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毛泽东非常重视生产力的问题。他认为,由于近代中国的国情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只有在完成解放生产力的前提下,才能谈得上发展生产力的问题。与此同时,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比较适应的情况下,还要注意保护生产力。他的这一思想对于我们今天搞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仍然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2.
先进文化的创造、发展与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进文化就是在历史上能够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反映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前进方向、代表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文化 ,是人民大众的意志和愿望的凝聚及表现。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就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应对世纪挑战、铸造时代精神、领导时代潮流是文化创新和超越的指标体系。在文化的创新、发展和超越上 ,要注重继承和引进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科学共产主义理论。列宁领导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毛泽东领导下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建立了新中国,使我国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些是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实践和发展。在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取得国家政权之后,怎样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情况下建设社会主义,使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实力方面赢得对于资本主义国家的优势?这在马列主义和国际共运史上是未能完全解决的重大问题。十月革命胜利后,苏联共产党人在列宁领导下,曾实行新…  相似文献   

4.
改革是指我国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使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环节和方面变为适应生产力发展所采取的措施和步骤。这种改革是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有计划、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而实现这一改革的关键取决于人,取决于人的素质。  相似文献   

5.
论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发展李志荣邓小平同志在领导中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大大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阐明了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解决了如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问题,是指引我们搞好社会主义建设的核心理论。...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领导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 ,为现代化建设准备了首要前提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力量之源 ;高举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精神动力 ;建立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 ,为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必要的经济条件 ;建立并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政治保证 ;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 ,为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正确方向 ;从领导人民翻身解放、当家作主 ,到提出“实现四化” ,到确立“三步走”发展战略 ,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邓小平说:“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以后,一定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为了加快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步伐,每个领导者和建设者必须真正认清和掌握生产力的发展规律,并且切实地应用到所领导和建设的工作中去,以保证生产力持续、稳定、高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纠正了“左”的错误,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了经济建设的轨道上来,并且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当前,在党的十四大精神指引下,如何深入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坚持抓住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大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不少问题需要思考和探讨。更换脑筋增强自觉遵照党的十四大精神,发挥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作用,集中精力抓好经济建设,无论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非常明确的了。但是,时至今日,并不是所有干部、特别是党  相似文献   

9.
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上的报告中反复强调了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的确,“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的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就是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得更高一些,更快一些。”(邓小平同志语)因为发展生产力,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资和文化生活的需要,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是为共产主义建设奠定物质基础的需要。因此,我们可以毫不含糊地说:只有充分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关系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和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它必将带来一场深刻的变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极大地推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但广大农村要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行的领导方式不得不产生种种矛盾。因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势必要求农村领导方式来一次彻底的转换。市场经济,是一种以市场调节为基础和主导的配置社会资源的经济运动形态,农村市场经济,就是要以市场运行为中心环节来构架农村经济流程,通过价值规律的作用进行农业资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在领导推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建设事业过程中,十分重视并特别强调大力发展生产力,把它放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中心和基础地位,发表了许多重要的论述,形成了颇具中国特色的发展生产力思想。学习和研究邓小平关于发展生产力思想,对于更进一步理解和掌握邓小平经济思想和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领会邓小平的思想特色,推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十七大报告关于"道路"内涵的表述相比,十八大报告关于"道路"内  相似文献   

13.
在改革开放的新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取得了巨大发展的新成就。全国各地,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生机蓬勃,国家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这表明,中国共产党率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走向胜利是富有战斗力的,她在人民中是具有强大的吸引力的。 但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也存在着不少影响党的战斗力的因素,如不认真加以解决,势必损害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与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指导下形成的群众路线和群众工作方法,是其领导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一大法宝.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从来离不开人民群众.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道路是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坚持群众路线、"以民主促民生"的必然之举.社会主义民主只能是人民民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必须坚持人民性原则和法治化原则相结合的价值取向.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表率作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最根本的保证.党群关系也决定着政群关系、干群关系,良好的党群关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保障,因而维护好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当代中国民主进程中乃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相似文献   

15.
韩林 《兰州学刊》2006,3(2):109-111
在实践中如何实现生产力和人民利益两个标准之间的内在统一,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能否顺利进行。毛泽东坚持生产力标准和人民利益标准的统一,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毛泽东通过追求生产关系的“一大二公三纯”来实现生产力和人民利益的统一的目的没有成功;邓小平通过区分社会主义制度不等于社会主义的具体做法,改革生产关系来实现生产力和人民利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方针,是迅速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生产力的根本保证。在90年代,党正在继续领导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继承、发展了我们党必须要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的思想,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突出了生产力第一和实践第一的思想,同时还突出了人民群众第一的思想。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主体力量,首先是中国共产党,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力量、领导力量。其次就是各方面的依靠力量,而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则是这依靠力量里的重要一员。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对干文化建设给予了高度重视。“决议”指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为文化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同时迫切要求文化事业有一个大的提高和发展。”这对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加的精神文化需求,对于提高民族素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要作用。”为了推进文化建设,“决议”强调必须“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抓紧制定和完善有关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健全管理体制,发挥群众监督作用,规范市场行为。”这不仅深刻揭示了…  相似文献   

19.
从人的需要层次看道德建设的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但当前我国道德建设的进程并不十分顺利。反思个中的原因时,我们发现当前道德建设中存在的最大的问题是:没有明确道德是人的一种内在需求,没有把道德的外在约束与人的内在需要结合在一起,把外在的约束力内化为人的一种道德意识与道德行为,也就势必影响到道德调节作用的充分发挥与道德建设的成果。道德也是人的一种需要,在主体需要的层次体系中,道德需要是人的高层次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重视对人的道德需要的研究,在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满足人民群众物质生活需要的同时合理满足与正确…  相似文献   

20.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应更新观念 ,探索新思路和新方法。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与市场经济体制相结合 ,使二者协调发展 ;精神文明建设既要吸收借鉴人类优秀文明成果 ,更要不断创新 ;必须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 ;从实际出发 ,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 ;充分运用各种大众传播媒介 ,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各级党组织要认真总结经验 ,切实加强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 ,保证精神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