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工具理性的规范地位的争论是目前元伦理学和道德心理学中的一个核心争论,这个争论的重要性在于它关系到我们对规范性的本质和源泉的理解,进一步关系到我们对道德的本质和道德动机的理解。本文的目的是要表明,某些康德主义者对工具理性的本质和地位的理解是令人误解的,因此,他们也就歪曲了休谟的实践合理性概念。  相似文献   

2.
本文试用文学审美维度的表现说和实用说,分别对女主人公的“欲望”和作者的创作欲望及动机进行解读。《欲望号街车》的主题隐喻可概括为没有“欲望”的欲望,是文学创作的社会理性和人文关怀之间张力的悖论和矛盾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有人说现代化就是理性化,以理性为视角从哲学的高度来探究企业诚信问题,具有时代特性和现实意义。企业诚信在概念、产生机理和维护机制等三个方面都体现出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统一性,因此,解决中国企业诚信问题的关键点也在于弘扬社会和企业的理性精神。  相似文献   

4.
工程主义是对技术本质给予哲学探索的一种范式。在工程时代,工程活动成为社会发展和实践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工程主义中技术设计具有“中立性”和惟科学性。技术设计的工具理性,引发诸多社会问题和理论纷争。实现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合一是当代工程主义发展的理想祈向。  相似文献   

5.
从工具理性看生态危机的成因及未来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后期的全球性生态危机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它迫使我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从理论的层面上寻找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良策.本文试图从工具理性的层面来探究当前全球性生态危机的成因,以及走出危机、走向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与现实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西方哲学传统中的欲望是对于自我需求的满足,因而是内在性的.法国哲学家列维纳斯提出的"形而上学的欲望"是对传统西方哲学内在性的抵抗,从而实现欲望的外在性以满足绝对他者.从传统西方哲学欲望概念入手概括思想史上欲望的内在性特征,继而分析列维纳斯的形而上学欲望的外在性特点,最终以爱欲为形而上学欲望典型而实现对于传统欲望内在性的超越,以满足绝对他者.  相似文献   

7.
疯癫是田纳西·威廉斯毕生所痴迷的戏剧主题之一。文章以拉康对主体性和欲望的互文性阐释为理论基础,对《欲望号街车》中典型的疯癫女主人公及其疯癫性进行深入的文本研究。布兰奇由于欲望客体的缺失而丧失其主体性,在寻求主体性的过程中,她成为文明社会中欲望的牺牲品。其疯癫性是理性和感性世界矛盾冲突、文明压抑主体欲望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8.
人成为现实的存在不仅仅是因为语言,也包括其对理性的价值信仰。正是由于理性的作用,方才构成了人的现实性的基本内涵。但是,理性引导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尽管不断地推动新的经济奇迹的产生,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是,在体验经济奇迹所带来的审美革命的同时,人们又丧失了创造自由思想的能力。他们将自身附着在资本之上并成为物质利益的雇员,他们也不再将社会责任看作是理性的崇高使命来追求。在"历史就是经济的叙事"的观念的指导下,人的形象正被权力所修正,被技术所重塑。  相似文献   

9.
《榆树下的欲望》是美国戏剧大师尤金·奥尼尔的一部优秀作品,它为读者呈现了一幅美国淘金热潮驱动下人们各种欲望交织、挣扎生存的图画。在奥尼尔看来,人的欲望主要表现在人性中的物欲与情欲,如果性欲只是情欲的最初级的表现方式,爱情就是情欲的最高级的表现方式,人们在追求物质财富的同时,往往会遭遇情感的毁灭,从而引发人们对未来的思考。分析人性欲望产生的社会原因,探索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在物欲和情欲上的表现。  相似文献   

10.
论工具理性对我国教育的负面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代以降,西方的工具理性伴随其科学技术传播到我国,迎合了国人建立民族国家的心理需要,因而迅速的漫延开来并侵入教育领域,其后果是导致了教育的功利主义:一方面是国家层面的教育功利主义忽视了人自身的解放问题;另一方面是个人层面的教育功利主义导致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异化”。  相似文献   

11.
冯梦龙的《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除了摹写杜十娘的爱情悲剧和命运悲剧外,从欲望书写的角度来看,它还为人们展现出了情爱欲望、金钱欲望以及仕途欲望的相互交织,并且在摹写这些欲望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传达出明代中后期的社会风气和当时社会及思想状况,为研究明代中后期的社会思想以及同时期文学和文学创作者的思想基点提供了有力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梅雨之夕》是一篇可以归入心理分析范畴的小说,作者的创作有意识地借助了精神分析理论,尝试用精神分析的方法来拆解精神分析的文本游戏,解读这篇小说叙事的欲望结构和生产机制,分析语言背后无意识深层的欲望法则。  相似文献   

13.
印度裔美国作家裘帕·拉希里的多数故事具有跨界这一后现代文化和文学的新特征,其短篇小说《疾病翻译者》通过讲述发生在文化交界处的假性浪漫故事,诠释了后现代语境中异化呈现出来的新形式。生长于美国的印度裔游客达斯夫人和印度当地导游卡帕西先生均是经历了重重异化的主体,二人在“压抑的复现”以及“受媒介操控的欲望”这两种欲望模式的作用下误解了对方意图,进而产生了短暂的相互吸引。通过讽刺这种假性浪漫,拉希里将批评的矛头直指异化这种疾病。  相似文献   

14.
《朦胧的欲望》是超现实主义电影大师路易斯·布努埃尔的代表作之一,在影片中,导演使用顺时叙述即时经验、不确定的叙事方法,从马蒂厄的视角讲述了一个欲望交汇的爱情故事。马蒂厄的讲述作为影片的主体,却时常被一些惊奇的场景所打断,他本身的叙述也是充满了矛盾、欺骗与迷惑,导演甚至起用两个女演员去塑造肯奇塔,这更增加了影片的朦胧之感。然而正是导演独特的叙事方式和这种主观的“欲望支配下的人”的视角,恰恰能最为真实地展现人的欲望所特有的那种分裂、朦胧与惶惑。  相似文献   

15.
在对《哈姆莱特》所作的各种解释中,弗洛伊德式的精神分析解释无疑是极为重要的一种。这种解释的支点是将哈姆莱特之谜纳入俄狄浦斯情结的结构之中。但是,拉康作为精神分析的革命者,却从自己的理论逻辑出发,得出了与弗洛伊德完全不同的结论。他们之间的根本差异在于:在弗洛伊德那里,这出悲剧的关键是哈姆莱特对母亲的欲望;而在拉康这里,关键是哈姆莱特母亲的欲望,菲勒斯被拉康用来表示母亲欲望的能指。  相似文献   

16.
工具理性创造了现代社会的巨大物质文明但也受到诸多非议和批判。回首百年现代管理的演进历史,工具理性在现代管理的核心工作以及管理实践中仍然具有无可取代的位置,工具理性深深地影响着管理的现代发展,也深化了现代管理思想内涵和管理模式并引导了西方现代管理的发展方向。但随着管理实践问题的反思,工具理性思维下的“人性假设”、工具理性主导下的“效率主义”、官僚制组织对人的异化以及工具理性高扬下的价值理性衰落已成为凸显问题。只有在现代管理中深度融入“3p”人本管理理念,强化管理伦理建设,建立有效的管理价值评价体系,才能实现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在管理中的融合与统一,找到工具理性更好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7.
田纳西·威廉斯的代表作《欲望号街车》揭示了强大的工业文明与日趋没落的旧南方种植园文明之间的矛盾,成为对20世纪上半叶南方旧文明消亡充满诗意的悼念。女主人公布兰奇·杜波利斯无法排遣的性欲望、对死亡的恐惧以及对爱的绝望是最终导致她悲剧命运的根本原因。她的悲剧是旧南方文明错误的女性价值现对其迫害造成的,她的悲剧是一个文明陨落的悲剧。  相似文献   

18.
采用平行分析的方法,从探讨剧作的文本和创作背景入手,对<麦克白>和<琼斯皇>主题的升华过程,即主人公惨遭欲望围困的心灵蜕变史进行了比较研究和深入剖析,求证两剧主题的同一性:它们都具有对人性警示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工具理性在促进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工具理性的越位。家庭作为最为敏感的社会细胞,工具理性对价值理性的冲击在家庭中表现得最为明显:工具理性的"个人本位"挤压家庭的责任价值;工具理性的"追求物的最大值"侵蚀家庭的情感基础;工具理性的"手段合目的性"驱逐家庭的道德调节机制。而家庭价值理性的回归对家庭抵御外来压力、促进社会和谐和提高国民素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知识产权法律关系是知识产权法学体系中的一个基础性理论。然而,学界对该理论鲜有论及。知识产权法律关系应是整个知识产权法逻辑体系展开与构建的基础,是知识产权法的核心和灵魂,知识产权法律关系理论对于知识产权立法、司法实践及知识产权法学教学研究而言,具有以简驭繁、纲举目张的功能与作用。可以说,知识产权法的哲学就是知识产权法律关系的哲学,知识产权法学就是知识产权法律关系之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