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伊斯兰教在回族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超强的凝聚作用,并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源泉。同时伊斯兰教自身也实现了适应性的发展。伊斯兰教对回族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方面所产生的影响及其张力,显示出伊斯兰教在回族日常生活中的核心精神地位与历史作用。回族已经把伊斯兰教作为本民族不断发展与传承的核心内容。伊斯兰教与回族之间魂体相依的关系,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形成提供了理论与实践依据,并为更好地实现民族团结、民族和谐发展找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最佳路径。  相似文献   

2.
伊斯兰教之所以渗透在回族生活的各个方面,究其根本,在回族的形成和发展中,伊斯兰教起了十分重要的纽带和决定性作用,对回民心理素质及人际交往均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回族和伊斯兰教有密切关系。阐述回族和伊斯兰教的关系,不仅有理论意义,也有实践意义。本人拟从“伊斯兰教和回族风俗习惯”、“伊斯兰教和回民起义”、“伊斯兰教和回族经济”、“伊斯兰教和回民教育”、“伊斯兰教和回族民间文学”、“伊斯兰教和回回民族的形成”、“回民和清真寺”七个方面,对回族和伊斯兰教的关系进行探讨。这是第一篇。  相似文献   

4.
中国伊斯兰教清真寺经济是伊斯兰教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实体,中国伊斯兰教不仅有其特殊的宗教教义思想,而且还有其特殊的经济基础——独特的中国伊斯兰教清真寺经济。中国伊斯兰教清真寺经济在其发展的历史上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地位。中国伊斯兰教的传播与活动都离不开清真寺经济的支持,它的发展与繁荣必须以一定的经济条件为基础。  相似文献   

5.
伊斯兰苏非主义在元代传入中国,明代以后大量苏非著作从各种渠道流传国内,明末清初一些苏非著作被列为回回经堂教育的必修科目和参考书目。随着回族内部“汉文译著”活动的兴起,一些苏非经典又被译为汉文。同时西北甘宁青穆斯林社会受新疆依禅派和中西亚苏非派影响,很快形成了门宦制度。门宦制度的确立改变了自唐宋以来在西北穆斯林社会形成的教坊组织制度,门宦被称为扩大了的教坊,组织程度更高,组织方式也呈现多样化。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承认宗教是一定社会条件下的历史现象,主张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来解释人们的信仰和宗教的作用问题。伊斯兰教是一个传播广泛、具有深远世界影响的宗教。它不仅是一种宗教,也是一种社会政治、经济、法律及文化的制度。它的兴起和发展,在世界历史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正确认识和研究伊斯兰教的历史,揭示其社会历史作用,是当前宗教学探讨的重要课题之一。对于伊斯兰教的产生,历来学者只述其是阿拉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客观上对阿拉伯社会起了一定的历史推动作用,但对穆罕默德如何创立伊斯兰教及伊斯兰教这一历史现象同阿拉伯社会的内在联系,则涉猎较少,且不够深入。  相似文献   

7.
宗教和农民起义有密切关系。伊斯兰教和回民起义有密切关系。本文试就伊斯兰教和回民起义的关系、对回民起义的影响,作初步论述,希望得到读者的指正。一伟大导师恩格斯指出:“对于完全受宗教影响的群众的感情说来,要掀起巨大的风暴,就必须让群众的切身利益披上宗教的外衣出现。”①回族是和伊斯兰教有密切关系的民族。回族多数群众的感情不同程度地受有伊斯兰教的影响。历史上的回民起义,回民掀起的巨大风暴,或浓或淡地带有伊斯兰教色彩,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前或没有得到党领导的回民起义,一般都是如此。  相似文献   

8.
伊斯兰教在新疆哈萨克族发展演变的历史是一部“本土化”的历史.经过兴建清真寺、开展经文教育、设立宗教管理组织、确立宗教教规等历史过程,阐释伊斯兰文化的共性与哈萨克族文化个性之间张力的消解,形成了带有草原游牧特色的伊斯兰教.  相似文献   

9.
漫谈伊斯兰教音乐与回族宗教音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伊斯兰音乐是随着伊斯兰教的产生、发展而传播、变迁的。研究伊斯兰宗教音乐和回族宗教音乐必须与研究伊斯兰教相结合,从历史的发展演变和当时社会的政治、文化、经济等诸多方面来剖析。伊斯兰教音乐随着伊斯兰文化的盛衰而兴废。伊斯兰音乐由于民族的大迁移从中亚流至印度、中国,并与各国民族音乐结合渗透,从而发展形成了新的宗教音乐,而回族宗教音乐正是受伊斯兰教音乐和汉族民间音乐的影响发展产生的。因此,要研究伊斯兰宗教音乐与回族宗教音乐,必须将二者相互联系、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内在因素紧密联系起来加以分析、研究,从而取得理论上的突破。  相似文献   

10.
伊斯兰教在中国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有10个民族信奉了伊斯兰教,形成了以维吾尔族为主的新疆穆斯林和以回族为主的内地穆斯林两大文化群体,伊斯兰教在新疆和内地呈现出了各自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1.
苏非派门宦组织是中国西北地区伊斯兰教的重要特征之一。门宦是明清之际由中亚等地传入中国的伊斯兰教神秘主义苏非派与西北地区社会文化相结合后产生的。在门宦内部起到组织凝聚作用的是其有类于父系家族的组织运行模式,可视之为一种“拟制的”父系家族结构的组织形式。门宦组织父系家族式组织形式既是伊斯兰教在中国本土化与世俗化的重要特征,也是伊斯兰教满足其在中国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对于宗教社会功能需要的必然结果。从组织形态角度看,社会一体化与社会个体化程度与伊斯兰教门宦组织在中国西北地区的发展变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后,中国伊斯兰教经典作家们继承了伊斯兰教的传统团结思想,在"感主恩"基础之上,创造性地发展出具有中国伊斯兰特色的团结思想:其一,尊崇真主,尊崇国家并重的思想。其二,天道五功与人道五典相结合的天人合一思想。其三,真主前定思想。在现实生活中,中国伊斯兰教上述团结思想通过宗教信仰、宗教节日、知恩图报、和谐相处、交往平等影响回族群众。这些思想与民族团结形成良性互动关系,巩固和增强了回族群众国家认同意识,促进了民族团结和民族进步。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论述了朱元璋对伊斯兰教的态度及其社会政治影响。笔者认为 ,朱元璋建国之后 ,由于政治、思想感情等因素 ,比较尊重伊斯兰教。在他的影响下 ,其后诸帝也比较优待穆斯林和伊斯兰教。这有力地推动了伊斯兰教在中国的发展及回族的最终形成 ,促进了明朝与周边穆斯林国家和地区的交往。  相似文献   

14.
天课制度是伊斯兰教有别于其它各大宗教的一项宗教社会制度,在历史的长河中对西北地区伊斯兰各民族的社会发展产生过很多积极的影响,并且至今仍发挥着强大的作用。深入挖掘天课制度的深刻内涵及其社会功能有助于更合理地利用这一精神资源,将会推动伊斯兰各民族的社会发展,也会为整个中国社会的发展增加积极和稳定的因素,并为实现和谐社会增添和谐音符。  相似文献   

15.
公元七世纪上半叶在阿拉伯半岛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伊斯兰教,标志着阿拉伯半岛社会历史上的一次大变革。它促成了半岛由氏族部落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化,也促成了这一地区的意识形态领域出现了一个巨变。在伊斯兰教形成之后的第一个一百年中,为确立伊斯兰教的神学体系而出现的一切思想、文化、艺术活动都紧紧围绕着对伊斯兰教义的阐述和赞颂,它使沙漠贝杜因人逐渐摆脱  相似文献   

16.
近代上海的崛起,为伊斯兰教的振兴,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移民社会所独具的政治、经济、文化,地理优势,均使伊斯兰教的发展沾受其惠。诸如清真寺的增多,穆斯林人数的激增,有关的社团组织层出不穷,伊斯兰教文化教育事业的大力开展,都昭示了伊斯兰教与近代上海发展同步跳动的历史脉搏。  相似文献   

17.
回族在中国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即是回族建构国家认同的过程.作为秉持伊斯兰教信仰的民族,回族以主动调适和自觉融入的积极态度,吸收和承载了大量儒家传统文化,将两种文化融会贯通,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回族二元文化属性和认同.在伊斯兰文化与汉儒文化的碰撞、交流和融合中,回族群体和国家政权和谐互动,持续强化在汉文化环境中的国家认同和“中国人”身份意识,成功实现了两种文化的良性对接,历史变迁中,回族及其伊斯兰教不断朝着本土化和具有本土特色的民族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8.
西道堂模式——个宗教派别的社会实践及带给我们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道堂是清朝光绪年间出现于甘肃临潭的一个中国伊斯兰教派。其成员以回族为主体,还包括撒拉族、东乡族和皈信了伊斯兰教的一部分汉族及藏族,有教民数万人,主要分布于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省区。 作为一个宗教派别,西道堂在其创立和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模式。它是中国伊斯兰教派宦中唯一没有受到国外伊斯兰教某个学派思想的直接影响而形成的。西道堂的始传人马启西笃信伊斯兰教,同时又是一名秀才。他认为伊斯兰教传入中国的历史已很悠久,穆斯林长期生活在汉文化的汪洋大海中,已很难读懂阿拉伯文的经典教义,所以主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论述了穆罕默德领导的伊斯兰教革命发生的历史条件,从宗教和社会两大领域阐明了穆罕默德在伊斯兰教革命中的作用。文章肯定了伊斯兰教革命在历史上的进步作用,同时也指出了穆罕默德及其发动的这场革命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0.
伊斯兰社会主义是伊斯兰国家在反对外来殖民侵略、捍卫国家独立的基础上,通过对民族主义、伊斯兰教与社会主义兼容、调和而形成的社会思潮和运动,经历了从酝酿到形成体系的发展过程。伊斯兰社会主义具有鲜明的伊斯兰特色,强调实行既不同于科学社会主义,也不同于资本主义的“第三条道路”。但伊斯兰社会主义是伊斯兰教和社会主义的相互结合、相互利用,且主要借鉴了苏联的发展模式,因而在某种意义上存在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歪曲与误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