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65年美国在越南实施“滚雷行动”以后促使越战进一步升级,苏联与此同时大量增加对越南民主共和国的经济军事援助,在“新春攻势”前后尤为如此.由于苏联、中国和越南三国地缘毗邻,客观上使中国成为苏联援越物资的天然过境通道.苏联的援助活动是在中苏分裂的情况下进行的,援越物资过境运输问题成为两国矛盾的新焦点.苏联援越活动及相关国家的反应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冷战时期大国间纷繁复杂的国际关系.  相似文献   

2.
20世纪60年代初期,越南战争爆发,在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的双重考量之下,中国作出了援越抗美的外交决策。苏联介入越战后,中国对越援助态度发生微妙的变化,在坚持无产阶级革命理念的同时,处理外交事务日趋务实。援越抗美战争后期,随着中苏矛盾的激化,中国开始超越意识形态的束缚,坚持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走上了联美抗苏的道路,为此不惜牺牲与越南长期以来形成的良好友谊。援越抗美时期中国外交战略的调整,对当今中国外交仍有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3.
《中华魂》2013,(4):57-58
援越抗美时期,中国外交战略随着形势的发展不断进行调整,中国与美、苏、越三国之间的关系也经历了一个曲折变化的历程。20世纪60年代初,越南战争爆发,在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的双重考量之下,中国做出了援越抗美的外交决策。60年代中期,苏联强势介入越战,使本已趋于破裂的中苏关系雪上加霜。中国对越援助的态度发生微妙的变化,在坚持无产阶级革命理念的同时,  相似文献   

4.
作为曾经你死我活的战场对手,美国和越南最近却急速靠拢。据美联社报道,8月13日至16日,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登普西访问越南,这是美国参联席会主席在越战结束后首次访越。越南国防部声明称,两国将合力加强军事合作,聚焦海事安全、训练,并克服越战带来的后遗症。  相似文献   

5.
立国之初,新中国就被迫面对两场大规模的境外战争:印支半岛的越南抗法战争和在朝鲜半岛的朝鲜战争。两场战争都是冷战体制下的产物,不仅影响了新中国的地缘政治,还严重威胁着中国的独立与安全。新中国考虑到世界格局的性质和自己在世界格局中的位置,亟需捍卫自己的利益;另外,从中国共产党自身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来看,新中国应该积极履行自己的国际主义义务,支持兄弟国家的民主民族斗争。这两方面因素最终使中国选择了援越抗法和抗美援朝。  相似文献   

6.
越战是美国自二战以后最重大的海外干涉 ,也是尼克松政治生涯中的重要部分。尼克松从担任艾森豪威尔政府副总统起到约翰逊政府前期 ,一直是美国对越战争升级的支持者 ,而到了 196 8年他对越战的态度由强硬走向缓和 ,并最终于 1973年 1月与北越签订了和平协定 ,结束了越战。美国的国家利益是尼克松处理越南问题的根本依据 ,但在促使对越态度转变中一些他个人的因素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尼克松作为一个彻底的现实主义者 ,充分认识到越战造成了美国巨大的人员伤亡和军事、经济损失。同时 ,虽然尼克松本人内心始终坚持反共立场 ,但随着国际环境的变化 ,他不得不面对现实 ,调整与中、苏的关系 ,其中不可避免地涉及越南问题。更重要的是越战与尼克松个人政治命运的联系。美国国内掀起大规模的反战运动 ,同时 ,战争还造成统治阶级内部各利益团体和党派的分裂 ,尼克松要想在选举中获胜则必须调和两种对越战的极端态度 ,走中间道路 ,以取得选民的支持。  相似文献   

7.
1972年是中美缓和与越战和谈的关键一年,二者同时进行并相互影响。越南问题最终和平解决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中美缓和后客观上给越南带来的孤立感和压力,而非通常所认为的是中国为了与美国缓和向越方施压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朝鲜战争爆发后 ,中国出兵朝鲜。我军武器装备落后 ,急需苏联援助 ,但苏联政府在援华抗美问题上顾虑重重 ,经历了答应出动空军支援到临阵变卦再到积极援助的转变过程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期间美国对越政策演变的分析,揭示其与日后美国卷入越南战争的关系.文章认为,同日后卷入越南战争一样,美国之所以袒护法国、漠视越南人民的独立要求并随后卷入在越南的战争干涉,乃是基于遏制共产主义的需要.文章尤其强调,美国1954年主导联合行动的努力和在日内瓦会议上的所为直接为其日后卷入越南战争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10.
从1937年中国全面抗战到太平洋战争爆发这段时间里,美国基于其国家安全利益的考虑,对各反法西斯国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援助。随着战争进程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即由最初的有限援助到初步推行租借援助,再到租借援助规模的扩大直至定型。其间,美国军备的建设也呈一个加速度的模式进行,这为盟军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军备基础。  相似文献   

11.
侵越战争是美国历史上最长的一次战争(1961年—1975年)。尽管战争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美国经济的短暂发展,使美国“南部边缘地带”经济发展的速度超过东北部,并开始对传统的东北部政治势力提出挑战,国会也因越战使日益膨胀的总统权限多少受到遏制……然而越战所带来的这些有利的经济政治影响毕竟是有限的,它更给美国方方面面的生活投下了浓重的阴影,造成经济中的危机、政治上的反常、社会的动荡和心灵的创伤,使得这个二战后登上“世界霸主”宝座的超级大国不得不面临从顶峰走向相对衰落的严峻形势。为尽快走出越战的泥潭,美国政府只得对全球战略进行适当调整,尼克松主义应运而生,它成为美国对外关系的分水岭。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美国发动越南战争的原因谈起,主要探讨美国在整个战争期间是如何考虑中国因素的。美国之所以发动那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并不是一场误会或错误那么简单,越南战争是冷战时期美国全球遏制战略的一部分,是冷战思维与美国门户开放梦想碰撞的结果。在越南战争的十几年中,美国对中国的态度发生了18O度的转变。美国为遏制中国而全面干涉越南,又为走出越战泥沼寻求与中国的缓和。越南战争是美国战后外交政策的分水岭,越南战争的结束和美中和解的实现导致国际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划分势力范围和对抗为标志的冷战时代向以对话和合作为标志的全球化时代转化,国际格局也由此开始走出对抗的两极格局,人类相互依存和彼此合作的时代开始到来。  相似文献   

13.
从1955年起,美国出于反共的需要,在越南南方扶持亲美的吴庭艳建立政权。尽管吴庭艳亲近美国,但他亲美只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当美国出于战略考虑要求吴庭艳进行符合美国利益的改革时,遭到了他的拒绝。这导致美国与吴庭艳产生了矛盾,并最终造成吴庭艳死于美国支持的军事政变。吴庭艳统治的终结是美国对越政策的转折点。美国由幕后逐渐走向台前,并最终全面卷入越战。  相似文献   

14.
在霍尔克领导下的新西兰国家党政府开始并不愿意卷入到越战中击,面对美国的援助,新政府总是以防卫马来西亚为自己国防政策的优先考虑问题以及自己国力有限作为拒绝美国的托词.然而,出于维系澳美新同盟以及害怕因为澳大利亚的刻意表现而失去美国人信任的考虑,新西兰最后还是做出了参战的决定.  相似文献   

15.
1972年,美国尼克松政府为了推动越战“越南化”政策的进程,尽早从越南撤军,实施了向南越提供紧急军事援助的“超大计划”:向南越提供以F-5A型战斗机为主的各型武器装备,增强南越军队的装备储备;通过谈判使盟友伊朗提供急需的战斗机.“超大计划”中美伊战斗机合作不仅深化了美伊关系,而且为美国越战“越南化”政策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我们高机连原属十二军三十四师独立高炮营,1966年.10月15日整编调入二二一团。高机连是一个曾经参加过解放战争、抗荚援朝战争的老连队,和平建设时期连续五年被评为“四好”连队。1966年11月,高机连奉命入越,参加援越抗美战争。  相似文献   

17.
韩国参与越战是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1964年以后,应美国的要求,韩国5次向越南派兵。1966年至1973年间,在越南的韩军一直维持在近五万人的水平上。为此,美国以工资、津贴以及经济和军事援助的形式向韩国支付了大笔"佣金"。这些额外的外汇收入成为20世纪六七十年代韩国经济"奇迹"的动力之一,而赴越韩军也因此成为美国变相的雇佣军。  相似文献   

18.
中美在越南对抗的缘起是复杂的.从美国方面来看,它根源于美国领导人对共产主义的敌视和"多米诺骨牌理论"以及冷战背景下对抗中国、维护其世界霸权的需要;从中国方面来看,由于中国政府重视中越两国之间的传统友谊和对国际主义坚定信仰,中国领导人坚决反对越战期间美国对中国造成的军事威胁.然而,国际政治风云变幻莫测,中美两国领导人从各自的国家利益出发,以朝鲜战争为前车之鉴,凭借外交智慧,借助于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使两国间避免了直接的军事冲突,终于化干戈为玉帛.  相似文献   

19.
巅峰对决     
陈寒 《可乐》2011,(1):56-56
越战初期,越南士兵采用游击战,让美国人吃了很多苦头。于是,美国人派了许多狙击手来到越南战场。苏联也派出很多狙击手帮助越南人,尼古拉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20.
近20年来,中国学者关于抗战时期美国援华和美中合作的研究硕果累累,观点异彩纷呈。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美国援华的原因、实质、阶段、特征,美国的经济援助、军事援助、外交上的支持和帮助等方面,肯定了美国援华和美中合作对取得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所起的极大作用。当然,这些研究也存在某些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