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创”背景下,积极探索专业教育和创业创新教育融合对幼师生专业实践能力提升、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英语教育专业为例,展开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教学实践研究,形成了“课程群整合—融合教学—教学产品—双创实践—第二课堂—专业教学”的闭环教学体系, 并提出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双导师师资建设、完善专业实践、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等措施进一步加强融合式教学,提高幼师生专业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2.
文章分析了中国当前全科医学硕士培养体系建立初期存在的导师匮乏、培养载体不健全等现状,提出建立社区全科医师与综合医院专科医师优势互补的“双导师”制,以及学校、综合医院、社区医疗机构紧密配合的“三基地”联合培养体系,探讨全方位培养全科医学硕士的“双导师三基地”模式。  相似文献   

3.
以长春工程学院地质工程专业为例,通过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本科生导师制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将新工科“双创”“互联网+”与“OBE”教育理念有效结合,总结出实施本导制的特点、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在实施过程中采用了问卷调查研究、全员导师选配制度、创新本科生导师制教学模式、与思政教学相融合、建立指标体系等方法,建立了适应于工程教育认证的实践教学、学生“综合素养”培养、“双创”及“互联网+”培育的本导制机制,经分析评价,本导制的实施有效提升了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和学生生活自律能力。  相似文献   

4.
应用型学科担负着实用科技研发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艰巨任务,该类学科的研究生导师作为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的主体,其专业实践能力对完成这一战略性任务至关重要。以应用经济学为例,进行了研究生导师专业实践能力现状问卷调查,认为应按照逐步实现“操作目标”“中介目标”与“最终目标”的思路,通过对政策制度等外界因素的“操作”,促使导师对专业实践能力引起重视,从而实现提升研究生导师专业实践能力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5.
“双一流”建设,以深化人才强校战略、提升科研教学水平为实施路径,核心是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而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导师的作用,思考和探索成长导师与本科生导师的定义及其在人才培养中的积极作用,讨论两者的联系与区别,并结合成长导师与本科生导师两个制度在南京医科大学的创新实践,探索一条培养医学优秀人才、提升师资水平和促进“双一流”建设的新道路。  相似文献   

6.
随着近几年我国对专业学位教育改革力度的加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专业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的质量问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专业硕士研究生,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亦暴露出了理论素养训练不足,教育实践成效低,双导师制流于形式等问题。针对出现的问题,应从合理设置课程结构,提高教育实践成效以及切实发挥双导师制作用等方面着手,使专业硕士研究生人才的培养更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随着国家对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招录比例不断增加,新工科背景下对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要求和培养目标已经突破了理论知识层面,兼顾实践型、创新型、应用型等综合复合型要求。而新工科所倡导的“前沿技术引领性”“学科问题交融性”“知识体系多样性”以及“人才培养创新性”的要求为专业硕士研究所培养提供了新思路。因此,在交叉学科的复杂背景下,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需要扎实的理论功底和熟练的实操技能,更需要自内而外的科研创新动力和实践创新驱动力,所以针对硕士研究教育的短板,提出了研究生综合创新理念培养体系,高质量培养具有“一基础、双飞翼、多棱角”的专业硕士研究生。  相似文献   

8.
南京工程学院电气工程领域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立足于服务电力行业,采用产学研用协同、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细化了校企合作内容、方式并进行制度建设。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统筹考虑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学科实验室规划。对非电力专业背景的学生,安排部分电力专业补修课程,但不计入学分;设立校企合作培养硕士研究生教研课题,从人才柔性使用、合作制度建设等多方面进行深入探索,并不断改进;安排部分具有工程课题和博士学位的年轻教师参与联合指导等方法,解决了人才培养过程中部分学生不具有电力专业学习背景,有些专业课程学习较为困难,企业合作指导教师选择目标性不强,校内和校外导师的衔接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文章基于人工智能技术架构及其技术体系,在双高建设背景下,提出“人工智能+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将专业群分为“基座”专业和“板卡”专业两大类。“基座”专业和“板卡”专业的课程平台、专业实训项目、技术师资及实验平台共建共享,共同培养跨职业类型的复合型人才,为社会提供智能服务。以天津职业大学“人工智能+专业”群建设为例,创建了“双主体双融合四级能力递进”赋能人才培养模式。从组织体系设计、课程平台构建、产教融合平台搭建、实践基地、教师教学团队建设多个方面提出“人工智能+专业”群赋能人才培养的实施与保障建议。  相似文献   

10.
饭店管理专业“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以饭店企业需求作为人才培养目标的导向"的基本理念,从系统学的角度整合4种教育要素:培养目标、实施主体、教学体系、质量控制,突出饭店人才培养应以"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并重,构建饭店管理专业"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并对"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机制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11.
专业是人才培养最基础的平台。针对石油石化安全生产的特点,安全工程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必须在“尊重生命价值”的理念指导下,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教育教学路径,以“提出问题、主动思考、系统学习、实践体验、素质养成”五元为核心构建石油石化安全人才创新培养模式,凝炼出石油石化安全人才培养必须要解决的主要教学问题,实施解决教学问题的教学情景化、课程模块化、实训平台化、能力工程化、素质综合化、监控常态化的“六化”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方法体系,以提高人才培养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改革的需求,重庆理工大学作为重庆市唯一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的试点单位,两年来围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制度建立、"导师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多层次实践教学、职业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招生和复试选拔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改革,重点实现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能力结构与产业需求相融合、技术理论与专业实践相融合、校内培养与行业/企业实践相融合,全面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形成了具有示范意义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模式.  相似文献   

13.
非全日制公共卫生硕士是我国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文章回顾我国非全日制公共卫生硕士发展历程,尤其是双证阶段对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通过南京医科大学非全日制公共卫生硕士培养实践,总结该校在非全日制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分析培养中存在的生源背景多样、实践教学不足、教学方法传统、专任教师实践经验不足及质量监督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根据实际教学经验,同时借鉴国内外非全日制公共卫生硕士培养经验,探索在学习方式、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师资团队建设、质量管理和校友资源建设等方面开展一系列的改革实践,以期提出解决对策,并为今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公共卫生事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结合我校水利水电工程省级品牌专业建设的实践,探讨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的大背景下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水利水电工程专业TAQAS人才培养模式,并通过制定“43111”人才培养方案,按“433”教学学时分配原则来保证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TAQAS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为我国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思路与途径,也为当前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理论与实践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5.
师院学人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14,(1):F0002-F0002
王仁雷,男,汉族,1963年10月出生,江苏丹阳人。中共党员,理学博士,二级教授,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教育部高职高专生物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江苏省植物生理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高职研究会副理事长。曾获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青蓝工程”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和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首批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国家级精品课程“食品生物化学”的主持人。现任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副院长、党委委员。  相似文献   

16.
本文阐释了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的内涵,从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专业定位、专业管理等方面分析了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的措施:通过深化课程改革,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强化实践教学,注重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直接引进”和“双聘双挂”,建设“双能型”师资队伍三个方面的措施,尝试对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建设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7.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国家对高素质、多层次人才培养的要求,武汉科技大学机械工程专业提出了“三阶三型三自主”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与多种培养模式相对应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建立了多层次、多元化、差异化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一制三化”的研讨式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并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18.
提高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是研究生教育锲而不舍的追求目标。由于目前我国提高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实践教学大多基于定性分析,因此本文在系统论指导下,结合定量分析法,综合分析各种硕士研究生类型的统计调查,总结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呈现的特点和经验,从硕士研究生、导师、学校管理、社会四个方面提出相应建议,以便更好地开展相对应的实践教学,提高硕士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促进硕士研究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相似文献   

19.
面对目前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和对培养多样化、创新型的卓越工程科技人才的需求,全日制专业硕士教育即将进入飞速发展的阶段,也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显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专业为例,分析机械专业全日制专业硕士招生人数及生源质量、培养现状和培养体系特点.基于资料分析和访谈的方法,发现目前存在的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不能紧跟社会需求的变化、缺乏专门的实践基地和相应的人才培养机制、双导师制度作用发挥缺失、工程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的缺乏等问题.提出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调整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争取政府和企业支持,加强校外校内实践基地建设、设立专门管理机构,充分发挥双导师制度作用,系统培养工程意识,提高工程实践能力的建议,以期推进机械专业全日制专业硕士培养模式改革,促进机械专业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衔接.  相似文献   

20.
面向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围绕培养定位、教学要求、实践要求和学位论文四个方面构建校企协同、工学交替的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从培养方案、课堂教学、专业实践、师资队伍等方面渗透协同培养理念,探索四维联动产学研合作培养途径,构建专业硕士质量监控与提升体系,使人才培养满足实际应用和职业需求,提高专业硕士工程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