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东北草原民族以游猎生活为特点,反映在服饰上也具有独特的特色。本文从东北草原民族契丹、女真、蒙古人及满族人的服饰在质料、形制、图案以及配饰方面的特点进行梳理分析,探讨其所体现出的契丹捺钵文化精神,以期对契丹捺钵文化研究有更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20世纪以来,辽代墓室壁画的大量发现,展现了辽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本文通过对所发现的辽墓壁画绘制的人物形象的服饰,从形制、质料、图案、颜色、佩饰等方面,来探讨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契丹服饰体现了契丹民族效法大自然,与游猎生活相适应的特点;也体现了契丹民族与中原文化交流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就契丹民族在文化上的民族性、地域性、同化性和多元性进行了详尽的论述。契丹民族为了民族的发展和延续,创造了自己本民族的文字,由于地域上的特殊地理位置,造就它服饰上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  相似文献   

4.
辽代妇女贞节观淡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契丹族女性主体意识的增强,反映了契丹妇女在社会生产、生活等各个领域中的重要地位和重要作用,同时也反映了契丹故俗中婚姻观念的进步因素。贞节观的淡化是受契丹民族固有的草原文化,以及隋唐五代婚姻中开放风气等因素的影响。贞节观的淡化,使契丹妇女敢于争取与男性同等的权利与义务,因此,契丹女性为辽代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人与自热和谐相处是我们共同遵守的生存信条,在辽代,广阔的疆域上生活着数以万计的各种动物,不仅是契丹民族生活的好帮手,为契丹民族的衣食住行提供很多便利,而且是大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辽代历史记载及壁画中出现的动物进行梳理,简单叙述在辽代与契丹族生活息息相关的几种动物。  相似文献   

6.
花腰傣以女性传统服饰上有条绚丽的腰带而得名,服饰是花腰傣最为突出的族群标识,花腰傣中三个支系傣卡、傣雅、傣洒的区分也是依靠服饰.2009年花腰傣服饰被列为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分析花腰傣服饰的文化内涵,认为其服饰承载着花腰傣民族历史记忆,积淀着民族文化心理,整合着民族生活.然而,在当代社会文化变迁中,花腰傣服饰出现...  相似文献   

7.
契丹辽朝初期,仍存在浓厚的旧俗的影响,至如“楼”或“楼居”这样的事象,既是契丹国家中的特殊存在,也是北方民族共有的特征,很难将它们从契丹民族的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划分出来;这是契丹国家“国事尚简”的主要缘由,也是“因俗而治”体制的渊源。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伴随着当时中国南北方文化相融、整合的一体发展趋势,这些现象也或多或少波及到中原并在那里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8.
辽朝储君的教育与培养一方面注重骑射、实战等武事的历练,另一方面,随着契丹民族汉化的深入,文化课程的学习和继位之前的政务实习也逐渐成为储君教育与培养的重要内容。因此,辽朝储君的教育与培养体现了一种胡汉杂糅的现象,契丹民族在接受、吸收汉文化的同时又有意识地保留着本民族的传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辽朝储君教育与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9.
(一) 民族服饰与外来服饰世界服饰种类繁多,千差万别,难以数计,但从总体上可以归为民族服饰和外来服饰两大类。所谓民族服饰,是指不同国家、民族,在各自不同的历史传统、文化环境中,按照自己特有的生活方式、审美理想,结合自己的经济条件和生产水平,创造出来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服饰。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均有各自不同的民族服饰。所谓外来服饰,广义指凡由族外引入而非本民族所固有的服  相似文献   

10.
关于契丹社会性质,学术界大致有两种意见。一是契丹族经历了奴隶制社会,一是契丹族超越了奴隶制社会,从原始公社制社会直接过渡到封建制社会。判断契丹社会性质,要看契丹统治者如何统治和剥削汉族和其它少数民族,以及契丹统治者如何统治和剥削本民族人民。契丹统治者在契丹建国初期,把契丹人、汉人和其他民族人民分别编制在斡鲁朵、投下军州和部族体制内。因此,只要逐一考察斡鲁朵、投下军州和部族体制内的生产关系,即物质财富生产者对生产资料占有关系和他们的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11.
风俗习惯,是区别于不同民族的重要标志,又是民族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本文将契丹族的风俗总括为三大方面:婚姻,主要是自由婚、抢劫婚、买卖婚、逆源婚、两合婚;生活方式,主要有畜牧与渔猎、居住与服饰、节日与礼仪:宗教信仰,主要包括泛灵论、祖灵崇拜、图腾崇拜、佛教与禁忌。通过以上诸方面的介绍,较为详尽地勾勒出了辽代契丹人的主要文化风貌。  相似文献   

12.
契丹佩饰,为契丹衣饰文化中的重要内容。本文所要探讨的是带饰、头饰、项饰和手臂之饰四个方面的内容。契丹带饰,从材质上分,有金属带、革带、丝带三种,从款式上分,有传统的蹀躞带和汉式腰带两种。契丹头饰、项饰和手臂之饰,保留着浓厚的北方民族文化传统韵味,通过对契丹佩饰的考察,可以更加深刻而具体地理解到契丹文化的传统特色。  相似文献   

13.
游牧民族文化的特性使得契丹族女性拥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和忧国忧民的思想,在辽与周边其他民族的民族关系上,契丹族女性充分展示了自己的这一特质,为辽代民族关系的稳固和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尽管我们不能把当时民族关系的发展完全归功于契丹女性单方面的作用,但是她们所起到的作用却是直接的,其影响也是深远的。  相似文献   

14.
辽皇朝除统有五京道大量州县人户外,还存在着大量的部落人户,他们与州县人户一样,是畜牧业、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重要劳动力,是契丹皇朝租赋徭役的主要剥削对象,也是兵役的主要担当者;由于契丹王国的一些固有特点,部落人户,尤其是契丹族人户在军事、边防等方面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因此探索和剖析辽朝的部落人户,对于了解契丹社会的经济发展、社会性质以及军事等制度,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对契丹民族有着重要的响和作用。契丹民族尊孔子为大圣,接受儒家思想兴儒办学,兴礼立制,以德治国,纲常名教,提高了契丹民族的文化素质,增强了契丹帝国的振兴,促进了契丹社会的封建化进程。契丹民族倡导儒风不及金元,仍保留着尚武习俗,他们吸收儒文化有着古朴 重实用的特点。他们在北方草原地区首开儒风,则加速了草原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交流,为我国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元朝统一奠定良好的基础,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6.
10世纪中叶,辽宋双方形成的对峙格局,不是历史发展的偶然结果,而是北方民族的总体发展趋势,适应了历史现实的必然结局;它显示了南北民族在各种社会领域内相互冲突,碰撞的历系。但最终,以契丹族为主体的北方民族在社会机制的健全发展中,尽量地抛弃了固有的盲目性传统而体现了充分的民族自觉性,反映着自我觉醒的民族理性意识的光辉,从而使根植于民族求同意识上的北文化同构,发生了日益深刻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7.
谈中国少数民族服饰的陈列艺术韦荣慧服饰是人的第二皮肤,是人类物质文明的标志,是一个民族的标记,也是一种文化。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共存的国家,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除汉民族外,还居住着55个少数民族。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创造了优秀的民族文化,其中...  相似文献   

18.
一、叙论契丹本源于鲜卑宇文部.而宇文部,属东胡民族系统中的一个分支.大约自首领莫那时起,始居于辽西塞外,经过匈奴、东胡等民族系统间的融合,在十六国时期,宇文鲜卑已成为北方诸游牧部族中一支力量比较强大的民族共同体.库莫奚也同出于宇文部中.因此,诚如许多同志所考证的那样,契丹及库莫奚,在风俗文化的继承上,都有诸多与鲜卑或匈奴等北方民族的相似之处.但是,我们只能说,契丹与库莫奚的先世,都共出于东部鲜卑字文部这一民族共同体中.  相似文献   

19.
契丹文学主要是指契丹贵族的文学、由宋入辽文人文学以及契丹民间文学这三个构成部分。契丹文化是孕育契丹文学的母体,契丹文学风格的形成与其特有的游牧民族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契丹民族崇武尚勇、粗犷豪放,该民族风格特征是由本民族独特的草原游牧文化、地理、人文、生活习性、居住特点所决定的。这一风格深刻地影响了契丹文学,此外,契丹文学作为契丹文化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旅游方面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20.
契丹民族是我国北方地区古老的民族,早在公元四世纪中叶就活动在今老哈河及西喇沐伦河流域.《辽史·营卫志》载:“大漠之间多寒多风,畜牧畋渔以食,皮毛以衣,转徙随时,车马为家”.说明畜牧业经济在契丹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了适应游牧生活的需要,契丹民族创造了很多独具特色的生活用具,“鸡冠壶”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本文试从“鸡冠壶”的发展和演变,谈其民族生活方式的变化及其社会变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