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荀子思想博大精深,在继承前期儒家学说的基础上,又吸收了各家的长处加以综合、改造,建立起自己的思想体系,其最独特之处在于一方面肯定了人的力量,另一方面他又绝不讳言人的丑陋。性恶论是荀子全部学说的基础,他从天人相分的角度循序渐进地阐述了人性中存在着自然本能、情与欲,若这些不加以节制化育便会因个人私欲造成社会的混乱,这便是性"恶"之处。荀子的性恶论从当时的社会现实出发,服务于他的礼制政治理论。  相似文献   

2.
《荀子》一书中包含着丰富的教育思想,其中"学不可以已"的教育理念更是与当代终身教育理论互相融通。在面对当代终身教育理论中的偏差时,应理智地重新认识荀子的教育思想,坚持其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理念,抓住荀子终身教育思想与当代终身教育理论的契合点,使其为当代教育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3.
荀子在批判继承诸子学说的基础上,提出并发展了自己的学说,而分思想是荀子的创新。分思想不仅是荀子礼学研究的主线,也是荀子思想的经脉。从"天人之分"到"性伪之分"、"礼之分",是破与立的逻辑发展过程,是"由分而一"的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分"的最终目的就是"合","天人之分"、"天人相谐"、"天人合一",这就是荀子分思想的逻辑终结。  相似文献   

4.
荀子对人性的关注,源于其设立的天人分途。他设定在人身上"性""伪"二分对立,同时又主张二者相合,这二重关系构成荀子性恶论的核心。由性伪分,突出人的原初之性朴,由性伪合强调人归于礼义之善。性伪之分合,关键在于心的作用。因此,对荀子人性论的理解,不能仅追问"性"字的含义,而尤要在性伪二者的动态关系中去理解。所以,荀子的性恶是针对于礼义之善的恶,而并非本性恶。  相似文献   

5.
战国晚期诸子关注政治权力的运用,从理论上探讨国家统治的模式。荀子提出"天人相分"的命题,认为社会秩序独立于自然秩序,但又离不开自然秩序。在这个基础上,荀子的"礼义"秩序确立了君主支配社会的地位,并把这种君主权力道德化。  相似文献   

6.
荀子是先秦时期百家之学的总结者,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他的认识论代表着中国古代认识论发展的一个新高度,对中国哲学史和思想史都有深远的影响。《解蔽》篇是荀子在认识论上的力作,在荀子的唯物主义认识论思想宝库中占有突出位置,由于它紧密结合社会政治现实提出了不少颇有价值的认识论上的见解,包含着诸多唯物主义辨证法思想因素,以致使它在整个中国哲学认识论  相似文献   

7.
荀子是战国后期儒家集大成者,他对诸多问题都有独特的见解,其中也有一些是关于语言问题的。经过考查我们发现,荀子的语言观和现代语言学理论有很多相似之处。同时,与西方同时期的语言观点相比,荀子在语言问题上的看法还带有浓重的实用主义倾向。荀子语言观的这种特点对后来我国语言研究的影响也是有目共睹的。  相似文献   

8.
"天人之分"的天人观是荀子人学思想的逻辑起点,人性趋恶的性恶论是荀子人学思想中教化思维的前提条件。"明分使群"的社会历史观彰显了荀子人学思想的伦理价值,"隆礼重法"的治国理念是荀子人学思想的政治价值之旨归。荀子人学思想是他对人性情怀关注的直接阐发。  相似文献   

9.
社会控制理论是荀子思想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为了使社会控制作用得以充分发挥,荀子在构建他以礼和法为主线的社会规范体系的同时,还提出了一套较为完整、系统的社会控制运行机制。这套运行机制,以教化和赏罚为基本的实现方式;以通过“尚贤使能”所构筑起来的社会官僚机构为组织保证;以“中庸之道”为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10.
论荀子对思孟“五行”说的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荀子在《非十二子篇》中为何要批评思孟的"五行"学说,古往今来学者对此可谓众说纷纭。简帛《五行》篇的相继出土,为我们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可能。因此,要解决这一问题,不仅要从孟、荀思想学说的分歧和简帛《五行》篇所蕴含的思想内容入手,还要联系《非十二子篇》的上下文等诸多要素来阐明。而荀子的批评更多的是从政治的角度出发的,实际上荀子是在批驳思孟的"五行"学说脱离实际,并不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不能起到"正身安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荀子、庄子皆为战国末期的思想家。在"道"范畴的建构中,荀子倡"有待"以成"教化"之"道",庄子倡"无待"以成"逍遥"之"道"。本文以释道、体道、存道、明道为观照层面,以"天为"与"人为"、"类"与"游"、"群分"与"自适"、"言教"与"不言"为比较论域,对荀子、庄子的文艺思想进行比较研究与文化阐释。  相似文献   

12.
正名思想是先秦儒家哲学思想中的重要思想。孔子正名的率先提出,荀子对正名的继承与发展,为正名思想在先秦哲学思想中的价值体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孔子的"克己复礼为仁"中的"仁"、"礼"的思想,荀子正名思想中的逻辑制名,都是正名思想的价值内涵。先秦儒家孔荀正名思想不仅在礼崩乐坏、社会秩序严重失衡的春秋战国时代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而且对于我们当下社会构建名实相符的社会制度也具有不可低估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荀子认为"爱"是人与动物等"有血气、有知之属"所共有的本能情感,在人类社会中"爱"通过"礼"得以展现。"爱"之观念中包含爱己、爱家、君臣民互爱以及兼爱内涵,具有明显的功利色彩。  相似文献   

14.
荀子秉承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礼义"之治,在社会控制方面,他相信人的力量,荀子希望君主能够治民以"礼义"而不单单是严刑峻法,当然荀子并不反对"礼治"之下的刑罚,他认为这是对于"礼治"的有益补充,社会控制是社会组织利用社会规范对其成员的社会行为实施约束的过程,社会控制划分为的硬控制和软控制.荀子思想是软控制与硬控制的有益结合,是德治与法治的统一.最终达到"一种"至平"社会.他肯定了人的欲望的合理存在,通过社会分层与社会分工去限定人们欲望的合理水平,在礼义的规范之下达成自己的欲望,荀子的社会控制思想是极其务实的和积极的.  相似文献   

15.
荀子的思想代表了先秦学术思想的一个高峰,而他的著作《荀子》既是先秦诸子思想的批判总结之作,也是汉代学术思想发展的重要来源。苟子的教育思想以人性论为基础,内容上重视礼义,方法上强调真积力久最后达到社会安定和谐,“明分使群”的目的。荀子的教育思想以及教育目标的社会价值取向提醒我们,高校的教育工作要重视学生合理的需求,重视学生个人追求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同时要为学生建立一个精神的伊甸园,不能迷失于物质的洪流之中。苟子的管理智慧对高校的管理者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荀子是先秦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荀子在他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础上,系统地对整个自然社会系统,包括自然、人类社会和个人进行了具有浓厚的生态美学意味的建构,他提出的许多具有美学意味的观点,对当下的生态美学建设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荀子是先秦诸子的最后一位大师,他继承了先秦以来儒家礼学的传统,并在此基础之上融入时代的精神使之发扬光大,使之成为中国传统社会两千多年颠扑不破的意识形态基础。经荀子的援礼入法和寓法于礼,礼法已然成为一种兼具道德和法律属性的规范体系,并且在以后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成为贯穿中国古代主流法律思想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8.
贾谊继承了荀子之学,又深受黄老之学的影响,而荀子之学与黄老之学在很大程度上是统一的。和荀子一样,贾谊以儒家思想为基础,运用黄老道家的治学方法,广泛地吸收百家之学,融会贯通。贾谊的很多学术特点既是对荀子之学的继承,同时也可归属于黄老之学的范围。贾谊的儒家思想因素往往被他纳入自己的黄老学系统,因此,他不能成为所谓"醇儒",同时,人们研究他的黄老之学也无法忽视其儒学中心和基础,这种思想类型和学术风格是从荀子那里继承下来的。贾谊的荀学师承使他的原本具有黄老学成分的学术思想很自然地向黄老之学靠拢,最终成为以进一步黄老化的荀学为主体的新型儒学。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文献法、比较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统一性"为中心,考察了荀子礼学的三个特征,认为荀子礼学思想的"统一"性为中国古代大一统的政治格局作了充分的理论铺垫。  相似文献   

20.
“明分”的组织构建思想是荀子具有代表性的管理思想之一。荀子为合理调节、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以“长幼之差,贵贱之等,贤与不肖之别”为原则,构建了分工清晰、职责明确、管理有序的组织体系,使组织成员在其中各司其职、各得其所。中国现代组织管理实践中依然可见“明分”的思想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