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建立居民储蓄增长模型,可以对影响居民储蓄增长变化的主导因素作出分析,从而对居民储蓄的发展趋势作出正确的判断。本文在分析居民储蓄增长原因的基础上,选择适当变量建立模型,并对模型加以解释。一、居民储蓄高速增长的原因1.居民收入大幅增加是居民储蓄高速增长的决定因素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发展,居民收入大幅增加。1978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仅有3624亿元,到1995年增长到57495亿元,年平均增长率为17.7%,居民可支配收入则从1638亿元增加为39759亿元,年均增长20.6%。经济规律表明,居民收入增长的比例高于消费的增长比例…  相似文献   

2.
据苏州市城调队住户抽样调查统计,今年上半年,苏州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858元,平均每月643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8%,与此同期,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仅为102.8。居民收入实现了低通胀下的整体稳定增长,但其中依然存在一些结构性矛盾.井里扩大趋势。一、收入实际增长较快1991年至今,我市经济波动较大,居民收入增长水平也在不断波动。居民收入年增长最高年份是1993年达到33.8%,最低为1991年12.4%。与此同时.物价指数也随景气波动而大幅波动。1994年最高达123.0,最低为今年上半年为102.8。因此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后,居…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乌海市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经济效益显著,从而带动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居民购买力增强,出现了居民收入增长,消费支出稳步跟进,收支协调、健康发展的趋势。 一、城镇居民收入快速增长,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746元 2003年,乌海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746元,剔除物价增长因素,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实际增长15.2%。增幅上升2.3个百分点,是“十五”期间收入增长较快的一年。  相似文献   

4.
居民储蓄高增长原因及分流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2年2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报告,中国城乡居民本外币储蓄存款1月末余额为9.8万亿元,与上年同比增长20%.年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占GDP比重逐年上升,且居民储蓄存款增长速度大大高于居民收入增长速度,2002年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增长速度达到17.8%,而同期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为12.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人增长速度为4.6%.为什么居民储蓄存款会高速增长?怎样认识居民储蓄存款的高速增长?采取什么对策分流储蓄?  相似文献   

5.
居民储蓄是我国积累资金的重要来源之一,居民储蓄的持续高速增长将会对积累水平、积累的来源构成和积累的使用方向产生相当大的影响。一、对正常积累率的影响从理论上讲,居民储蓄的增加就是积累资金的增加,因此,如果其他因素(如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政府和企业的积累倾向)不变,居民储  相似文献   

6.
2012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承上启下之年,包头市各级政府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千方百计提高居民收入。居民收入稳步增长,消费质量逐步提升,消费结构日益优化,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截止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33485元,同比增~13857元,增长13.02%,城镇收入总量居自治区首位。  相似文献   

7.
一、赤峰市城镇居民收入的现状与特点(一)城镇居民收入现状近年来,赤峰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为居民收入增长提供了保障。城镇居民收入增速加快,收入来源呈现多元化,家庭经济实力明显增强。据国家统计局赤峰调查队调查资料显示:2007年赤峰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万元大关,达到10032元;2011年突破1.5万元,达到16416元,2005年增长8844元,增长116.8%,是改革开放以来实际收入增长最快的时期,也是老百姓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2005年赤峰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  相似文献   

8.
中国居民消费行为研究   总被引:37,自引:1,他引:3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凤  王玉华 《统计研究》2001,88(4):24-28
一、问题的提出进入 90年代以来我国居民消费率呈下降态势。消费占GDP的比重 ,由 80年代的5 2 %降低到现在的 46 %。近年来 ,政府采取了包括降低银行存款利率 ,鼓励个人信贷消费、提高中低层居民收入等一系列举措 ,然而居民消费并没有摆脱低迷状态 ,1 998年全国消费品零售增长 6 8% ,比 1 990— 1 997的年均增长低 1 4 5个百分点。与居民低消费率相对应 ,居民储蓄持续增长成为我国最引人注目的经济现象之一。居民储蓄是指可支配收入减去消费和转移支付后的余额 ,包括实物性储蓄和金融性储蓄。在我国的居民储蓄中 ,金融性储蓄约占75 % ,…  相似文献   

9.
杨宇焰  申思 《四川省情》2006,(12):34-35
我国国民储蓄率长期在40%以上,特别是近年来不断攀升,据有关部门估计2005年达到47%。是什么原因导致储蓄率长期居高不下呢?政府、企业、居民在储蓄中的比例与关系是怎样演变的?我们针对近年四川省国民储蓄变化情况,从国民经济核算和资金流量表的角度做了以下分析。对国民储蓄概念的理解根据国民经济核算原理,储蓄是指可支配收入中扣除消费的部分。从国家的角度看,国民储蓄为国民可支配收入与总消费之差。国民可支配收入等于国内生产总值与来自国外的净经常转移之和,而总消费可分为住户(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若按部门划分,国民储蓄等于住户…  相似文献   

10.
我国改革开放后,在分配领域虽然平均主义继续存在,但同时收入分配差距却在迅速拉大。1994年中国人均GNP4729元,最穷20%的家庭收入只占全部收入的4.27%,最富20%的家庭却占全部收入的50.24%,同年在美国这一数据分别为4.4%和44.6%。我国个人收入基尼系数1998年为0.382,1995年则上升到0.452。可见当前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十分悬殊。  相似文献   

11.
一、收入预期 收入预期是指居民根据自身掌握的信息与经验对可支配收入的事前估计、判断.目前在我国,收入预期对消费需求的影响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随着我国分配体制的改变,城镇居民固定收入增长缓慢,而暂时性收入变化较大,居民不得不结合固定收入与暂时性收入来预期收入的变化,并根据收入预期安排消费支出.(2)我国就业制度、社会保障体制的巨大变化,使人们失去了收入预期的原有基础,收入预期的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导致现期消费需求下降.(3)宏观经济环境由通货膨胀转向通货紧缩,人们将调整其收入预期.如果居民普遍预期收入会下降,那将抑制消费需求的增长.相反,如果居民普遍预期收入上升,则将促进消费需求的增长.(4)居民实际收入的低幅增长使居民收入预期呈下降趋势.1995年-2000年,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增幅均处于5%-6%左右,这与GDP增长相比,处于低位徘徊.由于居民收入预期降低,迫使居民放弃高收入幻觉消费,因而消费更加理性化.(5)我国与收入、消费有关的各项经济政策的实施也将影响到居民收入预期的变化,从而带动或抑制消费需求的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2.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末余额已从1978年的210.6亿元增加至1994年末的21519亿元,短短十六年间储蓄总量增长101.18倍,年平均递增33.53%。到1994年末全国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年未余额已达1795.49元。居民储蓄占银行存款的比重也从1985年的39.97%升至1990年的60.4%和1994年的734%。在突飞猛进增长着的储蓄存款背后,是什么在影响着这个活跃的变量呢?本文借助相关分析这一工具,对可能影响储蓄的诸要素进行分析。同时为尽量保证相关系数求解结论的正确性,将对求出的相关系数进行显著性检验;为提高精确度,对显…  相似文献   

13.
居民储蓄存款流向何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尽管央行多次降低存款利率,但我国居民储蓄一直呈超常高速增长之势。城乡储蓄存款余额1988年为3801.5亿元,1992年11545.4亿元,1995年29662.3亿元,1998年达到53407亿元。从1988年到1998年的10年时间里,居民储蓄存款增长了14.3倍,大约每两三年就翻一番。1991~1998年, GDP年均增长10.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6%,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4.9%,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增长28.8%。可见,储蓄存款增长速度远远高于经济增长速度,也超过…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我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城镇居民家庭收入水平有了较大提高。2003年我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31.88元,比1996年增长75.78%,平均每年递增8.39%。在城镇居民收入增加的同时,居民家庭之间的收入差距也呈现出扩大的趋势。而体现在城镇居民衣、食、住、行等消费方面的差距则表现的更为突出,此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我国各省市城镇居民消费与收入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亮  余佳 《统计教育》2009,(12):40-43,48
本文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利用了1991—2007年的人均消费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统计数据。对我国29个省市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表明,消费水平与人均可支配收入密切相关,其中居民自发消费与人均可支配收入呈同方向变动,而边际消费倾向与人均可支配收入呈反方向变动,并且城镇居民的自发消费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数字快报     
《四川省情》2019,(5):8-9
居民收入稳定增长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493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8.7%,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7158 元,增长8.8%,中位数是平均数的84.3%。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市部分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逐步好转,地区生产总值有了较大提高,为居民增收奠定了基础;社会保障逐步完善,保证了失业人员和低收入居民收入的增加;国家再次为机关、事业单位职工调整工资及提高养老金,并及时兑现。在诸多利好因素的影响下,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今年1—7月份人均达到3964元,同比增长11.6%。其中人均工薪收入3032元,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部门货币需求快速增长,已经成为我国货币需求的重要主体。文章回顾了体制变迁中我国居民部门货币需求的变化及特点,并构建了居民部门货币需求的理论模型。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在我国经济体制不断变化的背景下,我国居民部门的长期货币需求主要取决于居民可支配收入,但金融市场波动、居民收入差距变化以及居民对未来收入预期都会对居民部门短期货币需求的波动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县域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与收入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林文芳 《统计研究》2011,28(4):49-56
 本文利用福建省县域居民消费样本调查数据,基于空间相关性和扩展线性支出系统,对我国县域居民消费结构与收入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可支配(纯)收入对居民的各类消费具有显著的影响,而且对八类消费的作用强度不同;旨在提高居民收入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能够促进消费需求,针对不同边际消费倾向的政策可以更有效地引导居民消费。本文的分析不同于以往对居民消费结构的研究在于:一是直接使用居民生活状况调查的微观数据进行ELES模型的参数估计,改变了仅使用七类收入群体数据的局限;二是在ELES模型中引入空间因素,考虑了因地理相邻对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分析更为客观合理。  相似文献   

20.
基于城乡居民收入抽样调查的居民可支配收入统计数据是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重要的基础数据之一,它不仅是衡量国家和各地区居民生活水平的基本指标,而且在宏观经济学理论及实证研究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对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也有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由于反映我国国民收入水平的国民生产总值等宏观统计数据的准确性问题一再遭到人们的质疑,认为中国的GDP被高估.居民可支配收入作为反映国家人民生活水平最基本的统计指标是否也存在同样的疑虑:中国居民收入是否也高估了,本文在对我国城乡居民抽样调查统计数据进行评估的基础上,根据国民收入循环原理对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进行了估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