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后突厥汗国的政治制度辨析吴景山唐朝永淳元年(公元682年),东突厥颉利可汗的族人,曾任云中都督府舍利元英部众首领的阿史那骨咄禄再次起事,并最终建立起了又一个汗国政权,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后突厥汗国。它历经骨咄禄、默啜、毗伽等数代可汗的经营,到唐朝天宝四年...  相似文献   

2.
默啜可汗在位时期,后突厥汗国成功地制定和推行了一系列正确的内外政策和措施。对外,默啜可汗采取和战并行、软硬兼施的策略,扩大汗国的领土范围,为汗国的发展谋取了较大的利益,对内,则加强自身政权建设,调整统治阶级内部关系,改善普通民众的生活,提高汗国的社会生产力。这些政策和措施的实施,使后突厥汗国逐渐发展壮大,步入历史上最辉...  相似文献   

3.
默啜可汗与唐和亲可分三个阶段;获取经济资源、服务政治军事需要是默啜和亲的内在原因,唐王朝的内外实际情势为默啜和亲提供了外部条件;由于和亲没有实现双方的“互利”,导致真正意义上的和亲没有得到落实;较其他民族与唐的和亲,默啜与唐和亲呈现出其特有的特点。虽然和亲最终未能实现,但后突厥却从中谋取了丰厚的利益,和亲所产生的客观效果较政治目的更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4.
后突厥汗国时期的主体经济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突厥汗国时期的主体经济辨析吴景山唐永淳元年(公元682年),东突厥颉利可汗的族人,曾任云中都督府舍利元英部众首领的阿史那骨咄禄率众起事,并最终建立起了又一个汗国政权,从而在蒙古草原上开始了后突厥汗国统治的新时期。这一政权历经骨咄禄、默啜、毗伽等数代...  相似文献   

5.
一、唐朝在漠北回纥地区设立的府州隋唐时代,于北方及西域地区为患最烈的是突厥贵族的分裂活动,由于突厥族崛起后,对人数众多的铁勒族的苛重剥削,遭到铁勒各部的反抗,因而唐朝在击灭突厥贵族的分裂斗争中,始终团结以铁勒族为首的北方各族人民,采用远交近攻方法,从南北东西各方面夹击突厥贵族,不断削弱了突厥的力量。由于唐朝政府对回纥贵族的多次册封,赏赐  相似文献   

6.
葛逻禄乃异姓突厥强部之一。源出漠北九姓铁勒,突厥化后分为东、西二支,分别成为东、西突厥汗国的属部。其东支于后东突厥默啜政权溃灭后复分为南、北二支,至毗伽可汗之世又合流漠北。其西支先游牧于金山西,后渐西迁,一支求于突骑施汗国,突骑施衰而代兴,其东支迫于回鹘亦西徙相会。8世纪中叶后势力日盛,建立起强大的葛逻禄国,在中亚历史上起了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距今约一百年前,人们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中部的鄂尔浑河、土拉河等流域陆续发现了后突厥汗国(公元7世纪80年代至8世纪上半叶)好几位领导人物的墓碑。这些墓碑都是用古突厥文,即所谓的“如尼文”书写的,它们对于研究后突厥汗国的政治、军事、民族、文化、地理等方面都极有帮助。所谓的“暾欲谷碑”便是其中的主要碑铭之一。它于1897年被发现,位于土拉河上游的巴颜楚克图,在那赖河与土拉河的右岸之间。暾欲谷曾连续辅佐骨咄禄、默啜、毗伽三朝可汗,是个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此碑是他在生前亲自撰写,叙述了其一生的业绩。  相似文献   

8.
突厥、回纥是唐代活跃在西北的两个很有影响的少数民族。它们和唐朝在政治、经济等方面来往频繁,互有影响。对其作一些比较研究,将有助于民族关系史的深入研究。 一 约在公元五、六世纪以前,突厥在我国北方兴起。突厥兴起后,与唐既有友好往来,也有战事发生。回纥的兴起晚于突厥。公元八世纪逐渐强大后,也  相似文献   

9.
唐玄宗李隆基(712—756),又号唐明皇,他是唐史研究中引人注目的历史人物。在唐朝二十一个皇帝中,他执政的时间最长,达四十五年之久,从政绩上看,李隆基承武则天及中宗内廷动乱之后,在位期间,勘定内乱,夺取皇权,旧史上说他是个“英断多艺”和具有超人的谋略胆识及精明才干的人。即位后,他励精图治,易以宽仁,任用贤相,整顿纲纪;注重生产,调整经济政策,增强国家经济实力,使民各安其业,俨然有中兴形势;对于西北、西南等少数民族的强族突厥、回纥、吐蕃、南诏采取笼络政策,避免争战。并和新罗、日本、波斯、锡兰等国辑睦邦交,开展经济文化交流。不到十余年,“天下大理”,边境安宁,政局稳定,开创了繁荣昌盛的“开元之治”,封建经济的发展达到了极盛时期。 为什么唐太宗“贞观之治”之后,又出现了一个封建治世的“开元盛世”呢?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政治因素,也有经济因素,同时也和当时的历史背景有密不可分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抗日战争同西汉抗击匈奴以及唐朝初期抗击突厥一样,都获得了对外自卫具有长远意义的成功。但抗日战争胜利是三次胜利中自卫一方在形势特别艰难的情况下取得的胜利。就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来说,抗日战争集中了西汉抗击匈奴战争和唐朝初期抗击突厥战争的优点,并把这两个优点发挥到几乎是极致的程度。这是抗日战争能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1.
塞尔柱突厥人的兴起突厥是公元6世纪中期兴起于我国西北地区的一个古老民族。它先是联合北周灭了雄踞漠北的柔然汗国,于公元552年建立了突厥汗国,后来,它又与波斯在公元567年灭了立国中亚的(口厌)(口达)汗国。疆域横亘中亚北部,成为称雄一时的强大王朝。突厥汗国疆域广大,民族众多,国内缺乏统一的经济基础,统治阶级内部斗争激烈,对所属部族的压迫也很残酷。被压迫部族的反抗斗争时常不断。隋朝建立后,突厥与隋朝为敌,经常发动掠夺性的战争,公元583年,在隋朝的打击下突厥分裂为东西两部,并且先后臣属于中原王朝。唐朝建立后,突厥又与唐朝为敌。公元630年唐朝在回纥等部的配合下消灭了东突厥汗国,657年消灭了西突  相似文献   

12.
新旧《唐书》的《张仁愿传》《突厥传》等,记载了武则天圣历元年唐朝与突厥的一次战役。对这次战役,《张仁愿传》的记载模糊不清,各史书的记载也十分的分散,很难做一个全面的叙述。在史书的记载中也存在着一定的分歧,而且在新旧《唐书》的《张仁愿传》中关于张仁愿的行为尚有可疑之处。通过对这次战役的背景、经过和结果以及这场战役的性质考...  相似文献   

13.
唐朝是继汉朝之后对西域语言文化产生过深刻影响的朝代,突厥、唐、吐蕃、大食等政治势力在西域角逐,当地原有的语言状况发生了剧烈变化,最终形成了以伊、西、庭三州,龟兹,疏勒,于阗为中心的多语局面.  相似文献   

14.
唐朝初年平定东突厥后,为利用突厥部族的战斗力,以应对日益复杂的周边形势,从而确立了羁縻府州制度.羁縻府州制度确立后,也的确为唐朝提供了兵源,解决了兵力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试论回鹘文献语言和突厥碑铭文献语言的差异郑婕回鹘文献语言和突厥碑铭文献语言是一脉相承的。突厥碑铭文献语言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突厥书面语言,也是回鹘人使用最早的书面文学语言。回鹘文献语言则是回鹘人继突厥碑铭文献语言之后使用的书面文学语言。回鹘文献语言对突...  相似文献   

16.
试析古突厥文中Sir的族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突厥文Sir一名长期存有争议。根据文献对勘、史地考证、语音演变和语言对比,可以发现:古突厥文《暾欲谷碑》中Sir当属异姓突厥,Turk-Sir地更是后突厥圣地中心;《毗伽可汗碑》《阙立啜碑》中Sir实指思结部;《铁尔痕碑》中isig=isik=izik=izig,即为思结一名的对音形式;古藏文《北方若干国君王统叙记文书》中Pal(或Bal)-Sil意为种田或富有的Sil,而Sil=Sir,这与思结部在8世纪的经济状况是相吻合的;和阗塞文《使河西记》中Siqar=Siq+ar,即思结人,8世纪下半叶迁往河西的思结部在9世纪初成为回鹘核心属部;回鹘文文献中的Silig亦即思结的,意在指称融入沙州回鹘的河西思结部。依照Saqs=Sqr=Siqir可以推测:河西思结部在并入沙州回鹘之后,又成为裕固的主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杜甫《北征》补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唐肃宗斥贤拒谏违背唐朝谏官制度,实行墨制破坏中书门下制度的批评,是《北征》提出的政治批评之一。诗中指出上皇失去贵妃与失去君位,业已为其政治失道付出沉重代价亦即赎罪,这是杜甫隐忧肃宗不能善待上皇,为上皇讲公道话,期望肃宗善待上皇,是《北征》提出的又一政治批评。《北征》是情感与理性高度均衡的典范作品。忧国与爱家,伤时念乱与体验自然,对肃宗政治无道的痛心与对唐朝政治有道的关心,仕于唐朝的痛心与对唐朝平定安史之乱、对肃宗能够善待上皇的期望,种种曲折复杂之情感与理性达到高度均衡。其深厚之情感固然优美而感人,其清明之理性亦同样优美而感人。  相似文献   

18.
在西突厥汗国的统治机体中曾出现过“十箭两厢”制,这一特殊的政治体制的施行,加剧了西突厥汗国的分裂割据状态,从而使西突厥无日不笼罩在血腥的硝烟战火之中。对“十箭两厢”制的深入考察,有助于我们对突厥社会的进一步了解。 《旧唐书》卷一百九十四下《突厥传》中对“十箭两厢”制的情况有过如下介绍: 沙钵罗咥利失可汗以贞观九年(公元635年)上表求婚,献马五百匹,朝廷唯厚加抚 慰,未许其请。俄而其国分为十部,每部令一人统之,号为十设。每设赐以一箭,故称 十箭焉。又分十箭为左右厢,一厢各置五箭。其左厢号五咄六部落,置五大啜,一啜管  相似文献   

19.
宏智正觉、“默照禅”与禅宗美学皮朝纲两宋之际,中国禅宗经历着又一个大的发展阶段,几种禅法体系最终形成,杨歧派僧人大意宗杲创立的“看话禅”与曹洞宗僧人宏智正觉倡导的“默照禅”各领风骚,在对抗中发展。在长期的对立中,虽然“默照禅”曾受到宗杲的猛烈指责,“...  相似文献   

20.
铁勒及其先祖丁零、高车原来一直居住在蒙古高原以及周围地区。隋唐时期 ,随着突厥的衰亡 ,逐渐向西北地区的河西、灵州、夏州迁徙。铁勒的迁徙 ,促进了民族融合 ,加快了经济、文化变迁的步伐 ,并在某些地区改变了民族力量的均衡 ,尤其是内迁的铁勒人成为唐朝一支重要的政治、军事力量 ,在唐朝内乱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