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人们都熟悉哲学是时代的产物,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但是,最熟悉的也可能是最不解的。因为人们最容易忽视它。譬如,什么是时代,什么是时代精神等问题。人们未必都能解释清楚。而把这些问题解释清楚,对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说,恰恰是十分必要的。 一、时代、时代精神、时代精神的精华诸概念的界说  相似文献   

2.
关于哲学,我们一般接受黑格尔和马克思的论述,认为它是思想中的时代,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哲学更是时代精神的拓荒事业,是更新时代思想价值观念的精神拓荒事业,这样它才能无愧于"时代精神的精华"和"文明的活的灵魂"的桂冠。拒斥作为形而上学的哲学或固守落后于时代的哲学,不是真正的哲学,更不会成为时代精神和文明灵魂。真正的哲学敢于直面并解决人类面临的价值危机与信仰危机。哲学的本性、思维方式及其特有的批判性,标示哲学不仅不需要成为规范科学,而且必须拒绝成为规范科学。  相似文献   

3.
哲学是对时代最集中的反映、最深刻的概括,任何哲学都不能脱离时代而产生和发展。马克思曾说过:“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①同时,哲学又对自己时代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指导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有史以来最科学的哲学,当然,也毫不例外地反映时代的精神。本文试图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和时代需要的关系角度做一些粗浅的探讨,从而更清楚地认识当前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曾说,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毛泽东哲学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丰富和发展,是当今时代最精致、最珍贵的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精神精华。认真学习研究毛泽东哲学思想,把握其本质特征和逻辑体系及其精髓,对于坚持党的思想路线,提高我们的思想理论素质,做好各方面的工作,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非常有益的。  相似文献   

5.
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它的主要功能有两个:一是解释世界,二是改造世界.而改造世界又离不开价值观的指引、范导,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价值观是哲学的核心、灵魂.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最优秀的文化遗产的结晶,它当然不是无灵魂的哲学.本文试图初步探索一下马克思关于历史价值目标系统的思想.  相似文献   

6.
“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年轻的马克思1842年在《莱茵报》上所说的这句名言现在经常被人们直接当作历史唯物主义的命题加以引用。“哲学要反映时代精神”,人们现在经常这么说,这么号召,认为这同样体现着历史唯物主义的精神。然而,作为一个历史唯物主义者,应当把特定的命题放到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加以考察。我们应当思考:马克思的那个命题来自何方?体现着什么样的哲学路线?向哪里发展?我们还应当思考,作为一个历史唯物主义者,究竟应当怎样理解这样一些问题:什么是时代?什么是时代精神?什么是真正的哲学?哲学、时代精神和时代三者的关系怎样?对于这些问题,并不是所有重复着马克思的那句名言的人都认真思考过并能作出正确的回答的。对于多数人来说,甚至想也没有想过,马克思1842年提出的那个命  相似文献   

7.
时代精神之精华一语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重要和最主要的意义在于,它预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就是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现实的哲学,它的时代才刚刚开始,它的体系正在实践中建构和发展,就其特质和本性而言它具有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内在必然性,具有不断地跟随时代、反映时代精神、成为时代精神之精华的现实可能性。因而  相似文献   

8.
迄今为止,我们所沿用的传统哲学是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著作中引伸出来的。这样的哲学理论曾对于宣传马克思主义,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实践有重大的意义,苏联和我国几十年来的社会主义实践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马克思说:“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是文明的活的灵魂。”哲学家“应是自己的时代、自己的人民的产物,人民最精致、最珍贵和看不见的精髓都集中在哲学思想里。”恩格斯也说过:“每一时代的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 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时代精神的精华。它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邓小平哲学理论是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发展,是当今时代精神的精华。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 论述,是面向新世纪创造性运用唯物史观的重大成果,是在新的时代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 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我们行动的指南。  相似文献   

10.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建构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中国形态,体现了深厚的哲学素养和深刻的哲学智慧,蕴含着崇高的哲学品格、丰富的哲学内涵和深远的哲学意义。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以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哲学视野,梳理了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民族复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精神历程,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精神面向当代中国的社会现实,认识和解决当今中国的重大时代问题,以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切中当代中国的时代课题,引领和塑造当代中国的时代精神。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当代中国时代精神的精华。  相似文献   

11.
人类社会正从“英雄时代”进入“群英时代”,这是世界经济、政治、科技、教育诸方面发展的必然结果。群英的涌现已汇成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并将深刻地影响社会的发展。“群英时代”的教育必然要有新的创新和变化,包括教师角色和教育内容的转变以及“创新模拟法”的采用等。  相似文献   

12.
庄子把常人所说的有一般效用之物,称作"小用";把引人进入大道、保人享尽天年等具有非常使用价值的东西,称作"大用"。庄子的学说不能帮助世人争权夺利,求名求荣,却能助人修身养性、延年益寿。庄子毕生所倡导的就是要人们追求这种"大用"。庄子在乱世暴政的特定社会条件下提出了无用之用思想。"无用",指无用于暴政。"之用",指保全自身。通过"不材"、"中道"、"与时俱化",为人们设想了一套处乱世的方法。它体现了庄子对人生命存在的热爱和关注,深藏着一个平民知识分子的愤世精神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无用之用是应付暴君乱世的权宜之计,切不可不分时代地随便搬用。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本质特征:从马克思主义的产生过程看,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形成的主要特征;从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看,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看,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必然要求;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使命看,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永恒主题。  相似文献   

1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又一次理论创新,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突出了发展的时代主题;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把握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富于创造性,与时俱进,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拟刊于<文心雕龙研究>第六辑的拙文<〈文心雕龙〉撰成年代综考>,用十个证据考证该书的撰成年代不是"南齐之世",而是萧梁之初.其中,证据之一是避讳.本文专对此做补充考述.  相似文献   

16.
“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论和辩证法有机统一的生动体现。两者都体现出理论从实际出发、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选取先秦、明清和现代三个时段的语料来探究汉语"可能"、"必然"意义表达的发展。在《论》《孟》《老》《庄》里,"可得"(可能)的用例都能换成"可以",并仅出现于否定句和反问句。"必"修饰动词,用于某些具体条件下,尚不表达"无条件",它有时被夸张使用。"可得"和"必"都有明显的强调色彩。明清语料里,"可得"的表达依旧,"必然"已经发展成能作主语、谓语、宾语和定语的词。先秦和明清语料中表必然的都比表或然的多一倍以上。时代越早,语言越情绪化。真的"可能"见于中古,但是长期不发展。现代爆炸式发展,与"必然"构成了一个对立统一的逻辑范畴,表达清楚的模态概念。现代语料的"可能"词频是"必然"的六倍多,反映人们对事物发生的可能性的认识增强了。  相似文献   

18.
近代“新体文言小说”散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言小说发展到近代,出现了一种全新的“新体文言小说”.这些作品虽然仍用文言,但从思想内容到艺术形式都面目一新.纵观“新体文言小说”的发展,林纾的翻译小说起了重要的推波助澜的作用.何诹的《碎琴楼》是今所见最早的此类作品.此后迅猛发展,苏曼殊的“衷情五记”,“鸳鸯蝴蝶派”的许多作品,尤其是徐枕亚的《玉梨魂》,堪称此类作品的...  相似文献   

19.
"都"是中古汉语中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副词,但对其具体用法的归类以及产生时间的先后,却是观点不一。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语义指向的角度重点探讨了典型总括范围副词"都"与典型语气副词"都"的认定标准,并就述补结构和歧解句中"都"的归属作了深入分析,认为中古汉语中副词"都"多为具有明显形式标志的语气副词,但它作为总括范围副词的用法已经出现。  相似文献   

20.
"圣之时者"是孟子对孔子的评价。这一概念既是孟子对孔子推崇备至的体现,也是孟子对战国时代两种重要价值观念"圣人"与"时"的发展与提炼。孟子崇拜孔子,终其一生追随孔子精神,孔子自然是他心目中最完美、最伟大的与时俱进的圣人。同时,"圣之时者"也是孟子对自身际遇的一种反思与感悟,是他一直渴望却难以实现的美丽憧憬。成为与时俱进的圣人是孟子的理想人生;固守信念,执着理想,以一身"浩然之气"行走于用兵争强、以功利相高的战国乱世却是孟子的现实人生。这两种不同的人生志趣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