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第一 ,重视对经济权益的维护 ,轻视对民主政治权利的保障。在农村经济改革的进程中 ,重视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合法权益的保护 ,本身无可非议 ,而且 ,减轻农民负担 ,是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根本。要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 ,就必须高度重视农村民主政治建设 ,保障农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政治权利的实现 ,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的创造性 ,开创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局面。一些农村基层干部对此重视不够 ,在全力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 ,侵犯农民民主权利的事件时有发生 ,引发群众的持续上访 ,加剧了干群矛盾 ,反过来迟滞了经济发展 ,形…  相似文献   

2.
自新《村民委员会组织》颁布实施以来,尤其是农村村民委员会换届直选以来,广大农民的民主意识普遍提高,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管理村级事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增强,推动了农村社会和经济发展。但由于农村“两委”成员素质良萎不齐,加上拥有充分民主权利和农民依法维护集体和个人利益意识的增强,从而导致了个别农村群众联名要求罢免村委会成员事件。无论农民提出的罢免理由是否成立,罢免提议是否通过,这些罢免事件都给我们带来了不少的启示,同时也看到了当前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着力点。前双岛村是山东威海市环翠区的一…  相似文献   

3.
村务公开是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体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意愿和要求,这一民主形式在农村普遍受到欢迎。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一些村民委员会的村小组对村务公开流于形式,农民对此意见很大,反应强烈。我认为当前村务公开要落实“四权”:一是定期知情权。农村大多数村组实行村务不定期公开,随  相似文献   

4.
基于农民增收视角下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少取多予"的农业政策,难以保证长效的农民增收.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提升农民增收的关键.目前,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投入不足,导致劳动力素质低,影响了现代农业发展、劳动力的转移和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致使农民收入增长徘徊不前.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是一个系统的社会工程,对于提高农民农业技术的运用,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增加农民收入和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要充分挖掘农村潜在的人力资源,创新农村教育、农民培训模式,采取学校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技术培训、卫生保健和医疗保险等措施.同时,为劳动者提供及时有效的就业信息,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不断增加农民的收入,为农村乃至整个国家的现代化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5.
王凤梅 《社科纵横》2008,23(5):34-36
随着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进行,农村市场逐渐凋敝,乃至不再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农村市场之所以日益凋敝,功能削弱,一是市场动力缺乏,二是国家对市场控制不断增强.农村市场的缺失,直接影响到农村多种经营和农村工业化的发展,造成农村经济积累途径短缺,致使农村经济现代化陷入滞缓状态.另外,作为信息交流及孕育现代意识的重要场所--农村市场的缺失,也直接影响了农民现代意识的培养,妨碍了农村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农业保险作为一种有效的风险分散机制和经济补偿制度,对推动农业防灾减灾以及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甘肃作为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地区,开展农业保险的推广对区域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从甘肃农业保险的现状入手,探讨了甘肃农业保险目前仍然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法律制度、财政支持、农民思想认识、收入水平以及保障机制等方面分析了阻碍农业保险发展的诸多因素,为甘肃农业保险的长期持续发展提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农民科技意识是农民对科学技术的思想、观点和心理的总称,实施科技兴农战略需要增强农民的科技意识。培育农民科技意识必须抓住四个主要环节: 开展科技下乡活动,对农民进行科技培训,通过科技示范,加强乡镇村干部教育培训;以激发、培养和增强农民的科技意识。各主要环节综合协调,构成培育农民科技意识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8.
岳爱娴 《社科纵横》2010,25(9):29-30,45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当前我国农村最主要的经济组织形式,是我国改革开放特别是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最新实践。在实践过程中,河南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有着自身的特点,既要看到取得的成绩,又要正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本文针对河南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社科纵横》2016,(3):59-64
生态农业是我国未来农业发展的基本目标。这不仅要考虑解放和发展农村农业生产力,而且要注意农业生产发展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统一。然而,当前生态农业发展过程中不可持续趋势凸显。因此,只有汲取传统思想的精华,创新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加大对生态农业项目的投资,培养农民生态意识,才能更好地推进生态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村水资源供给恶化的危害与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水源供给是农业生产安全的重要保证.近年来,我国农村水资源供给的支撑能力不断下降,农村水资源质量不断恶化,对于我国农业生产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本文在提出"农村水资源供给恶化必然会危及农业生产安全"问题的基础上,从农民生存、地表径流、地下水超采、高附加值农业、防灾成本、可持续发展六个方面分析了这种危害性,并结合危害性分析从水权制度建设等五个方面给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1.
薛明珠 《学术交流》2023,(3):158-166
在中国式现代化推进过程中,农民群众这一群体始终是主体力量,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当前农民主体意识建构仍然受到小农经济思维尚存、民主素质有待提升、文化涵养重视不够、社会生活慢于时代、主体能力拓展不足等不利因素影响。因此,应当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加大政府购买农村文化服务力度,防范城镇化进程中的潜在风险,大力培养农民职业能力,多措并举推进农民主体意识建构。  相似文献   

12.
省委《关于把我省由农业大省建设成农业强省的决定》,是建国以来黑龙江省在农村工作上具有重大意义的战略决策.战略方针是全面开拓,重点突破,是积极进取战略.建设农业强省要走(技术密集 劳动密集 资源节约)三结合型的集约化的农村经济发展道路.确定战略重点,对实施强省战略至关重要.一是大力实施科教兴农,发展“两高一优”农业,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二是继续调整好产业结构,提高农村经济整体效益;三是积极推进产业化,增强农村经济综合实力;四是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五是加快小城镇建设,推进剩余劳动力转移,提高广大农民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山东省嘉祥县为减轻自然灾害损失,培养农民抗灾自救能力,增强农村弱势群体经济发展活力,强壮农村经济发展后劲,实施了“十万棵冬枣减灾扶贫救助工程”。该工程以实现广大农民共同富裕为目标,通过社会捐赠筹集资金,购买了10万棵优质冬枣树苗,扶持全县农村2.5万户贫困户和灾民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增强贫困户和灾民抗灾  相似文献   

14.
由于受地理位置和气象条件等自然因素决定,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水、旱等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同时,又是一个人口大国、农业大国,自然灾害造成的粮食减产常常导致饥荒和社会动荡,甚至人口流迁或死亡。因此,中国历史上积累的防灾减灾及灾后经济恢复的经验非常丰富,归纳梳理这些经验,可谓一种独具特色的"中国模式",它是由治水模式、仓储模式、以工代赈模式、对口援建等四个模式作为支撑,反映出历代劳动人民群众在与自然灾害抗争中的智慧与伟大力量,这是留给当代及后人与灾害作斗争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5.
一个国家和地区要政通人和、兴旺发达,就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民主政治建设。我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农业大国,农村的民主、农民的民主尤为重要,如果没有农村、农民的民主,也就根本谈不上国家的高度民主。因此,本文仅就如何推进农村基层即村一级的民主政治建设发表一点粗浅的看法。众所周知,在我国农村依照《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普遍建立起来的村委会是农民冲破传统的管理方式,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产物。广大农民通过村委会这一组织形式实行自治,  相似文献   

16.
提高农民收入的最佳途径是对农民进行素质教育、科学技术教育。所以广泛开展农民科技培训,全面提高农村农民的整体素质,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又是难点。为此,本文阐述了农业高校成人教育传播农业科学技术知识的的重要性和存在的问题,建设性地提出了农业高校成人教育方向性对策。  相似文献   

17.
王媛  丁小蕾 《社科纵横》2013,(2):160-162
在日益恶劣的自然环境下,农村学校在应对自然灾害等危机上表现出基础建设薄弱、危机管理意识淡漠、缺乏应急管理预案、生命教育缺失等不利因素。根据危机管理的相关理论,农村学校应对自然灾害的危机管理应从制度能力、控制能力、技术能力、公众能力四个方面加以提高。  相似文献   

18.
最近,我们对江西省婺源县5个乡镇进行的调查结果表明,近年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严重滑坡,农民得不到系统的思想品行和政治教育,群众思想十分混乱,对一些孰是孰非总是模糊不清,需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一、现状与特点现状一,政治观念淡化。一是无远大理想。部分农民尤其是青年农民,对走共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民国时期北平西北郊区的农村为考察对象,其范围在距北平城墙20里以内,也就是今天海淀区西北二至五环之间的区域,例如北面的清河、西面的四季青、西北的昆明湖下游流域。文章综合参照当时的社会调查和报刊、档案,从郊区民众的角度解读郊区型农业。这种农业形态打破了自给自足的传统农业,农产品商品化程度较高,土地集约化经营,是劳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农业,是农民创收的途径之一。一方面满足了北京城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增强了农业的防灾抗灾能力。但是,郊区型农业在民国时期并未得到发展。在战乱不断的历史环境下,农业成为各时期政府竞相搜刮的对象和饥民的避难所。  相似文献   

20.
《村委会组织法》的颁布实施,为发展农村社会主义民主,实行村民自治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认真贯彻落实这部法律,对于搞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切实保障九亿农民的民主权利,实现农业发展的跨世纪战略目标,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作为基层民政部门,首先要把贯彻落实《村委会组织法》放到重要议事日程上。(l)要充分认识到《村委会组织法》是九亿农民的根本大法,是农村工作的法宝,是指导农村工作的总纲。(2)要更新观念,相信群众,解决怕出乱子的思想。要求各级干部必须认真转变工作作风。各级干部,要改变过去那种简单粗暴的行政命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