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晚明曲家孟称舜《节义鸳鸯塬娇红记》在80年代之前,学界对之评价较低;1982年之后,随着《中国十大古典悲剧集》的出版,其地位与价值不啻霄壤。基本缘由根于它的悲剧性及“同心子”恋爱观的大胆提出。但学界却疏干对晚明学术史脉展开探讨,直接导致“同心子”恋爱观现代性爱特征的有力建构缺乏稳固的学理根基;另外,此剧在创作上的继承与创新亦因此而模糊不清。因而我们应该把传奇文本与小说文本的读解相结合;亦应该把传奇文本《娇红记》置于晚明时代大境域之中来读解,晚明学术发展流变及文学发展演变相结合;孟称舜自身学殖与《娇红记》的读解相结合,才能使我们对《娇红记》的读解更加逼近真实。  相似文献   

2.
《娇红记》的美学特征及文化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娇红记》是元代艺术成就较高的文言小说。在元代特定的文化语境下,《娇红记》形成了两个突出的美学特征,即戏剧性审美和悲剧质性。元代特殊的文化政策及繁荣的戏曲文化孕育滋养了这两种美学特征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红梅记》是晚明文人周朝俊的传奇名作,主要叙述乱世背景下青年男女的爱情婚姻故事.在构思和创作《红梅记》的过程中,作者大量吸收了前人艺术创作的养分,如六朝小说、唐传奇、宋元明话本小说和笔记小说,以及元明经典戏曲《西厢记》、《牡丹亭》等,均在《红梅记》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迹.然而,《红梅记》并不是简单的照搬和拙劣的模仿,而是融会贯通,推陈出新,在确立主题思想、塑造人物形象和设计叙事模式等方面都有所超越,显露了作者过人的艺术才情.  相似文献   

4.
E.M.福斯特作为介于现代和传统的过渡性作家,在小说创作方面成就斐然,同时作为一名文学理论批评家,他在《小说面面观》中提出的"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为中外学者分析人物提供了绝佳视角。文章旨在用福斯特的人物理论来分析其作品《印度之行》中的人物塑造,解读人物形象和作品涵义,同时考察福斯特如何在创作中贯彻自己的文学创作理论。  相似文献   

5.
今藏上海图书馆的抄本《进瓜记》传奇,因署名为"王昆玉",故学界多以其为明祁彪佳《远山堂曲品》所著录者。事实上,种种迹象表明此剧应为清代作品,它与明张大复传奇《钓鱼船》有明显承继关系,但叙事重心有所转移。对二者的比照研究颇有意义:可以返观《西游记》小说与戏曲的微妙互动,纠正以往研究中"戏曲为小说注脚"的习见偏差。  相似文献   

6.
几年来,《哈利·波特》在风行世界、好评如潮的同时,也受到了如禁止出版等不公正的待遇。其不公正的待遇与其小说或是童话的文体界定密切相关。从审美品格来区分,魔幻小说是小说,具有写实性;而童话具有非写实性。从人物形象塑造上区分,小说要求塑造典型人物、圆形人物;而童话偏于类型人物、扁形人物的塑造。考察《哈利·波特》的非写实性与人物形象的类型化特征,我们不难界定《哈利·波特》的文体本质为中国的童话,英国的FairyTale。  相似文献   

7.
玛拉沁夫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大胆地进行典型情节的提炼和加工,同时还对中国古典小说中人物形象对比原则进行大胆实践,从而使人物形象十分饱满,性格非常鲜明生动。此外,玛拉沁夫在人物形象塑造时,还注重人物的心理刻画,特别是后期的小说创作中,创作中心转移到对人物命运和人生价值的关怀和思考上,从而使其小说具有了一定的人性深度和历史深度。《活佛的故事》标志着玛拉沁夫小说创作艺术上的真正成熟;《爱在夏夜里燃烧》代表着玛拉沁夫小说的最高成就。  相似文献   

8.
晚明的优秀戏剧家孟称舜,与同时期的李玉一样,已经引起了评论界的重视。人们称颂他是“辉耀晚明剧坛”的“一颗新星”,赞扬他的《娇红记》是“继《牡丹亭》之后的一部有划时代意义的爱情悲剧”,肯定他“显示了超越前人的理论见解”。孟称舜以“独行不欺,论世不诬”的文人学士,不顾世俗的訾议,努力地进行戏剧的创作、编选和评点活动,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遗产,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孟称舜现存的剧作有杂剧《桃花人面》(《桃源三访》)、《花前一笑》、《英雄成败》、(《残唐再创》)、《死里逃生》、《眼儿媚》五种和传奇《节义鸳鸯冢娇红记》,《二胥记》、《张玉娘闺房三清鹦鹉墓贞文记》三种。  相似文献   

9.
元代文学以戏曲成就为最高,因而诗、词、散文及文言短篇小说向来不甚为人所重视;特别是文言短篇小说,很少有人提及。事实上,唐代文言短篇小说至宋而衰,元代的文言短篇小说数量也不多,虽然如此,元代文言短篇小说中不乏优秀之作。《娇红传》和《绿衣人传》就是例子。本文即仅就这两篇小说的反封建倾向,向读者作一介绍。 《娇红传》为元代中期文人宋梅洞所作(见明人丘汝乘《娇红记序》)。曾被人假托为虞集的作品。小说描写北宋宣和年间发生在成都地区的一个故事。成都书生申纯,乡试不中,去到担任眉州通判的舅父王仲贤家作客。王仲贤有个女儿名唤娇娘,颇具姿  相似文献   

10.
鲁迅曾说:“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总之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实际上,唐传奇爱情故事就出现了立体丰满的人物形象,如任氏、崔莺莺、霍小玉、李娃。唐传奇爱情故事人物矛盾形象的塑造具有重要的小说史意义,中国古代小说如《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红楼梦》《聊斋志异》等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之一即在于人物形象的丰满和“正邪两赋”,一些经典的人物形象都能在唐传奇中发现影子。唐传奇爱情故事中这种丰富饱满的人物形象的塑造对当代小说创作仍具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1.
《吴越春秋》人物创造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越春秋》人物创造论苏哲《吴越春秋》是汉代一部值得重视的历史题材的雏形小说。东汉经师赵晔在这部写史的小说中,描写了一批人物形象。比起后世成熟的小说,《吴越春秋》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总体上虽属粗线条的,比较幼稚,有些人物甚至还比较模糊,但是其中几个主要人...  相似文献   

12.
论孟称舜的戏曲创作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称舜是晚明一位重要的戏曲作家兼戏曲理论家,关于戏曲内容,他继承了汤显祖的“言情说”,提出了戏曲传情的主张,并对“情”的内涵及传情的方法作了论述、关于人物塑造,他提出了从现实生活中提炼人物形象的原则,并就描绘人物的神态、刻划人物的性格等提出了一些具体方法、关于戏曲风格,他认为不能按地域来区分,只能按作品的实际情况来划分,并从整体上将戏曲分为“婉丽”和“雄爽”两种风格。关于戏曲语言,他认为戏曲的语言不能酸腐俚俗,要蕴藉有趣,具有较好的舞台效果。  相似文献   

13.
清代著名长篇小说《红楼梦》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在作者曹雪芹的笔下,小说中的每个人物都有其独特的个性特征。特别是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曹雪芹把环境描写与人物形象塑造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人物形象在周围"冷"、"热"环境的正面衬托或反面映衬下鲜明突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人物形象构造的角度,分析小说《紫颜色》中阿方索人物的构造与艾丽斯·沃克创作思想的关系。通过运用卡尔·荣格心理学理论,进一步阐释艾丽斯·沃克的“双性同体”创作意识对小说人物形象塑造的影响,从而挖掘出小说《紫颜色》叙事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5.
英国小说家福斯特善于多层次、多侧面地摄取视角,运用扁型人物、圆型人物刻画的手法塑造既具丰满度又具立体感的人物形象,以表现生活的复杂性和真实感,对后人影响很大。在他的第一部小说《天使不敢涉足的地方》,福斯特通过塑造扁型人物、圆型人物来反映英国中产阶级"发育不良的心灵",讴歌冲破世俗偏见和传统道德的束缚,勇敢追求自然率真的生活。  相似文献   

16.
晚清有一类特殊的小说现象——标"新"小说,其肇端实为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这篇小说的诞生与梁氏长期以来的求"新"意识密切相关,这种意识不仅体现在其理论中,也表现在实践上,是时代要求的反映,又推动了社会思潮的转变。《新中国未来记》的创作酝酿已久,在小说变革接近临界点时刊发,是"新小说"的代表作品之一,亦开启了标"新"小说的创作风潮,并对这类小说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晚明拟话本小说《型世言》以“树型今世”为编著目的,在题材选择、情境冲突及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与同时期拟话本小说相比,其恪守礼教摒弃世俗人欲,重振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十分明显。小说采用叙事 议论的叙事模式,情节平铺直叙,固然朴实,却缺乏艺术性。作者注重小说的教化功能,忽视其娱乐功能,所以造成《型世言》的艺术价值与同时期拟话本小说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18.
《史记》的写人成就主要表现在二个方面:①扩大了写人范围,塑造了一大批称得上是典型形象的人物。③突出了人物形象的鲜明性与完整性,增强了人物形象的艺术感染力。在谈《史记》人物刨作成就时,首先应该指明,《中记》的写作方法与文学作品是有区别的,作为历史著作必须本着“实录”  相似文献   

19.
从《红梅记》说到鬼戏周朝俊的《红梅记》是晚明一部重要的传奇作品,由于“其词香,其调俊,其情宛而畅”(王稚坚《叙红梅记》),在当时就饮誉剧坛,戏曲大师汤显祖亲自评点,吴江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红楼梦》艺术形象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学者们对于曹雪芹的典型观、人物形象所取得的总体成就、人物形象多姿多彩的“特性”及各种特殊类型典型的塑造,如“第三者”、“过场人物”、“陪衬人物”、“严父”、“慈母”及“僧尼”等都有研究。同时,对于曹雪芹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段,如肖像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动作语言描写以及各种艺术手法技巧也进行了研究。甚至有人研究了绘画、戏曲、诗词和医药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的作用。这为我们正确理解《红楼梦》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