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4 毫秒
1.
摘要: 晁衡在华的神奇经历和他的汉诗及和歌创作都是值得记述的。他的一首著名和歌的两种中译,竟然被人误作他的“汉诗”。江户时代日本有人污蔑他“叛国”,也有人为他驳诬,如今中日两国人民都深情纪念他。  相似文献   

2.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脱亚入欧",追捧西方文化,冷落中国传统。日语诗歌,除了传统的和歌、俳句,又有自由诗崛起,汉诗则逐渐边缘化。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后,随着日本的国语改革,文言文被人遗忘,汉诗更进入冷宫。不过,由于一千多年的文化传统和惯性使然,雅好汉诗者仍然不少,明治初期一度甚至空前繁荣。甲午战争以来,日本人常以汉诗写...  相似文献   

3.
松尾芭蕉和他的门人以俳谐革新为目标,把汉诗的构思和手法引用到俳句中,以寻求不同于传统和歌以及连歌调的新的俳谐风韵.在元禄俳坛里创作出以情景交融为基调的"景气"之句,从而体现出以直观浅露为趣旨的"轻淡"意向.在摈弃"厚重"、逼近"真境"的探索过程中,呈现出一种异国情调的高雅品味.  相似文献   

4.
陶渊明在日本汉诗的创作中影响甚大,也是日本汉诗论中的重要关注对象,这充分体现于日本诗话之中。日本诗话对陶渊明的评论涉及诗歌创作及生活方式的选择两个层面,对其"平淡"诗风及其诗史地位有了清晰的确认,对其在日本汉诗创作中的影响也给予了高度评价。日本诗论界对陶渊明的批评以虎关师炼的《济北诗话》之"傲吏说"为代表,对其诗艺也不无訾议。既承继中国诗论中之陶渊明论,又兼有异见,体现了他们在诗歌批评方面极强的自主意识及接受异质文化时一贯的自主性。  相似文献   

5.
《新撰万叶集》是成书于公元893年的日本和歌集.由于《新撰万叶集》中和歌与其后所附汉诗在内容上并不完全协调一致,所以和歌与汉诗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是研究的中心.要探讨整部《新撰万叶集》和歌与汉诗的关系是一项庞大的工程,必须要详细对比其中的每一首和歌与汉诗.在本文中将对上卷秋部第四首(以下简称"上秋四")和歌与汉诗的关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日本汉诗是中国古诗流播海外衍生出来的一大支脉.日本汉诗诞生于天智天皇时代,其后一千多年的日本汉诗史被分为王朝、五山及战国、江户、明治后四个时期.天智天皇时代起,及整个奈良时代、平安时代,这五百余年被称为日本汉诗的王朝时期.<怀风藻>是日本现存最早的一部汉诗总集,多临摹之作.平安之初,相继出现了三部汉诗总集,即<凌云集>...  相似文献   

7.
在朝鲜古代诗话中、汉诗创作和中国诗话集的引进中,对中国江西诗派有不同称谓,在概念的运用过程中或者直接引用诗话集的过程中,可以管窥到朝鲜古代诗学对中国江西诗派的接受情况。朝鲜古代诗学对江西诗派概念的称谓虽然有个别差异(苏黄),但对内涵和外廷的认识是非常清晰的,对诗话理论的接受是全面的,在朝鲜文坛上的反响是先褒后贬,二者兼具。  相似文献   

8.
《万叶集》是日本最古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诗歌四千五百多首,其中主要的是日本“大化革新”后一百三十多年间的作品。那时,中日文化交流已达到异常繁盛的地步,日本统治阶层中的一些人物也摹写汉诗,并且有汉诗集产生。而《万叶集》则是日本诗,当时称之为歌,以后,人们又把由《万叶集》以来所形成的定型的歌叫作和歌,用来和汉诗作鲜明的对比。这就是和歌名称的由来。因此《万叶集》也就是日本第一部和歌总集。  相似文献   

9.
日本诗论家芥川丹丘以汉文写成的《丹丘诗话》,杂糅中国诗家众说,并以此为基础,结合日本诗坛的发展所需赋之以己见,建立了具有鲜明特色的诗学体系。从中我们既可以窥见中国古代诗学理论的巨大影响力,也可以了解到日本诗话在切合本土汉诗创作之后的变容。  相似文献   

10.
《诗话丛林》是韩国诗话史上最重要的诗话之一。《诗话丛林》最早之注释、翻译著作为许卷洙、尹浩镇之《译注诗话丛林》与洪赞裕之《译注诗话丛林》。相较于许卷洙、洪赞裕等注译本,本部《诗话丛林校注》之特点主要有:句读方面,尽心审核,避免谬误;校勘方面,遵从原书,订正原书之误必作校勘记,以存旧貌;注解方面,详注韩国文献,略注中国文献。此书主要面向中国学者而作,为中国学者加深对韩国汉诗及诗人之理解,为研究韩国汉文学提供一点便利。  相似文献   

11.
日本俳句与中国诗歌的亲缘关系已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但在具体论述时,人们往往把视线局限于中国诗歌的狭义范畴之内,很少涉及到中国诗歌广义范畴所包含的词曲领域.其实,日本俳句里的中国词曲的印记也相当明显,可惜至今对其探讨甚少.中国诗歌与日本俳句具有"全方位”、"多层面”的亲缘关系,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文学创作具有特殊的文化话语含蕴”。细读日本古代著名和歌歌论著作,就会发现,中国阴阳五行思想1600多年前东传日本,不仅影响了日本古代和歌的起源,还从内容到形式,即从五七五七七句调的固定形式到“花”“心”“实”等关键歌论概念,都对日本和歌产生了深刻影响。研究中国阴阳五行思想在日本古代和歌歌论中的话语蕴含,可为当下中国传统文化的域外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试析日本象征主义抒情诗的诗美范畴和审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和歌与俳句都很短小,这和喜欢小而精、小而巧的日本人的审美意识以及他们的传统的美学观念有着密切的关联。其中.和歌往往以“惟专止于男女相恋之情”,俳句“或以滑稽或以忧伤为主”展开。然而,受到宋元以来中国文化的影响。他们主动调整自己的审美心理和荚学追求,把艺术情趣转向于反世俗的禅的意境之上。  相似文献   

14.
在日本歌学的形成过程中,魏晋六朝诗学有其特殊的意义。本文对和歌“三序”及藤原俊成、藤原定家父子和歌理论与我国魏晋六朝诗歌理论进行了比较研究,指出了它们之间存在的影响关系,并分析了产生这种影响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津阪东阳的《夜航诗话》是一部学术氛围很浓的作品,反映了江戸时代后期的日本人对于中国古典诗创作的认识。津阪东阳基于对同时代日本汉诗文创作的强烈不满而写作《夜航诗话》。他推崇以李白、杜甫为代表的唐诗,针对当时诗坛所存在的对汉诗文(尤其是宋诗)一味模仿的流弊,旗帜鲜明地反对盲目接受汉文学。与此同时,津阪东阳主张初学者从绝句开始学习直到律诗是正确的习诗方法,并且强调律诗和绝句是不分民族、国籍的世界文学形式,如果能够遵守作诗的规则,律诗创作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日本都没有任何区别。  相似文献   

16.
“风”作为一种自然景象被古代中日两国文人所喜爱和描绘。唐诗和《古今和歌集》分别作为中日古典文学的代表,二者描写的“风”意象既有心有灵犀的感同身受,又有因人而异的别具一格。唐诗中描写的“风”意象风格多变,内涵丰富,关注人的社会体验和道德,而和歌中所表达的“风“意象内容单调狭隘,更多关注个人体验和情感。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中国新诗里最年轻的体裁,汉俳的研究一直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当代汉俳作者小帆的创作,既洋溢着典雅和谐、重视自然风物的日俳遗风,也继承了语言凝练、意境隽永的中国诗歌传统,在尊重格律的基础上进行了富有现代意味的创新,开拓了汉俳的创作范围,使俳句这一古老的诗歌体式以全新的姿态切入当代生活。通过对小帆汉俳作品的梳理分析,对其汉俳创作的情感表达和艺术风格作一番论述,并进一步探究汉俳对中国新诗创作和发展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18.
香港回归祖国以来的10年,是"一国两制"从科学构想到生动现实的10年,也是香港经济从危机走向繁荣的10年。这10年,既值得我们纪念和庆祝,也值得我们研究和总结。2007年6月5日,教育部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举办了2007中国经济特区论坛暨纪念香港回归10周年学术研讨会,张浚生先生出席了本次学术研讨会。本期特刊登张浚生先生和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两位教授的文章,就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呈现。江户时期,形式完备、内容丰富的明清白话小说大量传入日本,给日本文坛带来一抹新气象。他们通过“翻案”明清白话小说,创造出崭新的小说形式——“读本”。“读本小说”的诞生促进了日本近世小说创作的进步和繁荣。本文以曲亭马琴的《南总里间八犬传》为例,分析明清白话小说对江户“读本小说”的影响,为认识中国古代小说对日本江户时期小说发展的影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