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郑板桥的作品中包含着他对审美和创作的见解 ,其中关于心眼、意法、雅俗方面的阐述丰富了中国古典文艺理论的内容 ,把审美创作与思想内容、创作体验等密切结合 ,解决了主客体之间的各种具有丰富内涵的审美关系 ,对于当代的审美观念和创作思想都有值得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2.
郑板桥家训美育思想论□陈水根郑板桥是清代著名的画家、书法家,也是很有个性的诗人。他所画兰竹,堪称一绝。他的书法、诗歌也很有特色。他有许多画论、书论、题记,包含丰富的绘画、书法等文艺美学思想。同时,他给他的亲属写过不少家书。在这些家书中,他对其堂弟、夫... 相似文献
4.
5.
6.
郑板桥,是清代“扬州八怪”的一个杰出代表,是十八世纪中叶我国艺坛上的一颗巨星。他以“诗书画三绝”著称于世,清咸丰年重修《兴化县志》说他“一缣一楮,不独海内宝贵,即外服也争购之”。经历二百九十多年历史洪波巨涛的淘洗,他的高风亮节的品格,他的璀璨炳焕的杰作,愈益光耀人间。现代名画家徐悲鸿正确地评价道:“板桥先生为中国近三百年来最卓绝的人物之一。其思想奇、文奇、书画尤奇”。对于这位卓绝人物的研究,尤其是对于他的思想的研究,近年来虽引起重视,但应该说,还只处于起步阶段。其中,由于客观上有关艺术家史料的不足,主观上有些研究者多少存在着唯心论和形而上学的观点,因而,对这位古典现实主义艺术大师世界观的分析评价,往往忽略其“奇”——复杂矛盾的一面。笔者近年来从事郑板桥佚文的收集和探讨,对此感受尤深。在这里,仅就个人在扬州博物馆珍藏墨迹中,发现的一封郑板桥写给其堂弟郑墨的家书(下文简称《致墨弟书》),对郑板桥后期生活思想中的有关问题,试作一些考证和探索。 相似文献
7.
“三绝诗书画”的郑板桥曾是康熙秀才、雍正举人和乾隆进士。康、雍、乾是清朝的黄金时代,该是郑板桥“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的良好机遇,本可大展鸿才,鹏程万里。可是,他只在七品芝麻官的任上昙花一现,就“落拓杨州一蔽裘”,当了“扬州八怪”之一。他不合达官贵人的胃 相似文献
8.
9.
10.
衙署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滩县署中画竹吴年伯大中丞括》郑板桥以“诗书画三绝”而声蜚艺林。作为一个画家,人们给了他很高的评价,但对于他的文艺思想,却注意不多。板桥并没有讨论文艺理论的专著,他的文艺主张散见于他的诗词、题跋、书信之中。本文试图对此作一点搜集和散论。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民间文化传统决定了动漫文化的生命基因,多方面影响了原创动漫的人文精神、审美品格、题材来源、艺术手法等,探究民间文化独特的民族特征和旺盛的生命力,寻找与动漫创作的契合点,能够为创作真正具有民族风格的原创动漫精品提供借鉴.同时,动漫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和艺术传播媒介担当着传承民间文化的功能,因其跨媒介性、兼容性和受众全龄化等优势,通过动漫作品和动漫形象实现民间文化的经典化保存和大众化传扬,对民间文化的推进和弘扬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6.
按照通常的观点,人格指的是一个人所拥有的特质的总和。对人格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医学家思培多克勤等人有关气质的观点、我国古代基于阴阳五行学说的人格分类法等。时至今日.人格仍是当代理论家感兴趣的课题,有关人格的理论大致可以划分为人格发展说、人格特质说和人格类型说三大类。事实上.人格是以生命机制的演化和满足需要的活动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需要是人的本性。因此,人格发展说、人格特质说和人格类型说可以在需要理论的基础上统一起来①。当然,“发展”、“特质”、“类型”同时代表了考察人格的三种不同角度。以下,我们将从这三种角度来分析电子艺术(包括电影艺术、广播电视艺术和新兴的电脑艺术)对人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18.
郑板桥的文艺思想和创作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是“扬州八怪”的重要代表。“扬州八怪”是清朝“康乾盛世”形成的“扬州画派”的别称,是清朝文人画派的重要分支,是商品经济发展影响下文人画派必然产生嬗变的产物。清乾隆年间,正值封建的太平盛世,思想禁锢相对较少(尽管还存在着文字狱)。画坛上代表正统派的“四王”正处鼎盛时期。“扬州画派”在这时产生,决不是偶然的。从政治上看,扬州远离京城,非政治中心,思想较为开放,市民意识很强。从经济上看,扬州地处交通要道,商品经济发达,商贾云集,富甲一方,为艺术的繁荣和商品化… 相似文献
19.
20.
论绘画艺术对王维诗歌创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绘画艺术对王维诗歌创作存在着明显的互补关系,具体表现在:画家重实践的观点对王维诗歌高度形象化的影响;南宗画派萧疏清淡的画风对王维诗歌境界的影响;绘画着色与构图的基本技巧对王维诗歌景物描绘的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