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奇遇新疆馕     
馕的自白:咱是新疆各兄弟民族喜爱的主要面食之一,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据考证,咱的名儿来自波斯语,维族同胞原先叫咱为“艾买克”,伊斯兰教传入新疆后,才改为现在这名儿。有人说咱像老百姓的爱情,味道无奇,带着出门却很踏实。粽子的自白:咱是端午节的必备食品,咱这一生最自豪的事儿是出生好。古代爱国诗人屈原投汩罗江自尽后,老百姓为了防止鱼类破坏诗人的尸体,就将咱投入江中让鱼们吃咱而不吃伟人的尸体……后来咱还渐渐溶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情趣。老鼠的自白:我承认自己有点讨人厌,也不抱怨咱被N多人当作过下酒菜,这是咱作为“畜生”的本命,没办法儿。但人类为什么要把你们残忍的食用过程,活灵活现地起名为“三叫”,甚至更形象地叫“三吱儿”呢——这难道不是人性之恶的悲哀吗?桔子的自白:屈老爷子在他有名的《橘颂》开头就说:“后皇有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于南国兮。”唐朝诗人张九龄也有一句著名的“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所以,咱自古就是忠心耿耿、傲骨铮铮的象征,虽然它主要是咱祖宗的名声,但不要忘了咱是他们的直系血亲哟。  相似文献   

2.
水晶香粽     
馕的自白:咱是新疆各兄弟民族喜爱的主要面食之一,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据考证,咱的名儿来自波斯语,维族同胞原先叫咱为“艾买克”,伊斯兰教传入新疆后,才改为现在这名儿。有人说咱像老百姓的爱情,味道无奇,带着出门却很踏实。粽子的自白:咱是端午节的必备食品,咱这一生最自豪的事儿是出生好。古代爱国诗人屈原投汩罗江自尽后,老百姓为了防止鱼类破坏诗人的尸体,就将咱投入江中让鱼们吃咱而不吃伟人的尸体……后来咱还渐渐溶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情趣。老鼠的自白:我承认自己有点讨人厌,也不抱怨咱被N多人当作过下酒菜,这是咱作为“畜生”的本命,没办法儿。但人类为什么要把你们残忍的食用过程,活灵活现地起名为“三叫”,甚至更形象地叫“三吱儿”呢——这难道不是人性之恶的悲哀吗?桔子的自白:屈老爷子在他有名的《橘颂》开头就说:“后皇有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于南国兮。”唐朝诗人张九龄也有一句著名的“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所以,咱自古就是忠心耿耿、傲骨铮铮的象征,虽然它主要是咱祖宗的名声,但不要忘了咱是他们的直系血亲哟。  相似文献   

3.
桔生江南     
易子 《民族论坛》2005,(7):19-19
馕的自白:咱是新疆各兄弟民族喜爱的主要面食之一,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据考证,咱的名儿来自波斯语,维族同胞原先叫咱为“艾买克”,伊斯兰教传入新疆后,才改为现在这名儿。有人说咱像老百姓的爱情,味道无奇,带着出门却很踏实。粽子的自白:咱是端午节的必备食品,咱这一生最自豪的事儿是出生好。古代爱国诗人屈原投汩罗江自尽后,老百姓为了防止鱼类破坏诗人的尸体,就将咱投入江中让鱼们吃咱而不吃伟人的尸体……后来咱还渐渐溶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情趣。老鼠的自白:我承认自己有点讨人厌,也不抱怨咱被N多人当作过下酒菜,这是咱作为“畜生”的本命,没办法儿。但人类为什么要把你们残忍的食用过程,活灵活现地起名为“三叫”,甚至更形象地叫“三吱儿”呢——这难道不是人性之恶的悲哀吗?桔子的自白:屈老爷子在他有名的《橘颂》开头就说:“后皇有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于南国兮。”唐朝诗人张九龄也有一句著名的“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所以,咱自古就是忠心耿耿、傲骨铮铮的象征,虽然它主要是咱祖宗的名声,但不要忘了咱是他们的直系血亲哟。  相似文献   

4.
馕的自白:咱是新疆各兄弟民族喜爱的主要面食之一,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据考证,咱的名儿来自波斯语,维族同胞原先叫咱的“艾买克”,伊斯兰教传入新疆后,才改为现在这名儿。有人说咱像老百姓的爱情,味道无奇,带着出门却很踏实。  相似文献   

5.
壮歌和歌圩:地为琴键心为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 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 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这是西汉刘向《说苑·善说篇》里记载楚国令尹鄂君子晰泛舟湖中时听到的一首越人歌,也是至今尚能见到的最早的一首壮族先民的民歌。这首歌的曲调虽然已不得而知,但仍能体会到歌词所表述的思想感情是那么丰富炙热、委婉动人,也能从这首歌里窥知壮族民歌的久远——从远古一直流淌到今天。 壮族是一个在歌声中生活的民族,壮乡号称歌海,被诗人称为铺满琴键的土地。歌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无论下…  相似文献   

6.
(一)这地方叫玉龙坑,名儿雅,但却只是深圳人倒垃圾的地方.六月的一天下午,我们驱车来到玉龙坑,采访来自湘西龙山洛塔的向德辉.他可是特区的新闻人物.我们刚到深圳,市政府的湘西老乡杨女士就对我们说:"老有人同我开玩笑,说你们湘西人捡垃圾出了名,开始嘛,脸上有些挂不住,时间长了就觉无所谓.在特区,有本事抓钱就是好汉."  相似文献   

7.
大山情     
迈进北方山村,心里猛地一颤——那山逶迤连绵,多象个躺着的巨人;就连山脚下深沟里的水,也流得那么凶。晚上,老乡们来看搞“社会调查”的大学生。男人们撕条旧报纸,撒上土烟叶子,卷成又粗又长的喇叭,喷出烟味儿真辣、真呛人。房东大娘坐在炕沿儿上哧哧地纳鞋底。她女儿倚着门框笑着,问我:“姐,你说话咋这侉?”“是哩,我说这闺女的话咋听不溜。”“模样儿也不象咱这儿的人哩。”  相似文献   

8.
陈微 《民族论坛》2006,(9):64-64
我在日本碰到的第一个中国人,这样自我介绍她自己:“你好,我姓胡。”置身异域头一次听到这样的介绍,我心里打鼓得厉害,不知怎么称呼人家。我已经变成四不象了,把熟悉的人叫“老某”或“小某”都觉得别扭,更不要说刚认识的。我又不知道人家的年龄,冒昧叫人“老某”说不准让人生气,叫“小某”呢,也许又看低了人家。但不叫“老某”或“小某”,那又怎么称呼呢?总不能“某老师”、“某同志”吧,这又不是在中国。就是“某夫人”也不行,太正经了是不?总之我没法称呼人家。后来我和这朋友熟悉起来,互相通伊妹儿,我就直接告诉她不知道如何称呼。她在…  相似文献   

9.
战国时期,楚国著名辞赋家宋玉写过一篇脍炙人口的文章《对楚王问》,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在楚国都郢,有个人唱起歌,先唱的曲子叫“下里巴人”,由于这种曲调通俗易懂,“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后唱的曲子叫“阳春白雪”,曲调虽然高雅,可是“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这里所说的“下里”、“巴人”都是一种曲调,很受楚国老百姓的欢迎。今天已失传,不知如何唱法,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巴人曲调并不是楚国人自己创作的,  相似文献   

10.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找寻汉服失落的美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轻箬 《民族论坛》2005,(11):38-40
有服章之美,谓之华“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这是爱国诗人屈原《涉江》起首的文字。屈原一向以高洁出尘著称,一生都在歌咏香草美人,而他竟然爱慕一件衣裳若此,可见这件衣也足以与天然香草、绝色美人相媲美了。这件衣裳便是我们熟悉而又陌生的汉服。《左传》有“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我们华夏民族的名字就是从这华美的衣服而来。其实不仅仅是屈原,我们翻阅任何一本古典文集,里面关于华美衣冠的描述都可谓俯拾皆是。“罗衣何飘摇,轻裾随风还”说的是与自然交融的和谐之美,“丝衣其晦,载弁俅俅”说的是盛大瑰丽…  相似文献   

11.
从达坂山麓到秃尾河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陕北佳县与神木县交界的地方,有一条弯弯曲曲的急流,老百姓叫它"退河"."为什么叫退河?"我问.答:"太弯曲了,有时候觉得它好象退着流,其实它还是向前的."我立即想到历史,历史不也是这样吗!然而我还是不想信它叫"退河",于是查地图.啊,原来叫"秃尾河";老百姓念快了,便说成"退河".为什么叫"秃尾"呢?从地图上看,这河的尾巴伸进辽  相似文献   

12.
有人说,人大代表不过是“代表代表举手就了”,意思是起不了什么作用。那么,实际情况如何?请听在六届全国人大最后一次例会中,几位少数民族代表的自述吧。这一位,中等身材,精力充沛。他叫周飞雄,壮族,是广西民族学院副院长。他说: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民族》2008,(11):78-78
“羊肉串,羊肉串,喷香的新疆羊肉串……”1990年春节联欢晚会现场,陈佩斯在小品《主角与配角》中的这一声吆喝让全中国的老百姓都记住了“新疆羊肉串”这个名词。实际上,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新疆羊肉串早己在全国内陆城镇遍地开花,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而伴随着喷香的羊肉串一起出现的,  相似文献   

14.
北京同仁医院眼科,可谓全国的眼科权威。不仅医术高,服务态度也好。特别是对来瞧眼病的少数民族兄弟姐妹,更是情深意长! 去年年底,由青海来了位叫卓玛春的藏族妇女,得的是角膜白斑合并白内障,几乎是“睁眼瞎”。陪她来的除了她男人外,还带了4个孩子和一个远房亲戚,总共7口子人。这一大家子,下了火车就直奔“同仁”。一进门,个顶个那副打扮,科里管分诊的老护士张德福,一眼就瞅出是藏族的了。他笑咪咪地给加了个“塞儿”,又一溜儿小跑地把这一大家子送到门诊最年长的医师吴君卿大夫那里。吴大夫立马儿就给卓  相似文献   

15.
福建省晋江县陈埭镇1984年工农业总产值突破一亿元,成为省内第一个亿元镇,被誉为“福建一枝花”。时隔不久,又出了假药案,轰动全国。这枝花近况如何?带着这个问号,我来到了陈埭。镇里的负责人丁显操听明我的来意,说:“转一圈儿,就一目了然。”快人快语。  相似文献   

16.
后汉王逸《楚词章句》说“昔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祀,其祀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沅陵处于楚国之南,位于沅湘之间,其之俗所好“祀”就是流传数千年、至今仍然兴盛的巫傩祭祀。“傩”(nuo),在汉字中又写作“难”:它是“苦难”、“灾难”的“难”(nan),又是“难产”、“难事”的“难”(nan)。傩是中国远古人类为了消除灾难、危难,祈求平安、丰产而“发明”的一种巫术祭祀仪式。傩戏就产生在这种巫术仪式之中。祭祀土地神的傩戏,几乎各地都有,有的地方叫《搬土地》,有的地方叫《出土地》,而沅陵叫《三妈土地》。“三妈土地”…  相似文献   

17.
古代越族,即是今南方各少数民族的先民,他们居住地在古楚国。在先秦文学中,楚地民歌是拥有一席之地的,西汉末年大文学家刘向所著的《说苑·善说篇》曾记载着有一首楚地越族民歌,这便是后世广为流传的《榜枻越人歌》: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 何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  相似文献   

18.
“北京有个中南海,毛主席,他就住在那兒。”姐姐指着天上最亮的一颗星星: “喏,你瞧,就在那顆星星底下!”——引自旧作“北極星”当竹楼下那只茶花鷄叫第二遍的时候,小伊香就醒了。她瞪着眼睛想了好半天:今天是放农假后的第二天了,放假那天老师就說,放假嘛,每一个毛主席的好学生,都要为社里做件好事。小伊香可不,她要做两件!比岩糯,比伊姣,比誰比誰……都要多做一件!現在茶花鷄叫了三遍了,可就只想起那么一件:帮公社往田里送飯。都大半天啦,只想起这件,唉!  相似文献   

19.
(一)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们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1957年,资产阶级右派分子猖狂地向党进攻时,新疆的地方民族主义者,也疯狂地反对祖国的统一、民族团结、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他们造谣说:“新疆向来就是独立的。”他们否认历史事实,或歪曲新疆的历史,这是他们的极其阴险毒辣的一种手段,即是企图为他们闹分离,闹“独立”,闹“共和国”寻找历史根据。地方民族主义者歪曲新疆与祖国的历史关系,  相似文献   

20.
6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一个月之际,中国地震局震灾应急救援司副司长苗崇刚就“灾后如何进行抗震设防”的问题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很多农村的房子基本上不设防,这是中国的现实。近几年,国务院要求地震灾害防护区的政府,要推进农村抗震安居房的建设。此时,苗崇刚提到了新疆等地的做法。他说:“在新疆,政府按个统一的图纸,或者推荐性的图纸,集中培训工匠进行施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