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西方古典短篇小说在各自民族叙事传统的形成发展中,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不容忽视的作用,而其自身在演变、定型过程中所形成的叙述形式,又集中鲜明地体现了民族叙述艺术的审美特征和审美效应.如冯梦龙的"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完善并总结了中国古典白话小说的叙述形态,而卜迦丘的《十日谈》则开创并确立了西方古典短篇小说的话语形式.因此,对中西方古典短篇小说叙述艺术进行比较与研究成为小说叙述理论中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美国当代著名小说家尤多拉·威尔蒂在自己的作品中娴熟地运用传说、历史、神话故事、民间故事、民谣以及诗歌;本文对尤多拉·威尔蒂文学创作中的典故运用进行了整体性的评述,接着深入分析了典故在威尔蒂的小说《强盗新郎》中的广泛运用,揭示了文学渊源与威尔蒂的新文本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伊恩·麦克尤恩早期的短篇小说集《最初的爱,最后的仪式》及小说《水泥花园》和《时间中的孩子》具有明显的超现实主义叙事特征.小说文本在场景安排、人物摹写、"色情"意象和叙述技巧等方面都体现了超现实主义梦幻、荒诞等特质.显然,这些超现实主义叙事方法的运用凸显了作家对现实世界的本真思考与质疑.  相似文献   

4.
《吕氏春秋》继承已有的文学传统,大量运用浓缩型历史典故。从内容上看,往往构成对比关系,其内容有的是性质相反,有的则是层次上有高低之分;从形式上看,兼有铺张和简约两种形态,它们在文本结构中所起的作用不同。这种浓缩型历史典故是后代文体生成的活性因素,影响了一些文体的生成和发展,骈体赋和连珠体都是这种典故运用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5.
李慧明 《学术论坛》2012,35(5):162-164
《新夏娃的激情》是英国女作家安吉拉.卡特凭藉其独特的想象力建构的一个重写传统的反讽性戏拟文本。作为一种文本策略,互文性构成了《新夏娃的激情》重要的后现代文本特征。小说以科幻小说形式创作,以新夏娃的诞生和逃亡为戏拟对象,娴熟地运用典故、戏拟、反讽等手法,通过对《圣经》、希腊神话及文学经典的题材、内容、形式、风格的挪用和改造,以荒诞、戏噱的神话图景离析正统,展现对性别文化的批判和反讽。文章拟从典故、戏拟、反讽角度入手,探讨该小说互文性手法的运用,进而揭示其后现代文本策略。  相似文献   

6.
近代以来,随着现代阐释学的发展,文学的叙述方式再次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传统的叙述观念开始从历史及其文本的思维框架中解脱出来,进入到现代文化与传播语境,因而获得了新的理解和诠释,形成了耳目一新的学术理论.但是,由于新理论在文化上过于激进的态度和方式,忽视了与传统文化遗产的关联,并失落了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历史链条.而通过一种历史与现代交互与对照的方式来重新审视和建构人类叙述方式及其变迁过程,则可以开通一条从传统到现代的历史理解之路.  相似文献   

7.
郭运恒 《中州学刊》2004,(6):105-107
沙汀是一位别具风格的作家,他在20世纪30年代创作的一系列短篇小说比较典型的体现了他的风格特点.过去我们习惯于以传统的理论解读分析其艺术风格,而从小说叙事学角度看,沙汀这一时期的短篇小说,叙事视角富于变化,通过视角的调控,透视人物,推动故事的展开;善于通过悬念和"叙事人"情感的控制,在读者和文本之间形成具有间离效果的叙事距离;其小说文本中不少是采用双层结构的方式,这些均可窥见沙汀小说审美风格形成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8.
身体是人类社会和文化的历史缩影。打上印记的身体进入写作,标志着身体从无表现性的状态进入写作的过程。在这种身体符号的叙述中,身体本身成为一个能指。通过对霍桑的小说《红字》中的红字的解读,见证叙述中身体符号的创造,探究身体标记在现代叙述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新世纪小说叙述的"影像化"意味,主要来自独特的影像化修辞设置,本文以《天鹅绒》、《望着你》、《陆犯焉识》等为例,分析新世纪小说各类影像性修辞设置在文本中的配合;探讨相对于其他非影像性文本,所表现出的"叙述的场面化"、"人物对话的叙事化"的总体特点。这些影像化修辞设置营造了新世纪小说独特的叙事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发展到《豆棚闲话》叙事模式陡然一变。由“豆棚架”这一意象所结纳起来的众多的叙述者打破了中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叙述者单一的现象 ;叙述者套叙述者的现象又直接形成了该小说集叙述层次多重复杂的特点 ,从而构建起一个立体网状的叙事空间。这些打破了自“三言二拍”以来叙述者单一、叙述层次平面化的传统的叙述方法 ,体现了作者对小说叙事宏观把握和整体控制意识的加强。《豆棚闲话》在中国古代白话小说发展史中的重要地位应充分予以肯定和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