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个纯正知识分子的人格映象——孙犁创作的文化探源张景超温汉生在革命文学的创作中孙犁是一位相当能经得住时间打磨的作家。即使用今天的价值观念和艺术观念去检视,他的作品能够在文学史上留名的也远比他同时代的许多作家都多。人们曾热烈地谈论过曹禺现象、何其芳现象...  相似文献   

2.
对于一个剧本来说,如果不能创造出活脱脱的性格,那么,不论以何等虔诚的忠实态度,反映了何等广阔的生活实际,人们还是会感到贫乏可厌。正如当代美国著名戏剧家乔治·贝克所说:“一个剧本的永久价值终究在于其中的性格揭示,性格揭示能吸引人的注意力,它是在观众中使剧本的主题和人物产生同情的主要手段。”①剧作家对性格刻划得越深刻,越丰富,他的作品就越具有典型性,越具有艺术魅力。曹禺的创作是有力的佐证。曹禺精于戏剧的结构艺术,他以精缜细密的情节结构促成了现代话剧形式的成熟,但他最杰出的本领,还是在于塑造出了人,刻划了各具特色、有灵有肉的人物性格。在描绘人物时,曹禺以他对生活、对人的敏锐透视力,力求刻划出人物性格的独特性,揭示出其内在的复杂性,并且把握性格的发展流动过程,使之极具真实性和立体感。毋用置疑,这便是曹禺戏剧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的奥秘所在。本文即从这三个方面对曹禺的性格塑造试作探讨。  相似文献   

3.
《曹禺传》是田本相代表性的研究成果之一,该著以其整体宏阔的结构原则,史实考订与艺术想像并重的阐释方式,注重心灵探寻的写作向度,重建了伟大作家曹禺的生命史和灵魂史。《曹禺传》所提供的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透视曹禺本身,对探求文学背后所隐含的政治、思想、文化的解释,以及克服当代作家传记写作的隐与忧等亦有诸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反映思想的深刻性、结构的完整统一性、形象的典型塑造、伦理学角度等方面,探讨了曹禺早年创作的《雷雨》、《日出》、《原野》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5.
法朗士曾说“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对此,创造社的元老之一郁达夫曾明确表示同意,并以自己的创作,实践和宣传这一观点。他说”“真正的文艺作品,总有一点作家的个性和艺术的骨气在内的。”在郁达夫看来,强调“自叙”,其意一是认为创作须重亲身体验,二是艺术中的个性极端重要。而他所谓的个性,又是指Individuality(个人性)  相似文献   

6.
唐田恬  王丽萍 《阅江学刊》2011,3(6):119-125
师陀代表作《期待》集中体现了他的创作风格和艺术特色。把握作品在情节处理、时空观照和叙述设置上的双重性以及作家从中所表现出来的艺术分寸和传递出的对革命、对时代、对命运的态度等,有助于研究者深入作家的内心世界,窥见一个曾经热心革命的作家,在创作过程中如何将热情转化为温情,将同情升华为悲悯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7.
关于文学类型,以往人们只是在作品论的范畴内对它作静态地描述,未能动态地考察其在创作活动以及文学的历时系统中的功能及作用。作者认为作品的独创性与文类的规范性之间存在着矛盾。文类规范往往内化为文类意识,而对文学创作产生制约作用。文类规范与作家之间的关系是双向选择。一方面,特定的文类常常与作家特定的心理结构有着对应性;另一方面,文类规范要求作家的情感体验就范于自己的法则。当作家的审美体验与现有的文类之间张力过大,发生冲突时,改造、扩充、重建文类规范就势在必行了。  相似文献   

8.
作家的“命运”是大不相同的:有的脱颖而出,有的作品平庸,有的才华横溢,有的情思枯竭。何也?关键在于有没有找到和发挥出自己的创作优势。作家的创作优势表现为:一,要有好的创作心境,即处于最佳精神状态。要给作家以充分的创作自由;作家要加强社会责任感,遵循文学创作的客观规律,方能“从心所欲不逾矩”,进入创作的最佳精神状态。二,要写最熟悉的生活。“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只有做生活的主人,深入生活的内核和本质,才能称得上有最熟悉的生活。要处理好写最熟悉的生活和扩大创作题材的辩证关系;要有长期生活的“基地”。三,要选择最相宜的文学形式,即选择与题材最相宜的和作家最擅,长的文学形式;对文学形式“朝秦暮楚”,挤“热门”,只会泯灭自己的创作优势。四,要有不懈的艺术追求,既不重复别人,又不重复自己;既不墨守成规,又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作家应深深扎根于现实生活的土壤、中华民族的土壤,进行不懈的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9.
凌硕为 《求是学刊》2007,34(1):106-110
新兴的申报馆在王韬的小说创作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促成了两次创作高峰,同时也是两次转变。申报馆与王韬的合作开启了报刊与中国小说作家合作的先河,意味着中国的小说创作在商业资本和近代传媒的介入中酝酿着重大转变,在小说界革命之前尝试了小说的近代变革。  相似文献   

10.
王嘉良 《浙江学刊》2005,3(5):62-68
心理体验现实主义作为中国新文学现实主义的一种重要形态,是在审视现实主义文学自身缺失的背景中形成.其强调创作主体的作用,重视作家主体的深层心理体验在创作中的运用,深化对现实中的"人"的认知与把握,显示出现实主义的独创性.探讨其理论与实践形态,汲取其有益经验,对丰富与深化现实主义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1.
马跃 《学术交流》2004,(5):146-149
1933年曹禺和他的巨作《雷雨》蜚声海内外。作为中国现代第一流戏剧艺术大师,欧美的文艺思潮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给他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古希腊悲剧可能也给了曹禺直接的启示。但我们从他所生活和创作的时代及个人经历来看,《雷雨》是以现代悲剧的形式,完成了一次与古典俄狄浦斯式的命运和性格悲剧相平行的冒险。作品烛照了作家特定时代的心灵标本,是人类精神世界的折光。  相似文献   

12.
一、重视民俗积累的普遍性生活之树是常青的,优秀的文艺作品只能是现实生活的形象反映。有作为的文艺家只有深入生活,对生活有切身的深刻地体验,从生活中吸取艺术养料,才能创作出传世的优秀文学作品。否则脱离生活,单凭主观去臆造,其才华定会枯竭,其作品势必坠入单调和乏味,为读者所冷落与厌弃。这种情景,早已为中外无数的文学家的创作实践所证明。所以说社会生活是文学的源泉。社会生活和文学的这种艺术的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已经为文艺学解决了。但是社会生活的丰富性和作家艺术反映的多重性,这就不是一般的文艺学所能解决得了的。特别是文艺家的民俗积累和其创作的关系.这只有文艺民俗学才能对其做出理性的阐释。  相似文献   

13.
秦桂敏 《社科纵横》2009,24(10):110-111
众所周知,作家创作是文学活动的主体。正确认识作家创作不仅为读者创作和文学评论提供基础,同时也可以为初学写作者提供帮助。笔者以为,作家创作是“意”与“物”的契合,是作家独特的艺术感受与高超的创作技法的结合。没有随意之所之到处漫游的“意”,作家就创作不出独具魅力的艺术作品;没有比普通人站得更高、看得更远的能力,作家创作就缺乏深远的历史意义及现实意义:没有作家自己的判断,作家创作就没有自己的特色;作家不保持自己的本色,就形不成自己的风格;作家不能始终独创新意,作家创作就不能吸引读者。  相似文献   

14.
为了对文艺规律问题进行深入研讨,本文就作家的经历、创作激情和灵感等主观因 素在文学创作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试作一些探索。                 一 古今中外的著名作家,总是以他们对艺术典型的独特的创造载入文学发展的史册。 正如别林斯基说的那样:“在真正艺术的作品中,所有的形象都是新颖的、独创的,没 有任何形象重复其他形象,而是每个形象都有其各自的生命。”①自然,文学创作中的 独创性必须是真实的,不是作家的任意编造,不是以意为之。诚如黑格尔所说:“独创性是和真正的客观性统一的,它把艺术…  相似文献   

15.
北京人艺演剧风格的形成离不开曹禺、老舍、郭沫若等文学大师的培育和促成。其中,曹禺杰出的现实主义戏剧成就对北京人艺现实主义演剧风格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同时,曹禺戏剧对人艺舞台演出的完美整体感和鲜明的民族特色等方面也有积极的建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袁红涛 《唐都学刊》2003,19(2):31-34
同是陕西作家奉献给当代文坛的三部现实主义力作 ,从《创业史》到《平凡的世界》 ,到《白鹿原》 ,其艺术风貌却有很大差异。现实主义对现实的反映与作家看取现实的角度 ,与作家对政治、人性乃至历史等“现实”形态的认识、理解和态度密切相关。作家身处的文学时代变化了 ,作家的“现实观”改变了 ,“现实主义”的创作就会表现出很大的不同 ,同时在经典文本的歧义和缝隙之间也显示了现实主义生生不息的活力  相似文献   

17.
汪树东 《学术交流》2007,1(3):141-145
在20世纪中国文学里,由于父权制文化权威的崩溃,母神崇拜极为明显。鲁迅的小说《补天》和郭沫若的诗歌《女神之再生》等在五四启蒙文学中首先张扬了母神崇拜之旗帜。在革命文学叙事中,柔石和艾青等作家辛酸地塑造了苦难母神,而曹禺和冯德英等细致描摹着崇高母神。“文革”结束后,张承志、铁凝等知青作家在底层民众中重新发现了母神,但是自然母神的更为完整形象是在莫言、徐坤等作家笔下呈现出来的。由于自然母神的复杂性,恐怖母神形象还曾在曹禺、张爱玲等作家笔下闪露面影。母神崇拜对于20世纪中国文学的意义,不仅在于提供了鲜明的母神形象系列,而且具有深刻的文化反思作用。  相似文献   

18.
艺术作品是艺术家深入生活、观察生活,通过创作的形式表达自己对人生、自然和生活的思考,能够体现超越现实物象的艺术价值,是对真实生活的提炼与升华,插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也不例外.真实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为感官和心灵带来数不尽的体验,这些生活体验能够给予插画创作丰富的灵感和素材,从而获得更好的画面效果.该文提出将生活体验融入绘画能力训练、创意构思训练以及创作严谨性等主要插画教学环节,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法,以此提升插画设计课的教学效果、解决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张丛皞 《学术交流》2012,(9):183-187
悲剧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主要的题材样式。异域文学精神的启发与作家自我体验的折射一向是学界探讨中国现代文学中悲剧精神和悲剧意识素质的主要观念前提,这种学术视点一定程度上遮蔽了中国本土性的历史文化处境对中国现代悲剧文学创作起到的重要制导作用。中国现代积贫积弱和战争不断的历史环境以及急遽变化和自由混乱的文化境遇,为悲剧文学的创作提供了客观条件,也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文化转型的观念结构的意识分裂与价值冲突,生命个体的全面苏醒勃发的意志与理性的冲突,宗教意识无法忽视的潜在影响,政党政治的兴起与观念分立背景下价值建构的不懈努力,不但使中国现代悲剧文学的创作暗合了人类文化史上的多种悲剧观念,而且影响了中国现代文学诸多观念形态与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20.
文学创作是同创作主体的审美体验结合在一起的。创作风格既同作家感受外界事物的经验、习惯有关,也同作家的气度、个性有关,同他选词、组句、修辞的语言修养、爱好、特长有关。语言风格是创作风格的外在表现,它是在语言上呈现出的一种气质和格调,是语言体系本身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