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21世纪人们普遍关注的重点问题。老年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就转型期老年人产生心理问题的诸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使之安度晚年,分别从社会、家庭以及老年人自身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再论老年人口的社会参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老年人的社会参与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又是自身安度幸福晚年的需要,也是老年人的权利。老年人口的社会参与包括参与社会经济发展活动、家务劳动、社会文化活动、人际交往、旅游活动和在家庭范围内参与文化娱乐活动。社会要为老年人实现社会参与创造条件。同时,要充分调动老年人社会参与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3.
文章选用2018年“中国老年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数据,以逻辑回归模型和倾向得分匹配法综合分析社会参与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及其城乡差异。研究表明,社会参与能够提高老年人身心健康水平。在自评健康与身体健康方面,相比于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对城镇老年人自评健康和ADL的提升作用更大,但在IADL方面的影响较弱。社会参与能够更有效缓解城镇老年人的抑郁,对农村老年人的认知功能有更积极的影响。在鼓励老年人积极投入社会参与的基础上,重点关注城乡社会环境差异,努力实现城乡共同发展。一方面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以及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村老年人开展社会参与提供政策和物质支持;另一方面改善城镇环境,以社区为依托,为城镇老年人构建良好社交环境与“半熟人”社群。  相似文献   

4.
通过采用2014年"中国家庭发展追踪调查"数据,运用定序因变量的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方法,研究社会支持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不仅考察了正式社会支持和非正式社会支持的不同影响,而且扩展了社会支持的内涵,分析了社会支持的质和量的影响差别。研究发现:女性老年人、高龄老年人、患有慢性病的老人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多子未必多福",子女数量增多并没有对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起到促进作用;老年人获得子女经济支持并不能对其心理健康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来自于公共财政、集体补贴的收入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有促进作用;亲人的精神支持具有积极影响;核心家庭成员提供的日常生活照料,以及老人在生病时能获得家人的照顾会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此外,老年人所拥有的医疗保险类型也会对其心理健康状况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数字时代与老龄化社会的双重背景下,数字鸿沟对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造成的影响亟待关注。基于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运用层次回归和中介效应检验法实证研究数字鸿沟对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鸿沟对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有显著负向影响,其中使用沟与知识沟负向作用于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接入沟则正向作用于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数字鸿沟主要通过健康状况、文化资本和社会信任3个渠道影响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且健康状况、文化资本和社会信任均正向作用于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异质性分析发现,相较于女性,数字鸿沟对农村男性老年人社会参与的负向影响效果更大,但在政治参与方面则相反。研究结论可为提升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水平、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危机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当前社会老龄化问题和老年人社会参与现状的分析,提出了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建议。分析了老年人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老年人社会参与的自身需求和必要性。指出社会应关心老年人的社会活动,老年人应以积极的态度参与社会活动,充分发挥老年群体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老年社会参与同自我和谐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解老年社会参与与自我和谐的相关性,采用自我和谐量表和自编的老年社会参与意愿与参与行为问卷,对南京市3个社区的410位老人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老年群体总体自我和谐良好,27.32%的老年人参加一项或多项社会参与活动,其中参加老年社团的人数最多,留任原单位或就职于新工作的比例不及3%。同时调查发现,社会参与对促进老年人的自我和谐作用明显,这种作用能否发挥与老年人的心理期望及自我定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互联网使用对城市老年人社会参与的影响。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对城市老年人的政治参与和志愿参与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对其经济参与有显著负向影响,该结果通过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年龄异质性检验表明互联网使用对全年龄段老年人经济参与均有抑制作用,仅对低龄老年人政治参与和志愿参与有促进作用;性别异质性检验表明互联网使用对男性政治参与的正向影响高于女性,对女性志愿参与的正向影响和经济参与的负向影响高于男性;地区异质性检验表明互联网使用对政治参与和志愿参与的正向影响呈现由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的递减趋势,对经济参与的负向影响呈现由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的递增趋势。调节效应分析表明退休后的高收入水平会强化互联网使用对经济参与的负向影响。中介效应表明互联网使用可能通过社会网络和文化资本影响城市老年人政治参与,通过信息渠道和社会网络影响其志愿参与。本文的研究有助于厘清互联网对城市老年人社会参与的实际影响,提高积极老龄化政策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9.
在社会高速发展和转型的新时期,经济全球化、网络信息化在提升我们生活水平的同时,竞争压力、文化多元性、价值观多样性和各种思潮等不断冲击着大学生的脆弱心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提升理念,增加投入,加强建设,真正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0.
采用老年人和老年前期人群对比调查数据,运用社会群体心理学中群体态度测量方法,借鉴Fraboni等编制的FSA量表,结合IAT联想测试法,对唐山市区老年人和老年前期人群对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的态度与行为意向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老年人与老年前期人群在"老年人社会参与的社会价值"上存在不同看法。在认知维度和情感维度上,老年前期人群总体上对老年人社会参与行为持有限积极的态度;在行为意向维度,老年前期人群受社会期望和道德教化的影响,对老年人社会参与的消极态度容易被隐藏,但会表现出对老年人社会参与不帮助、不表态、不加入的消极行为。未来老年人的社会参与会更关注参与活动内容的价值性,不单单追求参与活动的"利己"性。老年前期人群会希望通过参与社会活动,实现社会价值并得到社会其他群体的尊重;更加关注活动的可及性和便利性,对社会参与的专业性和安全性有着更高的要求。老年前期人群在对新事物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方面与老年人相比更为自信。社区和新媒体在未来的老年参与上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社会参与促进老年人在社会生活和社会互动中发挥重要作用,对其健康产生积影响。社会参与是在"陌生人社会"转型的宏观背景下,在微观社会情景中"再熟人化"的空间实践,参与活动将分散在各个私人空间的老年人吸纳在一起,以趣缘活动增进相互之间信任,形成不同形式的交往圈子。老年人通过参与各种活动,能够扩大生活圈子并融入社会,增进陌生人之间的互动、信任和集体情感,实现社会融合。政府和社会应多关怀老年人的精神需要,培育和建构老年人生活和交往互动的活动圈子。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心理健康的定义、标准及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老年社会参与作为"积极老龄化"政策框架下应对老龄化社会的一项重要对策,为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的老年工作提供了崭新的思路.为推进老年社会参与从理念走向实践,在回顾我国老年社会参与发展进程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老年社会参与的现状与问题,并从经济生活、思想观念、活动参与三个方面对构建以社区为平台的老年社会参与提出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14.
应用症状自评量表等4个国际通用心理问卷对高校贫困大学生进行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发现,36.5%的贫困大学生存在心理问题甚或心理障碍,其中:个性内向者在强迫症、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5个因子分上高于个性外向者;农村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总分和客观支持分高于城市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者比存在心理健康问题者自觉有更多的主观支持及支持利用,且应对方式积极主动。建议加强对贫困大学生的自立教育,着力塑造他们的良好个性,帮助他们树立进取的社会心态。  相似文献   

15.
民族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事关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民族发展。民族院校大学生自尊水平与常模相比无显著差异,但自尊得分也显著低于非民族类高校大学生;民族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较高,但心理幸福感总分及各个项目的得分低于非民族院校大学生;同时,除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偏执外,民族院校大学生在心理症状量表的得分均显著高于非民族普通院校。  相似文献   

16.
社会治理创新和治理体制现代化需要社会公众广泛参与;公众参与的能力和意愿取决于公共事务的协商过程在多大程度上是一个平等、多角度和信息开放的过程,需要通过构建开放的、可竞争的、定期的协商形式来确保公众参与的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17.
采用心理测试法对1309名高校新生学生进行测试,对原生家庭背景因素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水平的关系进行考量。结果显示,大一新生在性别、年龄、家庭子女排序、经济状态、留守经历五个维度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差异,总体而言,男生心理健康水平优于女生,成年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优于未成年组;独生子女家庭大学生心理发展水平优于多子女家庭,无经济压力家庭的大学生心理发展水平优于有经济压力家庭的大学生,无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心理优于留守经历的大学生。鉴于此,高校应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坚持积极心理取向和侧重预防的综合教育原则。  相似文献   

18.
为调查与分析合肥市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本文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合肥市某小学1 096名7~11岁小学生进行测查。结果表明:(1)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总分检出率为3.65%,各分量表阳性总检出率为总人数的62.5%,其中学习焦虑因子检出率为43.3%,各项检出率依次排序为:学习焦虑、过敏倾向、自责倾向、身体症状、对人焦虑、冲动倾向、孤独倾向、恐怖倾向。(2)除恐怖倾向外,其他各因子分男生与女生没有显著性差异。(3)恐怖倾向和冲动倾向与年级的相关达到了非常显著性水平,其中恐怖倾向与年级呈现负相关。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与年级的相关达到显著性水平,其中孤独倾向与年级呈现负相关。研究得出:合肥市小学生整体心理健康水平较好,但学习焦虑明显,应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加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9.
论社区参与的制度安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选取社区参与为研究视角,旨在从宏观角度考察社区发展过程中影响社区参与的制度安排。本文认为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政治、经济、社会制度的变革使得社区参与成为可能与必要;“街道体制”向“社区体制”转轨扩大了社区参与的空间;基层民主的制度创新保障了居民的参与权;社区服务与社区文化活动的开展营造了良好的社区参与氛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