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牛河梁“女神庙”的主体建筑是东西向。其积石冢的方位也是东西向。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建筑方向与之也基本一致。尔后的东北地区的肃慎人,挹娄人、勿吉人、靺鞨人、女真人的房屋也以东向为基本特征。它们是一脉相承的。而在中原地区的仰韶文化中,其居室则是朝南的。这是东北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区别特征之一。“女神庙”供奉裸体女人像,是出于祈求生育的需要,在父系制社会里,这是祖先崇拜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2.
母神崇拜是原始社会时期人类的一种宗教行为 ,这种宗教在我国的先秦时期发展为社神崇拜 ,母神崇拜和社神崇拜的思想基础是先民崇奉“同类相生”的哲理 ,认为人的行为可以影响大自然 ,因此他们在女神庙里安放孕妇 (女神 )进行祭祀或者在祭祀社神时提倡男女婚合 ,以期通过人类的繁殖达到农业丰收的目的。这种行为蕴涵着将宇宙万物与人融为一体的思想。隐含了“生”、“阴阳”、“天人感应”等观念 ,这些观念对中国古代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形成,是史学研究的重要课题。近年来,人们对辽西红山文化新发现的热烈探讨和争议,正是围绕这一问题展开的。或以为这些发现“使中华文明史提前了一千多年”。①或评价其“代表了我国北方地区史前文化的最高水平”,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曙光”。②或指出,这些发现“说明了我国早在五千年前,已经产生了植基于公社,又凌驾于公社之上的高一级的社会组织”。③反对上述意见者则认为,“尽管牛河梁遗址有‘女神庙’和积石冢群的存在,但在五十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还没有发现人类的居住遗址,在这种情况下尚难于全面地衡量它的社会结构”,“特别是象城市、文字、金属器那些基本要素。在这里也是完全缺乏的,因而象‘文明的曙光’,‘文明黎明’  相似文献   

4.
20世纪80年代初,伴随着牛河梁祭祀遗址、那斯台玉器、东山嘴祭坛等重大考古发现,红山文化研究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近年来,有关红山文化中“熊”的形象引起很多专家学者的关注,本文拟从红山文化遗存“熊”形象实物、历史上与红山文化相关的资料,对源远流长的“熊文化”做一初步探讨。一、红山文化遗存“熊”形象实物引发的思考1、陶塑熊爪和熊头骨。在牛河梁考古发掘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那尊女神头像,这座祭坛因此被称为“女神庙”。而与此同时,在这座庙中还发现了熊雕像残片和熊头骨。熊爪长14.5厘米,他清晰地告诉人们这里曾经供奉着一尊大型的泥塑熊神偶像。在牛河梁女神庙这个红山文化的原始宗教所在神庙的主室,一般应该是供奉主神的所在。“熊”的形象能进入这样一个红山先民神圣的殿堂,应该不是一个装饰性造型,我们有理由认为它代表红山先民对熊偶像的崇拜,也有理由认为它体现以熊为部落祖先的血缘观念。熊作为宇宙的养育者形象的历史一直上溯至旧石器时代晚期。古代的先民在长期的狩猎活动中观察到了熊一年一度的冬眠与苏醒的模式。当它冬眠的时候,就象进入了死亡王国;当它春天苏醒从洞穴中复出时,就是再生复活了。它不仅在走出洞穴时是活生生的,而且还带出了新的生命...  相似文献   

5.
文明的起源地是一元还是多元;文明的标志是划一的还是各具特征;红山文化是否已进“文明时代”等等,由于西辽河流域五千年前祭坛、女神庙、积石冢群、“金字塔”般巨型建筑以及玉龙为代表的诸种玉器的发现,这些问题引起学术界广泛、热烈的探讨。或坚持中华文明的起源地非黄河流域一处,而“发祥地有‘四大区域’”,红山文化“使中华文明史提前了一千多年”;或否认红山文化进入文明时代,“根据世界文明史的惯例,红山文化还没有青铜器的铸造和应用,也无城市的发现,更无文字的发明和使用,因此,它不具备文明时代的特征”。众说纷纭,争论不休。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借鉴考古学、人类学、古生物学诸领域的研究成果,对西辽河流域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的远古文明再抒鄙见,希翼学界同仁指正。  相似文献   

6.
红山文化是我国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的主要文化之一,距今大约五六千年。红山文化早在1935年就发现了,但发现后发掘工作并无多大的进展,直到七十年代中期方有变化,紧接着又发现了喀左东山嘴祭祀遗址,建平牛河梁女神庙、积石冢,才将红山文化的研究和对中国文踢起源的探讨推向高潮。关于中国文明的起源,已故著名考古学家夏鼐先生在所著《中国文明的起源》一书中指出:“现今史学家一般把‘文明’一词用来以指一个社会已由氏族制度解体而进入有了国家组织的阶级社会的阶段。这种社会中,除了政治组织上的国家以外,已有城市作为政治(宫殿和官署)、经济(手工业以外,又有商业)、文化(包括宗教)各方面活动的中心。它们一般都已经发明文字和能够利用文字作记载(秘鲁似为  相似文献   

7.
“中国—东盟”地区不仅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经济外循环的关键场所,为此基于空间杜宾模型对“中国—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在传统经济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引入源自中国的基建投资、财政纪律等经济指标,加强了模型与现实的契合度,提升了模型的解释能力。研究发现:(1)传统的制度因素对“中国—东盟”区域经济的稳定增长没有显著影响;(2)源自中国的基建投资对于“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传统的基建因素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3)“中国—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区域经济稳定增长互为前提和目标,相互促进;(4)加大人力资本的投入也会促进“中国—东盟”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据此提出实事求是、求同存异,依靠中国、基建为先,互惠互利、自贸先行,优势互补、产业融合,多线并进、相辅相成等政策建议,以期有效推动“中国—东盟”区域的经济发展和福利增长。  相似文献   

8.
如何解释中国政治学的组织建制以政治教育的训练体制为中心,这是中国政治学史研究必须回应的问题。从苏联政治教育传统出发,讨论根据地的干部政治教育实践,可以发现,中国革命的核心是“政才”的训练,这决定着中国政治学的组织建制必须围绕着基础理论层面的知识阐释与革命主体对理论的掌握,此即“政治教育”与“政治训练”的起源。同时,由“以俄为师”的留苏精英通过根据地干部培训学校的嫁接,逐渐形成了中国政治学的组织化建制模式。  相似文献   

9.
通过法律方法论中国化这一视角,对法律方法论中国化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对法律方法论中国化的“中国含量”进行分析,进一步发现法律方法论中国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其“中国式”解决方案。提出应当重视法律方法论中国化的问题,并对法律方法论的中国化“含量”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0.
郭澄清以自成一家、成就卓越的短篇小说和史诗性的《大刀记》而跻身中国当代文学著名作家行列。但是由于所谓“文革文学空白论”、重写文学史反而对郭澄清产生了某种遮蔽与误读,这就是“郭澄清现象”。通过对郭澄清小说的解读,可以发现其对中国当代小说史的独特贡献,认识“郭澄清现象”的文学史价值,恢复其历史的本真面貌。  相似文献   

11.
叙事姿态与文学立场——"新人民性文学"中的都市边缘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城市化不仅决定着中国的未来,同时也决定着世界的发展进程,而其中派生的“都市边缘人”必然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当代文学注意到了这个社会边缘群体的存在,并在近年形成了“底层写作”的强大冲击波。文章选择评论的几部中篇小说都与“底层写作”有关,但它们的叙事姿态和文学立场却大不一样。它们不仅是对“边缘人”这一特殊身份的描写,同时也是对他们的生活状态、情感愿望、心灵心理的壮写。“底层写作”现象说明,任何一种文学现象的形成,不仅取决于它的情感立场以及文学内在的艺术性,也取决于它的社会性,即变革的社会生活,这其中涉及了读者对文学的期待、理解以及作家的创作冲动和灵感。这也是当下中国“底层写作”最大的发现和贡献。  相似文献   

12.
发展出版贸易是中国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为了探讨“一带一路”倡议是否有助于中国出版业在政策和资金的扶持下实现对外贸易的新发展,采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出版物出口贸易的促进效应和作用机制,并在此基础上从经济发展水平、是否为六大经济走廊沿线国家和文化距离三个方面,分析了“一带一路”倡议对不同国家的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出版物出口贸易整体处于成长阶段,“一带一路”倡议显著促进了中国的出版物出口贸易发展,且该正向效应存在时间上的滞后性;“一带一路”倡议通过优化沿线国家科技发展水平和提高对外直接投资,促进了出版物出口贸易规模的扩大。异质性研究表明,“一带一路”倡议对中低等收入国家、六大经济走廊沿线国家的出版物出口贸易发展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对文化背景相似国家的贸易的促进效应最明显。  相似文献   

13.
钟严 《百姓生活》2011,(1):57-58
日本最早“发现”钓鱼岛,是在日本吞并琉球,将琉球国改为“冲绳县”之后的1884年,比中国文献最早记载该岛迟了约500年。  相似文献   

14.
根据“上古图文”与“传世文献”之二重证据体系研究发现:中国上古神话并非古人“幻想”之产物,而是先民以其“自然观念”和“自然语言”对上古“飞碟时代”之描述。先民没有与“飞碟时代”对应的“科技观念”和“科技语言”,他们以其“自然观念”和“自然语言”对之所作出的理解和描述,就形成了以比喻、形似、隐喻、暗示等“谜语”形式说出的上古“神话史”。所以“飞碟观念”正是破解中国上古“神话—谜语”的金钥匙。  相似文献   

15.
一度有人认为中华文化的图腾祖先是狼,但我国北方的考古学发现表明,熊作为崇拜偶像出现在5500年前牛河梁女神庙之中,而且,与神话传说中的华夏始祖黄帝直接有关联的,看来也是熊。再参照北方萨满教传承中的有关熊的仪式、信仰和观念,结合上古时期楚国君王姓熊的事实,可以知道,龙的传人之中当有重要一部分为熊的传人。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初以来的苗瑶语研究,基本是“口耳之学”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这些研究成果中发现了大量与中国境内诸语言共有的共性,也发现了苗瑶语不少较为特殊的个性。“口耳之学”发现的苗瑶语特殊个性的性质不易确定,需要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进行实证,以验证“口耳之学”的判断与语言事实的关系。这些特殊个性包括鼻冠音、浊闭塞音、鼻塞音、塞边复辅音、内爆音、清化鼻音边音、送气清擦音、长短元音、连读变调韵律、弱化音节元音和谐等。对特殊个性性质的研究有助于推动苗瑶语研究领域的拓展。  相似文献   

17.
“留白”在历代中国画家的作品中随处可见,“留白”不是简单的空白,是精心安排下的空白,是构成中国画形式美的重要因素,是建立在中国美学基础之上的审美观念的产物。本文从中国画的“气韵”、“虚实”、“意境”与“惜墨如金”四个角度对中国画的“留白”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阅读与作文》2014,(8):59-59
很多人部不相信我们生活着的地球有深不见底的“无底洞”,事实上,在中国、希腊、墨西哥等世界各地都发现了深不可测的无底洞,科学家至今也未能作出合理的解释。 中国阿尔山“无底洞” 阿尔山“无底洞”隐藏在高山密林之中,位于内蒙古大兴安岭的阿尔山市东南35千米。  相似文献   

19.
“佛性”是佛教的核心概念,也是中国佛教诸宗集中讨论的主题之一。《华严经》号称“经中之王”,虽然对“佛性”一词罕有提及,但历代以“佛性”为此经宗旨者大有人在。细读经文可以发现,经中所明“佛性”之义略同于“法界”,与《涅槃经》等专论“佛性”的经典尚有差异。与吉藏等十二家讨论“正因”“中道”的佛性论不同,《华严经》从“佛果”的立场来展开,可谓独树一帜。更为特殊的是,此经不是泛泛地对“佛性”做出界定和描述,而是突出了佛性的“用”,并以此对全经通说的菩萨行给予了深刻的解释。法藏大师《华严经探玄记》对“性起”的宏福阐释,彰显了华严宗的理趣、汉传佛教的丰采。  相似文献   

20.
骆爽 《社区》2002,(10):23-23
自从英国人达尔文天才般地发现了“适者生存”的科学定理之后,100多年后,有中国人无名氏鬼才般地发现了“是者生存”的幽默定理。达尔文先生的“适者生存”讲的是自然界物竞天择的原理,中国这位幽默鬼才发现的是办公室兵法第一章——“是者生存”。这个兵法还有一个版本:“定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