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许祖华 《江汉论坛》2006,(2):126-130
家族的挽歌,作为20世纪中国家族小说的第一道母题,是以二元悖裂的状态构成的。这种悖裂主要表现为情与理的矛盾。正是在这种二元悖裂的状态中,20世纪中国家族小说在对衰落的家族献上挽歌的同时,也献上了人的解放之歌与生命的挽歌。人的解放之歌在人的精神与物质两个层面展开,形成了“颂歌”与“悲歌”两个类别,它们分别存在于20世纪前半叶与后半叶中国家族小说中。生命的挽歌主要在生命之美、生命之善、生命之真三个具有形而上意义的层面展开,它们的出现既是家族的挽歌这一母题二元悖裂的结果,又在客观上为家族挽歌的母题注入了更为丰富复杂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新都市小说中“经济人”形象特征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新都市小说中出现了新的人物形象即"经济人"形象,这一形象具有如下特征:自觉服膺经济理性主义;鲜明的经济个人主义特征;冒险进取的英雄主义气质;浓郁的世俗情怀和强烈的物质主义。"经济人"形象的出现,更新了中国当代都市小说的人物形象谱系,既具现实意义,又富文学意义。既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都市社会的变迁留下了一幅幅生动而鲜活的写真,又使得中国新都市小说的生存获得了合法性,"经济人"形象的出现,标志着新都市小说开始真诚地书写充满生命质感的都市社会和火热腾跃的现实人生。  相似文献   

3.
吕君芳 《学术月刊》2012,(6):112-119
20世纪90年代以来,家族小说受到众多研究者的关注。除被广泛探讨的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外,它的审美构建,即家族叙事独特的艺术阐发模式也颇值得研究。总体说来,新时期的家族小说从人性、史诗、传奇这三个维度对家族的历史文化进行了独到而又深刻的艺术阐发。作家们通过对人性的丰富性和复杂性的开掘和探求,透视了时代、民族和生命的历史走向;通过一个个家族的兴衰演变,表现了整个时代、社会、国家之发展演进的风云变幻,形成了具有史诗性的宏大叙事模式;通过对家族中的传奇人生和深宅大院所构成的独特传奇世界的描写,既迎合了大众对于传统奇观的窥探欲望,又表现出对于家族的情感依恋。  相似文献   

4.
20世纪中国家族小说之历史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家"成了一个独特而又常见的叙事角度."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家族小说以反封建为主题,"家"是一种旧文化、旧制度的象征,是作家批判的对象;建国"十七年",家族小说以迎合无产阶级文学观念,文学创作与革命历史叙说相结合;80年代以后,家族小说企图完成对历史的重新书写,以此表达个人的生存欲望.  相似文献   

5.
王安忆20世纪90年代后的创作经历了文化话语解构叙述、个体血缘寻根神话、都市问题女性故事和乡村风情寓言抒写四个时期,其中存在一个共同的心理基点,即为了步入中年"不惑"境界而广泛体察最终却无法消解迷茫的心态.它既表现为以基本生命感觉探寻人性之常的人生觉悟和思维视界,又暗存着作家都市和乡村双重"外来者"个人经历的独特印记,其中深刻地体现的,是一个成功女性面临的人本的困境.  相似文献   

6.
《金瓶梅》与20世纪中国家族小说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作为中国古代一部大百科全书式的长篇巨著,《金瓶梅》问世以来受到历代读者的重视,同时也遭受了非常多的争议.从家族小说的角度来看,《金瓶梅》是中国古代一部优秀的章回体长篇家族小说.《金瓶梅》不仅是死角艺术,也是变态艺术,它是一个变态、病态世界的真实反映.通过对《金瓶梅》与20世纪家族小说中的身体叙事、伦理叙事以及官商家族小说内在关系的揭示,可以勾勒出《金瓶梅》作为一种文化资源对于20世纪中国家族小说的深远影响,以及它与中国家族小说的文化契合形态.  相似文献   

7.
严歌苓小说中的女性大都具有儒家文化与基督教文化交融的性格特点,也就是既具有传统儒家文化里中国女性温柔、顺从、忍耐的特性,也具有基督式的牺牲、宽恕和博爱精神,而且这两种性格特点是完全“融合于血液里”、难分彼此的.这一特征在她的《少女小渔》、《扶桑》、《金陵十三钗》几部小说中有非常突出的表现,使得她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内涵更为丰富、复杂,也更为动人.严歌苓小说中女性人物身上所表现的单纯、善良及美好人性,对于人们反思当下社会中堕落、阴暗、污浊的人性很有现实参照性;她塑造这些人物所采用的儒家文化与基督教文化互补共融的思维方式,对于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发展也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张莹  冯菲菲 《理论界》2010,(7):144-145
被媒体喻为"超级女人"的赫拉·琳德是德国当代女性作家,她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小说创作,先后出版了九部小说,本文试对《超级女人》、《租来的男人》等小说进行解读,揭示其小说所蕴涵的女性主义特点。  相似文献   

9.
长子情结与人格悲剧--二十世纪家族小说人物论之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血缘为纽带的中国家族是一个父系家长制生活共同体,长子作为儒家济世理想的承载者,负有家族兴亡一人独挚的重大责任。数千年嫡长子制度的推衍,使长子情结深储于心,影响和制约着长子———父亲们的人格和行为。20世纪的长子们,一方面要躬奉长辈,修身持家,在妻、子与弟、媳间摆平利害关系,另一方面又要在心理上接受人格、爱欲和理想的鞭笞。压抑、牺牲自我个性的结果,不仅未能解救家族衰败的命运,而且制导出了长子以及“浪子”一系列的矛盾冲突及其人格悲剧。因此,长子苦苦挣扎的人生历程,便充满了悲剧和寓言的意味。身份社会的长子情结以家…  相似文献   

10.
陈宏 《人文杂志》2004,(6):106-109
从家族文化视界来看,在20世纪前半叶中国文学家族叙事中,塑造了异彩纷呈的女性群像,她们作为传统家族文化的践行者、牺牲者和畸变者,在爱情、婚姻、家庭三个方面都表现出趋同的悲剧性命运;而作为传统家族文化的反叛者,其理性觉醒及觉醒后的道路选择,则是最富于精神光彩和价值意义的.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沿海的一些大都市,由于受西方文化、西方生活方式的影响,在吸纳世界新潮方面走在了其他城市的前面,特别是随着商业的繁荣.消费文化在市民阶层中悄然兴起.在这股潮流的推动下,新女性、摩登女郎登上了城市消费文化的舞台,她们以特有的女性身体形象,既诠释了新式女性思想解放、身体解放在社会中所扮演的与传统女性不一样的角色,又说明在消费文化盛行的时期,女性的身体形象也被打上了商品的符号.女性的身体形象在社会各个层面充分暴露,既显示了新式女性独立的人格得到社会承认,又说明女性的身体形象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仍摆脱不了被欣赏、被阅读的歧视地位.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前期中国家族小说,对传统家族文化进行了全面的审视和反思,家族小说的主题和人物形象,都蕴涵深厚的文化意义。许多作家在对封建家族文化进行理性批判的同时,对传统家族文化的积极因素给予了充分肯定,有着难以割舍的家族情结。  相似文献   

13.
许德 《江汉论坛》2008,3(5):101-104
20世纪初中国原创侦探小说曾风行一时,它们在借鉴西方侦探小说的模式的基础上,在探案手段、方式,侦探形象的塑造以及叙事的技巧等方面,更多地体现出中国传统的文化观念、伦理意识及审美趣味,表现出既有别于西方侦探小说,也不同于传统侠义公案小说的一种新的创作风貌,为20世纪中国侦探小说创作模式的形成作出了有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初晚清时期和世纪末新时期出现的两次非写实小说创作高潮,集中表达了中国文化精英面对现实的现代性焦灼情绪,世纪初的焦虑来自国家民族的存亡危机,世纪末的焦虑则来自人性的缺失危机.这种非写实叙事既开启了20世纪小说的功利性叙事,也开启了世纪末多元化叙事,在现代小说史上具有多重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陈昕  陈铭霞 《理论界》2004,(6):249-250
毕飞宇近一个阶段的以女性生活为题材的小说创作呈现出了强烈的家庭感、日常化和私人性,所以常有论者将其界定为"女性文学"或"女人小说".而实际上,她们都可以超越性别而被直接视作"人".通过女性,毕飞宇表现了自己对冷漠、嫉妨、贪婪和虚荣等人性中普遍存在的"恶"的一面的揭示,借她们表达自己对灰暗的文化心理的批判;另一方面又表达了对人在"疯狂"举动中释放出的生命的强大意志走向熄灭的眷恋和惋惜.  相似文献   

16.
论亨利·詹姆斯小说中欧美文化冲突的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亨利·詹姆斯擅长写"国际题材"小说,小说中主要人物的矛盾冲突都受19世纪欧美文化冲突的影响.文章以亨利·詹姆斯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分析为切入点,论述在文化身份认同危机的背景下,古老欧洲大陆与新世界美国从文化相遇到文化碰撞的种种表现.这也进一步说明了在这种跨文化互动中,亨利·詹姆斯通过小说创作试图找寻欧美文化冲突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7.
文、武是中国古代男性气质的核心,是男性气质的重要体现。宋明话本小说中的男性气质书写呈现出了明显的偏重性、阶段性,实为一个持续构建的动态过程,与不同阶段的文化形态有着千丝万缕的因果关联;而女性气质书写乃至女性形象塑造则更进一步地受制于男性意愿,在相当程度上实为基于某种男性需求而对当时的男性气质、男性形象所做的有益补充,是为男性意愿下的进一步"被书写"。受制于文化形态的男性气质书写、男性形象塑造与进一步受制于男性需求的女性气质书写、女性形象塑造彼此搭配进而构成了这一时期文本表现中具有代表性的两性关系模式,并在两性关系的构建上体现出了这一时期的文化选择与男性意愿。  相似文献   

18.
陈宏 《江汉论坛》2004,(12):110-112
20世纪中国文学中塑造了多彩多姿的娜拉形象群体,形成了特有的"娜拉现象"和娜拉叙事模式.娜拉们在路向选择上表现为叛离旧家庭、组建新家庭、个人孤单奋斗和投身社会革命;在类型特征上分别突现为叛逆式女性、自由式女性、自立式女性、革命式女性的特点;在价值祈向上探求了作为"人"的价值、"女人"的价值和"个人"的价值;在目标追求中突出了女性意识觉醒、女性自身解放和女性自我实现的主线.  相似文献   

19.
都市的发展为女性突破传统"菲勒斯中心"权力话语提供了可能.女性从此乘着都市化进程社会转型的文化思潮,进行突围表演,这类形象在20世纪中国文学作品中得到生动的反映.因其迥异于传统的思维方式与行为范式的女性,我们称之为都市"巫女".因为巫女对于男性来说既是一种吸引,也带来恐惧.长期的文化积淀,巫女形象在男作家的书写中屡被成功放逐.而在女作家的视点下,因女性意识的生发,巫女形象成为表现女性精神突围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本文试图通过对新时期一些农民小说的审美观照,描述出当代中国农民文化心理嬗变的轨迹.在这一时期的农民小说中,农民已被视作奔流不息的民族文化长河中最富生命力的存在来表现.作家们立足于当代理性哲学的高度,探询历史、现实与将来;其理性的目光,投射进幽深的民族文化心理的深层,使他们笔下的农民形象,既富有审美意味,又具有深厚的理性蕴涵.(一)新时期的历史转折,为农民的命运提供了新的前景.在长期的困顿与忍耐之后,犁花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