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语称谓多种多样,本文探讨日语称谓及其用法的异同,分析其社会文化和民族心理根源,寻求称谓翻译的规律及技巧。这对于减少中日文化交流中的误解、掌握一定的称谓的翻译方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年龄称谓是中国古代对人的年龄的非实际数字表达的特定称谓,其命名过程深深打上了中国古代社会、历史、文化的烙印。这些年龄称谓不仅具有知识性,而且反映了中国古人的生命认知,折射着汉民族古老的社会生活状况和文化观念。思维维度表现出直觉体悟、具象托思的传统思维方式;礼仪维度彰显了长幼有序、男女有别的礼仪规范;价值维度体现了引经据典、以古为好的价值取向;交际维度倾向于贵曲忌直、委婉含蓄的交际策略。对古代年龄称谓进行研究,对于了解中华历史文化知识、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加强人际交往中的语言应用、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等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称谓语不仅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也是一个庞大的语言体系。从亲属称谓、姓名称谓、职业称谓和指代称谓几方面来研究中西方称谓语的性别差异,揭示造成中西方称谓语性别差异的文化因素,以便进一步了解中西方文化和促进民族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4.
对焦作地区历史文化的称谓 ,曾出现了多种概括。本文针对“山阳文化”这一地域文化称谓 ,以丰富而厚重的历史史实 ,从文化发生的自然地理环境、政治地理环境、经济地理环境、军事地理环境及文化内涵等方面对焦作地区地域文化称谓的界定进行了多角度、多侧面的讨论 ,以为 :还是以“覃怀文化”的称谓来界定焦作地区的历史文化为最佳的称谓。也只有“覃怀文化”的称谓 ,才能体现焦作地区丰厚的文化底蕴及历史文化的源远流长和丰富灿烂  相似文献   

5.
称谓词是语言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色彩的语言习俗词,其文化内涵因民族、地域而不同,并和民族文化相互渗透、相互作用。汉英称谓词都具有交际功能,但是在具体的使用中存在着差异。对这些因素的忽视会给称谓交际带来很大的困难。本文就汉英称谓词的文化内涵入手,对亲属称谓和社会称谓的分类、功能和语用交际进行对比分析,从宗法制度、传统观念、社会权势关系、价值取向、礼教传统和思维方式上探索其差异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6.
对焦作地区历史文化的称谓,曾出现了多种概括.本文针对"山阳文化"这一地域文化称谓,以丰富而厚重的历史史实,从文化发生的自然地理环境、政治地理环境、经济地理环境、军事地理环境及文化内涵等方面对焦作地区地域文化称谓的界定进行了多角度、多侧面的讨论,以为还是以"覃怀文化"的称谓来界定焦作地区的历史文化为最佳的称谓.也只有"覃怀文化"的称谓,才能体现焦作地区丰厚的文化底蕴及历史文化的源远流长和丰富灿烂.  相似文献   

7.
男性称谓词语是人们对男性从经济、身份以及社会角色等方面所做的一种分类,称谓的不同体现了人们审美情态、价值 观念以及社会文化心态的差异。概而言之,最近流行的一些男性称谓词语主要反映了性别文化的不断延伸、实用主义的历史 传承、娱乐文化的大肆泛滥、社会底层积极奋进的时代精神以及城乡文化对立的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8.
茅谷斯是土家族的一种古朴的原始文化。它有很多土家语的称谓,土家语对茅谷斯的称谓在不同的山寨有所不同,不同的土家语称谓又有不同的文化内涵。茅谷斯在不同的土家语称谓中,又显示了不同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9.
西夏文献中的族群称谓词是研究辽宋夏金时期多民族交往交流的珍贵语料。梳理文献可见,西夏在与周边各民族交往时,借用了大批外来语中的族群称谓词。随着语言接触与文化交融程度加深,党项人基于族群特性和地域认知,对“他者”产生了主体性族群概念。为适应多元文化交流的需要,党项人还以西夏语“■”构建了一批原生性族群称谓词。这些称谓不仅反映了党项人与横山羌的族群边界,还折射出12世纪晚期西夏与草原部族的互动关系,为厘清西夏与多民族文化交融的演进脉络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语言证据。  相似文献   

10.
称谓词是指用来称呼别人和自己的词语.本文认为,英汉称谓词具有七种意义,即概念意义、内涵意义、指称意义、社会意义、情感意义、风格意义、修辞意义.称谓词不是简单的、无生命的符号,而是社会文化、主体的思想感情的载体,因此,在跨语言文化交际中,要特别注意称谓词的运用. 称谓词是指用来称呼别人和自己的词语.本文认为,英汉称谓词具有七种意义,即概念意义、内涵意义、指称意义、社会意义、情感意义、风格意义、修辞意义.称谓词不是简单的、无生命的符号,而是社会文化、主体的思想感情的载体,因此,在跨语言文化交际中,要特别注意称谓词的运用.  相似文献   

11.
英汉语称谓语与文化之关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为语言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称谓语与文化密切相关,是一种显性文化形态。文章通过用文化学,社会学和人类学的观点对英汉两套称谓系统进行分析对比,从而揭示它们与文化之间存在的种种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文化中特有的社交称谓人文内涵丰富,表现形式多样,是中国文化发展的浓缩和结晶。考察研究中国社交称谓文化不仅能有助于国外读者嘹望中国社会发展的变迁,而且能有效地促进中英文化的跨文化交际。以《红楼梦》中复杂繁琐的人物社交称谓为例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英汉语人际称谓中的文化差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际称谓是理解一个社会的人伦关系,思想观念、价值观念的一把钥匙。英汉语人际称谓的基本特征有不同。前者呈社会性、个体性,后者呈亲属性、群体性。因此有必要将英汉语人际称谓中的文化特征加以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4.
试论维吾尔语和田方言亲属称谓的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和田方言作为维吾尔语结构、功能及文化上的变体 ,它的亲属称谓系统总体上与维吾尔标准语保持了一致。但由于历史、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宗教氛围、妇女地位等综合因素 ,和田方言保留了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化特点。如亲属称谓方面 ,它有称谓数量少、称谓方法较原始、男女和长幼称谓区分严格等称谓特点。  相似文献   

15.
"抬高称谓"是中国交际场合特有的一种称谓现象。人们在交际时总喜欢"高呼"对方,如称普通职员为经理,称顾客为老板,称一般年轻女性为美女等。更值得注意的是,在使用职务称谓、职称称谓时,除了某些特殊的正式场合外,不论面称还是背称几乎清一色省略"副"字。"抬高称谓"文化成因主要有:由"仁"、"礼"而来的抑己敬人价值观;由"礼"产生的尊卑价值观;由职官文化的发达所折射出的官本位思想;由中庸思想产生的从众从俗心理。  相似文献   

16.
称谓是民族文化的反映,中国和日本同是亚洲的邻国,两国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又各具特征,因而中日称谓语体系也有着一定的差异。作为语言交际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称谓语在许多情况下是传递给对方的第一个信息,不同的称谓,反映了交际双方的角色身份、社会地位、亲疏关系和情感好恶等等。言语交际所要表达的许多意义,往往不必通过语句,而是通过称谓就可以明白无误地表达出来。正因为如此,称谓问题也日益引起各学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壮语称谓与壮族精神文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称谓是人们用来表示亲属或非亲属之间相互关系的称呼 ,它凝结着民族的文化社会意义。本文讨论的是壮语称谓上隐含的关爱幼小、崇尚母性、尊重长者、宽厚待人的精神文明风貌。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汉日语社会人际关系称谓和人称指代称谓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及表现特征进行了多重角度的对比探讨,认为中国和日本悠久的语言文化交流历史以及各具特色的社会发展、语言结构和文化风俗给予称谓表现深刻的影响,形成了现代汉日语称谓表现的异同.并通过研究分析,展示了把握这些异同对准确理解、应用称谓表现,深入认识其文化内涵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称谓是一种语言现象 ,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常德方言里 ,部分男性亲属称谓词的称谓对象出现泛化的趋势 ,从而使常德方言的整个称谓系统发生重要变化 ,呈现出新特点。这一泛化趋势出现的背后蕴含着丰厚的文化内涵。泛化的过程是一个渐变的过程。目前 ,这种泛化在常德方言里还未最后完成  相似文献   

20.
汉英亲属称谓系统存在很大的差异。它们属于不同的称谓制度 ,具有不同的称谓习惯和泛化现象 ,更蕴涵了不同的文化习俗。该文对上述各方面进行了对比 ,认为家庭类型、血缘关系、宗法观念、等级观念、文化取向、礼貌原则等是造成两者文化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