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杜牧对元稹、白居易的诗歌持什么态度?这个问题在历史上一直有争论。本文拟对此谈些粗浅的看法。一宋祁在《新唐书·白居易传赞》中说:“杜牧曰:‘(元白诗)纤艳不逞,非庄士雅人所为。流传人间,子父女母,交口教授,淫言媟语,入人肌骨不可去。’盖救所失不得不云。”宋祁此语一出,其后学者若刘克庄、杨慎、王世贞、贺贻孙、王夫  相似文献   

2.
本文列举《年谱》对元稹通州任内诗歌编年疏误约七十余首。全文以元稹通州任内的时间为序,逐条标示《年谱》编年疏误的诗歌,全面引述《年谱》编年的理由;然后笔者说明《年谱》编年缪误的原因所在,扼要列举正确编年的理由。从而比较客观地表述了元稹通州任内的行踪和生平,以及元稹和白居易通州江州唱和的真实情况,纠正了《旧唐书·元稹白居易传》关于此事的错误记载……为读者正确理解元稹的这部分诗歌提供了可信的资料和依据。  相似文献   

3.
元和五大贬谪诗人除柳宗元葬身贬所外,其余的韩愈、元稹、刘禹锡、白居易四人历经磨难后都陆续返回朝廷。他们回朝后的心态,以苦闷的变化为中心,大致可分为淡化、延续、沉潜三种类型。其中韩愈、元稹属于苦闷淡化型;刘禹锡属于苦闷延续型;白居易属于苦闷沉潜型。  相似文献   

4.
唐代中期,以元稹、白居易为核心形成一个客观存在的诗派,在当时及后世均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宋人严羽在《沧浪诗话·诗体》中既以“元和体”特指“元、白诸公诗”.又单立“元白体”.足见其文学史地位。在体派纷呈的元和诗坛,元稹、白居易大倡儒家诗教的功利性文学思想以及为时为事而作的写实化创作实践,显然是元白一体得以确立的最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如何评价元稹的政治品格,是历来人们谈论较多的问题之一。人们往往把元稹一生分为前后两个时期,认为元稹前期无私无畏,正直有为,应予首肯;后期依托宦官经营仕途。晚节不高。相比之下,白居易要比元稹高尚得多。宋人是这样看待元白的:“唐之文人,韩柳齐名,而所操异心;元白  相似文献   

6.
论元和五大诗人的参政意识与政治悲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韩愈、柳宗元、刘禹锡、元稹、白居易是中唐贞元、元和之际举足轻重的五大诗人。尽管他们在文学创作中或偏于诗,或重于文,取得的成就不尽相同,但有一  相似文献   

7.
关于元稹与薛涛的情爱关系,在元薛时代就已流传开来,元稹的好友白居易,以及李德裕、刘禹锡等人的诗歌中都涉及到这一点。三十年代的几部关于妇女的文学专著,如谭正壁的《中国女性的文学生活》、梁乙真的《中国妇女文学史纲》、谢无量的《中国妇女文学史》,对此也都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8.
余恕诚  王树森 《学术界》2012,(8):162-175,288,289
中晚唐时期,基于唐与吐蕃关系,以及外患与内政关系而产生的河湟诗歌,涉及杜甫、白居易、元稹、张籍、王建、吕温、杜牧、李商隐等许多重要作家,作品总量超过六百首.河湟诗歌产生于八世纪至九世纪唐与吐蕃角逐竞争的大背景中,既记录唐与吐蕃“舅甥”两家之间的和平交往,也反映了双方的矛盾与斗争,对研究唐代政治史、军事史、民族史乃至文化史、宗教史,均有很高的参考价值.作为文学作品,河湟诗歌还以其丰富厚重的内容、刚健质朴的风格,对唐诗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闪烁着无数灿烂的明星:屈原、陶渊明、王维、李白、杜甫、韩愈、元稹、自居易,杜牧、李商隐、苏轼、黄庭坚、陆游……他们之所以能够成为大家,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因为各各继承了其前人的创作成就,  相似文献   

10.
闻国新《自居易与元稹》(《山花》1980年3月号)一文描绘了元白相会夷陵的情形,说:“元稹的原配夫人谢氏,不幸早逝,元稹写了三首《遣悲怀》的诗悼念她……谢氏却再享受不到这种富贵了。”但史话涉史。于史实有抵触处,文中谢氏应系韦氏之误。据《韩昌黎集》卷二十四《监察御史元君妻京兆韦氏夫人墓志铭》:“仆射(韦夏卿)娶裴氏皋女、皋父宰相耀卿,夫人于仆射为季女,爱之、选婿得今御史河南元稹。”韦夏卿宫至太子少保,死后追赠左仆射、地位很高。据白居易《河南元公墓志铭》(白香山集卷六十一):“前夫人韦氏,懿淑有闻,无禄早逝”前夫人即指原配夫人。  相似文献   

11.
元和体指白居易、元稹通俗诗歌所体现出的平易浅切的风格特征 ,其形成的最重要的因素 ,是元白在中唐佛禅 (主要是洪州禅 )世俗化倾向的文化背景影响下 ,在以俗为美审美观指导下 ,在诗歌创作上追求一种任情直吐、率意而成的表达方式和老妪能解的通俗语言风格  相似文献   

12.
张好好是唐代有名的歌女,因诗人杜牧的赠诗而声名愈显。世人但知其与杜牧相识,而不知大诗人白居易也曾写下两首诗赞美她的歌声。她是江西人,大和三年,史学家沈传师为江西察观使,好好年十三,着歌,入乐籍。次年,传师调任宣歙观察使,把她带到宣城。又过两年,好好十六岁,传师的弟  相似文献   

13.
中唐乐府诗人张籍曾任秘书郎之职,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在考证其何时任此职时,论者多以籍之《谢裴司空寄马》一诗作为重要依据。如张籍的好友韩愈、白居易、元稹都曾有诗与之唱和,韩诗题为《贺张十八秘书得裴司空马》,白诗题为《和张十八秘书谢裴相公寄  相似文献   

14.
明清时期,随着诗学思想由界分唐诗、独尊盛唐向打破疆域、变化融通发展,元和十大诗人诗在唐诗选本中的入选量也表现出由低迷渐次增高的变化.通过对13种具代表性之明清选本所收元和十人2609首诗的分析,一方面见出其与宋元选本的承接和若干差异,另一方面从诗体分布上得出结论:元和十人最被选家看好的诗体是七绝,达658首;以下依次为五古、七古、七律、五律、五绝、五言排律等.而就每种诗体之代表诗人言,七古之韩愈、李贺及张籍、王建、元稹、白居易,五古之孟郊、柳宗元、韩愈,五言排律之白居易、元稹,七言绝句之王建、刘禹锡,五言律诗之贾岛,均各占胜场.而就总体看,十人的古体选量又远远超过了近体.由此而言,元和十大诗人诗在明清选本中的入选状况和体裁分布,大致与其创作实绩及其在诗学批评领域的相关接受相吻合.  相似文献   

15.
朱学东 《云梦学刊》2001,22(1):47-51
杜甫生活在具有浓厚浪漫气息的盛唐诗坛,生前不为时人所重,诗名不彰,与之交往唱和的众多著名诗人竟无人称赞他的诗歌;传至中唐,受到了著名诗人元稹、白居易和韩愈等人大力推崇,从而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块无法逾越的丰碑;传至晚唐,诗人学习杜诗和批评杜诗,纪念、凭吊并神化杜甫,从而把杜甫推向诗歌的神坛.  相似文献   

16.
唐代中期,国势由盛趋衰,特别经历了安史之乱,社会各方面受到很大破坏。中唐文人目击时艰,相当注意运用诗歌这一形式来进行讽谕,企图使诗歌对现实政治、社会状况起到匡救的作用。这种思想在元结的言论中有着鲜明的表现,其后到白居易、元稹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元结(七一九——七七二),字次山,鲁县(今河南鲁山县)人。历任水部员外郎、道  相似文献   

17.
杜牧诗句“商女不知亡国恨”中的“商女”,通常解释为“歌女”。而在唐代歌女(歌伎、女伶)通称“秋娘”。“秋娘”一词,白居易用得比较多,《琵琶行》有“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和元九与吕二同宿话旧感赠》有“闻道秋娘犹且在,至今时复问微之”,《江南喜逢萧九彻因  相似文献   

18.
试论元好问的山水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的山水诗创作,从南朝宋初谢灵运开山以来,经南齐谢眺至盛唐孟浩然和王维渐臻纯熟,形成了影响颇大的山水诗派。李白、杜甫虽然不以山水诗著称,然而他们的创作达到了山水诗的高峰。唐代其他诗人,如王湾、王之涣、崔颢、李欣、祖咏、韦应物、韩愈、柳宗元、白居易、杜牧等,都先后创作了许多情景交融的山水佳品。由此可  相似文献   

19.
作为唐代一个有影响、有杰出成就的诗人,刘禹锡的诗歌成就也可以说是多方面的。尽管他的七律《西塞山怀古》当时就已压倒元稹、白居易,被后人誉为“中唐时之《秋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诗句也曾使白居易赞叹不已,以为“在在处处应当有灵物护持”然而,最能显示他的诗歌位置的,似乎还是他的七言绝句。李攀龙、翁方纲等对他的诗歌成就评价并不高,王夫之对他参与“水贞革新”的行为也不满,但对他的七绝成就却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因此,当我们在估价他整个诗歌成就的时候,不能不对他的七绝成就作一番评价。  相似文献   

20.
元稹妻韦丛卒地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稹妻韦丛卒于何地 ?今人卞孝萱先生《元稹年谱》未考 ,而朱金城《白居易研究》却断言 :“元和四年七月九日 ,元稹妻韦丛卒于长安靖安里第。”然据我考证 ,韦丛确凿无疑卒于洛阳。证据如下 :(一 )元稹《空屋题》云 :“朝从空屋里 ,骑马入空台。尽日推闲事 ,还归空屋来。月明穿暗隙 ,灯烬落残灰。更想咸阳道 ,魂车昨夜回。”韦丛已死 ,故云 :“空屋” ;“己”身系职 ,不得亲抚灵柩归葬祖茔 ,故云“更想咸阳道 ,魂车昨夜回”。 (二 )元稹《城外回谢子蒙见谕》云 :“十里抚柩别 ,一身骑马回。寒烟半堂影 ,烬火满庭灰。稚女凭人问 ,病夫空自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