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旨在打捞20世纪以来浙江史界往事,将几代浙江史界工作的专家及其成果集中展示出来。希望通过本文的梳理,建构起当代浙江史学的系谱图,确立时下学人在史学界的历史地位。20世纪50-70年代,浙江史界处于苍白期,80年代是浙江史界重新起步时期。从空间布局来说,以原杭州大学历史系为主的省城杭州一城独大,其他各地成果相对薄弱。浙江史坛既有自身的特点,也有全国通行的特点,由浙江史坛可见全国史坛面貌之一斑。  相似文献   

2.
二战后西方历史学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二战以后 ,西方史学不仅完成了战前即已开始的新史学取代传统史学成为史坛主潮的变化 ,同时新史学内部也在不断嬗变与更新 ,史学研究方向的转变、史学思想的变化和方法论原则的转换 ,扩大了史学的认识能力和研究领域 ,推动了新史学的迅速发展和不断变化  相似文献   

3.
何炳松对西方史学理论的传播与贡献张书学何炳松(1890—1946,浙江金华人),是“五四”前后我国现代史坛上有过一定影响的史学家,他的史学活动,主要集中在介绍和传播西方史学理论,特别是美国鲁滨逊的“新史学”方面。在“五四”前后中西文化交融中,为我国史...  相似文献   

4.
论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演进徐浩当今西方史坛可谓流派纷繁,学术观点各异。然而,如果我们认真分析各流派的历史观与世界观,解剖其分析问题的立场、观点,就可以大致把它们分成马克思主义史学和非马克思主义史学两种大的类型。西方职业化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诞生虽然大大...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史学由于统治者的控制与利用 ,其贵族化趋势日益明显并形成“正统史学”独占史坛的局面。正统史学对广大普通民众的忽视 ,弱化了史学的社会功能。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面向普通民众的史学活动逐步兴起并日趋活跃 ,中国史学开始了它的大众化进程。 11— 19世纪是这一进程的奠基阶段。这一阶段先后经历了 11世纪中叶至 14世纪后期传播方式的大众化和 14世纪后期至 19世纪末著作形式的大众化 ,从而为中国史学大众化的进一步发展与成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侯云灏 《学习与探索》2002,3(3):115-120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潮的兴起和发展 ,是与 2 0世纪以来中国社会问题的凸现息息相关的。五四运动以后 ,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注重社会现实的改造和革命 ,并从社会历史的运动中汲取经验教训 ,成为史学研究的首要任务和发展方向。马克思主义史学正是在现实社会运动的激荡下 ,顺应着史学发展的方向 ,肩负起社会改造的历史使命 ,以唯物史观为指导 ,通过对中国历史的研究来探索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发展的规律 ,因而迅速崛起并成为史坛主潮。在中华民族寻求独立解放的历史过程中 ,马克思主义史学发挥了独特的历史作用 ,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群体心理历史学探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群体心理历史学”又称“集体心理历史学”,是心态史学的主要分支。1961年,A·迪普隆发表名著《集体心理历史学的问题和方法》①,在西方先着一鞭。随后,群体心理历史学开始走红欧美史坛,表现出生机勃勃的活力,成为“新史学”的佼佼者。本文试图以群体心理历史学与传统史学的关系为起点,就群体心理历史学的功用问题进行粗浅探讨。 从方法论上讲,群体心理历史学不是传统史学的对立物,而是它的有益补充,两者相得益彰。历史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分别是“人类及其环境”,“人类对环境的作用和环境对人的影响”②,这已成为定论。传统史学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一、银行并购,国际银行业发展的大趋势 20世纪 90年代初至今,世界进入了产业竞争全球化时期,世界银行业掀起了新一轮的并购浪潮。造成这次并购浪潮的重要原因是进入 90年代以后,各国金融政策逐渐实行自由化与国际化,加之通信与电脑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和消费者偏好的不断变化,全球金融市场的整合日益紧密,伴随而来的是产业竞争的全球化发展及世界即将进入新金融时代。各国银行都十分重视银行的规模效益。银行国际化的规模越大,其资本盈利的增长越快。美国成为 90年代银行并购的主体, 1994年,美国克林顿总统正式签置了《里格--尼尔…  相似文献   

9.
《安徽史学》一九八四年第一期《史坛争鸣》栏,发表了徐川一《太平天国的科举考试》始自辛开元年在广西永安州时”吗?》一文,提出与罗尔纲商榷。罗尔纲《太平天国史稿》一九五一年初版,原说“太平天国自癸好三年(一八五三年)定都天京,即开科取士”。一九五五年出版的该书增订本,根据丁宁存《从军日记》:“又有万寿诗  相似文献   

10.
尽管第二次世界大战恰恰发生在美国研究取得蓬勃发展的前夕,我们以前在理解这一研究运动的兴起时却忽视了这场战争在美国研究的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人们在探讨美国研究的发展历史时,认为美国研究始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当时是一些从事文学和史学研究的教授们试图提出一种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11.
史学理论研究与新时期中国史学的复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沛 《学习与探索》2001,(1):116-121
加强史学理论的学科建设和研究以促进新时期中国史学的复兴,成为"文革"后广大史学工作者的共识.自80年代中期开始,先后召开了11次全国史学理论研讨会,出版了全国性的史学理论研究专业期刊,培养了一批史学理论研究方面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引入和研究外国史学理论,涌现了一批研究成果.面对21世纪,中国史学理论研究尤其需要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追踪国内外史学理论研究中的前沿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将是新世纪我国史学理论研究的主要特点和趋势.  相似文献   

12.
苏联科学院院士尼古拉·米哈依洛维奇·德鲁日宁,是当今苏联史学界中年龄最大的一位历史学家,现年九十四岁。三十年代初期,他就在苏联史学界享有声誉,可以说是苏联史坛的前辈。他很早就被认为是一位治学严谨的学者,在研究工作中重视史料,  相似文献   

13.
在本世纪我国人文科学之林中,古文字学是成果卓著的一门学科。众所周知,正是由于王国维、郭沫若的甲骨文研究为新史学揭开了序幕;于省吾、唐兰等专家对甲骨文的精湛研究,在史坛上影响很大,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古文字学特别是甲骨学的研究进展,一直是我国考古学和史学方面具有代表性的成果之一。最近,中年学者刘桓同志向学术界奉献出一部释读甲骨文字的专著——《殷契新释》,在古文字学上做出了新的建树。《殷契新释》一书收论文五十五篇,约十一万字,工楷抄写影印。全书新释出  相似文献   

14.
一  自 70年代中后期以来 ,在数字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下 ,世界经济逐渐发生了质的变化。这种变化孕育出一种新型经济 ,美国著名未来学家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把它称之为“后工业经济”。到 80年代 ,奈斯比特在《大趋势》中又称之为“信息经济”。 90年代初 ,联合国有关研究机构把它称之为“知识经济”。 1996年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其《1996年科学、技术和产业展望》报告中明确指出 :知识经济是指以知识 (智力 )资源的占有、配置、生产和使用 (消费 )为最重要因素的经济。 1997年 2月 ,美国总统克林顿发表了被称之为 2 1世纪美国…  相似文献   

15.
口碑史学略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口碑史学,也称口碑史料学、口头史学、口述史学等,就是借助现代化手段,运用人们口头流传的历史资料来研究历史的一种方法,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出现于美国,近二十年阀得到迅速发展,成为国际史学界一种值得重视的新倾向.一、口碑史学的产生和发展口碑史学的首倡人是美国内战史专家阿兰·内文斯.1938年,内文斯发表了《通往历史之路》一书,提出希望创立"一个组织,它能系统地搜集和记录口头传说以及六十年  相似文献   

16.
史书编撰与1980年以来的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讨论了二战以后西方史学编撰的两大支柱及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历史研究两大支柱的批判.通过这些批判,西方史学界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从关注群体到关注个体,从宏观史学到微观史学的转向以及对历史事件研究的回归.  相似文献   

17.
《东西南北》2013,(16):13-13
爱德华·斯诺登因揭露美国监控公众电话和网络数据的“棱镜”计划一夜成名。人们发现“老大哥”真的在看着自己。1960-1970年代,国防分析员埃尔斯伯格秘密复制国防部有关美国深陷越战的记录,助推反战浪潮。水门事件的“深喉”费尔特、专职泄密的“维基解密”创始人阿桑奇、泄露的超过70万份密件的士兵曼宁。这些坏了“规矩”的泄密者最终都有什么命运?  相似文献   

18.
试论当代史学发展中的通俗史学张晓校进入90年代以来,历史科学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无论学界对“史学危机”有什么样的阐释,危机总是客观的。客观地看,“史学危机”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市场文化的发达,社会中心价值的解体,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流行,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9.
第二次世界大战特别是60年代以来,日本民俗学之父柳田国男对日本史学发展的影响与日俱增。因此,探讨和揭示柳田的史学思想,不仅有助于认识柳田在历史学方面的建树,也有助于把握日本史学的发展现状。本文对柳田的史学思想作一初步探讨,并力求作出应有的评价。  相似文献   

20.
1 在当前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许多传统学科都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以往事为研究对象的史学可谓首当其冲。如果说80年代当开始有“史学危机”这一提法时,不少人还不以为然的话,那末,今天“危机”二字已经远远不足以表示史学所面临的窘境了。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倒不是因为时代已经不需要史学,也不是由于史学丧失了其本身的存在价值。问题的关键在于,中国史学的现状与整个迅猛发展形势的严重脱节。记得早在1988年举行的中国史学界第四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