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字>中的赫丝特与<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安娜是世界文学史上两个著名的文学典型.在基督教文化语境中,她们是以"夏娃"为原型的形象.但由于对两位作家产生影响的宗教流派不同,使其宗教内涵有所差异.同时又因为两位作家共同的人道主义情怀,他们都通过两位女性形象对传统基督教的某些方面进行了修正、批判和超越,殊途同归地走向了一条探索人性之道.  相似文献   

2.
《圣经》告诉人们:夏娃把亚当引入歧途,偷尝了禁果,上帝在震怒之下惩罚了妇女,警告夏娃说:“我必极大地添加你的痛苦,你的愿望当符合你夫的愿望,而他必须支配你”。西方女性的从属形象及性别观就这样由塑造其文明的基督教确定了,这不仅体现在政治、社会、经济、家庭等各个方面,也被吸纳入西方的语言文化,就象《圣经》中的英语children是指所有的人一样,man一词最初也囊括了整个人类──男性和女性,在英语的发展中,大量的词汇反映出男性色彩,如mankind(人类),manpower(人力),primitiveman(原始人),Englighman(英国…  相似文献   

3.
克里斯蒂娜·罗塞蒂作品中夏娃形象及女性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于一生都挣扎在宗教与世俗矛盾情怀中的罗塞蒂而言,夏娃是荡妇和贤妻慈母的矛盾混合体,且在罗塞蒂的视野里,天下女性都是夏娃的女儿,天生都是另一个夏娃,罗塞蒂的女性观背后站的是夏娃这一世界上第一女性、第一母亲的形象,复杂、冲突甚至矛盾的夏娃的形象,促使其形成了现实与幻想冲突的矛盾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4.
中世纪的欧洲普遍被认为是历史的黑暗时期,此时的基督教及其教会也被视为一种落后的、禁锢人们思想、阻碍科学发展和进步的顽固势力,但世界的大学教育恰恰诞生在这一时期。因此,从西欧大学教育体制的形成和建立两方面客观地分析它的成长历程,以及观察基督教在大学教育演变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可以发现基督教及其教会为大学的创建和普及,特别在大学教育兴办时期所发挥的奠基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相似文献   

5.
圣母玛利亚的形象在基督教中具有仅次于耶稣的神圣含义,一直以来在宗教作品中被广泛塑造,而在文艺复兴时期,圣母玛利亚形象则相较于之前更加频繁的出现在各种绘画作品中。圣母玛利亚形象变化的过程也印证了整个文艺复兴中整个社会的精神状态,见证了文艺复兴中思想发展的全过程,圣母的形象被不断赋予新的含义,成为广大民众的精神寄托。  相似文献   

6.
亚当和夏娃的故事涉及西方关于两性关系、性爱以及感性和理性的对立的传统阐释,作为基督教教义的坚定反叛者,戴.赫.劳伦斯大胆质疑《圣经》的传统阐释,通过对亚当和夏娃故事的重写,劳伦斯批判了亚当对夏娃处于强势地位的思想,将人类的堕落归因于意识和理性,指出男性和女性应该充分认识到各自的特性,承认彼此独立的存在,遵循无意识本能的指引才能重返乐园。  相似文献   

7.
公关原罪     
原罪,指与生俱来的罪过。当亚当和夏娃在伊甸园中受到蛇的诱惑,违背上帝的命令吃了禁果,这一罪过就成了整个人类的原始罪过,故名原罪。同时,基督教认为此罪一直会传至所有后代,为此需要基督的救赎。原罪,包含着两层含义,一是罪过,二是救赎。  相似文献   

8.
女性主义批评从女性主义角度研究《圣经》,提出了很多新见解,主要体现在《圣经》中的夏娃形象、路得形象、以斯帖形象和《雅歌》中的女主人公形象上。  相似文献   

9.
该隐是西方文学传统中的一个经典形象。这一人物首先出现在《圣经》里,他是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的长子,也是杀死自己弟弟亚伯的凶手,因此他被称为人类有史以来的第一个杀人犯。自此以后,该隐就被打上了罪与恶的印记,在《圣经》里也形成了邪恶的该隐传统。拜伦的诗剧《该隐》却赋予了该隐一个英雄的形象,更确切地说,是拜伦式英雄的形象。这一形象与传统的邪恶该隐形象截然相反。通过该隐形象的转型来揭示拜伦的上帝观及恶魔观,从而探讨拜伦及其作品的反传统性。  相似文献   

10.
苔丝的原罪     
苔丝作为哈代笔下环境与性格小说的悲剧代表女性,苔丝除了作为一个普通农村少女形象之外,哈代还为其添加了基督徒身份。本文将从苔丝的基督徒身份和夏娃原型为切入点,从苔丝本身内在因素来解读她与夏娃一样由于理智上的脆弱和内在的骄傲导致的原罪。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长春市近郊的一个村庄的实地考察,探讨了在社会变迁的背景下外来的基督教与本地的乡村传统融合的具体过程,认为乡村传统在被基督教消解的同时也反作用于基督教,使得乡村的基督教具有了乡土特质,从而构成了对传统的延续。中国的乡村基督教具有发散与制度二重性。  相似文献   

12.
基督教与毛姆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督教对毛姆小说创作有着深刻影响,表现在思维方法、形象塑造、性恶论、情欲描写、叙述风格等多个方面,研究基督教对毛姆小说的影响,可以加深对毛姆创作思想与艺术技巧的认识,对于从更深层次上理解毛姆小说提供崭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莉莉丝和夏娃是犹太史书和《圣经》中的犹太女性形象,两者的形象和故事在不同的典籍里有所不同.本文主要探讨了对她们形象和关系的理解对美国犹太女性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随着西方基督教国家女权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妇女在伊斯兰教中的地位似乎凸显为一个不小的问题。其实,只是在经历了历史上的牺牲和痛苦的奋斗之后,西方妇女至今才开始获得《古兰经》在十几个世纪前就已为穆斯林妇女所确立起来的地位。《古兰经》赋予妇女与男子平等却不相同的权利这一事实表明,伊斯兰教破除了犹太—基督教传统有关"夏娃"是人类犯下"原罪"的罪魁祸首的情结,真正给予女性应得的权利,承认并尊重女性的独立人格。  相似文献   

15.
《红字》中主人公背叛的圣经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桑在其小说《红字》中塑造了女主人公海丝特·白兰(Hester Prynne)的形象。对此形象评论界褒贬不一。从基督教的婚姻神学来解读白兰的形象,可以见其人性的内涵。白兰实际上是圣母玛丽亚形象在新英格兰开发初期的外化,其本质是反对清教对人性之禁锢,主张人的两性和谐相处,世代繁衍,与环境一起成长。  相似文献   

16.
耶稣是基督教信仰的核心,正确认识耶稣是理解基督教上帝的关键。面对明末清初入华传教士输入的充满异域文化特质的耶稣形象,中国奉教士人在中国历史典籍与文化传统中无法找到与之相对应的文化符号。因此,无法直接用儒家文化与汉语词汇去积极诠释这一异质文化现象。然而,他们却用比较间接的方式,通过对道成肉身学说做出刻意的选择,强调天主降生与耶稣行实等内容,有意忽略基督受难与复活升天,努力为耶稣形象寻找能被中国主流社会所接受的内在文化依据,并使其具有了浓郁的儒家气息,从而开启了耶稣形象在中国的本土化过程。  相似文献   

17.
夏娃和玛利亚作为《圣经》中典型的宗教女性形象,其背后负载着深刻的社会文化内涵。从二者形象的转变上看,由夏娃到玛利亚经历了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从欠缺的女性角色到丰富的女性角色的转变,从宗教对女性的否定态度到宗教对母性的肯定态度的转变。这三种转变一方面体现出宗教的发展变化,另一方面体现着人类共同意识的一步步形成。  相似文献   

18.
《新约》福音书描绘的玛利亚是一位纯洁善良的女性和慈爱忍耐的圣母,并未被赋予神性。从基督教早期延续至今的“圣母子”题材艺术作品,刻画出不同的玛利亚形象,经历了从神圣、人性、世俗乃至地方化的演变。圣母艺术形象的演变折射出基督教产生以来西方社会政治思潮的演变,反映了宗教与艺术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9.
基督教在华传播的过程,就是基督教与中国文化交锋、冲突、融合的过程。以前大多数学者的研究,仅停留在对两种文化之间的关系之宏观研究,没有对文化进行进一步细化,限制了研究的深度。从理念与符号的观点看,基督教与中国文化都有各自的理念与符号,两者之间的冲突与调适,应该得到更深层次的开掘。 基督教本土化过程中,基督教徒不仅借助基督教理念来质疑传统文化,他们往往还用基督教理念来附会来解释一些现象,甚至赋予乡土文化以新的意义。在传统的理念失落之时,假如基督教的这一理念得到更广的传播,入们只知道这一理念,那么乡土文化的内涵也就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尽管符号可能还一样,但理念已经被置换了,这是乡土文化变化的规律之一,只是这次用来置换的是基督教的理念。  相似文献   

20.
城市文化形象被视为城市经济发展新的生产力,本文对益阳文化形象建设进行了探索,探讨益阳该怎样塑造良好的城市文化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