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清《李远墓志》释文存在部分问题,主要是因为对文意理解不够,对文字主观臆测而致使文字误释、标点不当。结合文献典籍及字典辞书对其错误之处作出补正,以便这份文献材料能够被准确利用,是一份有价值的工作。  相似文献   

2.
《法苑珠林》是最为重要的佛教文献之一。中华书局出版的《法苑珠林校注》是一部高质量的古籍整理著作,但其中的标点偶有可商之处,文中列举了该书的十九处标点疑误之处。  相似文献   

3.
标点《十三经》是一项浩繁艰苦的工作,整理者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当。笔者经过研究《十三经注疏》(标点本),发现《礼记正义》标点中有21项不妥之处,现提出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根据文史资料辨析,发现中华书局1972年版点校本<南齐书>的标点存在一些不足和讹误之处,予以指正,以此作为此书重新修订时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仪礼注疏》为底本,参照北大标点本,即简体字本,发现二者在文句标点断句上,均有值得商榷之处,现摘出四十余条详加讨论。  相似文献   

6.
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凡三往乃见"等数句,一般标点为"凡三往,乃见."习惯译为:"总共去了三次,才见到."笔者认为,这种标点方法有值得商榷之处."凡三往"与"乃见"之间,一般用逗号,而联系上下旬,实际应标为句号.  相似文献   

7.
庸圭璋先生《词话丛编》在标点上,存在问题较多。刘石同志在《<词话丛编>标点异议》一文中,指出该书“标点体列混乱”、“标点体例不当”、“断句标点错讹”(见《山西师大学报》1991.1),所见极是。读了刘石同志文章以后,我又检出该书标点不妥之处32例,草成《<词话丛编>标点异议拾遗》,寄《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今又发现标点错讹一例: 承班词较南唐诸公更淡而近,更宽而尽,人人喜效为之。如“相见绮筵时。深情黯共知。难  相似文献   

8.
栾保群、吕宗力校点的《日知录集释》(全校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在迄今《日知录集释》点校本中最为精善,但其标点及校勘方面仍偶有可斟酌之处。本文尝试摘出标点错误20处,校勘问题6处。  相似文献   

9.
文章列举了竹简《文子》白话文中标点的诸多不妥之处 ,分别从宜断而未断 ,不宜断而误断 ,宜属上句却断为下句 ,宜属下句却断为上句 ,虽断而标点不妥等五个方面予以讨论 ,并一一提出修改意见及修改理由  相似文献   

10.
中华书局点校本《魏书》,由唐长孺先生点校,魏连科先生编辑整理,学术成就很高,是目前最好的版本。但毋庸讳言,由于时代条件等方面的原因,该书在校勘及标点上尚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对该书《乐志》校勘及标点未周之处提出讨论,予以补正。  相似文献   

11.
不足与需要:论标点符号的语法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使用频率很高。标点符号与语法的关系密切,具有重要的语法功能,但现行标点符号的语法功能体系性不强,且对其研究和重视不够。这种状况与中文信息处理和语文现代化的需求均不相适应,亟须加强标点符号的语法功能的研究,构筑以语法为原则的科学完备的标点符号系统。  相似文献   

12.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语言学的研究范围局限在词素、词汇、句子以及词汇和句子表达的意义上,对句以上单位的研究被看作是修辞学、文学研究等领域的事。近年来,西方语言学家越来越重视句以上单位的研究,他们对句子成分、语体、语域、语篇及篇章结构的内部关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然而,仅仅研究句子和篇章之间的关系是不够的。事实上,句子不是构成篇章的直接成分,完整的篇章是由若干句群拼成段落再构造成篇的。本文运用语言学理论对英语句群的结构及其在篇章中的作用进行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3.
通过溶剂超临界CO2雾化萃取法制得了乙基纤维素微粒.研究了溶液喷口流速、溶液浓度、温度、压力对颗粒粒径及其粒径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改变工艺参数,可在较大范围内调控微粒大小,所得微粒平均粒径为0.64~10.83μm.随着温度和溶液浓度的增加,颗粒粒径及其粒径分布增加;随着压力和溶液喷口流速的增加,颗粒粒径及其粒径分布减小.  相似文献   

14.
英汉两种语言属于不同的语系,在句型结构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对比发现这些差异,并探求其背后原因,有助于我们加深对这两种语言的理解,也有助于提高译者在英汉互译中的对比转换意识。  相似文献   

15.
《马氏文通》的句法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氏文通》以句法为核心,以句、顿、读等语法单位,和作为句法成分的词、表示隐性语法语义关系的次所建立了系统的语法体系,不仅以它的科学性奠定了汉语语法学的基础,而且也以它本身所体现出来的矛盾启迪着汉语语法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礼记·学记》中的“大学之教”部分,各家在断句和注解方面都存在歧见。对于任何文献而言,其语言必定刻有其所处时代的烙印,对其作语言层面的分析不能离开其所处历史时期的语言面貌。据此,以《礼记》、《孟子》和《春秋繁露》为语料,结合《礼记·学记》的内容和篇章结构特点对该句作出重新标注,可使各家的对错得失得到一个较为公正的评判。  相似文献   

17.
话语分析和语篇语言学使我们注意到了文本的细部特征可能具有的施为性和成事性言语行为效力。译者必须对此保持高度的敏感,以免翻译中导致语用文体功能的流失。文章通过描述方法,结合实例,探讨标点符号在小说翻译中的诗学功能及其有效转换。  相似文献   

18.
汉语中的破折号和英语中的dash符号承担着相似的功能,是加强语言逻辑、丰富语言色彩不可或缺的手段,是一个能够辅助文字表达感情的标点符号。因为英语和汉语的语段生成过程不同导致了二者的语序和句子划分有很大差别,所以在英汉翻译时对待标点符号也要像对待文字那样用心。虽然汉语中破折号和英语中dash的功能相似,但两个符号使用频率差别很大,因此在翻译时绝不可照搬照移。破折号的应用与否应根据其功能和语言内容决定,力求将源语言准确转达、地道表述。  相似文献   

19.
中华书局点校本二十四史因具有权威性 ,受到广大文史工作者的喜爱。然而《明史·刑法志》在涉及明律关于诬告反坐的处理办法时 ,有一段文字竟有十多处标点存在着问题。其原因是整理者没有将所举的每一个例子看成是反映“已决”、“未决”两种情况 ,且这些规定根据的是“反坐剩罪”的处罚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