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伟恕同志在1981年第三期《复旦学报》上发表的《对现代垄断资本主义的几点看法》一文,对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特点进行了分析和探索。文章对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具体特点的分析是富有启发性的。但文章的结论,即关于帝国主义腐朽性的基本观点,值得讨论。  相似文献   

2.
《复旦学报》相继发表了陈伟恕同志《对现代垄断资本主义的几点看法》和《再论帝国主义的腐朽性主要表现为寄生性》两篇文章(《以下简称《看法》和《再论》)。文章提出了一些发人深思的问题,有助于进行帝国主义理论的研究。但文章的基本论点,如“现代垄断制度的产生及其发展,本质上是刺激技术进步的,它将在适应和促进生产力发展的进程中,走向自身的灭亡”,“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反作用具有促进和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两种趋势,但总的看来,迄今尚以促进为优势;与此相联系,对腐朽性的理解也  相似文献   

3.
资本主义国家,从自由竞争阶段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以后,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其经济获得了迅速发展.尤其是日本和西德的经济发展,其速度之快更引人注目.于是有人就依此否认帝国主义的腐朽性.与此相反,也有人认为,帝国主义阶段,经济发展速度比自由竞争时期、帝国主义阶段的后期比前期有减慢的趋势,并依此说明帝国主义存在腐朽性.我们认为,这两个问题涉及到对帝国主义的本质和社会主义制度能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的认识问题,都有弄清楚的必要.特别是弄清前一个问题,涉及到坚持马列主义基本原理的大事,显得更为必要.下面谈谈对这些问题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正确理解列宁关于帝国主义是垂死的资本主义的原理,对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是很有意义的.《中国社会科学》1981年第4期刊载过蒋学模和宦乡同志的文章和学术通信,他们对此提出了不少发人深思的问题.我也想就其中几个问题,谈些粗浅的看法,供大家讨论.一、什么是帝国主义的垂死性蒋学模同志把"垂死性"理解为"过渡性",从垄断造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不相适应,从帝国主义的历史地位,即从整个帝国主义存在的很长历史时期去把握垂死  相似文献   

5.
战后40多年来,帝国主义国家经济发展比过去快得多,劳动人民的物质生活状况有了较大改善。这能否说列宁在《帝国主义论》中作出的“帝国主义是寄生的或腐朽的资本主义”这一论断“过时”了?如何理解帝国主义的腐朽性?当代帝国主义的腐朽性主要表现在哪里?本文就这些问题,谈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6.
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系洪文达副教授,于八月初应邀来我校经济系做有关帝国主义腐朽性问题的学术报告。洪教授在报告中依据列宁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一书中所揭示的原理,着重分析了帝国主义的腐朽性同其经济增长速度的的关系。他指出:帝国主义的腐朽性主要表现在它的寄生性和生产、技术发展的停滞。然而,由于竞争的存在,帝国主义时期生产力的发展表现为两种趋势,时而是发展的趋  相似文献   

7.
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既包括对帝国主义经济本质的深刻分析,也包括对帝国主义历史地位的科学论证.列宁的分析表明,作为资本主义特殊历史阶段的垄断资本主义,其特殊性表现在三个方面:垄断性、腐朽性(或寄生性)和垂死性.  相似文献   

8.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国家出现了许多新现象和新问题。例如:一些国家在一定时期里,经济呈现迅速增长的趋势;国家调节经济取得一定成效;推行改良主义,阶级矛盾得到一定程度缓和;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处于相对稳定发展状态等。据此,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便宣称列宁关于帝国主义腐朽性的论断已经过时。我国近几年来学术界在“对资本主义的再认识”的讨论中,一些人对列宁的论断也提  相似文献   

9.
战后,帝国主义的一个重要现象,就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在当前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新的经济危机风暴中,我们学习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这部光辉著作,探讨一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与经济危机的关系,对于加深理解帝国主义的腐朽性和垂死性,认清天下大乱的大好国际形势,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和开放的进行,党中央指示我们要对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同时也要对资本主义进行再认识,进一步深化改革和推动开放。长期以来,我们对资本主义的认识主要是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特别是马克思的《资本论》和列宁的《帝国主义论》(即《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对资本主义的论述。但是,马克思认识的资本主义距今已有100多年了,列宁对垄断资本主义的认识距今也有70多年了。时代在不断地前进,资本主义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当代资本主义与传统资本主义相比,已发生了许多变化。这就必然有一个对当代资本主义进行再认识的问题,这也同时涉及到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再认识问题。本文就如何对待列宁的《帝国主义论》一书发表一些浅见。  相似文献   

11.
在对待帝国主义出现了停滞趋势的问题上,存在着两种片面的认识:一种观点认为,停滞的趋势就是倒退,帝国主义时期的生产和技术出现停滞的趋势,就意味它绝对不能向前发展了;另一种观点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国家的生产和技术有了显著发展,它不可能“停滞”,帝国主义是“腐而不朽”。这两种观点可以说都是从这样的一个等式出发:帝国主义的腐朽性=生产和技术的停滞。前者进一步引申为生产和技术的停滞趋势=生产的倒退或绝对不向  相似文献   

12.
列宁的《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是一部划时代的著作。在这部著作里,列宁全面地分析了帝国主义的本质、特征和矛盾,论证了帝国主义必将灭亡的历史规律,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帝国主义的学说。毛主席经常教导我们:我们仍然处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列宁所阐明的关于帝国主义的基本原理今天仍然适用,是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因此,重新学习列宁的这部光辉著作,是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的。帝国主义所特有的腐朽性,是帝国主义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对于被当时大多数关于帝国主义的言论忽略了的这个方面,列宁作了深刻的论述,揭露了帝国主义腐朽性  相似文献   

13.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现了一场史无前例的科学技术革命,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发展到过去不能比的高水平。于是有人问,列宁不是说,帝国主义是腐朽的资本主义吗?而其腐朽性的重要表现之一不正是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停滞吗?既然现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科学技术有了如此巨大的发展,那么,应该怎样来理解列宁关于帝国主义的腐朽性的原理呢? 列宁主义认为,在帝国主义阶段,科学技术的发展会产生停滞的趋向,其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垄断。因为垄断在经济上“有可能人为地阻碍技术进步”。但另一方面,“垄断决不能全面地、长久地排除世界市场上的竞争”,而竞争“是促进着各种变更的”。因此,列宁指出:  相似文献   

14.
拙作《对现代垄断资本主义的几点看法》发表后,引起了一些争论.原文所要阐述的观点是: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以下简称现代垄断)的反作用具有促进和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两种趋势,但总的看来,迄今尚以促进为优势;与此相联系,对腐朽性的理解也应重在寄生性.反对的意见有两种:一种认为阻碍趋势始终占主导地位,腐朽性首先在于技术进步的停滞趋势;另一种意见认为初期以促进为主,到了后来尤其七十年代阻碍才占上风.为了深入理解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并把它推向前进,很有必要追根溯源,认真学习、探讨一下马克思的有关思想.本文只是初步的体会,特提出来向同志们请教.  相似文献   

15.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初这段时间,各帝国主义国家的经济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其中尤以西德和日本的经济在超级大国激烈争夺的情况下,恢复和发展起来,七十年代初,就国民生产总值讲,西德跃居资本主义世界第三位,日本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由第七位上升为第二位,仅次于美国,成为一个恶性膨胀,畸形发展的经济大国。因此,有人怀疑列宁关于帝国主义是腐朽的、生产有停滞的趋势的论断,提出了“帝国主义腐而不朽”的说法。这在理论上涉及对列宁如何论述帝国主义的腐朽及其生产力发展的认识问题。我们看列宁是怎样论述这些问题的。  相似文献   

16.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列宁依据马克思《资本论》的基本原理,对资本主义这一新现象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剖析,于1916年发表了《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以下简称《帝国主义论》)在这部著作中,列宁深刻揭示了帝国主义的本质特征、固有矛盾、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明确指出:帝国主义是垄断的、腐朽的、垂死的资本主义。列宁的《帝国主义论》是继马克思《资本论》之后的又一部划时代的伟大著作,他对帝国主义的科学分析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的理论,是指导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认识,分析帝国主义,进行反对帝国主义斗争  相似文献   

17.
近一年来,国内研究政治经济学和研究世界经济的同志们在国内报刊上陆续发表了一些文章,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周期问题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展开了讨论。我们认为这项讨论对于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的认识、探讨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性以及展望今后资本主义国家行情波动的前景,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刊特在本期刊登姚廷纲、刘颂尧两位同志在去年十一月举行的美国经济研究会第一届年会上提出的两篇文章。这两篇文章的不同论点,都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为此,我们希望国内对这个问题有研究或有兴趣的同志,就战后资本主义各国经济危机的“同期性”问题、如何理解恩格斯的“中间性”危机理论问题、形成周期性经济危机的主要因素问题、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干预的影响问题、战后资本主义各国经济危机和周期的差别及其原因问题、当前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爆发的前景问题、等等,提出自己的看法,写成文章,向本刊投稿,篇幅最好以四、五千字为宜。我们相信通过讨论,对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研究一定能有所贡献,同时,对有关方面的实际工作者也会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当前一些同志在理想信念方面存在有"三大误区",对资本主义的终极命运没有从哲学角度进行辩证审视.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当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是关系到当前理想信念教育成败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列宁关于帝国主义垂死性的论断并未过时,当代资本主义出现的暂时繁荣和苏东社会主义遭受的重大挫折,不仅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归宿,反而证明了"两个必然"理论的正确,从而必须贯彻"三个代表",坚定理想信念.  相似文献   

19.
周恩来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政治报告中,传达了毛主席的一贯教导:我们仍然处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这一教导是我们正确认识时代的基本特征和本质,认清当前国际形势的指南,是反帝反修的锐利武器。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深刻理解。 马克思和恩格斯以自由竞争时代的资本主义为典型,全面研究了资本主义的政治和经济状况,分析了资本主义的阶级关系,揭露了资本主义必然走向灭亡的总趋势,从而创立了马  相似文献   

20.
列宁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中,曾指出“在金融资本时代,私人垄断和国家垄断是交错在一起的,实际上这两种垄断都不过是最大的垄断者瓜分世界的帝国主义斗争中的个别环节而巳”。在《国家与革命》初版序言中,列宁又指出:“帝国主义战争大大加速和加剧了垄断资本主义变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过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使资本主义国内经济生活及国际经济关系,都出现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生产国际化及资本主义体系中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都有了空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