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通过对福州市区农民工子弟学校的田野调查,来探讨农民工子女教育与社会阶层再生产之间的关系,得出的结论与布迪厄的著名论断是一致的,本文以社会分层,布迪厄的教育,文化与社会再生产和威利斯的反学校文化理论为指导,从社会学的角度,主要采取参与式观察与个案访谈分别从农民工子弟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四个方面分析农民工子弟学校教育内外部环境,学生对教育的自身看法,家长对子女的教育资源的供给,最后得出农民工子女教育与社会阶层再生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新生代农民工素质问题已经直接关系到我国城镇化、现代化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成败。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教育培训是提升其素质的有效途径和必要手段,因此,必须高度关注和重视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问题。深度探讨了新生代农民工的含义和特征,指出了我国当前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3.
李碧涵 《现代交际》2011,(11):65-65
在我国,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长期制约着教育水平的发展,其主要表现形式为城乡教育资源的不均分配。要想优化教育资源,就应从基础入手,通过投放相关经费、优化教育设施、教师队伍,教育体制及发展乡镇经济等方式来实现合理分配城乡的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4.
龚斯喜 《职业》2015,(1):78-79
目前农民工进城就业稳定性不强,劳动保障权益受侵害的现象时有发生,享受基本公共服务的范围仍然较小,大量长期在城镇就业的农民工还未落户。农民工市民化的五大意义究其原因,是因为我国计划经济时代建立起来的城乡"壁垒"虽然已被打破,但已经从农民变成农民工的群体,未能完成到市民的转变。土地分配制度以及户籍制度形成合力使农民工无法摆脱固有的农民身份。与城市居民相比,农民工在受教育程度、职业技能、工作经验、  相似文献   

5.
, 《中国社会导刊》2012,(34):32-32
北京市协作者社会工作发展中心(下称北京协作者)在长期服务农民工的过程中深深体会到,农民工虽然进入了城市,但并没有融入城市。城乡文化差异的冲撞,对农民工的价值观和社会评价都造成了很多困惑,使其成为流离在城乡间迷失精神归属的边缘群体。  相似文献   

6.
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是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城乡中转移的伴生现象。虽然政府出台了“两为主”政策、免费义务教育政策等一系列政策,但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教育公平理论认为,作为教育现代化的基本价值。教育公平已经成为各国教育制度和教育政策的基本出发点之一。因此在分析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原因的基础上,应着眼于采取一系列对策解决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实现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现代化、城镇化进程中,农业人口向城市迁移流动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进城务工农民的大量增加,使需要在城市学校读书的农民工子女数量也相应增加,农民工的子女教育正迅速地从教育问题演变成为社会问题。对于重庆这样一个农村人口最多的直辖市,并且正在进行城乡统筹试点改革的“新特区”,如何完善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使义务教育公平化和高等教育大众化,从而构建和谐社会的长效机制,本文对此进行了调查并提出几点对策分析。  相似文献   

8.
当今中国发展迅速,时代更新交替,农民工阶层也开始了代际更替,"90后"农民工已登上时代的舞台。关于"90后"农民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已成为当前国家高度重视的课题,在当前现实大环境背景下,就"90后"农民工"融城"难这一困境探析其思想状况及我国关于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状况,从社会、思想政治教育、个人三方面入手,对"90后"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深入的研究,致力于建设现代化城市文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民工"现象是城市化进程的产物。农民进城务工常态化,其随迁子女城市入学问题随之产生。由于中国社会长期沿袭的城乡二元分割文化体系及其以等级意识进行身份界定的社会心理支撑,使农民工子女城市就学存在制度障碍及跨文化适应障碍。开展社会机制建设,确保农民工合法权益,消除农民工及其子女面临的身份歧视,实现文化调试(跨文化适应)与文明融合,是促进农民工随迁子女学校融入与社区适应的规范路径。  相似文献   

10.
徐再荣  胡明秋 《职业》2013,(27):49-49
大量农民工涌向城市,成为城市经济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可是,由于农民工的综合素质偏低,造成其工作强度大、收入偏低的尴尬局面,因此对农民工的职业培训迫在眉睫。然而培训教师的综合素质不高,成为农民工职业培训的瓶颈。本文借鉴发达国家的农民培训模式,运用比较类比法,结合农民工现状,对我国农民工培训的师资队伍建设进行了初步探讨,旨在为政府、职业教育工作者及三农专家提供一些启示与参考。  相似文献   

11.
政府工作报告说,今年职业教育的任务是"继续加强职业教育.以就业为目标,整合教育资源,改进教学方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同时还要"鼓励返乡农民工就地创业","继续加强职业技能培训,重点提高农民工和城乡新增劳动力的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2.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积淀,是每个中华儿女必备的基本素养.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中职学校正肩负着培养数以亿计学会感恩、知恩图报的中高级技能型、实用型人才的重任.社会迫切需要技能人才参与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劳动大军中去,而他们的职业素质又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是否能够持续快速发展.因此,对中职学生广泛开展感恩教育,让学生知恩于心,报恩于行,培养他们良好的职业素质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赵洪波  黄晓利  吴岚 《职业时空》2008,4(9):219-219
晏阳初是现代中国平民教育运动的倡导者和实践者,被誉为“平民教育之父”。他在长期的乡村建设实践中形成了基于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平民教育思想理论。在当前,城市化是中国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而农民向市民的转化是中国城市化战略的应有之义。农民工的市民化是农民市民化进程的一个特殊的阶段。考察当代中国农民工群体,可以发现他们仅仅是实现了地域和职业的转换,但在身份认同、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的转换上处于严重滞后的状态,要实现农民工向市民的成功转化,除了制度安排、体制障碍、社会环境等因素外,农民工自身素质提高也是实现农民工市民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第二代农民工的市民化:从适应到融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第二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与市民化问题正日益成为学界研究热点。他们是否成功融入城市必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国城市化的发展进程。当前第二代农民工市民化现状处于从适应城市社会向融入城市社会的过渡过程,并呈现如下特点:强市民化意愿与弱市民化能力形成反差;主动的经济性适应与社会、心理排斥形成对比;"成年礼"的社会化与人格现代化使其获得市民化的内在精神;双重边缘心理影响第二代农民工的未来道路的选择。研究表明,阻碍第二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因素主要包括宏观的制度障碍、昂贵的市民化成本、弱势的社会关系网络和有限的个人素质。本文认为,促进第二代农民工市民化的思路主要是:降低第二代农民工市民化的成本;提高第二代农民工市民化能力;为其融入城市生活营造社会环境和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15.
李宏志 《城市》2008,(10):58-62
一、新农村建设的背景和内涵 (一)新农村建设的背景 我国是一个农村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三农”问题一直是关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在推进工业化、城市化,进而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只有进一步处理好城市发展与农村发展的关系,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才能促进城乡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16.
苏凌函 《职业时空》2012,(7):111-113
教育公平是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城乡教育一体化目标的根本所在。基础教育阶段课堂中师生间的教学交往的不公平主要表现在座位安排的不合理、课堂提问的不公正、教师对学生评价的不公平等。主要原因是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合理;教师不能正确看待每个学生,师生关系不和谐;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体制不合理;教师素质和师德不高,对学生缺乏关爱。为此针对性地提出了包括合理分配教育资源,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应该树立科学的评价方式,正确评价每位学生;提高教师素质,加强师德建设;采取分层教学法等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7.
刘瑞 《职业》2014,(21):118-118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是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是提高转移劳动力的素质、提高社会生产效率的重要方法,对于提高农民收入,更好更快地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解决三农问题等重大社会问题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新生代农民工的价值观问题是当前学术界研究的热点。生活价值观是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和维度,但现有文献中从生活价值观视角出发的研究却较少。对青年农民工生活价值认知、生活态度和行为取向3个维度的实证研究发现,新生代农民工的生活价值观介于传统与现代之间,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融入城市生活空间,总体上是健康向上、理性务实的。同时,城乡流动中形成的现代性元素还不足以使新生代农民工形成现代生活价值观,价值观的现代建构从根本上需要通过教育和再学习提升其自我意识和主体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农民工的经济、政治、精神生活、子女教育四个方面论述了我国当前农民工弱势地位的现状。并分析了其形成的原因,即农民工自身素质较低,社会制度的缺陷和收入分配的不健全。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目前农民工弱势地位的对策。就是要从户籍制度的改革、法治的健全、扩大农民工就业、改革城乡分割的社会保障制度和完善收入分配机制等方面来切实改善农民工弱势群体地位。从而维护国家政治经济生活的稳定,促进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王巧瑞 《现代交际》2012,(7):237-238
近年来我国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备受各方关注,也得到了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重视.经过我国政府以及社会上公益机构等的不懈努力,农民工子女教育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农民工子女数量庞大,流动性强,以及我国现行的城乡户籍制度和现行教育制度的制约,教育工作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这个问题影响着全民族综合素质的提升影响,并制约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因此,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应引起政府和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并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来抓,以促进教育公平发展和社会的繁荣进步.本文主要描述了我国农民工子女受教育问题的现状并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一些浅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