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学者正在注意发掘我国古代小说理论和从事《金瓶梅》的研究,但对于明末无名氏评点的《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却似乎没有引起重视。其实,它的评点较有见地地阐发了《金瓶梅》的思想意义和艺术特色,从而丰富了我国古代小说理论宝库,对金圣叹、张竹坡、脂砚斋的小说评点起了直接影响。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不了解它的观点,简直无法对金圣叹,特别是张竹坡作出正确的评价。它应当在我国小说批评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以下简称《新刻》)的评点包括眉批、旁批和圈点,其出现时  相似文献   

2.
《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崇祯本会校本于1989年出版,为繁体直排崇祯本足本.近20多年来,学术界对崇祯本作了新探索,在回首诗词来源考证,评改者之谜,眉批形态,评语理论价值,与词话本关系等研究方面取得新成果.天图本应早于北大本,北大本据天图本翻刻重印.天图本、北大本都留有词话本的基因,与词话本是父子关系而不是兄弟关系.崇祯本流变可分三代.天图本有丰富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3.
绣像本与词话本《金瓶梅》文本有着不尽相同的情节设置与思想内涵,这种不同直观地反映在两大版本各不相类的回目之中,其回目所体现的小说人物形象、小说叙事角度及作者的叙事观点与审美旨趣皆大相径庭。这一问题值得深入探究。此外,借助数字为回目做标记的方法对这些回目的异同频度进行数理分析,也可以使读者更便宜地体察其相异情况和原因,从而在对《金瓶梅》的两大版本进行分析的时候,作出更为明晰的判断。  相似文献   

4.
一《金瓶梅词话》(以下简称(《词话》)是我们目前能见到的最早刻本。该书又叫《新刻金瓶梅词话》,1932年发现于山西介休县。发现时第52回缺两页。1933年,以“古佚小说刊会”名义影印了120部。影印时52回所缺两页用《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补上,并附插图200幅,每回二幅。  相似文献   

5.
西北师大图书馆藏《金瓶梅》可分为张评本和词话本,共有八个版式.其中,影松轩《第一奇书》、巾箱本崇经堂《醒世奇书正续合编》、在兹堂“李笠翁先生著”《第一奇书》为馆藏善本;民国初年,古佚小说会以万历丁巳本为底本,配以崇祯本图像影印的《新刻金瓶梅词话》也得以珍藏和影印.不同的版本形态,为《金瓶梅》研究提供了可资对比的文本依据.本文拟对馆藏《金瓶梅》的版本形态进行梳理和辨析,并从版式异同、文本内容、作者考辨、续书等方面探析馆藏《金瓶梅》的文本特色.  相似文献   

6.
清初彭城张竹坡,他对我国小说理论的贡献并不亚于金圣叹、毛宗岗和脂砚斋。为什么张竹坡鲜为人知呢?原因有三:1.张竹坡的评点附着在《金瓶梅词话》上面,而《金瓶梅词话》上不健康的描写较多,不便于在读者中广为流传;2.张坡竹的批评文字,分载在康熙乙亥年间的《第一奇书·金瓶悔》和乾隆丁卯年间的《四大奇书第四  相似文献   

7.
谭佛雏教授多年从事王国维诗学研究。1987年出版了《王国维诗学研究》专著,1990年又出版了《新订〈人间词话》、广〈人间词话〉》一书。《新订〈人间词话〉》以王氏《人间词话》手稿为底本,以王幼安编《人间词话》本,滕成惠《〈人间词话〉新注》本,陈杏珍、刘烜《〈人间词话〉重订》本为对校本,进行了极其详尽的校订,共补校出二百余处。经此补校,《人间词话》的原始面目与修改过程,始获得了进一步完善的反映。其次,该书还增辑了许多新的内容,校辑者从王氏《静安文集》及《续编》、《观堂集林》、《观堂别集》、《二牖轩随录》与《东山杂记》原刊稿、诗词创作、戏曲论著、批校评点、书信、遗墨以至  相似文献   

8.
清初南京周氏醉阱堂与李渔芥子园合作并先后刊刻通俗小说“四大奇书”评点本,首次以出版物形式将明末散在性提出的“四大奇书”以系列丛书付诸刊刻,真正推动“四大奇书”小说文本的定型和各自所代表的小说流派形成,最终促进中国古典通俗小说评点“金圣叹一派”的形成。在中国古代小说史上,“四大奇书”系列评点和刊刻是明清易代之际文人“发愤立言”的工具,其评点已超出以往文学评点与阅读的范畴,而具有政治与社会批判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晚明小说家冯梦龙的创作实践昭示了文言小说集的评点对话本小说叙事有重要影响。比较冯梦龙《太平广记钞》《情史》《智囊》《古今谭概》等文言小说集中的评点与以之为蓝本改写的话本小说集“三言”的叙事及评点,可知话本小说家改写文言笔记时,蓝本中的文人观念仍引导着话本小说叙事。针对晚明世风日下的时代弊病,冯梦龙在小说中以“泛情”作为道德教化的主要手段,又以适应“俗情”为标准,改造了其在文言小说评点中曾大为赞赏的“奇情”叙事。这种改动彰显了话本小说叙事对文言小说评点所透露的审美观念的继承与偏移,及小说评点对小说改写与故事流变研究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清代先后出现过六家以金丹之道评点小说《西游记》的评点本,六家评点本有一个清晰的发展过程。指出道教内丹修炼的要旨,批驳内丹学之外的一切旁门左道,借助五行和《易经》的义理和卦象阐释金丹之道,这构成了《西游记》道教评点本的主要内容。《西游记》小说回目和文本中大量的宗教术语和诗词,是评点者以宗教眼光看待和评点《西游记》的最表层化的因素;中国文人以文证道的思维模式,是更为深入的内在原因;评点者身份的改变及其思维的进一步道教化、非文学化,是《西游记》评本道教化的内在动力;《西游记》道教评点本对内丹学的阐释也是清代道教总体衰微、而内丹学却特盛的体现。  相似文献   

11.
国家图书馆(文津楼)藏存张新之《妙复轩评石头记》是一部未经比勘的手抄本。通过对抄本与晚清孙桐生整理过录的《妙复轩评本·绣像石头记红楼梦》前十六回的评语进行细致比对,发现孙桐生在过录张新之评点时对评语做了大量的增、删、错置,有严重的失真现象。通过对该现象的考证研究,有如下具体发现:关于抄本所用底本的发现;关于作者曹雪芹的发现;关于评点技法的梳理。这三方面的发现将有助于还原真实的张新之评点,可为后来学者的研究提供新的材料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中国小说评点萌兴于明万历年间,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从万历二十年到万历年结束,“据不完全统计,此时期出版的小说评本约20种,占嘉靖以来出版小说的三分之一强。”[1]万历时期在整个中国小说评点史上具有极为关键的地位,直接影响了之后小说评点的特征形态与发展轨迹,小说评点自万历萌兴,历三百多年而不衰。正如刘勰在《文心雕龙·时序》中所说:“故知歌谣文理,与世推移,风动于上,而波震于下者”。中国小说评点在这个时期的发端,必然与这个时代特殊的背景有着紧密的联系。然而清人赵翼指出:“明之亡不亡于崇祯,而亡于万历。”[2]黄仁宇也把万历…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戏曲的评点方式、评点风格和评点旨意与诗、文、小说等文体基本相同,但在内容上,戏曲评点则呈现以文本接受为基础,进而导引读者舞台接受的功能。从评点风格上看,早期戏曲的评点内容近乎观众的剧场感言,后期的评点内容则表现为各有侧重地构建系统的戏曲理论。除了指导读者的案头接受,中国古代的戏曲评点还有指导观众欣赏舞台艺术的功能。另外,从现存各戏曲评点本的评点形态和评点内容上看,后期的戏曲评点还表现出自觉遵依诗、文和小说等评点轨范的倾向。  相似文献   

14.
《金瓶梅》是中国小说史上有影响的作品。它问世以来,不仅在国内被不断传抄、翻刻、评点,形成了“第一奇书本”和“词话本”两个系统,而且被翻译成英、法、俄、日、匈、越、蒙、拉丁、瑞典、芬兰等文字,跻身于世界文学之林;它不仅为后来的许多小说所取法,被改编成戏曲、弹词、俗曲广为传唱,而且出现了多种续书。诸如《玉娇李》、《续金瓶梅》、《隔帘花影》、《金屋梦》等等。  相似文献   

15.
关键词研究,主要是分析中国小说评点中使用的相类、相同词汇,如"文心"、"史笔"、"才子"等,发掘这些词汇背后所隐含的文化与历史的内涵。同时观照这些词汇内部的关联,描述由这种内部联系所勾勒出的潜在理论体系:以文心为核心,以作者、作品、评点为支点所构成的作者与读者的对话体系。关键词研究可以展现评点者的运思与表达方式。因此在文化诗学语境下,对中国小说评点进行关键词研究,是对小说评点主体的一种人文关怀,是一种在文本与历史中对评点主体活泼精神状态的描述,是对中国小说评点研究的可行视角。  相似文献   

16.
《金瓶梅》崇祯本对词话本中的赋体文学因素进行了颇具色彩的二度创作。本文以词话本为底本,通过对崇祯本删除赋、新增赋和共有赋的分析,揭示出伴随小说发展,以赋为代表的它类文体在辅助小说创作中所呈现出的规范化和雅化趋势。  相似文献   

17.
一般而论,西方人擅于逻辑思辨,以严密的推理和论证来建立庞大的理论体系,而中国人对诗文的品评则往往从直观感受出发,重视心灵的体悟,出语下笔,表现出一种即兴式和进发式.中国大量的文评、诗评、诗话、词话、笔记、小品、序跋、小说戏剧评点等大都具有这种特点.西方印象式的文艺批评与中国传统的诗文批评有较多的吻合.哈兹里特在《论天才与  相似文献   

18.
我国古代的文学理论批评,有着丰富的遗产。先秦时代文论即已萌芽,至南朝而有巨著出现。唐宋以后,随着文学创作的发展,文论也品种繁多,诗话、词话、曲话、小说评点等等,呈现出绚烂多姿的局面。面对这份丰富的遗产,“五四”以来,学人们就开始重视和研究。从本世纪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出现了几部颇有份量的中国文学批评史,象《文心雕龙》、《诗品》等专著,也有质量较高的注释本问世。建国三十五年来,古代文论的研究又  相似文献   

19.
小说评点对文学批评来说具有全面性、多面性、细致性的特点,具有辅助阅读小说的功能和独立的文本价值,可以促进小说的传播。目前,明清小说评点显然还没有得到认真的对待和研究,所以明清小说评点的研究还留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20.
<正> 中国小说理论中,曾否有过现实主义倾向的创作主张?这种主张是何时提出,何人所提,它又有何特点?探讨这一问题,对研究过去一直被忽视的中国小说批评史,对我们扬弃前人遗产、创建有中国特色的小说理论,都很有意义。对这一问题,学术界说法不同。我们的看法是,中国小说批评中,曾有过现实主义倾向的创作主张,是明代叶昼在他托名李贽所作的百回本《水浒》评点中首次提出。叶昼是明代后期(万历时期)一位贫寒的知识分子,他用已经去世而名望很大的李贽的名义评点小说。对此,与他同时及略后于他的钱希言的《戏瑕》、盛于斯的《休庵影语》、周亮工的《书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