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人与海》——一座瑰丽的冰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人与海》通过描写桑提亚哥出海打渔的故事,反映了海明威这个知识分子在人生道路上探索人生哲理的过程。海明威用朴素的语言,不动声色地讲着普普通通的故事,而把自己的真实意图藏得深深的。  相似文献   

2.
海明威在《永别了.武器》一书中明显表露出《圣经》情结。他把女主人公凯瑟琳塑造成了耶稣基督的化身.多次用《圣经》中常见的“尘土”意象作为象征性的背景。他还借男主人公亨利由恶到善的思想转变过程,揭示了由于战争的罪恶人类注定走向毁灭.只有弃恶从善。才是人类唯一的出路这一深刻主题,从而在作品中“复活”了《圣经》一书中对人类“救赎之途”的期望和探索。  相似文献   

3.
《老人与海》是一部经典巨作。在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中,渗透着桑迪亚哥孤军奋战的精神。海明威意图用自己的文字表达自身的世界观,以文字的力量引导读者体味人与自然、人与命运搏斗的抗争。  相似文献   

4.
海明威向来把托尔斯泰当作艺术典范,但也充分保留了对托氏的批判权;他敬畏托尔斯泰,却也悄悄地与之“较量”了一下:他的著名短篇小说《乞力马扎罗的雪》有意地模仿和改造了托尔斯泰的中篇杰作《伊凡·伊里奇之死》。《伊凡·伊里奇之死》是托尔斯泰为西方源远流长的启示艺术和救赎文学所作出的一个伟大贡献。海明威继承而又改变了托氏启示和救赎的主题。在《乞力马扎罗的雪》里,他将《伊凡·伊里奇之死》的宗教主题世俗化,用艺术信仰取代了托氏的上帝信仰,并完全排除了托尔斯泰式的“救世思想”。海明威笔下的主人公哈里,较之于原型伊凡写得更为具体、更有悟性,也更加使人感兴趣;哈里临死前出现的幻觉,也比伊凡的临终皈依更有意境或者说更具现代意味  相似文献   

5.
海明威通过动作、对话、情景的简洁描写,体现了《雨里的猫》和《白象似的群山》的共同写作特色,即简洁重复、含蓄象征,从而刻画出男女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和感情冲突,揭示文章的主题。  相似文献   

6.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最重要的一部作品,正是这部作品使他获得了1954年度诺贝尔文学奖,从而奠定了他在世界文学史中的地位。因此研究《老人与海》的艺术特色,对全面把握海明威的创作思想及写作风格无疑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初步探讨了《老人与海》的艺术特色:情节简单、主题深刻;运用象征手法;语言简洁,叙述凝练客观.  相似文献   

7.
海明威以他的创新风格、熟练的语言技巧和丰富的感情表现树立了他在世界文坛的稳定形象。这里以海明威《印第安营地》为文本 ,通过对文本语言特色的阐释 ,分析海明威小说的写作特色。认为海明威《印第安营地》用简单的句子结构、朴实的语言以及独特的“电报式对白”达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这充分体现了海明威文学作品的语言特征。  相似文献   

8.
海明威在他的长篇小说创作中,充分利用了时间和空间艺术。通过小说中的时间和空间,海明威建构了自己独特的文学风格,同时也增强了文学的表现力。本文通过对海明威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中的时空艺术分析,总结了海明威在创作中的时空观和作品中时空手法的运用,试期对海明威小说的主题达到更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老人与海》和《雪国》分别是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和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的代表性作品。看似毫不相干的两部作品,实际上却有着诸多的相似之处。这两部作品的作者都有着曲折而传奇的人生经历,并且都以非常规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这两部作品都曾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都有着简洁的写作风格、深刻的思想内涵,象征手法的使用也使人们对这两部作品的解读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海明威的短篇小说《白象似的群山》中,男女主人公的对话独具特色,对该作品中的对话进行会话含意解读,能够挖掘对话背后主人公的内心活动和真实意图,从而更准确地把握小说主题。  相似文献   

11.
厄尼斯特.海明威这一名字是与“战争与勇气”、“爱与暴力”、“美与死亡”这些名词相连的。《战地春梦》这部作品就是典型的例证。本文通过对海明威在《战地春梦》中象征性地使用天气、人物和道德化的风景,以及他在小说结尾部分所下的大量功夫等的分析,深刻剖析其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2.
对海明威短篇小说《雨中的猫》在语场、语气结构分析(语旨)、主位结构分析(语式)方面的特点进行语篇功能分析,揭示了小说主题,再现了海明威写作特点,验证了系统功能语法在语篇分析方面的应用性。  相似文献   

13.
今年暑假,我读了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我十分佩服小说中老渔夫的意志,他让我明白了只有具备了坚持不懈的精神,才能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4.
《太阳照常升起》被认为是海明威最优秀的作品。小说中大量存在的运动身体叙述主要有两类:宗教性的运动身体和政治性的运动身体。这些运动身体叙述承载了现代文明丢失了的古典价值观,表明了海明威期望通过对运动的推崇来拯救现代文明的创作目的,同时也阐明了海明威将勃莱特塑造为传统背叛者以及对西班牙和斗牛钟情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5.
张颖  胡珊珊  刘妍 《新天地》2011,(12):11-11
人与自然之间的尖锐对立以及人在自然面前所表现出来的强烈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在《老人与海》这部作品中被深刻反映出来。在《老人与海》中,海明威运用生动深刻的象征手法使小说具有了很深的现实意义。本文将对作品中所表现的象征艺术加以分析和阐释。  相似文献   

16.
四库馆臣提出“四书之《大学》、《中庸》”和“《礼记》之《大学》、《中庸》”两个概念,反映了《大学》、《中庸》与《礼记》的分合作为汉唐——宋明——清三阶段学术转轨标志的事实。经考释可知,“《礼记》之《大学》、《中庸》”属经学范畴,“四书之《大学》、《中庸》”属理学范畴,分属不同的思想体系,有其各自的渊源。  相似文献   

17.
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成功地刻画了一个“重压之下能保持优雅风度”的英雄形象。不同于海明威笔下的其他英雄人物,《老人与海》中老人圣地亚哥在面对厄运、失败和风烛残年时展现出了独有的英雄式的谦卑。这种英雄式的谦卑形象集中体现在四个方面:老人圣地亚哥对小男孩马诺林的依赖;圣地亚哥赋予喜怒无常的大海以女性的形象和特征以维持生计;老人对海洋生物尤其对大马林鱼既爱之又不得不杀之的矛盾情愫;以及老人“可以被毁掉但不能被打败”的硬汉精神。  相似文献   

18.
海明威与菲兹杰拉德是"迷惘一代"青年作家中的代表人物,他们的代表作《太阳照样升起》与《了不起的盖茨比》以其独特的写作手法对其后的美国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对比研究,我们不难发现这两部小说的异中趋同、同中存异之处。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海明威的经典著作《老人与海》中存在的悲剧性意味及其宗教仪式,发现主人公圣地亚哥是一个被神化的渔夫,这说明作品中悲剧性意蕴是一种叙述策略,目的在于凸显人的神话。  相似文献   

20.
在《永别了,武器》中,海明威有意识地运用了包括以自然季节、雨雪等自然现象以及自然环境对比为核心的一系列自然象征,从反面揭示了战争残酷无情的暴力本质,从而有力深化了小说的反战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