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哈代在其作品中 ,强调偶然事件在人的命运中所起的作用。为此 ,一些批评家认为他的作品陷入了宿命论的迷误 ,削弱了他对现实批判的力度。其实 ,哈代的宿命观与他对现实的批判不是对立的 ,而是相辅相成的。导致《德伯家的苔丝》中主人公苔丝悲惨命运的偶然事件和社会习俗 ,归根结底是资本主义制度本身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普罗哈诺夫以敏锐的政治嗅觉和非凡的创作才能把俄罗斯现实生活中的政治热点作为创作对象,通过引人入胜的侦探笔法把发生在俄罗斯政坛中的重大事件淋漓尽致地展现给读者。在他的作品中始终贯穿着作者本人对俄罗斯政治命运的沉思和发展道路的求索,他的作品即体现出对俄罗斯政治现状的批判又包涵着对祖国的深厚情感,可以称之为当代俄罗斯的政治寓言。  相似文献   

3.
杰克·伦敦虽然曾宣称自己批判尼采及其超人哲学,但是尼采的超人哲学在他的思想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其作品《荒野的呼唤》和《雪虎》都体现了这一思想。不过,两部作品也存在着一些差异,例如,在《雪虎》中,实际上隐含作者对超人哲学的某些否定性思考。  相似文献   

4.
萧伯纳在其很多作品中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宣传社会主义,鼓吹超人思想.在<孤僻的社会主义者>等作品中,他表达了对于英国资产阶级、政府及其议会选举制度、劳工大众愚昧的批判,阐述了其超人思想及其在两性关系上的意念.  相似文献   

5.
西方现代作者理论批判了主体性的作者,从而否定了作者对作品的绝对权威,但它自身却未能从这种主体性作者理论中完全解脱出来。实际上,作者对作品解释权威的丧失并不是由于文本的游戏和读者的狂欢,而是作者的主体性在创作过程中融化成了流动的主体性,即主体间性。作者通过自我对话超越其现实存在,走向理想存在,并在作品中留下这一对话的记录,因而作品正是这一对话的展开,它召唤着读者也参与到这一对话中来,并在这一对话中超越自我。  相似文献   

6.
刘震云被称为"当代批判意识最强的作家",他坚持用权力批判的视角去审视这个花花世界,从现实穿越到历史,对权力展开了深层次剖析并无情批判;解读刘震云的作品,必须抓住权力批判意识这个关键,在当下文坛普遍缺乏批判精神的语境中,刘震云的权力批判更显难能可贵.  相似文献   

7.
20世纪20年代以来,作者这一因素在文学研究与文学评论中逐渐受到轻视。研究者与评论者对作者的声音在作品中出现的必要性与作品完全独立的可能性产生了疑虑。以巴赫金的复调小说理论和王国维的境界说为例,可以看到,主人公按照性格发展的逻辑体现出充分的自由性,但这种自由性仍然取决于作家对现实的把握;而对作者超然于作品之外的“无我之境”的赞美也不得不承认作者对作品的驾驭之功。  相似文献   

8.
王跃文官场小说《国画》是一部承接鲁迅国民性批判精神的力作;作品中主人公朱怀镜貌似堂皇的种种“官场智慧”中,隐伏的是严重的国民劣根性,这一灰色官员形象的塑造,集中体现了作者对国民性的批判;在中国当代文学国民性批判主题日渐被悬置的背景下,《国画》的国民性批判主题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近几十年来文学界对沈从文作品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由以前对他的文学批评和政治批判发展到后来对他的作品的肯定和重视,期间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在研究中还存在着不足,尚须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莎士比亚的“皆大欢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的目的在于通过莎士比亚的喜剧"皆大欢喜"说明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理想如何由于当时英国社会矛盾的加深,因而变得更加深刻和更加成熟;指出莎士比亚在他的作品中如何加强了对于当时英国社会的批判,如何使用讽刺这一武器来达到批判社会生活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目的;同时指出莎士比亚的作品和人民大众的血缘关系,他的  相似文献   

11.
钱钟书先生在《围城》中塑造的“另类”知识分子形象,更应该被当做精神典型、思想典型来理解,因为他们实际上是承载着作者对在历史上绵延泛滥且继续毒化当今社会的文化糟粕进行的深刻批判。批判的矛头所指的主要有重名轻实的社会评价;急功近利的行为取向;言行相悖的虚伪道德;明争暗斗的人际关系。目前社会中一些丑恶东西,比作品所批判的有过之而无不及,这就显示出作品所具有的独特价值和跨越时空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地理学是弥尔顿所关心的新兴学问之一,他认为地理学是博雅教育中重要的一环,并且长期关注地图的出版。他对地理学的兴趣也反映在诗歌作品如《失乐园》及《复乐园》当中。特别是在《失乐园》中,他透过明喻将撒旦的行动或经验比拟为欧洲远洋贸易的商船船队,这些商船船队穿过好望角,来往于大西洋与印度洋之间,在香料的交易上获得巨额利润。弥尔顿透过这样的明喻,制造出一种互文批判的效果:一方面由商船来批判撒旦,一方面也由撒旦来批判商船。这证明了地理知识对弥尔顿的思想及作品有相当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地理学是弥尔顿所关心的新兴学问之一,他认为地理学是博雅教育中重要的一环,并且长期关注地图的出版。他对地理学的兴趣也反映在诗歌作品如《失乐园》及《复乐园》当中。特别是在《失乐园》中,他透过明喻将撒旦的行动或经验比拟为欧洲远洋贸易的商船船队,这些商船船队穿过好望角,来往于大西洋与印度洋之间,在香料的交易上获得巨额利润。弥尔顿透过这样的明喻,制造出一种互文批判的效果:一方面由商船来批判撒旦,一方面也由撒旦来批判商船。这证明了地理知识对弥尔顿的思想及作品有相当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美国浪漫主义作家霍桑的作品不仅展现了对"人性之恶"的批判,还从人性的弱点,即骄傲自大和自私自利出发,揭示了人在物化文明世界里产生的孤独感和自我毁灭.他的作品无论对他前面的时代,他所处的时代还是现代都具有警醒和指引的作用,使我们在现代化进程中保有自我.  相似文献   

15.
法国作家艾克絮佩里的《小王子》成为半个多世纪畅销书,其成功首先在于文体上大胆创新,颠覆了童话创作的传统,变写给儿童的童话为写给成人的童话;其次是它的两个思想内涵:一方面超前地批判了当时西方刚刚萌芽的现代文明病;一方面在古老而永恒的爱情主题中,倡导了新的生活艺术。作者是以赤子和童子的诚挚与清纯之心构建他的作品,字里行间浸透着作者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6.
福克纳小说创作与基督教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克纳长期生活在美国南方,因此,他受到基督教文化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他的人道主义创作思想,也有着明显的基督教特征。但是,福克纳并不是基督教作家,在他的作品里并没有宣扬基督教教义。相反,他对美国南方加尔文主义清教和种族主义的批判,无论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是同时代作家所不及的。福克纳之所以在作品中大量地引用《圣经》中的故事和传说,之所以使用了种种影射耶稣的手法,他的主要目的在于以此更好地深化作品的主题,丰富作品的表现力。他是站在基督教的立场上来批判基督教的,正是他笔下那些耶稣的影子,把基督教博爱仁慈的基本教义同他作品中加尔文主义者的罪恶暴行激烈地对立了起来,从而更为深刻地揭露了宗教的伪善,更加激发了读者对宗教庇护下的罪恶的愤懑之情,使他的小说愈发充满了痛苦与冲突,使读者置身于他所创作的起伏跌宕的感情波澜并为之感动不已。  相似文献   

17.
文学接受是读者与作品、作者对话的过程,是读者理解作品与读者自我理解的统一。一方面,读者为了更好地理解作品和作者,应该逃离自我,按照作品和作者的规定扮演相应的角色,使自我意识和经验暂时退居边缘,让作者意识主宰自己的思维,使意识产生分离,与原有的经验和意识拉开了距离。另一方面,读者意识和经验仍然作为接受的背景发挥潜在的作用,与阅读过程中接受的经验发生交流、碰撞与整合。读者通过反思自我和批判自我,生成新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1966年,在全国人民学习焦裕禄先进事迹的热潮中,作者去兰考实地学习参观之后,创作了此幅作品,并被选入有关展览在北京和香港展出。进入新时期,作品被兰考县委宣传部选入兰考"焦裕禄纪念馆"陈列。让作者意外的是,前几年,伦敦木版画基金会主席来太原收藏作者的一批版画时,竟收藏了这幅木刻,作者问他为什么收藏这幅作品,他回答说:"这是中国好人!"  相似文献   

19.
署名权是著作权中一项极为重要的权利,具有很强的人身专属性。从署名权的概念、内容等几方面论述署名权的法律意义在于承认和尊重作者是作品的创作人,同时署名权的行使也应受到一定的限制,署名权的侵权形式主要是在作者已完成的作品上擅自署上他人名、在非作者的作品上擅自署上他人名、侵犯原始作品的署名权等。  相似文献   

20.
本文着重探讨老舍在长篇小说创作方面的批判现实主义倾向与世界批判现实主义思潮的联系。文章从概述世界批判现实主义思潮的特色入手,以充分例证说明老舍在小说创作中对该思潮的汲取主要表现在其作品对中国当时黑暗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深刻揭露和无情批判,同时还显示了老舍对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技巧的纯熟掌握。文章认为,老舍以他融合了世界文学中批判现实主义杰作之长处的独特的中国批判现实主义实践,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宝库,并以其善于借鉴,勇于探索的精神激励着后来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