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国引进近代西方科学知识要早于日本,日本在起初阶段也以中国翻译的西方科学著作为中介来摄取近代科学知识,但明治维新后很快在引进西方科技方面走在了中国前面,中国又反过来通过日本学习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研究认为中日近代科技交流方向逆转之原因有两国文化、社会、制度差异,这些差异对现今的中外科技交流亦有些许启示。  相似文献   

2.
日本"古学派"的兴起,取代了幕府时代的"朱子学",具有实证精神的徂徕思想所构建的世界观取代了"朱子学"的世界观,这为日本接受西方近代科学文化以及建立具有本土文化特征的科学文化奠定了思想基础。明治维新以来,日本开始了对西方先进科学文化的接受和对落后中国文化反思与批判的双重变奏,这意味着近代科学文化在日本的兴起。正是日本近代儒者的不断努力,日本社会的本体意识才开始脱离传统东方文化的模式,接受了西方式的本体意识。  相似文献   

3.
朝日地缘相近,同受中国大陆古代文明影响。朝鲜自然条件较日本优越,且先接受中国文化。朝鲜受中国影响程度远大于日本。在上述优势条件下,朝鲜逐渐衰落并沦为邻邦日本的殖民地,而日本却成功摆脱沦为西方殖民地的危机,走上资本主义近代化的道路。笔者基于经济、政治、文化视角下两国不同历史命运走向的原因,得出学习力对国家发展至关重要的结论,并据此结论对清政府与日本明治政府学习西方的问题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4.
近代以来中国人大规模出国留学始于鸦片战争以后的晚清,就其学习目的而言,主要是想通过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知识和先进的社会制度来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走上富国强兵之路;就学习内容而言,先是主要学习西方造枪炮、造船技术和练兵之法,其后主要学习西方的社会政治制度;就学习对象而言,先是以欧美作为留学的主要目的地,后由于日本的成功,因而日本又成了留学的主要目的地。晚清时期的出国留学潮使中国人第一次认识到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知识和社会制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而大大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16世纪开始的西风东渐对中日两国影响极大,在同样面临西方殖民势力东侵,面对西方文明的挑战之初,两国的知识分子都无可避免地要做出必然反应。中国知识分子在接触西方文化与科学之始,既不一概排拒,也非全盘接纳。这有两层含义:一是说不是所有的知识分子都排拒西方文化与科学;二是说接纳西方文化与科学的知识分子也并非广泛接受。日本知识分子呈现出两个特色,一是由于受汉文化的影响,常以汉文化作为衡量西方文化的尺度;二是对西方文化充满好奇,主动积极进行钻研与吸收。由于各种原因,中国知识分子吸纳西学未能持续,日本知识分子吸收西学几无间断。  相似文献   

6.
晚清,在西方科学小说的东渐史上,大量经由日本输入的科学小说如何被移植是中日近代翻译史研究中不应回避的问题。从影响研究的视角,通过对凡尔纳作品的日汉译本对比,考察科学小说在日本明治及中国晚清时期的接受背景及接受态度,分析日本在晚清中国接受西方文学过程中起到的中介作用。并通过考察中文译本的取舍特点,找出中日不同文本内含的多元特征以及各个“文本”的文学性差异,探索凡尔纳在明治和晚清的传播、影响轨迹。  相似文献   

7.
日本现代化的成功有诸多因素,中国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受古代中国文化的辐射和影响,日本形成了对于外来文化的心理和态度:主动学习,全面引进;选择、改造,自成体系。这为日本吸收西方文化提供了认识的基础和思维的方法。近代中国的失败对日本起了警世作用,中国一方面成为日本面对西方列强侵略的屏障,另一方面又成为日本侵略的对象,对中国的掠夺促进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晚清,在西方科学小说的东渐史上,大量经由日本输入的科学小说如何被移植是中日近代翻译史研究中不应回避的问题.从影响研究的视角,通过对凡尔纳作品的日汉译本对比,考察科学小说在日本明治及中国晚清时期的接受背景及接受态度,分析日本在晚清中国接受西方文学过程中起到的中介作用.并通过考察中文译文的取舍特点,找出中日不同文本内含的多元特征以及各个"文本"的文学性差异,探索凡尔纳在明治的晚清的传播、影响轨迹.  相似文献   

9.
科学精神的失落:近代中国科学观的庸俗化倾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的精神传统和实验技术是西方科学发展的基础.近代中国的思想家们在学习西方科学的过程中,从功利的原则出发,接受西方科学的技术传统,却漠视和抛弃其精神传统,甚至把科学精神和科学理性异化为一种技术手段.因此,近代中国的科学观弥漫着强烈的功利化和庸俗化倾向.这种倾向对中国科学的进一步发展具有严重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中国教育近代化的既有研究往往注重西方文化和教育体制对中国传统教育的冲击之外部影响,而对中国教育自身的演变过程关注不够.心理学的认知学习理论为研究中国教育近代化的自身演变提供了一个新的视野.以京师同文馆的创立及1866-1867年关于添设天文算学馆的争论为例,重新分析京师同文馆与中国近代科学教育体制形成的内部关系,可以发现西方科学教育模式的可学习性、中国有学习西方教育模式的强烈功利性动机以及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自身分裂是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科学教育模式的三个必要条件,而这也正是中国近代科学教育体制形成的认知逻辑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主要以耶稣会向东方传教为契机,西方绘画开始传入中日两国。东西方文明及其绘画的交汇,在中国和日本体现出许多共同的特点。但除了外部因素之外,主要由于中日不同的历史和文化传统的背景,中日两国社会文化和绘画界也产生了不同的反应,形成有趣的对比。面对西方文化,日本不同的社会阶层都表现出与中国不同的倾向,民众的思想和生活境况使他们倾向天主教,促成了天主教美术的兴盛;作为武家政权的中央政府能够折衷性地学习西方文化中于已有用的成分,促进了兰学的发展和绘画中科学的因素的运用;而以中间阶层为代表的武家文化的现实主义、功利主义倾向使得各种画派可以吸收西方近代绘画的写实主义因素。  相似文献   

12.
明清西学,与日本幕末开国以前的洋学相比,最大的差异是缺乏类似兰学的阶段.这意味着中国在被迫开国的前近代,没有能够像日本一样较为全面地接受源于西方的近代科学并且为开国后的迅速近代化做好人才、思想方面的准备,从而使中国近代化的启动落后日本60-100年.造成这种差异的直接原因是由于在中国西学中没有出现传播媒介的转移,也没有出现中国学者掌握西方语言直接从西方原著吸取科技知识的现象,而更深层的原因则在于中日两国社会组织方式的不同.  相似文献   

13.
受当时西方科学的影响 ,清末民初归国留学生用以西例中的方式来评判中医 ,对中医进行批判 ,进而反对及不信中医 ,甚至一部分人生病时拒绝中医的治疗 ,这对当时医学界中西医论争的影响极为明显。同时又因受日本废除汉方医的影响 ,相当一部分归国的留学生主张向日本学习 ,在中国取消中医 ,发展现代医学 ,为此他们进行了一系列歧视废止中医的活动  相似文献   

14.
中国近现代的知识分子为了拯救处于贫弱中的中国,纷纷转向西方寻求治国之道,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对“科学文明”重视。但是,在一场向西方学习“物质文明”和“科学文明”的热潮中,却有部分知识分子对此持更为审慎的态度。他们在肯定西方“科学”与“物质”对中国发展的至关重要的同时,也意识到了现代西方社会的精神危机,并由此指出了个体精神发展的重要性———鲁迅和梁启超就是这些知识分子中的代表。  相似文献   

15.
鸦片战争以后,近代中国兴起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潮。随着对科学概念理解的不断深化以及对经验教训的总结,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从器物层次到制度层次,最终上升为价值层次的过程。在对科学普遍尊崇和信仰的基础上,中国的科学主义并没有在理论上形成严密的逻辑体系,相反在实践中却取得了无上威权的地位,成为近代乃至现代支配中国近现代化进程的内在力量。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最先现代化的领域是语言,在20世纪初就基本形成。而近代中国新词汇的形成发展,受到日本翻译西方书籍创译的汉字词汇的影响。日本语言在明末清初也受到中国翻译西学词汇的影响。从17世纪开始,中日都开始与西方接触,在以后的各个时期,特别是进入19世纪后,日本向西方学习优于中国,造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留日学生大量翻译日本书籍,日本制的专业术语大量进入中国。这些术语,主要促进了汉语言双音节、三音节及四音节词空前增长,前缀、后缀的词缀化构词法大大发展,动补结构的新词大量出现,动词的名词化现象突出等等,极大地丰富了汉语词汇,提高了汉语的表达能力,使汉语成功地适应了科技和文化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历来的外来语辞书和论著,都误将"科学"列为日源词,本文考证,"科学"本为中国古典词,是"分科举人之学"、"科举之学"、"分科之学"的简称,宋代已经出现。"科学"一词传入日本,在"分科之学"意义上被日本人使用。至幕末、明治时期,日本人以"科学"翻译Science,因作为西方近代文化产物的Science具有"分科之学"的意蕴。清末、民初,中国留日学人把此一意义上的"科学"作为新词传回中国,成为中国现代文化的一个核心概念。  相似文献   

18.
我国学术界在中国古代科学史研究方面存在许多先入为主的错误观点,这些错误观点直接导致我国广大民众对西方科学的误解,严重影响了对西方科学的全面学习和科学技术的创新。因此,我们要想真正把科学及技术搞上去,就必须坚决摒弃这些在逻辑上站不住脚的错误观点。  相似文献   

19.
问题的提出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两国在经济、文化、科学、体育各方面都有着广泛的交流基础。日本在传统文化方面与我国有很多相似之处。日本大和民族又有自己的特点,这就是善于吸收别国的先进经验。可以说日本在很大程度上是靠吸收引进国外的科学技术发展起来的,日本文化既有东方文化的特征,又有西方文化的印迹,特别是在体育方面日本受欧美的影响较大,因此以日本作为比较研究对象,可以学习外国先进经验,了解日本学校体育的现状,找出适应于中国学校体育发展的方向,还可以间接地了解世界学校体育发展的趋势。1日本学校体育具…  相似文献   

20.
一般认为,汉学发轫于16世纪末的西方,经历了确立期、发展期,到20世纪逐步进入繁荣期.但日本在六世纪中期就已经有中国典籍传入了,相对于西方来说,可以说日本与中国汉学的渊源最为深远.从奈良时代到明治维新,称之为汉学时期,汉学时期严格说来不存在所谓的"中国研究",只能说是对中国典籍或思想的引进、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