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哈代小说与民俗有不解之缘,民俗事象构成哈代小说中起决定作用的主要情节,规定了故事的发展方向和人物的命运轨迹,在时间上规定了情节发展的节奏,在空间上限定了人物活动的场景,民俗事象也是作者用来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环节;此外,民俗事象还构成小说细节,深入到小说肌理,发挥润滑链接的作用。民俗化叙事是哈代小说鲜明的艺术风格,民俗文化内涵是哈代小说重要的艺术审美。  相似文献   

2.
乡土文学是最具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文学类别。对不同社会和文化背景下的乡土文学进行比较是探寻乡土文学与本土文化、社会背景内在关系的必要途径。为此,选择了中国乡土文学的开创者鲁迅先生与西方三大杰出乡土作家之一托马斯.哈代进行分析比较。以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和英国的乡土小说为视角,透过鲁迅与哈代乡土小说中的依恋自然情结、悲剧性主题及人道主义等相似点的表面现象来分析其作品的本质差异,即鲁迅乡土小说的社会性(强调人物与社会的冲突)与哈代乡土小说的哲学性(强调人物与自然环境的冲突)。这两种差异构成了东、西方乡土作家作品的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3.
哈代作为英国19世纪后期的现实主义作家,其小说表现出独特的神秘风格。哈代小说神秘形态的形成与威塞克斯民间宗教有很大关系。因受到威塞克斯民间宗教中万物有灵论的影响,哈代在作品中描述了一些充满神秘色彩的现象,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充满灵性的大自然;二是鬼怪、幽灵的超现实意象;三是超现实的神秘现象。哈代小说的神秘风格中隐含着哈代对民间价值立场的坚守,表达了哈代理想的民间秩序。  相似文献   

4.
幻灭是哈代作品的重要主题之一.《德伯家的苔丝》是哈代最成功的小说,其主人公苔丝也是一个最能体现哈代幻灭主题的女性人物形象.哈代的幻灭主题主要体现在他对苔丝被人诱奸、遭人抛弃和最后又被人勒死等方面的详细刻画上.在哈代看来,苔丝的毁灭既是她自己的悲剧,同时也是社会和时代的悲剧.  相似文献   

5.
《远离尘嚣》是哈代"威塞克斯小说"系列的真正开始,然而与他的《绿荫下》和后期悲剧有明显不同。它兼有前者的浪漫和后者的悲怆,是一部出色的悲喜剧,也是哈代第一部成功之作。木文首先提出小说的过渡性质,然后从人与自然的冲突,人与人的冲突,人与自身的冲突这三方面具体分析小说本身的悲喜交加的风格以及在哈代小说中的过渡地位。  相似文献   

6.
托马斯·哈代的小说具有震撼人心的悲剧力量。其小说的悲剧美在一定程度上来源于哈代本人对于悲剧创作手法的自觉运用。文章分析了哈代小说中的多种悲剧创作手法,对哈代小说的悲剧美作了一次新的解读。  相似文献   

7.
文学与音乐的结合是哈代小说的一大特色。他的作品《德伯家的苔丝》具有强烈的音乐性。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音乐性是哈代进行景物描写和塑造主人公诗化形象的重要手段。其次,哈代借音乐性来揭示主题,“主导动机”的音乐手法与小说表现的悲剧内容相一致,有力地渲染了悲剧气氛。再则,哈代成功地借用音乐中的一些技巧于作品总体构思中,体现了小说叙事立场的多元化,展示主人公悲喜交织、起伏不定的生命旋律。  相似文献   

8.
托马斯·哈代小说中最著名的几位女性形象具有理性与感性抗争、爱情与婚姻抗争的抗争性特点,以及男权社会控制、本能驱使和贞操观束缚的局限性特点和悲剧性特点。深入剖析这些特点形成的深层次社会与心理原因,可以得出结论:哈代塑造的女性形象独具特色,然而受时代所限,哈代的性别观仍然属于命运至上、男权至上的相对消极的性别观。  相似文献   

9.
托马斯·哈代是英国著名的诗人和小说家。他出生在博克汉普顿。那是一个牛牌羊华.鸟语花香的地方。这种明丽的自然环境日后成为哈代作品的主要背景.是他的许多诗化形象的烘托和映衬。1891年.哈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伯家的苔丝》出版了。这部小说以苦丝震撼人心的悲剧.揭露了维多利亚时代道德观念的虚伪和法律的不公正.并以其大胆的现实主义笔触刻画了美丽善良的失身少女苔丝身上所具有的女性的丰富深邃的精神世界和内心生活。哈代在长篇小说的创作上不愧为集各家之大成的革新家.在完善英国现实主义小说传统的同时.糅合不同的描写现实…  相似文献   

10.
悬念是小说家构建作品的主要手段。悬念(Suspense),是哈代主要小说形式上的一个重要特点。悬念是小说叙事中情节模式的显著特征,是联系偶然和必然,情节和情感的重要手段。哈代的悬念是建立在悲剧总体趋势的必然性和具体事件发展趋向不可预测之间有机的统一的基础上。与哈代所设计的巧合(Coincidence)一样,悬念让读者强烈地感受到小说中主要人物的悲剧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因为当读者回顾小说时,冥冥中的天意早就注定了苔丝的悲剧结局。  相似文献   

11.
哈代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的文学巨匠,其小说以其浓郁的悲剧色彩和对现实、伦理、道德、宗教等的抨击而成为批判现实主义的力作。本文从哈代的生活经历对其作品的影响着手,结合当时英国社会背景对其作品的影响,分析了哈代作品的基调和哈代小说的三大特色。  相似文献   

12.
《还乡》是哈代“性格与环境”小说中最具宿命论色彩的作品.作者借荒原这一自然意象诠释人物命运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作品中的荒原神秘莫测,充满了魔幻色彩,并与人物的悲剧命运紧密相连.通过对作品中人与荒原主题的生态解读,哈代强调了人类应该尊重自然法则,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哲学观.  相似文献   

13.
哈代在《卡斯特桥市长》中描述了主人公大起大落的生命历程,着力刻划悲剧主人公亨查德的形象,使之成为人类小说史上最伟大的悲剧英雄之一.哈代既有对传统悲剧观念的继承,又有对传统悲剧观念的超越.本文追溯了希腊悲剧的渊源及其发展,旨在分析《卡》与古希腊悲剧的承袭关系,进而阐述小说体悲剧《卡斯特桥市长》的悲剧效果.  相似文献   

14.
乡土文学是一种最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文学。英国作家哈代素以乡土小说而闻名,乡土情结贯穿了其作品的始终。哈代小说中的深厚乡土根源和社会历史背景以及哈代的乡土精神和小说中所呈现的乡土风貌,展示了其作品的艺术魅力和美学特质。贾平凹是中国当代文坛上的一朵不朽奇葩,他在乡土文学创作方面也成绩斐然。基于两位作家所处时代的不同、成长经历的差异、文化背景的差别,对其作品和创作风格进行对比研究意义非凡,尤其是在倡导生态文明、践行绿色意识的今天,既可为当下的绿色写作提供借鉴,也可为增强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态意识做点贡献。  相似文献   

15.
以古希腊悲剧观照哈代小说的命运色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古希腊悲剧的视角切入,阐述了哈代小说中命运色彩的丰富内涵。在他的小说中,命运以神秘的大自然、遗传与因果报应、偶然与巧合、本能与欲念的形式表现出来。一方面体现了哈代对古希腊命运观念的认同,展现了命运的巨大力量;另一方面又包含哈代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对命运的感悟。  相似文献   

16.
哈代的小说,在形态上存在着对其他门类艺术的借鉴、兼容乃至潜移倾向。本文以威廉·阿契尔的"戏剧"理论为根据,着重探讨戏剧艺术在哈代小说结构中的运用。本文作者认为,哈代的小说在结构上存在着对戏剧艺术的借鉴,他的小说结构富有戏剧结构特点。哈代在创作小说的过程中,大量使用了戏剧艺术中的"冲突"、"激变"等技巧,以增加小说的可读性和趣味性,使读者由此获得视觉、听觉和感觉的多重效应。  相似文献   

17.
哈代的悲剧小说,在形式上达到了古典悲剧主要美学特征之一的统一性,并通过悬念、偶然与巧合等手段的运用,展示出人生最严肃、最悲壮的一面,具有产生理想悲剧效果的艺术力量。  相似文献   

18.
哈代长篇小说悲剧形式溯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用原型学和影响比较研究方法,以哈代的五部“性格和环境小说”为例,探讨哈代长篇小说悲剧形式之源。哈代长篇小说悲剧形式主要源于古希腊悲剧、圣经文学和莎士比亚戏剧,有的则是多种悲剧形式的融汇综合使用。哈代在继承借鉴中有改造、创新,因此,他的小说具有独特的悲剧风格。  相似文献   

19.
哈代人物的自然激情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物塑造方面,哈代的“性格与环境小说”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人物几乎没有直接的对立面,即没有与正面人物直接冲突的反面人物。象狄更斯笔下凶残的恶棍,在哈代小说中是没有的。读者所能明显感觉到的,就是哈代的人物都充满激情和人性的特点。有研究者谈到:“必须注意的是在哈代的世界里,有一小部分象巴尔扎克的激情或野心在起作用……爱的本能深入到人性的核心,这个本能问题差不多变成了一个使他无法摆  相似文献   

20.
哈代小说充满了对威塞克斯世界自然的描写,在这些描写中,体现了哈代鲜明的生态意识。这种生态意识主要表现在两点:首先,表达了生态整体观,具体体现在建构人与物的平等和谐关系以及对动植物所作的灵性描写和对人与动植物亲合关系的展现。其次,描述了人与自然的一体性,具体体现为人类心灵与自然的相互关系。文章还阐释了哈代小说生态观的文化意义和哈代的民间价值立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