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藏族著名史诗——《格萨尔王传》共有分部本100多部,它是活着的史诗,还在收集整理之中。在《格萨尔》史诗的研究中涉及到其历史、文化、宗教、艺术、民俗、婚姻等的论著问世不少。但在《格萨尔》史诗中的经济思想方面的研究尚不多见,本文拟将《格萨尔》史诗中的经济思想作一初步探讨,请专家学者指教。  相似文献   

2.
在中华典籍翻译的大背景下,立足于民族史诗的英译研究,以《格萨尔》英译为具体对象展开个案研究,将其置身于民族志书写和跨文化阐释的视域之中,从现代译论的高度对这部民族史诗翻译过程中的具体问题进行翻译学意义上的理论解释和阐发,并就民族文学翻译的学科地位和前景做出跨学科展望。  相似文献   

3.
从藏族史诗《格萨尔》研究的多种文献出发,在梳理了翻译、艺人和诗学及史实性等问题后,可以发现以往对《格萨尔》史诗的研究侧重于史诗文本和吟游诗人。但遗产制度塑造了更广泛的传统实践知识,《格萨尔》史诗在以多样的文化形态传承着。以谚语和本土化微观叙事为例,谚语使《格萨尔》独立于正式的表演语境之外,成为日常口头实践的一部分;非正式的微观叙事则将《格萨尔》史诗与地方联系起来,形成了更广泛的藏族文化圈。这些与《格萨尔》相关的体裁生态系统展示了史诗知识是如何超越遗产认识论的。  相似文献   

4.
2004年史诗研究最突出的成果是对《格萨尔》全方位的研究与考证。对其他少数民族史诗和史诗方法论的研究也有新的拓展。在研究视野上,大多通过史诗内容与史诗人物的追根溯源,探询史诗所具有的历史、文化、宗教、艺术等方面的价值。在方法上,部分文章以个案为例,以丰厚的资料为基础,进行深入考证。  相似文献   

5.
从《格萨尔》史诗中巫术的类型、仪式、咒语等的分析可看出史诗中的巫术与宗教紧密相关的文化内涵.它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主人公格萨尔被塑造成既具有很强法力集帝王与巫师为一身,又具有解民于苦海,莲花生大师转世的传教圣人的形象,藏族人民在他身上寄托了民族的精神和期望。2.史诗中的巫术是一种原始宗教的反映,是原始的文学艺术。3.巫术体现了藏族人民征服自然的意志和愿望。4.史诗的某些故事情节是在巫术观点基础上被创作出来的。说明史诗的创作和传播者深信巫术、否则不会有那么丰富多彩的巫术描写。  相似文献   

6.
"阿达拉姆"是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的结尾部本《地狱救妻》中的主要人物,集英雄、王妃和魔头等多重身份于一身。"阿达拉姆叙事"是藏族《格萨尔》史诗发生于部落社会及佛教化、生活化演变的绝佳表述,集中体现尚武、向善的藏族文化精髓和世俗民间、宗教阶层的复调言说。从叙事内容层面看,部落社会时期的阿达拉姆是创造文明、开拓疆土的"文明使者",骁勇善战的阿达拉姆女英雄在佛教化社会中演变为宗教叙事中"杀生"的"食肉空行母"。阿达拉姆叙事体现的是社会行为,多样化的叙事方式已然成为当下民众的生活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7.
丧葬,是一种十分普遍的文化现象,人死之后,如何处置遗体,采取何种方式埋葬,它既显示了人类对生死现象的神秘观念,也反映了人类对自己生存、发展和消亡的认识过程。文章对藏族《格萨尔》史诗中的丧葬习俗进行透视,对藏族丧葬的产生及其发展过程及史诗中丧葬的形式与地理环境、宗教、原始生态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从而,揭示了藏族葬俗的思想及其它的历史渊源,提出了地理环境与宗教交互作用决定了史诗中的葬俗。  相似文献   

8.
美国藏学家在《格萨尔》史诗的域外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以Douglas Penick(道格拉斯·潘尼克)英译本为例,通过分析译本的文体变异与翻译策略,评析译者运用歌剧化编译策略以现代散体诗歌诠释《格萨尔》思想对当代西方社会的启示以及该译本对《格萨尔》史诗跨界传播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从彝族神话英雄史诗《支格阿龙》中所蕴含的原始自然宗教信仰及其相关宗教仪式与现今彝族宗教的对照解读中可以发现彝族古今宗教之间具有一脉相承的文化渊源关系,由此可见神话史诗《支格阿龙》是彝族传统宗教文化的一个重要源泉。而且,由于英雄支格阿龙已经成了彝族宗教的主神,神话史诗《支格阿龙》已经成为彝族传统宗教的组成部分,因而《支格阿龙》的世代传颂对彝族传统宗教的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格萨尔》史诗中的朴素辩证法思想郭海云《格萨尔》史诗(以下简称《史诗》)以大量的篇幅,反映格萨尔王征服邪恶的战争。作战双方首先通过说理,为自己的战争行为辩护。为了使说理有力、有据,必须用事实说话。这样,客观事物的辩证法,便成为《史诗》论理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从唱词看《格萨尔》史诗的民族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格萨尔》史诗是藏民族奉献给人类文化艺术宝库的重要财富。随着藏族文化的发展、演变,史诗自产生之初就受到了多元文化的影响,因此史诗的民族性特征也是多元文化共同作用下的文化糅合体。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史诗的核心———唱词部分。从史诗唱词部分的内容、语词、文体等三个方面探讨《格萨尔》史诗的民族性特征,对于进一步论证史诗的民族属性有着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试图以音乐的视域关照《格萨尔》史诗,并对其节奏方式、旋律结构及音乐节奏意义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3.
卫拉特蒙古的《江格尔》是我国三大史诗之一,本文运用西方批评理论中的神话原型理论解读《江格尔》,作品所反映的原始意象印证了神话原型理论,反映了东西方文化的相通性。  相似文献   

14.
翻译是在两种不同语言之间进行的从语言到文化的多层次语际转换.要成功完成从壮语到英语的翻译,深入正确解读壮语原著是基础,把握好英译的总体性原则是关键.<布洛陀>歌颂了布洛陀这个半神半人的壮族祖先创造人类自然的伟大功绩,融壮族的神话、宗教、伦理、民俗为一体,思想深奥,具有鲜明的口头传唱特色,反映了壮族先民的艺术思维,通过英译向世界推介该史诗必须把握两大原则:深入理解原作,展现史诗原貌;缩短语言差距,推介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15.
《香叟莫日根》是赫哲族史诗伊玛堪中一部优秀的英雄史诗,主要讲述主人公香叟战胜仇敌为父母复仇,祭神灵凯旋回故里的故事。文章以《香叟莫日根》的英译文本为例,以"翻译目的论"为视角,探讨赫哲族史诗伊玛堪英译中所涉及的翻译策略问题,以期在源语文化与目标语文化之间完成一次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16.
格萨尔石刻作为藏族石刻艺术的一种,既受到藏传佛教文化的影响,同时又具备忠实史诗描述的特点。在格萨尔文化中,特别是对塑造和传播史诗英雄人物形象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从文化人类学视角对独特的格萨尔石刻艺术进行解读,探究格萨尔石刻艺术的起源、石刻艺术在《格萨尔王传》传播过程中的作用及其艺术特点和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17.
格萨尔史诗说唱仪式的文化背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格萨尔史诗说唱前举行的仪式实际上是艺人举行的降神仪式,其文化根源在于史诗的巫文化特征。史诗产生的时代、史诗的内容构成、史诗的功能决定了史诗的巫文化特征,而史诗流传带的宗教文化背景则决定了该特征能够在史诗传承中得以保持。所以,说唱史诗前举行的降神仪式可视为史诗巫文化特征的表象和史诗巫文化的延续。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引证荷马史诗和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论述了史诗中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是历史事实的再现,即史诗是历史的一面镜子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19.
从"文本"回到"本文",回到田野对白马人的《阿尼·格萨》展开田野调查,以史诗的版本和传承人两个方面作为突破口对《阿尼·格萨》在白马人中的流传和现状做出梳理。《阿尼·格萨》历经千年的流变,依然传承着藏族《格萨尔》的文化基因,承载着原始苯教的宗教色彩,保存着白马人的历史记忆。  相似文献   

20.
《格萨尔》史诗中的苯教和东巴教巫术文化在基本特征上具有共通性,其巫术的具体使用方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东巴教的巫术原理包括相似律、接触律和咒语原理三类,而《格萨尔》史诗中的苯教巫术则只有后两类。从法力获得方式看,巫师的法力都不是神授的,皆通过后天学习获得。巫师(巫术)都受到一定程度的社会歧视,在苯教原因是扬佛灭苯运动和佛教徒对《格萨尔》史诗的改造;在东巴教则是佛教因果报应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