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徐文燕 《社区》2013,(28):48-48
最近,周先生5岁的儿子住进医院。原来,周先生的儿子两天前拉肚子,他便给孩子服用了两粒诺氟沙星胶囊,见效果不明显,他又给孩子加了一粒。随后,孩子便不吃不喝,昏睡不醒。在儿童医院经一系列问诊和化验后,周先生得知:孩子属于药物中毒,因过量服用诺氟沙星胶囊而伤及中枢神经。  相似文献   

2.
曾颖 《社区》2005,(18):58-58
孙三不当小偷已经很多年了,但家乡的人们仍然把他当成小偷。他于是便离开了老家,唯一的行李便是刚满5岁的儿子乔乔。这可怜的孩子是在他服刑的第2年来到人间的,孩子的母亲在生下他之后便不知去向了。孙三第一次见到儿子是在儿子4岁生日的前两天,那天他刑满出狱,邻居王大妈把他带到孤老院领儿子。他永远都记得  相似文献   

3.
苦涩的笑话     
在公共汽车上,一位男子看到上来一位抱 小孩的妇女,便把座位让了出来,然后就站在那 座位旁边。 那孩子很乖。男子便逗他。三逗两逗那孩 子便冲他叫“爸爸”。叫得很甜,很脆。 那妇女甚是不悦,便暗中狠狠掐了孩子一 把。那孩子哭着还是喊“爸爸、爸爸”。惹得车上 的人全朝这边看。  相似文献   

4.
感动还在     
一位老乞丐,走得非常累了。到了一户人家门口,他想讨碗水喝。有个孩子坐在门口,便进屋去倒水,主人说:"倒杯热水吧。"孩子取了一次性杯子去倒热水。主人看那乞丐一头花白的头发,又说:"大过年的,给他加点茶叶。"孩子于是加了茶叶,把一杯热气腾腾的茶端到老乞丐的手中。  相似文献   

5.
天才的另一面是笨蛋。这话也可以倒过来说:笨蛋的另一面是天才。只要努力去发现和挖掘,说不准哪一天,你也会成为天才。18世纪初,在俄国的乡间,有一个很笨的孩子,他看见数学老师在举例做四则运算题时最后的结果是零,便以为所有四则运算题的结果都是零,所以后来他一遇到四则运算题便毫不考虑地在后面填个零。老师对这个孩子除了摇头和叹息之外,毫无办法。这个笨孩子就是后来写出了《叶甫盖尼·奥涅金》、《上尉的女儿》等世界名著的俄国诗人普希金。20世纪中,北京王府井大街的百货商店里来了一个年轻人,他要营业员找回少找给他的一毛钱,当营业…  相似文献   

6.
提起“鹏”这个名字.二年段的老师们不是摇头就是叹气。我刚接手二年级的数学就有老师和我说过这个“大名鼎鼎”的孩子.除了学习.其他十八般武艺无一不通。许多孩子都怕他.不愿意和他在一起。他是一个让许多老师都很头疼的孩子.因为先人为主的原因.我于是一开始便带着有色眼光来看他。  相似文献   

7.
感动还在     
流沙 《社区》2009,(12):64-64
一位老乞丐,走得非常累了。到了一户人家门口,他想讨碗水喝。有个孩子坐在门口,便进屋去倒水,主人说:“倒杯热水吧。”孩子取了一次性杯子去倒热水。主人看那乞丐一头花白的头发,又说:“大过年的,给他加点茶叶。”孩子于是加了茶叶,把一杯热气腾腾的茶端到老乞丐的手中。  相似文献   

8.
他诞生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桑顿乔森林地区的一块贫瘠的土地上。他的出生,似乎就意味着要尝遍世间的悲苦与辛酸。3岁丧母,7岁丧父,童年的笑声还不曾透出他的咽喉,他便成了举目无亲、孤苦伶仃的孩子。  相似文献   

9.
生活在城市中的孩子,他的成长除了父母和身边入施加的影响之外,给予他生命攸关影响的,当然是老师.老师的影子从童年便开始笼罩住一个生命,直到他长大成人.  相似文献   

10.
书店还没有开门,一个瘦小的孩子已经等在书店门口了。这个小男孩名叫海因里希·伯尔,是小镇上伯尔木匠家的第八个小孩。他是这个书店的常客。每天一放学,他便往书店跑。节假  相似文献   

11.
19世纪时,有一个出生在丹麦的鞋匠家的穷孩子,当他父亲去世不久,家人便为他的前途着急,并做了安排。奶奶主张他去当文书,妈妈主张他去学裁缝或木匠,继父让他自己去选择,孩子则坚决表示要去演戏,当一名演员。疼爱孩子的奶奶和妈妈经过深思熟虑,最终决定让孩子自己去闯荡人生。这位14岁的少年独自到了哥本哈根,去拜访一位著名的舞蹈演员表示想学跳舞,却被婉言谢绝;又去拜访剧团经理,表示想当一名演员,经理嫌他太瘦,嘲笑了他。为了生计他去给木匠当徒弟,结果木匠嫌他干不了重活儿。一心想献身艺术的他又去拜访音乐学院的教授,表示要学唱歌,这次…  相似文献   

12.
《成才与就业》2015,(Z1):85-89
小知识:压岁钱的由来传说古时有一个叫"祟"的小妖,黑身白手,他每年年三十夜出来,专门摸睡熟小孩的脑门。小孩被摸过后就会发高烧、说梦话,退烧后也会变成"祟"。当时嘉兴府有一户管姓人家,夫妻俩老年得子,十分疼爱孩子。在一个年三十晚上,为了防止"祟"来侵扰,这对老夫妻一直逗孩子玩,他们用红纸包了几枚铜钱,包了拆、拆了包。但孩子玩累还是渐渐睡着了,这对老夫妻便把包好的八枚铜钱放在孩子枕边。半夜里,一阵阴风吹过,"祟"来了,他正要摸孩子  相似文献   

13.
他是个单亲爸爸,独自抚养一个七岁的小男孩。每当孩子和朋友玩耍受伤回来,他对过世妻子留下的缺憾,便感受尤深,心底不免传来阵阵悲凉的低鸣。  相似文献   

14.
肖平 《老友》2012,(1):29-29
刘小习是个瘦弱的孩子。17岁的他,身高1.72米,体重却不到95斤。 刘小习是个真正的汉子。从11岁起,他便挑起了照顾双腿瘫痪的祖父、体弱多病的祖母、双目失明的父亲和神志迷糊的母亲四人生活起居的重担。  相似文献   

15.
儿子     
跟儿子有关的记忆,最让人刻骨铭心的,是一次次离别。儿子2岁的时候,他妈妈就南下闯生活去了。我一个人带着他,一边教书,一边伺候着他的吃喝拉撒。每天早上,把他送到学校的幼儿园,碰到下雨,便一手打伞,一手抱着孩子,那种沉甸甸的感觉,至今记  相似文献   

16.
痴人圆梦     
沈园 《可乐》2009,(10)
与其谈天,不如种地。念小学时,他便有一个"超级大笨蛋"的外号。老师常对他的父亲说:"这个孩子不适合接受教育,他有妄想症,整天都心不在焉。上课时,眼睛老是盯着外面的小鸟发呆。叫他去洗窗户,他把窗玻璃打破了;罚他扫地,教室墙壁被他撞掉一大片水泥块。"父亲无奈,只得让他辍学  相似文献   

17.
稚童妙对     
明朝有个叫冯驯的知府。一天,他在家里请客,有个十岁的孩子也跟着父亲一起到知府家里做客。有人见了便说:"这小孩虽小,挺聪明的,特别会对对子。"这话被在场的一位客人听到了,他觉得不太可信,瞪着双眼望了那小孩好半天。突然,他眼珠一转,决定考考这个孩子。于是他指着冯知府说:"冯二马,驯三马,冯驯五马。”说完,望着那小孩点了点头。原来这位客人出的是一则拆字上联,并示意小孩对下联。  相似文献   

18.
我的老师孙涵泊,是朋友的孩子,今年三岁半。他不漂亮。也少言语,平时不准父亲杀鸡剖鱼,很有些善良,但对家里所有的来客都不瞅不睬,表情木然,显得傲慢。开始我见他只逗着取乐。到后来便不敢放肆,认了他是老师。  相似文献   

19.
贺平 《老友》2020,(2):43-43
小外孙3岁那年,为了培养他的一些课外兴趣,家里人给他报了书画班和钢琴班,待他连学带玩一段时间后再定取舍。因孩子太小,女儿女婿又要上班,他们便决定由我这个外公做跟班。也许是我年轻时喜爱唱歌,又会拉手风琴,有一点音乐素养吧,在钢琴班教室里,我一听到那犹如天籁的美妙琴音,听到一个个音符从老师手里跃出,看到老师那自信、从容、优雅的姿态,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20.
阳光 《今日南国》2009,(4):59-59
亲爱的孩子,今天你来跟我告别,说为了给男友庆祝生日,你要提前赶回学校去,给他挑选合适的礼物。我只不过是回了一句.,你从来不记得给妈妈买生日礼物呢,你便生了气,说,为什么别人的妈妈,都从来没主动向孩子索取过礼物呢?他们疼自己的孩子还来不及呢,哪像你一样,时时地抱怨?况且,亲情怎能拿来与爱情相比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