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电视栏目名称是电视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栏目区别的重要标志,同时它也是人类命名活动的产物,属于词汇系统中的专有名词。语言与社会文化关系密切,本文主要从语言角度来谈电视栏目名中蕴含的文化现象,涉及栏目名的音节构成、韵律、语码来源、语意指涉和语用修辞等。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徐州著名的土特产食品鼋汁狗肉和传统糕点的包装设计进行了对比和分析,得出包装设计利用汉文化资源上存在着不足与优点。论述了包装设计中图形元素使用不当、包装结构造型单一、色彩和版式设计上不上档次、缺少地域文化审美性、市场混乱、缺少统一的地域性特产品牌文化价值保护意识等缺点。  相似文献   

3.
基于城市文化资本论的理论视角,指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空间资本是新的城市文化资本积累的内容之一。以城市文化资本创造为导引,从精神性、行为性和视觉性三个层面出发,以聚集大量多元化观念的人群,培植高度活跃的创意行为,创造具有"城市名片"、"城市记忆"价值的创意景观等多种路径来提升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空间资本。  相似文献   

4.
自佛教梵呗音乐传入中国后,凭借它异域的曲调和宗教的涵义征服了中国人。经过了语言、文化、地域、等诸多的变通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国色彩"的梵呗艺术表现形式。本文从佛教梵呗的历史传承来探究其发展,进而从有千年历史的佛教梵呗音乐的艺术表现形式来理解与现代社会的关系及其文化影响。从音乐美学角度和社会文化的层面来探讨梵呗音乐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5.
在被称为包含着新世界观天才萌芽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基于实践的思维方式,从"革命的实践"出发对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论述。试从马克思的"革命的实践"出发,在对近代法国唯物主义自然环境决定论和社会环境决定论进行批判与考察的基础上,来认识马克思是如何从"革命的实践"出发,对近代法国唯物主义关于人和环境关系问题的批判。进而,一方面,揭示了马克思提出的"革命的实践"对人与环境关系论述的理论渊源;另一方面,克服了以往人们从经验常识的层面对马克思关于人与环境之间关系的庸俗化理解的缺陷,从而揭示了马克思所实现的从"革命的实践"出发,进行解释"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的真正内涵所在。  相似文献   

6.
民族生态的审美范式是在民族生态审美活动中以主客体的关系为轴心而形成的审美类型、美学范畴。它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民族人民与自然的关系;二是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关系。笔者试图用民族生态审美的"依生之美"范式从微观角度来论述侗族之审美范式民歌。  相似文献   

7.
雕塑艺术走向公众,使雕塑艺术在城市规划建设中构成城市文化现象。这种"文化现象"以积极的、时代的、地域性的特征呈现。作为传承,它是一个积累、沉淀的过程,雕塑艺术还是城市文化属性显性的存在现象,其特征反映在文化的多种层面。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界定鄂南文化的基础上,论述了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密切联系,并从方言的视角对鄂南文化的特色进行了探讨,指出鄂南文化具有历史的悠久性、浓郁的地域性和明显的多元性。鄂南文化的研究大有可为,值得学界关注。  相似文献   

9.
"X奴"式流行语的大量出现与社会生活和思想文化变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对该流行语的研究具有深刻的语言学价值和社会文化价值。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利用词汇空缺、认知经济性、词语类推机制来分析"X奴"式流行语的形成和发展,揭示该流行语的语言机制,并从语义泛化的角度对其语义进行分析,了解语义泛化使"奴"的旧意不断脱落和"奴"的语义由实到虚的语义特征;并为从微观层面对流行语进行个体研究分析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框架。  相似文献   

10.
着力于巴蜀文化的显性(物质)层面,筛选出最能代表其特征的文化元素,分析其文化含义,抽绎其典型视觉符号,进而确定其形态、色彩、材质和风格等方面的特征,构建巴蜀文化元素的视觉传达符号系统,为当下四川土特产品包装设计的地域性表达提供可资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根据当前中国建筑地域性普遍消失的现状,分析了建筑地域文化消失和建筑技术全球化之间的紧密联系。结合相关实例,分别从空间组合、构造方式和地方材料三个方面介绍了对传统建筑技术更新的认识。针对中国当代地域性建筑设计中过度关注形式与符号而忽略建筑技术的情况,指出了以传统技术更新的手段来塑造建筑地域性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从实践层次论述了人与生态的和谐关系,指出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在"以人为本"视野中的生态文明建设方略。  相似文献   

13.
从美国文官群体的社会阶级属性与文化特征入手,探讨和研究美国中产阶级的"政治异化"现象与文官"政治中立"原则之间的关系,实为一深入探赜索隐。作为19世纪末诞生的美国中产阶级的一个特殊的白领职业集团,文官坚守"政治中立"原则,与美国中产阶级在政治上"冷漠"与"保守"的"政治异化"现象密不可分。文官之所以能够坚守"政治中立"原则,一方面是政府层面上法律强制约束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社会层面上中产阶级阶级属性和自然意识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
成长的悖论:觉醒与困惑——成长小说视角下的苏比与阿Q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长小说亦称启蒙小说,它将成长隐喻为从"天真"走向"经验"这一孤独而艰巨的历程。从成长小说的角度来分析,主人公苏比(《警察与赞美诗》)和阿Q(《阿Q正传》)都经历了从天真、顿悟到幻灭这样一个觉醒与困惑的成长历程,而觉醒与困惑是文化上的一种悖论。这一悖论从小说的社会背景、民族心理和文化层面得到了相应的文化解读。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文化是东方文化中的一处独特景观和宝贵财富,并以它那独特的魅力熠熠生辉。如何认识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之间的关系,使其富有时代的特色,是新一代设计师们所面临的课题。在日益趋同的现代包装设计中,传统精神是不可磨灭的记忆。我们可以通过包装的风格倾向、情趣格调以及形式所包含的内涵意念来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文脉,追索包装在现代社会精神层面的特征,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  相似文献   

16.
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围棋文化"入手,结合它与象棋文化在文化隐喻上的区别,并从宏观战略策略思想和微观具体战术方面分析《封神演义》的战争叙事彰显了围棋棋法的特点,论述围棋文化与棋法对其的广度与深度影响,指出其叙事法则、内在理路、文化笔法和文化隐喻主要是围棋文化与棋法。同时,也简论了《封神演义》稍稍附带有象棋棋法式的战争叙事。两相结合,综合来看,《封神演义》具有实实在在的"棋式战争叙事法"。  相似文献   

17.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二十世纪美国著名作家菲茨杰拉德的不朽名作。迄今评论者多从"美国梦"的破灭、人物分析、背景象征、叙述角度及男权文化等层面对其进行分析解读。其实,从生态批评角度来考察,作品所揭示的盖茨比的人生悲剧,也正是一个缘于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自身的和谐关系遭受严重破坏而导致的生态悲剧。  相似文献   

18.
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是社会终极价值的体现,它应该成为当代中国社会核心价值重建的方向。笔者以中国古代士大夫的"师教"传统为切入点,从道德和文化层面探讨其与核心价值观重建的关系,并以此彰显传文化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9.
研究美华裔作家任碧莲在《典型美国人》中如何表述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与美国个人主义文化的关系;指出她从英汉的结构和习语差异入手,以"lisen"和"听"作为标志性的主词来表达中国传统文化和美国主流文化里的两种不同限度观;认为她这种文学表述方式赋予了小说叙事以巧妙的形式统一,并将中美文化中的两种不同限度观生动而直观地呈现给读者,最后达到解析和针砭美国商业文化中的极端个人主义思想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基督教的中国化:历史和现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历史和现实的层面论述了基督教的中国化。认为基督教要在中国立足、生根 ,首先必须处理好它与中国政府的关系。其次 ,必须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相融合 ,既保持基本信仰 ,又在神学思想、伦理价值、礼仪习俗等方面吸纳中国文化要素 ,正确处理两种异质文化的关系。文章指出 ,现阶段基督教的中国化应放在中国走向现代化和市场经济这个大背景中加以思考 ,探求与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相适应的新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