奶逯粕嫌兴黄啤  相似文献   

14.
赵壹作为汉代抒情小赋的高手.其作品传世的虽不多,但却以其独特的思想价值和艺术风格赢得了世人的高度瞩目。他的抒情小赋大胆抨击东汉的黑暗腐朽政治并与之决裂,这在汉以前或以后的抒情小赋中都是不多见的。同时在赵壹之前以及赵壹共同时代,用纯粹的五言形式,直接抒发文人对政治的不满和激愤之情的诗歌,甚为罕见,赵壹开创了以五言诗入抒情小赋的先例,为抒情小赋创造出了一种新形式。  相似文献   

15.
宋懋澄的散文成就非凡,题材丰富。其内容大致分为四类:记游、记梦、记事、记物。记游散文如同泼墨写意,游踪清晰并时有掌故逸闻点缀其间;记梦散文带有述异色彩,旨在抒发怀才不遇之感慨;记事散文主要写自己屡试不第的怅惘和对他人金榜题名的欣羡之情;记物散文借物抒发对烈士与游侠精神的无限憧憬。  相似文献   

16.
王夫之是清初著名的遗民词人,更是抒写愁情的高手,其笔下的"愁"词堪称抒发愁情的经典。其词除了抒发悼念亡妻之相思悲愁、隐居荒山的孤独闲愁,还抒发了国破家亡的怀国浓愁。无论是哪种愁,都深深地打动人心。  相似文献   

17.
日本第一部和歌总集《万叶集》是伴随着中日两国长期的文化交流而产生的,在创作方法上,它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和文学的影响。同时,万叶歌人又从民族文学发展的需要出发,大胆地消化和改造了汉文化,使歌集具有鲜明的日本民族特色:用和歌形式,反映古代日本的社会生活,抒发日本人民的民族感情,充满着浓厚的日本情调。《万叶集》为日本文学跻身于世界文学强国之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怨诗楚调"产生于汉代,是以清切哀伤的楚声为歌,以哀凄悲怨的丝竹之乐演奏,带有固定表演程序,以本事为支撑抒发蒙冤屈志、相思被弃、伤生叹命之怨情的一类歌诗。东晋以后,随着音乐功能的衰退,怨诗楚调逐渐指代以源初本事为中心抒发怨情的一类诗歌,进而成为凄怨哀伤风格的代称。  相似文献   

19.
陈鲁民 《中华魂》2010,(6):45-45
贪官的产生,往往是多因一果。或因自己贪欲作祟,或受风气影响,或受枕边人的唆使,或受子女的怂恿等。反之,官员的廉洁,也是多因一果。因为自己立场坚定,不随波逐流,还有良好家风,父母提醒,老婆孩子劝诫等。就以安徽凤阳小岗村党委书记沈浩为例,他为什么不当贪官,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除了组织教育,他自己的觉悟,也与亲人的大力助廉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0.
道统,就是按照某种认定的“道”为原则而甄选出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人物,并依某种顺序编排成一个谱系。道统说并非古已有之,唐宋以后则颇为兴盛。但究竟何为道统之“道”,则各家的界定均有不同,或偏于外在的规则,或偏于内在的本心,或诉诸社会的道德实践,或究心于空灵玄妙的内圣工夫。由此建构起来的“统”,也不尽相同,有此家认定的人物,他家予以否认者,反之亦然。倡导儒家的道统说,有必要辨明所要弘扬者是何种道,所要传承者是谁之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