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期导读     
正2011年第4期我们发表了王昌树的《如何准确理解海德格尔的存在论美学思想》,对董学文先生的美学观点提出商榷,本期我们刊发了董学文的回应文章——《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兼评"实践存在论美学"的方法》,认为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是以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作为哲学基础,还是以存在论、实践本体论作为哲学基础,这关系到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性质。"实践存在论美学"以海德格尔的存在论作为思想基础,在方法论上是错误的。"文化创意产业"栏目发表了周熙明的《我国文化建设亟需解决的几个问题》,文章认为,我国文化建设亟需解决对文化极其功能的狭隘的表象的理解,摆脱长期以来形成的至今根深  相似文献   

2.
在五、六十年代中国美学大讨论中,李泽厚作为崭露头角的美学青年,生气蓬勃地跃上论坛,先后发表了一系列争辩性的美学论文,对一些具有权威性的美学界前辈的传统观点毫无顾忌地提出异议,并在驳论中建树自己的美学思想。他的观点旗帜鲜明,自成一派,在中国美学界产生了震聋发瞆的影响。李泽厚美学思想的核心,可以借用马克思的“人化的自然”一句来概括。这是他美学思想的总出发点、总立足点,贯彻在他的所有的美学论文之中,从而形成他坚定的实践美学的体系。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毕生未曾发表过美学方面的专著。《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也不是专门论述美学问题的。但是,马克思在《手稿》里,有关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一些最重要的原则问题,都被他提了出来或提示出来了,它们是马克思主义美学原理的起点,了解这个起点,才有可能进入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系统研究。《手稿》写于1844年4月至8月,是在巴黎写成的,直到马克思逝世之后的1932年才有德文版问世。半个世纪以来,人们对马克思这篇文章曾有过各种不同的看法。在我国理论界,有些同志认为马克思那时的历史观还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因而这是一篇不成熟的文章。另一些同志则认为,列宁曾经说过,马克思从1844年10月担任《莱茵报》的主编之后,已由革命  相似文献   

4.
论述了当代美学研究中,过程美学 一种运用过程理论的方法研究和思考美学基本问题的美学理论,在考察传统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的变革和发展中,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学说所作的探索和思考,极富创见地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过程论的伟大学说和思想,并将其运用于美学研究的实际中所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5.
艺术风格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美学中的重要问题。研究它,探讨它,对于发展马克思主义美学和繁荣社会主义文艺创作,无疑都是极为必要的。李国涛同志于本刊1979年第4期上发表的《论艺术风格》一文,对这个问题作了全面而又系统的论述,谈了一些有益的见解,读了后颇受启发。但对他把艺术风格主要归之于艺术表现形式的看法,我是不敢苟同的。本文就此谈点不成熟的看法,以就教于李国涛同志和其他同志。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努力把马克思主义美学中国化,形成了毛泽东思想美学,即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美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为马克思主义美学中国化规定了社会主义和为人民大众的方向,制定了文艺繁荣发展的"推陈出新""双百方针""洋为中用""古为今用"方针,高度重视中国美学和文艺的民族化、大众化、实践化。尽管毛泽东美学思想在某些方面存在着一些不正确的观点,但是,他把马克思主义美学中国化、大众化、实践化的努力,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美学中国化的巨大贡献,也是对世界马克思主义美学发展的巨大推进,对于马克思主义美学中国形态和中国特色当代美学的建设具有奠基意义。  相似文献   

7.
研究美感是审美心理学的中心问题,它是直接研究审美主体普遍而复杂的审美心理现象的。李泽厚在五十年代写的第一篇美学论文《论美感、美和艺术》中,首先就重点地探讨了这个问题,并以此作为他研究美学的前导。他在后来的一些美学论文中又作了深入的研究。这里,我们主要就美感的来源、特性以及美感中的移情现象等方面来看李泽厚的美感观。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在苏联、欧美以及国内的研究和评介作了宏观上的描述,并分别作了扼要的评判。作者认为:在理论立场和基本框架上提倡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多元化是不能同意的。在用什么标准来评价“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这类关键性问题上,应该在争鸣中逐渐形成比较一致的意见。“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作为马克思主义美学在当代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既有它的贡献,也有它的局限。但它作为马克思主义美学走向现代形态的一个重要中间环节,批判地研究其理论成果是完全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艺术与人的解放》一书充分展现了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整体性和学术张力,对于我们研究马克思主义文艺美学在当下的发展趋势,对于我们建构马克思主义文艺美学的当代形态,都具有至为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同时,书中关于一些理论家的归属问题值得商榷,对"艺术与人的解放"这一主题的原理性探讨略显不足,对其内在悖论与融通的复杂关系缺乏充分论述。这些都为我们研究马克思主义美学提供了新的理论起点。  相似文献   

10.
为了促进我国美学研究的繁荣,加快美学学科建设的步伐,应当提倡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美学研究方法的改革。曹俊峰同志《美学研究的过去与未来》一文从宏观历史角度对美学史上一些重要的方法论,逐一作了回顾性考察和评述,并提出了未来美学研究科学方法论应是解析法的观点,这是值得重视的。但是,笔者认为新的美学研究方法应该是多元化的,不拘一格的。本文拟就这一看法对曹文作一些补充和引伸。  相似文献   

11.
一九四二年五月,毛泽东同志发表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是一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美学著作。它不仅是我国现代美学思想发展的珍贵历史文献,而且在整个马克思主义美学史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结合毛泽东同志的其他著作,认真学习《讲话》,研究毛泽东美学思想,联系今天的实际,进一步发展毛泽东美学思想,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仅就毛泽东同志关于生活、艺术和美的关系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以求教于同志们。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美感思想在中国当代的研究,从20世纪50-60至80年代初的美学大讨论,主要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有关美感思想的阐释与运用,从总体来看,这一阶段美学研究者们是重在从哲学的层面来探讨美感的本质,并在唯物辩证观、实践观和认识观等几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美感理论。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美学在引进西方美学的过程中,研究者们一方面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美学、美感理论为基本原则和指导思想,另一方面也打破了原有的比较单一的哲学认识论思维模式,开始注意从生理学、发生学、尤其是从心理学美学等角度对美感经验、审美心理进行多层次、多侧面的全方位考察,马克思主义美感研究逐步走向深化。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一部旨在从社会实践角度揭示人类历史运动之谜的经济学、哲学著作.它虽不是以美学为主要的研究对象,但由于它的不少章节涉及到美学理论的一些基本问题,自其公诸于世以来,受到美学界的高度重视.从总体看来,各家对《手稿》所论及的“美的规律”、“两个尺度”、“劳动创造了美”以及美感、异化劳动等问题的看法和理解并不一致.因此,相连带地对《手稿》在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中的重要地位的认识和评价也不尽相同.本文认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的基石,是打开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宝库的一把钥匙.换言之,马克思主义美学体系的一些重大问题的阐述和结论性意见,都可以在这部《手  相似文献   

14.
实践美学在中国的最初确立是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学大讨论中。实践美学以其深刻的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唯物主义和实践观点为哲学基础,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中国化和生命力,从而成为中国美学界的主流美学流派。进入21世纪,在与西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思潮接触的过程中,实践美学逐渐暴露出自身的一些局限,也因此受到国内一些青年学者的抨击,甚至有些人抛出"实践美学终结论"等等并不负责任的言论。实践美学并不是一个僵化的体系,从它产生到现在,都在与其他理论体系的接触中,不断"自我超越",变得更加具有生命力。新世纪的中国美学界将呈现多元化的格局,而不断"自我超越"的实践美学仍将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5.
“必须重新研究全部历史,必须详细地研究各种社会形态存在的条件,然后设法从这些条件中找出相应的……美学……观点。”——恩格斯:《致康·施米特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马克思、恩格斯首先在美学领域中用新的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对一些复杂的美学现象进行了“重新研究”,特别是马克思的《一八四四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其中对美的本质特征和规律、人对现实  相似文献   

16.
论马克思主义美学在我国当代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苏联实践派美学的引入而在我国开始并发展起来的。马克思主义美学不同于以往的一切美学,就在于把实践观点引入美学研究,从而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基点和思维方式,为我们看待美学问题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界。尽管实践论美学离它所要达到的要求还有相当的距离,但审美心理学、审美文化学的研究都只有建立在这个基础上,并与之结合起来,才能有所前进而不至于再走回头路。这种综合研究就是我国马克思主义美学建设和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7.
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美学产生以前的唯物主义美学的高峰。为了批判当时流行俄国的“为艺术而艺术”的文艺思潮和俄国化了的黑格尔唯心主义美学体系,车氏在他的学位论文《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中回答“什么是美”时提出了一个全新的美的定义:“美是生活”。这个定义曾被普列汉诺夫称为“天才的发现”,在历史上曾起过光辉  相似文献   

18.
漫长的革命:20世纪英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问题与理论立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60年代以来,英国马克思主义美学和文论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传统,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美学和文论的发展。与布拉格学派、法兰克福学派和阿尔都塞学派的马克思主义美学和文论不同,英国马克思主义美学和文论以当代大众文化所提出的问题为研究对象,结合英国工人阶级的审美经验,对当代大众文化的复杂性作了深入而系统的研究,并且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审美意识形态理论的研究。20世纪英国马克思主义美学和文论的主要贡献包括:(1)论证了文学和审美的物质基础;(2)重新研究和思考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的理论;(3)关于当代大众文化实践积极作用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据美国《美学和艺术批评杂志》1963年秋季号报道,美国美学协会和它的东部分会、西北部分会、加里福尼亚分会、克利夫兰分会等,在1963年中先后举行年会或学术讨论会。在这些会议上,宣读和讨论的各种论文共达数十篇,从题目上来看,其中有涉及美学的一般理论的;有论述各种流派美学思想的;有直接涉及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也有论述美学中各种具体问题的。  相似文献   

20.
从日本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进程可以看到:日本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美学与艺术研究分离的过程.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美学逐渐从哲学、社会学、艺术学等学科分离出来.凸显出来,逐渐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学术体系.由历史的流变来看,日本战后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越来越呈现出与上个世纪前三十年不同的取向,即不断超越对马克思主义美学艺术理论的功利性研究.超越线性接轨式地套用马克思美学艺术思想,强调对社会现实政治理念的宣传、文艺创作活动的引领与关照.而走向理性化、学术化.当下日本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的研究,已经成为西方美学、艺术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为西方美学众多学术流派中的一个学派,成为西方美学多元研究中的一元,虽然其社会影响力没有上个世纪前三十年那样广泛、深入,但其在学术研究进程中,学术的、理性的比重却大大增强.在学院派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的价值也日益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