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约瑟质疑近代以来中国和西方文明在科学上产生巨大差距的原因.近代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导源干希腊时代的科学精神和逻辑理性,中国传统儒学虽使人文精神得到长足发展,但由于墨学以及其所包含的逻辑和科学精神的没落,对中国的文化体系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通过历史分析和文化诠释进行反思,一方面,可以思考墨学和现代哲学在中西文明会通基础上的"视域融合",进一步促进墨学的复兴;另一方面,有助于培育民族文化体系中的科学精神和逻辑理性.  相似文献   

2.
田宝祥 《理论界》2022,(8):75-80
秦汉以后长期“中绝”的墨学,曾在近代迎来一次小的复兴。墨学之近代复兴由毕沅、王引之、孙诒让等人对《墨子》文本的校勘、注释而开启,经梁启超、胡适、郭沫若等人对墨家思想的研究与分析而形成浪潮。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墨学的复兴浪潮中,最为引人注目者,并非墨子本人所阐发的“十论”的政治、伦理思想,而是后期墨学所归纳的“墨辩”的逻辑、论辩思想。将逻辑的概念、规律、理论、方法与现实的政治、道德、社会、生活相系,从而寻求价值与逻辑之间的动态平衡,可说是“墨辩”逻辑的思想特质,亦可说是“墨辩”逻辑与西方形式逻辑的最大不同。  相似文献   

3.
墨家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墨学和儒学在战国时代并称为显学,墨学也是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尽管孟、庄、荀、韩都批判墨家,但是儒、道、法诸家也都重视墨家思想,莫不受到墨家思想和思维方式的影响。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忽视了墨家思想是不可想像的。我们通常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是儒、道、释,而不认为墨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什么作用,这是一种误解。无论是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本身的真相,还是在对传统的反思中从事中国现代文化的建设,墨学都能够提供思想的资源和动力。墨家虽在汉、魏时期为统治阶级所不喜好,为儒…  相似文献   

4.
一、近代墨学复兴中的两座巨峰先秦时代,儒墨并尊,同为“显学”。但在后来的发展中,儒学长盛不哀,一花独放,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而墨学则被视为异端邪说,尘霾千古,几乎在研究者的视野中消失。迄至近代,墨学始受人重视,呈露出复活的气象,不仅研究《墨子》、阐明墨学的著作大量涌现,且评价也日趋公允。乾嘉时期的孙星行、毕流、江中,晚清的俞樾、王运、邹伯奇、孙让、梁启超、章太炎,以及民国初年的章士钊、胡适等,堪称墨学研究的中坚。其中,汪、孙请人为近代合学的复兴作了必要的奠基,而栗、章、胡等人则开启了以近代科…  相似文献   

5.
论墨学复兴与近代民间世风伦理的转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近代民间世风伦理转变中体现的伦理价值观与墨家伦理价值观有许多相通之处,在近代墨学复兴潮中,它与一些新的风习结合在一起,构成了近代民间世风伦理转变的内涵,并促进了墨学在近代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船山思想是中国近代社会变革和民族复兴的启蒙先声。在马克思主义与西方民主、科学传播中国之前,船山思想便率先"破块启蒙",成为引导社会变革的启蒙先声。船山启蒙思想主要表现为:变化日新思想、民族爱国主义思想、批判封建专制思想、文明进化思想和人欲解放思想等。正是船山启蒙思想孕育出近代社会变革的思想源头,梁启超概括其为社会变革"最初的原动力",章太炎总括其为近世民族复兴"木本水源"的思想本源。今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在成为二十一世纪人类文明最辉煌的景象,文化传承与创新,是民族复兴和现代化事业的一个重大课题。船山思想不仅是一份珍贵的历史遗产,也具有"日新"的当代价值。弘扬以船山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正是我们实现民族复兴的文化使命。  相似文献   

7.
复兴中国古代科学思想,应对青少年文化认同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价值冲突、文化认同危机问题受到广泛关注.从美国及我国港台地区和东南亚地区相关教育理论和实践看,认同危机与多元化没有必然的联系,而与我国特殊情况有关.文化的历史属性和教育不能跨越历史的规律,决定了在我国这样历史悠久的发展中国家,培养青少年健康的现代文化认同,一定要从本民族文化中"复兴"而不是直接学习西方.以墨学为代表的中国古代科学思想,具有众多现代科学思想要素."复兴"古代科学思想可以从情感上和理智上处理好中国传统人文思想与现代人文、科学文化之间的矛盾,这对构建"体用一致"的教育目标,从根本上保证青少年健康发展,积极面对全球化挑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墨学要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若晖 《殷都学刊》2005,(1):98-101
墨家是先秦诸子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在后世也有着深远的影响。但近代墨学复兴以来,对于墨学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试折衷众说,对墨子生平及墨学要点进行综合论述。  相似文献   

9.
西方社会主义思潮开始传入中国时,学界曾经将传统墨学与之比附、比较,发掘传统墨学与社会主义的契合点.早期社会主义者普遍推崇墨学,将其牺牲、奋斗精神作为重要的本土思想资源.传统墨学对毛泽东及其中国社会主义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在清代学术理路和西潮冲击之下,墨子及墨学在清末民初引起知识分子的广泛关注。作为现代学术史上的典范性人物,胡适和梁启超对于墨学的偏爱和阐释可以说具有典范意义,其学术主张存在共同性,同时也存在着差异性。二人都比较重视墨子的《墨辩》部分,以此来发明中国传统学术的"科学精神",但二人对于墨学的理解和阐释也存在根本性差异:一主"智",一重"爱"。以话语分析的视角看,现代性的科学话语和反省现代性的玄学话语构成了胡适和梁启超墨学知识生产的核心要素。可以说,"五四"之后中国思想界对于文化现代化的思索呈现出多岐性,正是对于文化现代性的不同方案导致了胡适和梁启超以及不同学术群体对于传统阐释产生差异。因此,胡适和梁启超关于墨学研究的异同离合可视为近代中国一典型的学术史事件。  相似文献   

11.
当前“国学热”是指以传统文化复兴为主体内容的文化现象.其兴起与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论域的转变有关.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现代化的不断推进,中国逐渐崛起,近代以来的民族生存危机逐渐解除.在这种背景下,学术界引发了人文精神危机、近代史上的激进与保守、中西文明比较等话题的讨论.这些讨论为解构近代以来制约传统文化地位的传统/现代、保守/进步、中国/西方等二元对立概念范式,扫清制约传统文化复兴的思想障碍打下基础,并从不同层面导引传统文化地位的提升,为促成大众“国学热”的兴起奠定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2.
汪洪亮 《天府新论》2008,(5):118-122
近代和谐社会思想与实践开启了中国传统和谐文化的近代化过程,实现了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和谐文化的对接和契合,在中国和谐社会思想史上占据了重要位置.近代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与努力,就是近代国人对中国传统和谐文化进行近代诠释的过程,而如何处理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关系,始终是最为重要的一个主题.  相似文献   

13.
欧洲文艺复兴的传播,对近代中国民族复兴思想的形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清末,文艺复兴思想与民族主义同步传播,促使民族复兴观念萌生;民初,文艺复兴的先导作用,示范"五四一代"从思想文化入手寻求复兴之路;三四十年代,以欧洲文艺复兴为参照探讨"中国的文艺复兴",成为民族复兴思潮的重要内容。欧洲文艺复兴对民族复兴思想的影响,主要包括促进民族复兴概念定型、促使民族复兴思想聚焦文化复兴、催发白话文运动及推动传统观念的现代转换等。近代先哲提出了"清学文艺复兴"说、"五四文艺复兴"说、"宋学文艺复兴"说等观点,以表达自己对中国文化走向的期许与愿景。民族复兴是以文艺复兴为先导的全方位的社会变革,是传承与创新、守护与开放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梁漱溟曾对民族复兴问题做过深入的思考与探索,提出了视角独特、内容丰富、见解深刻的民族复兴思想。他认为民族复兴首先要昭苏中国人积极、合理的人生态度,因此需要从复兴中国文化尤其是复兴儒学入手;其次,民族复兴还要在中国传统社会组织崩坏之后重建中国新社会组织构造,同时经济上"走振兴农业以引发工业之路","由乡村建设以复兴中华民族";再次,民族复兴是"要从一个老根上(老文化、老社会)发新芽",是传承旧传统与开出新生命的统一,一方面要守护民族精神这一"老根",守护中国文化中"伦理主义"与"人生向上"两大长处,另一方面"民族复活""一定要有'新芽'才能活",要弥补"团体组织之缺乏"与"科学技术之不足"的缺陷。梁漱溟对民族复兴的不同道路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欧洲近代民主政治的路"与"俄国共产党发明之路"都是"不通的路",而"共产党这条路""走通"了。梁漱溟民族复兴思想的独特价值在于,使国人认识到要全面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关注人生态度、社会组织结构等软实力的重塑,推动中国乡村社会、乡贤文化的复兴,正确处理传承与创新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民族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百年梦想。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进程中,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地位不能动摇,优秀传统文化则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动力。结合时代特征对二者在民族复兴中的功能给予恰当定位,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型,同时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党员干部,用传统文化精华培育道德理念,助推民族复兴大业。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确立和发展与中国共产党的文化自觉密切相关。面对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在思想文化领域中的空前民族危机,马克思主义因其所展现的美好社会价值理念而被中国的知识分子所接受,并以其所具有的革命性、现代性和与中国文化的相融性特点而取代传统文化,居于意识形态领域的核心,使社会主义成为中国的主流价值观念。其后,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道路中,这一主流价值观念在中国共产党的文化自觉中被不断地赋予中国特色的内容,从而成为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思想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确立和发展与中国共产党的文化自觉密切相关。面对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在思想文化领域中的空前民族危机,马克思主义因其所展现的美好社会价值理念而被中国的知识分子所接受,并以其所具有的革命性、现代性和与中国文化的相融性特点而取代传统文化,居于意识形态领域的核心,使社会主义成为中国的主流价值观念。其后,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道路中,这一主流价值观念在中国共产党的文化自觉中被不断地赋予中国特色的内容,从而成为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思想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文化复兴论"的生成受到了"以复古为解放"的国学发展模式、西方"文艺复兴"和日本国粹主义的启发。近代先哲在建构民族复兴话语时,都从不同视角强调了"中国文化复兴"对全面振兴中华民族的重要意义,认为"中国文化复兴"是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必需途径与精神动力。近代以来,"古学复兴""中国文化复兴""儒学复兴""中国的文艺复兴""恢复固有道德""第三种文明"等不同文化流派在涉及如何实现中国文化复兴以及怎样以此促进中华民族复兴时,其观点和路径选择并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9.
梁启超墨学研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启超是20世纪初墨学研究的主要代表人物。他在墨学学理研究上提出了许多独到的创见;他采用的中西比较研究方法使墨学研究与西方近代学术思想接轨,既凸显了墨学的时代价值,又促进了中西学的会通,推动了西学的传播;作为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梁启超的墨学研究还成为他进行国民性改造和救亡启蒙的有力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20.
罗志佳 《学术探索》2022,(10):46-52
文化自信不仅是一个政治共同体关于民族复兴、国家崛起的政治自觉,从更深层次的文化哲学层面同样昭示着,一个文化共同体对几千年形成的一切物质精神财富,以及由此产生的文明成果的更本质意义上的成熟自为。从文化哲学的角度来看,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是在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独特的政治文明,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经近代以来的苦难与震荡、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文化体系的革命性改造并自主探索、融合了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践与探索洗礼,最终博采众长、融会贯通、凝练升华成为一种具有世界价值和人类文明高度的文化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