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全球化是我国青年宗教研究的新视角。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青年接触宗教的途径发生了变化,对宗教的态度更为宽容和理性,并受多重因素影响塑成现有的宗教观;针对我国青年宗教观的复杂状况,应该做好青年工作,开展宗教知识教育,以进行适当而有益的引导。  相似文献   

2.
论全球化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化进程中,面对社会价值取向多元化的新形势,增强全社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引领作用,通过加强思想理论教育,注重实践养成,形成制度保障,营造社会氛围,努力促进全社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认同.  相似文献   

3.
周大鸣 《学术研究》2012,(6):33-37,159,1
人类文化的多元性特点正在以各种诡异的方式进行表达。文化多元性的所谓实存价值,在某种程度上主要立基于表述者的自我意识,而作为异文化的他者的在场则时常被忽略。因此,重新审视文化多元性的表述方式,增进"自我"与"他者"的相互理解,在强调文化多元性的重要意义的同时正视"他者"的存在,是全球化背景下维系文化多元性存续所需要积极面对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4.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速,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主权国家的国家认同遭遇愈益严峻的挑战,甚至引发国家认同危机,尤其是近些年各国间的领土纷争时有发生更加剧了这一危机.为了维护国家的生存与发展,后发国家不得不同时完成构建民族国家和融入全球社会这两大任务.因此,应正视全球化给国家认同带来的挑战,在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辩证关系的基础上,在承认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前提下,依据本国的国情,通过诸如完善制度,以国家统一的核心价值观引领、整合民族意识,协调发展各地域、各民族的利益等途径,来逐渐增强国家凝聚力、向心力,强化国家认同.  相似文献   

5.
青年网民的社会认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认同是在一定的社会情境下逐渐建构的,网络社会的崛起为青年网民的社会认同提供了新的社会认同情境。网络时代青年认同表现出新的特点,即自我认同的双重叠合、群体认同的随意性、社会认同的兼容与冲突。青年网民在网络空间的多元认同建构机制是基于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的比较,是基于现实社会的生活经历,是基于网络社区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6.
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价值认同的挑战及根源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品超 《兰州学刊》2009,(9):160-162
伴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的日益发展,当前,我国大学生价值观教育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特别是大学生的价值认同问题尤为突显,主要表现为部分大学生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缺失、价值判断模糊、功利主义盛行、诚信意识缺乏、心理问题加剧等,这些问题极大地损害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我们深入剖析大学生价值认同问题遭遇挑战的缘由,这有助于我们全面审视全球化对大学生价值认同问题的影响,进而采取更为有效的措施确保大学生健康成长与成才。  相似文献   

7.
全球化与文化认同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从探讨全球化与文化认同的概念意蕴切入 ,指出现代化在促进全球化和民族文化认同过程中的巨大作用 ,揭示该过程所包含的正面的与负面的因素 ,并结合当代社会实践 ,剖析与之关联的种种文化认同危机 ,进而为超越危机、实现民族文化的繁荣与现代化提出可供选择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焦佩 《阴山学刊》2005,18(5):86-89
全球化催生了反全球化,随着反全球化运动的“国际化”,反全球化日益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并对未来世界的发展模式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反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政治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国际政治将在国家主权、内政自治、国际政治主体、政府的代表性和民族文化的同一性等方面应对反全球化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论青年学生政治参与的诉求理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逸 《江西社会科学》2002,3(11):210-212
在激发、调动青年学生的政治参与中,既要注意克服政治热情失控时的政治盲动,又要避免政治热情压抑时的政治冷漠化,防止政治责任感被功利和金钱所消解、遮蔽;引导他们自律理性的诉求是根本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背景下的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化导致政治文化的多元化。在全球化背景下 ,我们应采取理性的态度来面对全球化对我国政治文化带来的挑战 ,正确认识我国政治文化现状。要通过深化体制改革、加强主流政治文化建设、完善政治社会化渠道、对中西政治文化综合创新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来科学建构当代中国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文化的角度论述了全球化与民族国家认同之间的关系,并具体分析了在中国古代思想的语境中的“中国人”的认同问题。  相似文献   

12.
微传播是网络传媒快速发展、媒体技术加速变革、信息接收优化调整所带来的一场媒介革新,具有进入门槛低、传播无边界限性、管理真空化等特点。高校政治认同教育在外延层面、媒介层面、个体层面面临三重困境:一是社会思潮多元化,主流意识形态受到冲击;二是传播媒介微细化,传统认知媒介被颠覆;三是政治态度冷漠化,政治认同效能的凝聚力降低。高校需从内核、渠道、外延方面加以改进,应强化内核,提高传播内容的权威性;拓展渠道,提升传播过程的精细化水平;巩固外延,统筹传播方式的多元化表达。从微传播视域提升政治认同教育的穿透力、效能感与整合力。  相似文献   

13.
作为社会现代化的产物,网络已成为我国公民政治参与和利益表达的重要平台.在新时期反腐语境下,网络以其自身独特的技术优势和“旋风式”的反腐效果愈来愈受到人民群众的青睐.网络反腐作为公民政治参与中出现的一种非制度化的参与渠道,也是一种新的政治现象.文章分析了在中国出现这样一种非正式但又十分重要的反腐渠道的原因,并指出多元化的网络环境给新时期政治认同整合带来的冲击.在网络反腐视域下,我国应通过加强网络平台“硬环境”和网络意识形态“软环境”建设,构筑起“网上网下,官民互动”的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反腐体系,进而提高认同指数,推动法理型政治认同建设和提高我国政治文明水准.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化和各种全球性问题的蔓延,民族国家在全球治理中面临越来越多的新挑战,以国家为中心的多边主义治理也不断暴露出内在的局限性,非政府组织、全球公民社会等非国家行为体对全球问题的解决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全球治理的紧迫现实呼吁新的多边主义。新多边主义是在多边主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全球公民社会进行国际合作的产物。虽然新多边主义治理替代多边主义治理并非易事,但是它对全球治理的重构正在缓慢和艰难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5.
该研究阐述了政治认同的基本观点,分析了当前大学生政治认同所面临的挑战。诸如多元文化冲击、改革开放进程中呈现的问题以及腐败引起的公信力下降问题等等。研究指出,加强公民教育有助于促进和提高大学生的主流意识与政治认同,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考量:应从提高大学生的公民意识、提升大学生的公民行为能力、建构大学生自主参与机制等方面加强大学生的公民教育。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世界化的逻辑延伸与空间拓展.因此,应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置于世界历史发展的宏大进程中加以观照.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新视域,用世界眼光审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演进,从全球化的视野和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高度,提炼和升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经验.并使"中国经验"积极地走向世界,在全球视野中展开中国马克思主义与世界文明的交流和对话.增强中国马克思主义在世界马克思主义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从而彰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更加丰富的世界价值.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政治参与是一个国家民主政治高度发展的表相特征,目前,我国大学生政治参与普遍存在参与认知不明确、治分析能力低、利化趋向明显、治参与效能感偏低等问题。在充分分析上述现状产生原因的基础上,从体制机制完善、政治文化建设、学校教育改革、拓展参与渠道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推进我国大学生政治参与高速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18.
19.
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视角看青年学生的社会适应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我们形成正确有效的思维方式的重要理论和具体工作的指导原则,正确理解和掌握这一观点具有重要意义。对于青年学生的社会适应的教育和引导,也要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视角思考,在实践视域中分析矛盾探寻对策。  相似文献   

20.
网络给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机遇和挑战 ,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必须高度重视和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使广大师生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 ,提高抵御错误思潮和腐朽生活方式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