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李健吾是以翻译家和文学评论家著称于世的.但是,他在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成就也是不可忽视的.他创作了大量的悲剧、喜剧、正剧、传奇剧、改编剧、独幕剧,数量可观,品种丰富,在艺术上独具一格.美国著名作家埃德加·斯诺在《活着的中国》一书里,把李健吾和曹禺并提为1929年以来中国重要的剧作家.可见他在当时戏剧界的地位.遗憾的是,对于他在戏剧上的成就,在解放后相当一段时间里却被忽视了.  相似文献   

2.
易卜生是被誉为"近代戏剧之父"的19世纪中后期挪威剧作家和诗人,也是作为中国现代戏剧臻于成熟的关键人物。曹禺在戏剧创作方面较早接触并深受影响的外国剧作家正是易卜生,其剧作受易卜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他卓越的戏剧艺术水平,也是将易卜生戏剧理论进行选择接受之后形成的。而在这种选择和接受过程中,实则贯穿着曹禺自己对于时代特征的深刻理解和独到思考。  相似文献   

3.
一在我国现代戏剧发展史上,田汉具有崇高地位并且作出了卓越贡献。他以毕生精力,从事戏剧事业,除领导戏剧运动、创办戏剧教育、进行戏曲改革和主管全国戏剧外,还创作了许多独幕剧和多幕剧。在他四十多年的创作生涯中,可分为三个时期:一九一九年至一九二九年作为前期,一九三○年至一九四九年作为中期,新中国成立后作为后期。二十年代是我国现代戏剧的萌芽时期,那时田汉剧作数量之丰富,题材之广泛以及风格之多样,可以说是独一无二。他的世界观和文艺观当时正在逐渐形成的过程中,积极的或消极的思想对他都有  相似文献   

4.
找寻20世纪中国文学的"现代性",一直是当代中国文学研究的一个热点.事实上,对文学的"现代性"的追寻并不是一个单纯的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话题,而是一个世界性的文学理论课题."现代戏剧"和"现代性"在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提出和探讨表明,世界小剧场运动影响下的中国现代戏剧从其发端开始就自觉地跻身于世界性的戏剧发展潮流之中,中国现代戏剧对"现代性"的追寻是学习、借鉴西方现代戏剧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5.
"九一八"文学中的戏剧创作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光辉的一章。"九一八"戏剧的出现促使中国戏剧发生了现代传播意义上的转变,这表现在:首先是题材上的共鸣和活跃的话剧演出推动了中国新剧的传播与普及,使舶来品的话剧成为中国戏剧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次是形式上的革新使话剧的受众发生社会阶层性的转变,推动了旧剧的现代转型。可以说,"九一八"戏剧是中国真正现代意义上的戏剧走向成熟的开始。  相似文献   

6.
葛海燕 《东岳论丛》2012,(2):120-123
中国戏曲艺术尤其是中国的京剧艺术对西方戏剧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1930年京剧大师梅兰芳率团到美巡回演出,更是引起了美国戏剧界对中国京剧的研究与借鉴。桑顿·怀尔德因其早年在中国的经历以及在美观看梅兰芳的京剧演出,深受中国京剧的影响,他在独幕剧《哈华萨号卧铺车厢》中从京剧中采用了空荡荡的写意舞台,舞台监督和虚拟化的时空表演等京剧元素,摈除了西方写实主义的戏剧舞台,使中国京剧这颗古老的艺术种子得以在大洋彼岸盛开。  相似文献   

7.
"科学时代的戏剧""——重读布莱希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莱希特的"叙事剧"理论和实践与哲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称之为叙事的、反亚里士多德式的、反心理主义的戏剧叙事,是一种开创现代戏剧的尝试,即为现代"科学时代"提供一种戏剧.他不断探索戏剧的创新形式,追求旨在哲学认识的审美方法,如叙事化、陌生化、历史化等,都源于他的审美原则和主要着眼点,即"旧"与"新"的区分.在他看来,...  相似文献   

8.
茅盾是著名的小说家,对于戏剧,可说是门外汉,但他关于戏剧的评论文章,对戏剧发展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他引进现代主义戏剧,重视戏剧的艺术性;关注戏剧改良,注重戏剧的功利性;适应时代发展,重视戏剧的大众化,茅盾开放的戏剧观,对中国现代戏剧的发展有着明显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黄佐临先生的"写意戏剧观"既在国内戏剧界引起了巨大反响,同时环绕"写意戏剧观"的批评争议也成为国内外热门的话题。但这些批评和争议都失之于偏颇:黄佐临先生的"写意戏剧观"抓住了中国戏剧发展的要害,对僵化的传统戏剧观念是一次巨大的冲击。佐临先生的三大戏剧观,是他进行比较戏剧研究的一个升华,也是他对于世界戏剧导表演艺术体系发展研究的具有创意的发现。而"黄佐临现象"是一个符合戏剧历史发展潮流的戏剧现象,也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佐临先生的写意戏剧观的美学目标是走向"三大戏剧观"的"综合"。这不仅是他的理论,而且构成他始终不渝的舞台实践的目标。他的写意戏剧观依然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他的理论依然有着可行的实践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戏剧如何大众化,一直是中国现代戏剧发展道路上的一个重要问题。熊佛西在二三十年代就从理论上阐明戏剧属于大众,应成为大众艺术,特别是他对“大众化”就是“农民化”的提法是深刻的、有创见的、符合中国国情的。把戏剧还给大众,经大众之手而成为大众艺术,即为熊佛西的行动纲领,也是他从事戏剧大众化实验的目标。熊佛西在定县的戏剧大众化实验,从戏剧内容、剧场、演出方式等方面的革新,开创了新兴戏剧的新天地,为中国戏剧大众化写下了光辉的一页。熊佛西是中国现代戏剧大众化的开路先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